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好多成人不会读绘本,你是不是会暗暗嘲笑:绘本还有啥不懂的,这么小儿科。 但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把绘本里的所有文字通读一遍就算完了,这样可真是浪费了绘本作者的良苦用心。 绘本之精髓,在于“图”。 今天,就以《山姆和大卫去挖洞》为例,也许会为你打开绘本新世界的大门。
《山姆和大卫去挖洞》讲述的是两个男孩挖洞寻宝的故事。一开始,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始终离钻石一步之遥,最后两人累的都睡着了……没想到,一旁一直执着在找骨头的小狗狗最后挖开了洞,最后他们又神奇地回到了自己的家。
是的,这就是我第一次和娃读完这本绘本的感受。 对于结局他们又回到了自己家,我第一反应是 “ 难道因为地球是圆的?” 但也没有多想,寻思着这也许就是个神奇的冒险奇幻故事吧。
但是,作者居然给我们挖了个大坑! 故事的结尾,小狗狗把洞挖开了,山姆和大卫进屋去了,但是小狗没有跟进去,它待在门口,疑惑的左看看,右看看……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家!而是洞另一头别人的家!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下图一是大卫和山姆离家时候的画面 下图二是大卫和山姆回家的画面
发现这样的秘密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相信比起“坚持不懈就是胜利”这样的大道理,孩子们一定更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书中秘密。 家长们可以不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 也可以无意中抛出一点小细节,鼓励孩子去书中寻找答案。
文字之外的思考:
和女儿读这本书的时候,她猝不及防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谁是大卫谁是山姆啊“ 如果不是她问我,我也许永远不会想这个问题……
当时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到书里找找答案吧“ 结果,娘俩欢天喜地在书里找到了答案: 红帽子的是大卫!蓝帽子的是山姆!
通过文字和画面找到了线索,答案显而易见 但思考的过程其实是:
因为文字说大卫喝了水壶里的巧克力牛奶 因为画面中红帽子的男孩在喝水壶里的饮料 所以红帽子的是大卫
对于低龄宝宝来说,这难道不是很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和观察力训练么?不需要刷题,不需要记规则,只是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整个思考和输出。
分享这本书的时候,一些同事朋友反馈家里孩子对故事的各种解读和创意: ”最后他们一定是做了个梦“ “他们挖到了合作,和愉快的经历” “受启发,宝宝把玩具放在动力沙里叫我一起来挖宝” “他们挖洞准备不充分,应当带更多食物和工具” 大点的宝贝还会续写故事,改写故事 还有宝贝把他们的挖洞路线拼出来了 ……
能够这样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 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绘本常见误区: * 绘本是用来认字的 * 绘本是给孩子看的,大人上手就能读 * 所有字读一遍就行 * 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 * 只看正文,环衬,封底从不留意
不知道你是否也踩过这些坑呢?
最后,不要忘记, 孩子应当是阅读的主体 千万不要拿着书就一个劲儿提问 家长应是孩子的观察者,引导着, 材料和环境的创造者
对绘本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孩子 而不是觉得小儿科地随便一读
不过,阅读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花时间和精力。 看到很多家长对培训班、逻辑课特别感兴趣 却不愿意多陪伴孩子读会儿书 感觉有些可惜
个人的碎碎念,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