搜索
查看: 66611|回复: 4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公式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1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完全是为了赚点积分晋级,能看到更高级别的帖子。不过觉得这篇文章很好,分享给大家。




在阅读理解中,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再次是对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


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


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1


判断文章体裁


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


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找标志词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7


为文章拟标题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


品味题目


题型:


为什么以此为题?


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给文章加(换)题目。


示例:


1)《背影》 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4)地下没有鳌鱼题目好不好?简要评析一下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文)好。既是对古人认识地震的一种否定,又能引出现代科学的解答,生动,吸引人。不好。不直接,不能一目了然,不如《地震的原因及危害》来得实在。


9


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一般来说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用具体如下:


1象征手法……象征……,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文章开篇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开门见山。


倒叙开头


9)文章末尾的常见写作手法有:


抒情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又称卒章显志)


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戛然而止,发人深省


照应开头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某种情感或观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增强语势,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议论文中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表达强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


句式: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不能换,“××”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如果换成“××”,就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不能换。


15


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三是言简意丰。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般说出三条。


内容上


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


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从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17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问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叙、融情于议、借物抒情、借梦抒情等


记叙文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段与段之间的议论,能起到承上启下和突出中心的妙用。


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19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时间推移法 空间变换法 移步换景法 分门别类法


20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1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揭示人物性格和命运产生的原因。


22


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3


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4


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


增强表达效果。


25


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6


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


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7


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 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8


语言赏析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点明中心。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伸义、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 句,因为它xx


29


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30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


A、能或否


B、解释: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 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分析: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1


文章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表现技巧


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


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9-11-2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收藏了!
发表于 2019-11-21 22: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啦总结
发表于 2019-11-21 22: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11-21 23: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字咪咪一朵朵
发表于 2019-11-21 23: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字好小好小
发表于 2019-11-22 01: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9-11-22 06:3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了。
发表于 2019-11-22 08: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看起来费劲,不过还是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9-11-22 09: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虽然是套路,但是管用就行
发表于 2019-11-22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9-11-22 15: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对哦 字体可以再改改呢 内容很好~
发表于 2019-12-1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内容非常好,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4 18: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谢谢楼主无私分享
发表于 2020-1-5 23: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贴 收藏         
发表于 2020-1-6 09: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内容很实用,收藏
发表于 2020-1-16 21: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谢谢分享谢谢
发表于 2020-1-17 13: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了
发表于 2020-10-6 17: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ark一下,以后慢慢看
发表于 2020-10-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套路也是需要掌握一点的,非常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0-16 15: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实用,收藏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1-3 07: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0-11-3 08: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紫薯
发表于 2020-11-7 10: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对哦 字体可以再改改呢 内容很好~
发表于 2020-11-9 12: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有用
发表于 2021-3-7 09: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1-3-7 10: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玄学啊  知道公式也不知道怎么答题目
发表于 2021-3-28 22: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ark一下,谢谢
发表于 2021-6-1 23: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的,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1-7-15 00: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错,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1-8-17 09: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帖,收藏
发表于 2021-8-18 07: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已收藏,谢谢
发表于 2022-9-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熟悉下基本套路
发表于 2022-9-1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赞了,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22-9-20 17: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
发表于 2022-9-2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了
发表于 2022-9-27 19: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了,不错
发表于 2022-9-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自贡
谢谢分享,收藏了,不错
发表于 2022-9-2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收藏,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22-9-3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实用套路,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3-9-1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套路也是思路,有了思路才有出路
发表于 2023-10-9 07: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蔵了
发表于 2023-10-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3-10-10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贴,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22 21:10 , Processed in 0.154414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