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edsong 于 2020-11-18 09:42 编辑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不仅仅限于孩子,作为父母也应该经常反思和复盘。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只是针对于自己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发表一些心得,更多的是思考。与大家一起交流。 有一些观点之前帖子写过,这里不再重复了 ------------------------------------------------------------------------- ------------------------------------------------------------------------- 执行篇 这篇文章先说如何执行,再说怎们列计划。因为,制定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执行,所以先要将执行的问题分析明白,才能针对性的执行计划,而不是拍脑袋出来一个计划,然后执行的时候反复修改。关于执行我在如何提高内驱力的部分讲了一些,下面的算是一些补充。 最好要提前学:我的观点一直是早起步、缓给油。这部分在提前学的那篇里面说的很详细,这里不再赘述。小学阶段的难度几乎不用拼天赋,就是比的执行,如果你起步早,加速度起来以后,效率很难低下来,提前学了以后做低年级的题目就是效率高。当然提前是不能停下来的,否则就是龟兔赛跑了。提前学不仅仅指的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性格习惯和做事风格的培养。学习可以佛系,习惯不能佛系。 循序渐进,逐渐提升:懒惰和拖延是人的天性,从小的时候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增加到孩子完不成为止。完不成后也没有关系,把重要的项目设定为必做,相对不重要的设为选做,逐步引导完成越来越多的事项(尽量完成选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任务也不断增加。 我的理由是,孩子在有一定压力下才能保证较高效率,如果工作量小的话,孩子没紧迫感会拖拉到最后的节点完成(大家都有deadline前加班的经历吧)。当然这个也是留有富余量的,孩子到家以后,直到我回家前有3个小时的时间,安排了数学、英语、写字的任务,还有跳绳。这些我自己核算过,孩子如果一直不停做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完成,所以留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一个半小时是她看电视、吃零食、画画、看书和玩的时间。 直观展现,及时奖惩:我家孩子有一点点强迫症和完美主义,我就在孩子卧室放了一块白板,上面写上每天要完成的事项,只要进屋就能看见。如果完成后就在上面打勾,否则那部分永远空着。 完成要进行奖励,及时奖励+延时满足。比如约定做完了一本书后会买一个积木,一周内完成某一项可以周末吃个冰淇淋。这个方法利用的最好的就是机构和学校,各种积分、小礼品、小红花奖励。 抓大放小,网开一面:因为我给孩子定的内容是有一点超量的,所以有时会完不成,如果这个是必须做的,那么没有其他理由,孩子必须要补回来。由于我安排的时候每一项任务没有超过20分钟的,重新做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如果是一些不太重要的,视情况就免了,也可以明天一起做完,或者晚上把时间在其他的内容上找回来。不要与孩子较劲,否组两败俱伤的时候,冷静来发现自己已经忘了鸡娃的初衷,所作所为完成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已。家长发火,往往自己无能的体现。 定期和孩子回顾执行情况:比如目标是2个月刷完高思竞赛课本,这本书有23讲,每学完一讲就和孩子说我们又学完了一讲,再学多少就完成了。如果与计划相比落后,要和孩子分析原因(家长、孩子、还是外部因素),争取后面把时间抢回来。如果发现能否提前完成,可以适当放慢一些进度,给孩子减轻压力,这样就能体会到高效执行带来的好处。 价值观教育:让孩子知道现在的付出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而是为了她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考上更好地学校,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计划篇 说完了执行,再说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先定目标,再分解计划:所有的计划和执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目标。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计划。我的心里有一个孩子的五年目标(小升初)和三年目标(四年级差距会逐渐拉大)。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论坛、公共号、讲座的信息非常发达,有大量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分析,所以根据前人的经验确定孩子自己的定位不难,牛娃、普娃、各科在哪个年龄学完哪些教材,通过哪些考试是有通用的标准的,这些就是我们指定计划的依据。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参与目标与计划的制定过程,后期执行孩子会配合很多。 不用计划表,而用待办事项。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家长制定的计划表,精确到每半个小时,哪个时间段做哪些事情列的清清楚楚,连吃水果、看电视、吃饭都列上了。我觉得除非是国家领导这种日理万机的,否则没必要列的这么清楚。孩子不是机器,要有缓冲和调整的时间。 虽然校内不难,但是学习了一天还是很累的,在家里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否则继续按部就班精神容易紧张,一旦紧张情绪就不好,轻则消极怠工,重则影响亲子关系。所以如之前所说,只是列上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项,至于孩子是先玩还是先学完全不管(下班前的行为双职工也管不了),只要完成了就可以。 及时调整,尽早止损。计划制定再周密,实际执行时候也是有偏差的,这时候如果有必要坚持的话,要想办法克服,但是如果发现没有必要,要及时精简或者替换。比如前几个月让孩子每天写一篇拼音日记(当时没上学,不会写字),本来想为将来作文打基础。但是发现这个确实没有太大必要,孩子就算完成但是质量不高,于是和孩子商量后,替换为每天练字了。 心得篇 如果追求极致的高效率,尽量自鸡。机构的进度设定是不合理的,没有考虑到差异性,自鸡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学习地更加扎实。而且省去了来回路上和上课发呆的时间。但是对家长的时间和水平要求较高,我们的数学和英语基本就是自鸡,拿数学来说,我现在带着孩子学到三年级高思(不是导引),有的拓展题目我也不能保证马上能做出来。所以一开始自鸡,然后送机构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保证效果,不要为了进度忽视质量:计划完成的前提是高质量完成,而不是匆匆应付完,比如口算我要求不能错题不能超过2道,数学如果孩子做不出来,不直接告诉套路,而是让她多试几次,引导自己总结出规律(机构会直接讲套路,我非常不喜欢这点)。 不能因为效率低而拉长时间:完不成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或者取消某些项目,不能因此延长学习时间,到时无论是否完成,按时睡觉,孩子现在是八点半睡觉,有时她比较累也会提前休息。进度可以推迟,睡眠时间不能牺牲。学习内容增加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增长。在小低年级就学到九点半,那么五六年级可能到十点半,然后初中十一点半,高中十二点半。 孩子是父母的投射:无论从先天基因,还是后天性格,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最大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上学后只是将问题进行了放大。如果孩子在执行过程中不尽如人意,家长先不要甩锅给孩子,更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先应该反思自己的做事风格是否做到了表率,否则不要苛求孩子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成年人已经很难改变自己,但教育孩子是一个机会。
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但也有极限,即不能提前透支,又要全力以赴,这个本身就是个矛盾的事情。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逼的自己一身才华。只能不断调整,尽量达到一个平衡点。难,太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