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小麦幼儿园归来,碰到一个去上小学的,妈妈和孩子在小电驴上一起背着英语前行。我最近跟邻居里小学家长聊的比较多,就真的有点困惑。 邻居孩子大都上的是宝山不知名小学,但是据说校内抓的很紧,低年级习惯,书写,阅读一个不落,每人学习一种乐器。高年级语数英都没放松,而且还有传说中不是书本的内容以讲义的形式在课堂发下来学习。 一两个邻居爬山涉水去读的外区民办。放学和这边的孩子一起玩,言谈举止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不同来。但是几年过后,在之前还需要面试的年代,当地学校娃大都继续不知名初中,外出求学的娃继续民办初中。再继续这样下去,估计高考成绩也和之前一样,宝山继续低产出。 宝山娃智商低?估计没人承认,大数据也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宝山娃不努力?问下来他们作业不比外区民办的少。 宝山家长不够鸡?没有对比不知道,但至少周围邻居都很关心娃的学习,不是传说中的那种什么都不管。 宝山学校不行?人家也在努力,也小册子私下给学生学习着。 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小学初中高中后来差距越来越大,是学生每天差那么一点努力?还是学校水平整体差那么一点?日积月累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