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0-11-8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贫困山区和都市孩子没区别,这才是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诀

原创 勇敢的特雷西  爸爸真棒  今天

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对于“考试成绩好”的教育,都是不那么服气的,比如东亚教育。

欧美教育界普遍认为:东亚教育取得好成绩基本是靠拼命努力读书“死拼”出来的——你一个韩国孩子,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我们学习几个小时的,分数当然拼不过。


然而有个“成绩相当好”的国家,却是唯一的例外,他家孩子不仅分数高,而且学得还相当轻松;不光轻松,而且还不偏科;不光不偏科,家里成绩最高的和最低的孩子之间,差距还最小!

“轻松快乐当学霸”,这简直就是全世界的梦想啊!

一时间,世界各地的教育家纷纷访问该国,个个都想找到他们教育成功的秘籍。

这个神奇的国家,就是芬兰。



01 。

不追求高分的国家,分数却高得出奇

芬兰教育的出名,缘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PISA)测试——


△PISA官网
2000年以来,在对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科学三项能力评估中,芬兰每次都名列前茅。

更难得的是,芬兰没有“牛校”,也没有“菜小”,所谓的好学校和差学校,成绩只相差5%。换句话说,如果中国教育达到芬兰水平,那么中西部山区的孩子,和北上广都市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质量相同的高水平教育。


△截图自纪录片《接着侵略哪儿》中芬兰教育的部分
更逆天的是,根据OECD的调查,相比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国家,芬兰的学生拥有最少的课外作业和家庭作业,他们每天晚上只需要花费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学校作业。

看到这里,每天作业需要写到晚上10点的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孩子们是不是都想哭了?


这些年,说实话,芬兰的PISA排名有所下降,但西方教育界的“芬兰热”却丝毫不减。

因为,教育学家们发现,某些国家之所以能在PISA考试中超过芬兰,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针对PISA考试进行了专门的训练——第一届考试之后,许多国家都对本国教育进行了改革,有些学校甚至专门研究PISA题型,调整了自己的课程(比如德国和许多亚洲国家)……

可是芬兰这个学霸却正好相反,他坚持不押题、不考试。芬兰教育者除了多次表示“不关心PISA成绩”之外,甚至还“反向操作”,决定更多地消除教育竞争,向学生提供更多自由……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中,芬兰无疑是“学霸”里最懂享受生活的,同时又是最懂生活的人里学习最好的。

效率那么高,芬兰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02 。
入学晚,起床也晚

芬兰规定:七岁是小学标准入学年龄,相比其他国家,比如北爱尔兰的4岁,英国、日本、荷兰、美国等国的5岁,和中国的6岁……芬兰孩子已然算是“高龄入学”了。

在芬兰,人们认为,孩子童年的唯一任务,就是“成为孩子”,至于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那都是需要等到身心发展全面之后再做的事情。

除了推迟上学年龄,芬兰人还推迟了上课时间。

在美国等国家,多数学校的上课时间在早上7点半到8点左右,芬兰人却足足把上课时间推迟了一个多小时!芬兰学校的上午第一节课通常在9点到9点45分才开始,最后一节课在下午2点到2点45分结束。

之所以推迟孩子上课的时间,是为了解决青少年睡眠不足的问题。研究表明:多数青少年每晚需要至少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无法获得充足睡眠,比如在美国,只有不到8%的高中生能够睡足9小时,并且随着学校等级的升高,这一比例也随之降低。

研究发现:早早起床,赶车或者早自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作用其实微乎其微,相反的,早起奔波劳碌甚至还会给老师们送去一个疲惫不堪的年轻人,他们一整天都没法集中精力好好上课。(参考资料:①)

所以,芬兰人索性让孩子们睡饱了再去上课。


芬兰上课时间开始得晚,课间休息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更长。芬兰法律规定,每45分钟的授课时间之后,老师必须给学生15分钟的休息时间。

而在美国,孩子们每天的课间休息时间通常少于半个小时。心理学家彼得·格雷(Peter Gray)认为,美国学生的“游戏不足”可能导致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芬兰人相信,身心健康才是学业出色的基础,所以他们从不做压榨学生、杀鸡取卵的蠢事,而是尽量地保护好孩子的身体。

在芬兰,孩子能在学校获得免费午餐和医疗;有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的孩子,都能够获得“特殊教育者团队”——包括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心理学家的专业帮助。


△芬兰的教育体系
03 。
“有生命”的课程和“脑洞大开”的考试

芬兰教育的公平性令人惊叹,在芬兰,即使是最贫困的孩子,也一样能接受高质量的公立教育。

赫尔辛基(Helsinki)有一个名叫Siilitie的贫困社区,这里有着芬兰最早的低收入廉租房项目。

Siilitie的学校里,200名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中,一半孩子患有学习障碍。

奇妙的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们,却可以在芬兰贫困孩子的课程中,看到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痕迹——

每天清晨,在SIilitie小学附近的松树和桦树林间,一年级学生到处乱跑,他们每人都拿着一叠老师自制的“户外数学”卡片,卡片上写着这样的问题:

“找到一根和你的脚一样长的棍子。”

“收集50块岩石和橡子,然后把它们以十为单位分组。”

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会分成几个小组,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互相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最快。


△图片来自网站②
开发出这套“户外教学法”的老师Aleksi Gustafsson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拥有硕士学位。

他说:“我做过研究,明白户外学习对孩子们有多大的用处。” “孩子们很喜欢在户外边玩边学,他们真的从中学到了东西。”

课程充满生机活力,学习效果也确实是“杠杠的”。在这所芬兰版“菜场学校”里,九年级学生升入高中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一百。即使是残疾程度最严重的孩子,也能在芬兰扩大的职业高中体系中找到一席之地。

芬兰学生不光家庭作业少,可以一边上课一边玩儿,他们还几乎不需要考试!

在整个小学和中学阶段,芬兰孩子仅仅需要参加一项标准化考试。

相比之下,在“不让任何孩子落后”和“共同核心”标准的要求推动下,美国三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都必须参加标准化考试,用以“跟踪他们的表现”。


△图片来自网站②
批评者声称,持续测试并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而只是创造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芬兰这场唯一的考试被称为“国家入学考试”,在学生高中结束时进行,由老师而非计算机进行评分。

有意思的是,就这么硕果仅存的一次考试,题目还往往包含大量富有争议的“烧脑”问题,比如——

“幸福、健康和美好生活,三者在道德范畴上的概念是什么?”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曾经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英国等国家发生。是什么让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了这样的主张?为什么后来是在俄罗斯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

……类似这样的考试,简直会让世界各国的“做题家”瞬间崩塌。

芬兰孩子尽管学业压力并不大,但他们学识的“涉猎面”却是相当广泛的。


△图片来自网站②
芬兰小学生的一年级课程除了芬兰语、数学和科学外,还包括音乐、艺术、体育、宗教和纺织手工艺品;

英语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瑞典语从四年级开始;

到五年级,就会增加生物学、地理、历史、物理和化学课程。

芬兰教育部前任总干事帕西·萨尔伯格(Pasi Sahlberg)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芬兰的考试)经常要求学生展示应对进化、失业、饮食、政治问题、暴力、战争、体育道德、垃圾食品、性、毒品和道德方面的能力。这些问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截图自纪录片《接着侵略哪儿》中芬兰教育的部分
04 。

不拼学生,拼老师

芬兰的学生,大概是全世界发达国家里最轻松的学生,而他们的老师,却绝对是竞争力最强大的老师。

芬兰老师必须拥有硕士学位;

根据国际教育基准研究中心(CIEB)的数据,芬兰每10个申请参加教师培训的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录取;

芬兰老师每天在课堂上只需要花费4小时的时间上课,然而每周却都需要花上2小时的时间参加“职业培训”;

芬兰每所学校都会配备“特殊教育老师”,他们更是需要接受长达6年的大学教育,薪水也因此比一般老师更高。

正是因为有对老师精挑细选的流程,在芬兰,教师普遍被视为和医生、律师一样,挑战性最强,也最令人尊敬的职业。

芬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数量都比较少。通常情况下,一位老师会连续指导同一批学生长达六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老师可以担任导师甚至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学生加深了解、建立信任。

因为形成了教育的长期关系,对于“问题学生”,芬兰老师不会急于教完了就快点“甩锅”,而是会着力于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05 。
我们能从芬兰教育学到什么?

写了这么多,作为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我们又能从芬兰教育中学到些什么呢?

培养“横贯能力”而非“应试能力”

2016年,芬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跨学科学习”上。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和环境瞬息万变,今天热门的学科和职业,可能明天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与其花费大量的力气向孩子灌输单一的知识,训练他们的应试能力,不如培养他们适应变化的能力。

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孩子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即: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的通用能力。

其中包括: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的能力;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多元识读;数字化能力;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未来负责的能力。


△截图自纪录片《接着侵略哪儿》中芬兰教育的部分
治愈“自然缺失症”

相比十几年之前,如今的孩子更容易焦虑和抑郁,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多学者将这种症状归因为“自然缺失症”。

一项对芬兰青少年的研究表明,他们如果在心烦意乱的时候独自走到自然环境中去,就可以理清思路,获得看问题的新角度。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也许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从书桌边走开,像芬兰的孩子一样,到大自然里去数石头、测量树枝的长度……从生活中,在自然放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对孩子抱有更加健康的期待

咱们大部分中国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抱有的期待无非是“成绩好”、“要争气”、“未来找个好工作”、“让爸妈和老师脸上有光”。

相比之下,芬兰人的教育理念却“佛系”得多——

芬兰教育界一贯的理念,是要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发展个人的学习地图;



而前两年曾有一份对芬兰两万多父母的调查,显示芬兰父母对孩子有五个方面的核心期望:孩子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朋友圈,熟悉当下的知识和技术,每天两小时的户外运动,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有兴趣爱好,每天两小时运动,一家人一起吃饭……如此简单朴实的期望,却培养出了成绩更出色、身心也更健康的孩子。

在“是否要给沸腾的鸡血降降温”这一点上,淡定的芬兰人给全世界人民上了宝贵的一课。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5: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适应变化的能力就是生存能力
发表于 2020-11-8 17: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文章老掉牙了......
发表于 2020-11-8 17: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要学芬兰很容易:1,人口少,直接砍掉90%以上;2,全民重税,收来的税投入福利(长产假、免费教育等等)基本上所得税在50%,单身或者丁克家庭额外加税,补贴生育。3,地下再发掘几十个矿,近海再发掘几个大油田。4,大幅度提高基本工资,特别是普通工人和服务业的工资。
发表于 2020-11-8 18: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做水管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水管工怎么了?总比家里待着啃老强…大学生读出来在家里待着的比例不小啊……
发表于 2020-11-8 19: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中国就要按照中国的游戏规则玩  
发表于 2020-11-8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适应变化的能力就是生存能力
发表于 2020-11-8 20:1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国特色很重要,
发表于 2020-11-8 21: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人口少是关键,还有他们老师如果真是这样选拔,那可以说相当负责人了,不像现在国内的老师,考试门槛可以说相当的低。而且现在有钱的地方喜欢招名校比如清北的毕业生,然而我认为,像北师大这样的师范院校中出来的老师才应该是首选。教育局这样的地方,决策者也大部分都不是教育专业的专家。
发表于 2020-11-8 21: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只有羡慕两个字~~
紫薯紫薯~
发表于 2020-11-8 21: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差别太大,咱们还刚温饱,而且咱们走的是美国路线,很可能永远没办法北欧路线
发表于 2020-11-9 00: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国情不一样,教育体系更不可同日而语
发表于 2020-1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羡慕。投胎是门学问。应该投胎在北欧。
发表于 2020-11-9 19: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来拿积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2-23 14:58 , Processed in 0.104723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