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yi7368 于 2020-3-27 00:59 编辑
上周看了G大关于通识教育的两篇文章,也想来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事实上在看到G大的文章前,我从来没觉得带着娃参加的这些周末活动可以算的上是通识教育,只是单纯的因为语数外并没有鸡的很好,所以周末就索性都虚度在各种各样好玩的活动中吧。看完贴后觉得,哇,原来我们一直在进行通识教育啊!
先来说说我们去年一年参加过的各种课程和活动吧,好几个都和G大提到的有重复。以下有官方课程,也有机构课程,所有都是我们花钱报名亲自体验过的,没有推广任何一家的意思。另外,我们家目前还是幼儿园,所以选择的活动都还比较低幼。
1 上海博物馆 上博常年都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课程,内容一般和馆内的展览相结合,有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比较丰富。在暑假和各种小长假期间,还会推出夏令营和单日营。报名的话都是在公众号,有心想参与的,其实并不难报名,并没有秒杀那么夸张。
我们报过两次,有一次官方取消了,另外一次在暑假期间,一大一小300多。
课程的主题是“太平洋漂流记”,是结合上博当时正在举行的关于南太平洋的一个特展进行的,主讲的是茶壶妈妈,(也因为茶壶妈妈,我找到了一个其他的机构,这个后面说)。
暑假期间的上博真的是人山人海,下午三四点排队的人群还是看不到头。但是参加上博课程的小朋友在每人领取了一件上博的马甲后,可以直接跟着老师走活动的绿色通道,让我瞬间觉得这个钱还是花的值的。(这点上,其他外面机构组织的上博课程就没有这个优势,需要排队)
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给每个孩子发了耳麦和一份寻宝图,然后活动就从一个寻宝游戏开始。整个活动下来,介绍了这个特展的一些历史背景,拓展了相关的历史故事,也针对性的介绍了部分展品,最后老师还推荐了一些相关的书籍。
整个课程的设计很好,有趣不枯燥,孩子很投入,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知识储备非常足,备课非常充分,讲的非常好,这点其实也是这个类型活动中最重要的。
在参加完活动后,豆丁对这段相关的历史和库克船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一回去就要求我把茶壶妈妈提到的几本书都买了,之后的一周,基本都在和她亲子阅读这些相关的绘本,对展览的内容又进一步丰富了了解。
2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其实经常会有各种活动,日常和假期都有,需要的可以自己去关注他们的公众号。
我们当时组团报名的活动是:探索宇宙的飞行器。
活动是自行组团后,通过上海科技馆的公众号进行预约的,这类活动只接受团队报名,没法单独报名。活动免费,门票自购,基本是公益性质。
活动包括了针对飞行器展览的专项讲解和手工制作,我们自己组织了五六个小朋友一起报名,讲解的老师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在看完展览后又做了一个相关的手工,整个过程小朋友非常喜欢。
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继续自己逛科技馆。
3 城市荒野工作室
城荒是一个专门做自然科普类的机构,他们的课程活动我们去年参加了三次,分别是“夜探萤火虫”、“观鸟启蒙”和“《走近多乡土自然世界》公益课”,分别来大概说一说。
“夜探萤火虫”的活动地点在南桥,带领的老师是经纬,一路寻找和讲解萤火虫的和各种昆虫。
之前在新西兰的时候,我们在萤火虫洞看过萤火虫,但是那完全是成片成片的,不能近距离观察。而这样的夜游活动,可以深入大自然,近距离的观察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
大家在地铁站集合后,由工作人员分发了反光小马甲,头灯、手电筒等装备,然后统一坐大巴前往活动地点。在途中,经纬老师给大家讲解萤火虫的各种知识,小朋友们都听的超级认真。
还别说,一路真的能找到很多种昆虫:螳螂、各种蜘蛛、角蝉、天牛……每次有小朋友找到一个昆虫,就能听到大家激动的喊声。
我们自从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后,对各种昆虫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很多种类日常都看不到,难得这样的活动既能近距离观测,还能有专业的老师一路讲解,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观鸟启蒙”是在世纪公园,我们报名的那次正好小朋友很少,带课的老师是蒲公英,一个又高又帅的老师,体验非常好。
大家在世纪公园一路寻找各种鸟类,一路用望远镜观察,同时老师会一路讲解他们的特点习性等等。
豆丁还捡到了一根灰喜鹊刚刚掉下来的羽毛,非常好看的蓝灰色,回家后还专门夹在了她的收藏本里。
讲解的过程中,蒲公英老师会拓展很多和鸟类相关的内容,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课,呼吸了新鲜空气,增长了知识,仰着头找鸟,颈椎都好多了。
“《走近多乡土自然世界》公益课”是在浦江郊野公园,是在城荒的基地中心进行的,整个课程是一天时间,我们参与的那天是讲课的是C哥。
这个课程是公益性质,我记得一天好像才60块钱,性价比突破天际。
课程内容包括了:1生存智慧课程2自然馈赠课程3江南鱼乡课程4不速之客,内容非常丰富,讲解和基地实地探索相结合,加上C哥超级棒的课程讲解,非常赞。
其实城荒的课程还蛮丰富的,假期还有主题夏令营,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机构,他家卖的米都很好吃,哈哈。
4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去年暑假期间,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了一个“小小戏剧家”主题的暑假活动,包括了好几项内容,我们选了两个参与,“小小戏剧工作者”和“爸爸带我去看剧”。
“小小戏剧工作者”,其实就是职业体验活动。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就已经接到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孩子的身高,到了活动当天,发现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合身的工作服,不得不说,主办方真的算是很有心的了。
活动一开始由工作人员带领参观了整个话剧艺术中心,讲解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和注意事项,然后给所有的孩子分配了不同的岗位,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带着各就各位。
豆丁和一个上外一年级的小姐姐一组,被分配到了检票的岗位,和剧场的两个工作人员一起,给即将开场的演出进行检票。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分配到安检的岗位,有的分配到引导进场的岗位……
豆丁换上工作服后,就美滋滋的,不停的问我,裙子穿的正不正,衬衫有没褶皱……然后从站到自己的岗位开始,一直到活动结束,全程都站的笔笔直,一动不动,表情严肃,工作人员看着她都忍俊不禁。
整个活动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参与下来,感觉到主办方是用心在组织的。从活动前衣服的准备,到活动整个流程的安排,到结束后所有活动照片的分享,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安排的非常好。而活动本身也是让小朋友真实的参与了一次职业体验,每一个岗位都是真实的面对看剧的观众,而不是游乐场那些纯体验的游乐项目,真实性强了很多。
参加过不少活动,主办方全程拍照的有不少,但是专门组织了一个微信群,活动一结束就把全部照片分享给大家的,还真只有话剧艺术中心一个。而且,这个微信群,在分享完照片后,就再也不发任何广告。
最后,这个职业体验活动居然只要80块钱,性价比真的太高了,真的强烈推荐!
话剧艺术中心参加的第二场活动的主题是“爸爸带我去看剧”,其实是一个mini后台之旅,给小朋友讲解一部话剧是如何产生的科普课程。
由于这个主题名字,我特地让爸爸带着去参加了,虽然到活动结束,爸爸也没明白这个活动为啥是爸爸而不是妈妈,不过老母亲还是很欢迎这些活动以后都用类似的主题,名正言顺的让爸爸去参与。
整个活动由专门的老师带着讲解,参观了话剧艺术中心台前台后的各个环节,讲解结束后,还有配套的手工,让孩子自己设计一个舞台剧的手工,最后,再由每个小朋友上台给自己的手工讲一个故事。
因为是爸爸带着,我也没有实际参与,根据爸爸的反馈,活动的整体的环节设计的挺好的。很巧的是,讲解的老师就是“茶壶妈妈”,也就是之前我们在上博遇到的老师,于是老母亲就发挥了八卦精神,发现原来这些课程是一个叫做“沐光学园”的团队和上博、话剧中心等合作开展的,于是立刻找到了沐光的公众号,后面就参加了很多沐光的课,这个后续介绍沐光的时候再说。
5 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一带
严格的说,我们当时参加的活动不是西岸组织的,是教博会期间的一个创意工作坊活动,老师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老师。发现这个活动也是比较偶然,之前不知道西岸那边居然有那么多活动,而发现的时候只剩下这个还有名额,就报名参加了。
活动以创意体验为主,我们当时参与的目的也是想体验下和国内的美术机构的创意工作坊有什么不同。
整个体验活动小朋友玩的很开心,老师也和家长有一些课程想法的交流。
其实西岸附近的活动也蛮多的,基本是需要经常关注,第一时间抢购的那种。
6 上汽文化广场
这是一个绘制俄罗斯套娃的活动,报名的时候以为是亲子活动,去到现场才发现,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出于自己的兴趣来参加的,全场就豆丁一个小娃娃。
套娃的活动其实是结合了上汽文化中心近期上映的剧的主题的,所以老师推荐的画的内容也是和剧结合的。很多参与的成年人都是出于对剧的热爱来参加的活动,所以对我们来说,变成了纯粹的手工画画活动。
活动的性价比整体还可以,豆丁玩的很开心,可以几个人一起配合完成一套套娃的绘制。
但是其实完全可以自己淘宝一套白胚,自己在家玩。
7 “城市空间艺术季”公益活动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杨浦滨江开展的时候,除了很多大型艺术作品和展览,还有不少配合的公益活动。比如小小规划师、小小建筑家等等。
我们当时参与的是一个主题叫做“共生、见面”的活动。所有报名的家庭一起参与乐高的搭建,最后这些作品全部安装在了杨浦滨江的这面乐高积木墙上,还是蛮有意思的。
所以有大型展览的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下相对应的活动。
8 沐光学园
沐光一家主要以博物馆课程为主的机构,除了前面提到的上博等课程遇到了茶壶妈妈,之后我们又参加过三次沐光的课,分别是: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光的奇妙变换旅行”、上海玻璃博物馆的“色彩大不同”、豫园的“故宫里的海洋世界”。
“光的奇妙变换旅行”是和喜马拉雅合作的针对当时喜马拉雅的一个展览进行的,因为是爸爸带着去的,我并没实际看到课程,过程中也是结合了光的一些科普讲解等等。
“色彩大不同”是在玻璃博物馆进行的活动,课程老师是某大学的老师,不得不说,沐光在师资上确实很厉害。这个课程一共三次,可惜我们只参加了一次,后续因为时间冲突,没能报名参加。我们参加的那次主题是“在盲人的世界里感受色彩”,课程结合了“盲人摸象”的故事,进行了课程的引入,穿插了色彩的一些科普讲解,蒙上眼睛进行手工的创作等等。在课程结束后,老师还带着我们在微信群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延展活动—“联觉游戏”,也就是听不同的音乐进行绘画创作,再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非常有意思的活动。
“故宫里的海洋世界”是在豫园的一个看展课程,主要就是关于《海错图》,本身的展览说实话并没有很惊艳,但是茶壶妈妈的课非常棒,从海怪的传说,到海洋生物的科普,到海鲜美食,甚至古人的世界观等等,比本身的展览很赞。参加完活动后,豆丁就爱上了海错图,让我买回了巨大的一本书,没事就拿出来翻看,甚至临摹。
除了我们参加过的,沐光还有关于建筑的,关于绘本等等各种博物馆课程,我除了自己参加,还安利了身边不少朋友。
9 呤咚创 这是我们学画画的机构,但是我要说的不是他们的画画课,而是展览课。
呤咚创和艺仓美术馆等展馆都有合作,提供展馆课程,所以并不是针对他们画画的学员,而是针对所有人的,在艺仓公众号等展馆公众号都可以报名。
我们去年参加过的有三个活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沿着本没有的路进行》、朵云轩的《博洛尼亚插画展》、艺仓美术馆《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这个的具体内容就不介绍了,老师带着看展和我自己带着看确实差别还是蛮大的,包括对艺术家的介绍,各种艺术作品的讲解等等,这些是老母亲根本延展不了的。
10 大鲸鱼、小不点、木偶剧场等儿童剧剧场
这个可能离通识教育也有点远了,简单提一下,前阵子看到一份网传SD的寒假语文作业,里面还涉及了京剧的各种角色,所以想到了大鲸鱼的“宝贝来看戏”系列,我们看过好几场,蛮好看的。
其他关于看剧的,下次可以单独说说。
11 童盟军
这个简单介绍下,是个组织亲子活动的机构,可能根本谈不上通识,我们参加了制作油纸伞、香料制作,算是寓教于乐吧。
-------------------------------------------------
说完了我们体验过的,下面列一列我关注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去体验的,这些我都并不知道好不好,如果有小伙伴正好体验过的,可以一起讨论下。
1 琳琅 :以博物馆课程为主,不止上海的博物馆,甚至周边江浙的都有,还有一些节气之类的课程。这家是一直想去体验的。
2 博物致知:也是以博物馆课程为主。
3 读城:这个机构是我们在看海错图展的时候,发现也有个机构带队在进行类似课程,于是围观了一会,感觉还不错,于是观察了下找到了机构名字,下次可以试试。(说到这里,建议机构出去开课,一定要搞一批机构小马甲小背心给孩子穿着)
4 四叶草堂:自然类课程
5 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版画类的艺术课程,有小伙伴去体验过,蛮不错的。
6 源自然乡村学舍:有种稻等体验活动
7夏山:有一些野外活动
8 穿行艺术: 是在麦淘上关注上的,也是做各种博物馆课程和展览课程。之前对他们的文庙的活动很有兴趣,但是各种原因,没报名上,目前还没体验过。
9 春芽探索:也是在麦淘关注的,报了他们的上海博物馆课程,199三次,价格比较便宜,但是后面时间冲突,自己没去成,让朋友去了,所以我自己并不是太了解做的好不好,下次有机会再体验下。
10 其他:其实很多展馆都有很丰富的活动,比如自然博物馆,除了日常的活动,不定期的还会有些主题活动,暑假还会有夏令营,比去去年的“绿螺训练营”;比如玻璃博物馆等等,比如共青森林公园也会有一些自然相关的活动,大家可以多关注这些公众号。
11 另外推荐一个北京的活动,公众号叫“朕的小时候”,有好多故宫的活动,比如“小皇帝的一天”、“故宫美学”、“故宫小讲解员”等等,如果带娃去北京玩,可以试试。
以上啰里八嗦说了好多,纯粹都是作为周末活动来安排的,选择的衡量标准除了课程质量和主题外,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小朋友的时间,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刻意安排。
看完G大的通识贴后,回头看自己这一年的周末活动,也重新有了一些思考:
课程系统性 我们参加的这些活动基本算是散发式,本质上是没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其实就是看哪个顺眼就参加哪个,兴趣为主。课程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们这些都还只能是周末活动,算不得通识教育吧。
未来是不是要有体系有逻辑的去选择和安排,那么这个逻辑是什么?这点我现在还不知道。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今年就要幼升小了,那么瞎想想,是不是可以结合一年级的课内课程进行安排?
比如一年级语文课本一开篇就是56个民族,是不是可以结合上海博物馆的少数民族展览课程;青蛙的儿歌是不是可以结合荒野的野外观蛙;元角分的时候能不能结合古代的钱币展览课;雨点儿儿歌是不是可以结合气象博物馆……拓展之后再结合回课内,进行小作文等等……
课程内容的优劣 在体验了那么多不同的机构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能不能值回票价,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水平。同样一个展览,不同的老师讲解,会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所以找到高水平的老师很重要。
这一年感受到这个类型的机构越来越多了,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也只能不断的试错了。
课程的拓展 一个课程或者活动,往往也就1-2个小时,时间有限,所以很大程度上,活动后家长的进一步拓展就很重要了。在这点上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上博的课程后。
首先是茶壶妈妈在课程中就推荐了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我买了好几本回来,发现茶壶妈妈推荐的从绘本到传记都有,因为当天我们参加课程的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都有,所以满足了不同的需要。
根据这些书,我们进行了亲子阅读,算是有了一点点的拓展,但是也就仅此而已。而很多其他课程,老师很少会推荐对应的阅读书单,这点上就像G大说的,挑出适合的书单对家长也是很大的挑战。
上博的课后,在微信群里,也看到有拓展做的比较好的妈妈(如下图),所以对家长的要求真的是比较高的。
但是如果能有团队,对每次课程的拓展有相应的准备,不管是书单也好,方向也好,甚至是手工,实验等等。那么在进行拓展后,再组织进行孩子之间进行探讨,会不会效果更好?就像某奥数老师说的,不能只追求进度,没有深度。各种课程的内容很多,知识面铺的很开,但是如何深入呢?
以上,欢迎讨论。
(发帖经验不足,图片大大小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