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493|回复: 45

[上海高考] 谈谈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http://www.qianfanedu.cn/thread-281636-1-1.html



因为这个帖子的某人一句话,说今天的上中和以前的上中没啥关系,我洋洋洒洒写了大半天(在23楼里面)。


那么我就来复习一下上海市市重点高中的既往历史(大家需要结合我上述帖子的23楼看看)。


首先说,我们现在无论高中、大学,号称自己是百年名校也好,甚至千年名校也好,实际上1949之后就重新复位了。有的学校复位晚一点,但是最多到1957年真的就没啥关系了。都是接近从零开始(包括清北)。1957年不复位。1966-1976也让你复位。所以更严苛一点来说,你要说今天的学校和昨天的学校没啥关系,也对,都从1977或1978开始计算校史。但是请别只说上中和以前没关系。所有的都没关系。


闲话少说。开始正文。

1954年,上海市确定首批10所市重点中学。分别为:
市东中学、市西中学、上海中学、育才中学、继光中学、复兴中学、虹口中学、市一女中(今市一中学)、市二女中(今市二中学)、市三女中。
这时候四校只有上中,其他三校要么还没成立(交附和复附叫工农兵速成中学呢,二附中还没成立,因为这时候华师大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整合原有光华、大夏、圣约翰等大学的附属中学),二附中的前身实际上49之前在上海滩也挺牛了,只是因为政治不正确,后来校史都不敢往前推,唉,可惜了)。其实所谓的八大也一个都没有,原因更复杂,不在这里谈了。


1959年,上海市重点中学调整为23所。
除1954年入选的市重点外,新增了格致中学、大同中学、南洋模范中学、控江中学、敬业中学、向明中学、南洋中学、五十一中学(今位育中学)、洋泾中学、卢湾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同济中学、曹杨中学、吴淞中学、宝山一中(今宝山中学)、嘉定一中等16所学校。
而此前入选市重点行列的虹口中学、继光中学、市一女中等校,被调整为区重点。他们再也没有能够恢复到市重点(至少截止目前为止)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熟悉多了?八大里面的格致、大同、控江、南模等都有了。这时候为啥有一附中还没有二附中呢?因为二附中刚成立还没毕业生。而交附和复附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培养工农兵速成中学的毕业生。


进入1960年代,上海的市重点中学,调整为41所。
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延安中学、七宝中学、陕北中学(今晋元中学)、高桥中学、上师院附中(今上师大附中)、闵行中学等校,也陆续加入市重点行列。
这个时候四校都齐了,八大也看到七宝了。和今天的格局类似程度很大了。


1978年,上海重新确定“20+1”所市、区(县)双重领导的市重点中学。分别为:
华东师大二附中(教育部直属)、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延安中学、向明中学、控江中学、市北中学、大同中学、华东师大一附中、复兴中学、市二中学、南洋模范中学、格致中学、曹杨二中、育才中学、市西中学、七宝中学、行知中学、嘉定一中、建平中学、松江二中。
大家是否发现了,上海中学没了?!有一句俗话,叫难道美丽也是错误。这是真的,上中的校园太美丽了,所以十年艰辛探索时期被某些人当做样板戏培训工作(反正没高考,闲着也是闲着)的场所。被暂停了近8年时间。1978年才刚刚复校,所以来不及算进去。但是别急,马上就来了。
而二附中的高光时刻就是从1978年到90年代末,那时候二附中是全国十三所重点高中之一,而且他们还有全国理科班,可以从外省市招大牛读书!


1981年,上海市重点中学增加至26所。此间增补的学校为:
上海中学、上师大附中、市三女中、上外附中、大境中学。
这个时候应该说,我们熟悉的市重点格局初具雏形。
再往后的事情可能很多用户都熟悉了,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发表于 2020-12-12 12: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看历史还挺有意思
发表于 2020-12-12 12: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受教了,有意思的是我认识的几个复交的没有一个是四校毕业的,可能二十年以前四校对顶尖生源的垄断远不如现在。
发表于 2020-12-12 12: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附中前身是什么?
发表于 2020-12-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的母校,曾经在60年代是市重点,到了80-90年代变成一个非常普通的区重点,然后在90年代后期又升为市重点,现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上升,已经逐渐赶超当年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名校了。离开学校越久,反而越喜欢和怀念这种不放弃自己、踏实努力的风格。虽然没有四校八大的光环,但是我很愿意将来我的女儿去考这样的学校。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发表于 2020-12-12 13: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中54年和81年分别都被列入市重点啊
发表于 2020-12-12 13: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了解历史事实是好事情,也是有必要的,毕竟以史为鉴,用过去的经验总结规律或教训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历史久远或者曾经某一阶段的辉煌,和现在的现状未必就有关系,就好像人类历史最久远、人类文明的诞生地非洲并不是最发达的大洲。
对于作者来说,对于历史数据的截取,如果用的好,能够帮助发现问题寻求进步;用得不好,那就是非蠢即坏了。对于读者来说,还是要多审慎思考。
发表于 2020-12-12 13: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stiff 发表于 2020-12-12 12:48
受教了,有意思的是我认识的几个复交的没有一个是四校毕业的,可能二十年以前四校对顶尖生源的垄断远不如现在。

显然,随着社会慢慢稳定,各个领域各个层级都在“强者愈强”。这是不可变的潮流。
发表于 2020-12-12 14: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2 14: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0-12-12 13:19
我的母校,曾经在60年代是市重点,到了80-90年代变成一个非常普通的区重点,然后在90年代后期又升为市重点,现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上升,已经逐渐赶超当年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名校了。离开学校越久,反而越喜欢和怀念这种不放弃自己、踏实努力的风格。虽然没有四校八大的光环,但是我很愿意将来我的女儿去考这样的学校。希望母校越来越好。

晋元(老陕北)毕业的?
发表于 2020-12-12 14: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晋元并不一直是市重点,中间有段时间是区重点,99年又升为市重点,当时全市新建11所寄宿制高中,许多区重点借此升市重点
发表于 2020-12-12 15: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lefinland 发表于 2020-12-12 14:47
晋元并不一直是市重点,中间有段时间是区重点,99年又升为市重点,当时全市新建11所寄宿制高中,许多区重点借此升市重点

当时这一批和后续晋级的市重,就实力而言大多都属于挂着市重名号的,并延续至今
发表于 2020-12-12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怪不得认识的一些前辈,深以自己是上中毕业的为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风翅膀 发表于 2020-12-12 13:42
上中54年和81年分别都被列入市重点啊

因为78年的市重点没有他。三四十年代上中就是上海滩的牛逼高中(虽然那时候还是江苏省上海县)
发表于 2020-12-12 16: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dmin 发表于 2020-12-12 16:21
因为78年的市重点没有他。三四十年代上中就是上海滩的牛逼高中(虽然那时候还是江苏省上海县)

基因强大 不像现在好多民办“基因突变”
发表于 2020-12-12 18: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qqqqqqq 发表于 2020-12-12 14:45
晋元(老陕北)毕业的?

是的。我进了大学以后才发现,我的中学风气很好。那时候大学同班的上海同学都是来自现在四校八大这个级别的,但我从来没觉得在学业上逊色过。
发表于 2020-12-12 18: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乖墩檬乖 发表于 2020-12-12 15:20
当时这一批和后续晋级的市重,就实力而言大多都属于挂着市重名号的,并延续至今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晋元是对得起市重点这块招牌的。今年高考的预录取人数已经接近市北,超过育才这样的老牌市重点了。这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不敢想象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生源也没有什么名校光环,就是默默努力来一点点进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普娃的学校。
发表于 2020-12-12 19: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乖墩檬乖 于 2020-12-13 02:03 编辑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0-12-12 18:22
到今天为止,我觉得晋元是对得起市重点这块招牌的。今年高考的预录取人数已经接近市北,超过育才这样的老牌市重点了。这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不敢想象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生源也没有什么名校光环,就是默默努力来一点点进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普娃的学校。


晋元最近这20年发展确实算是好的了。
这么说吧:
在最近20年高中优质资源(师资、生源等)逐渐向头部集中到近乎垄断的情况下,晋元能够有现在的成绩是很好的,比大部分八大都做得好,同在普陀的曹二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从本校自身历史数据来比较,就北清复交率占自己学校考生占比而言,晋元的现状是不如其在区重时代的成绩的。
发表于 2020-12-1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进才王 于 2020-12-12 22:39 编辑

南洋模范才是最正宗的交大附中,殷高西路的哪个属于拉郎配,几乎和船院没什么渊源,八大之首的七宝中学原来的校舍曾经被命名过南模七宝分校,那校舍现在属于七宝二中,以前是闵行著名的流氓初中,现在稍微好了点,八大老二建平中学曾经是洋泾中学的分校,现在这两家都比以前的总校厉害了
发表于 2020-12-12 22:3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知历史,品现状。
发表于 2020-12-12 23: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0-12-13 00: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感谢老大科普,第一次看到了上海高中的历史变迁。
发表于 2020-12-13 00: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乖墩檬乖 发表于 2020-12-12 19:20
今天最近这20年发展确实算是好的了。
这么说吧:
在最近20年高中优质资源(师资、生源等)逐渐向头部集中到近乎垄断的情况下,晋元能够有现在的成绩是很好的,比大部分八大都做得好,同在普陀的曹二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从本校自身历史数据来比较,就北清复交率占自己学校考生占比而言,晋元的现状是不如其在区重时代的成绩的。

同意,我也是晋元的毕业生。母校环境优美,硬件设施没得说,但是学习氛围真的比较一般,高三之前没什么课业压力可言……我们这一届别说复交了,一本率都不足三分之一。不过,我在高中期间学了一门二外,新学了一门乐器, 也算有所收获
发表于 2020-12-13 04:2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当年徐汇几个重点中学一直有联考的,上中甩开后面不是一点半点。
发表于 2020-12-13 08: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乖墩檬乖 发表于 2020-12-12 19:20
本帖最后由 乖墩檬乖 于 2020-12-13 02:03 编辑



晋元最近这20年发展确实算是好的了。
这么说吧:
在最近20年高中优质资源(师资、生源等)逐渐向头部集中到近乎垄断的情况下,晋元能够有现在的成绩是很好的,比大部分八大都做得好,同在普陀的曹二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从本校自身历史数据来比较,就北清复交率占自己学校考生占比而言,晋元的现状是不如其在区重时代的成绩的。

这个没办法,四校的崛起和对四校以外全市所有重点高中的头部生源掠夺式收割,是外部政策环境的作用。这是全市非四校的高中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改变不了外部恶劣环境的情况下,依然有所作为,这是我深深敬服之处,因为人的一生也常面临类似境况。在历史进程中遭遇不利时,也不要就此放弃努力。

我想今后的中高考政策变化,会对晋元这样的高中更加有利一些。
发表于 2020-12-13 08: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好意思要多说一句,学校在高三之前不给太多课业压力,学生自己不就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提前安排好补差或者培优的时间吗?非要学校给压力才能自己加快学习进度或者提高效率吗?
再退一步说,在没有过重压力的时候,学点课外拓展,然后还能有个不错的高考成绩,这还想要怎么样呢?说白了这些也都是自己选择。比方说你坚定要考北清复交,自己把二外、乐器都砍掉,去恶补语数外,我想学校也不会怎么阻扰吧?
发表于 2020-12-13 08: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再啰嗦一句,我那届的高三,考进复交的也就四个人而已,总人数大概是300不到。北清没有,90年代中期上海并不追捧北清。当时毕业数据比现在好看的是复交之外的上海本地985、211录取人数。但这个数据背后的关联事实是上海所有985和211在本地录取数量在最近十几年里的大幅度下降。这又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外界影响力,并不能据此认为学校的教学水平有问题。

从一本率来说,如果现在有三分之一,已经比以前强不少。我们那时大概就四分之一左右吧。90年代的晋元,放在全市真的就是个很普通的区重点,出了普陀,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
发表于 2020-12-13 11: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上海学校没有什么传承可言,在社会变革中都太渺小,似浮萍般随波逐流。放眼未来,四校体系会儿孙满堂,越来越强。虽然这趋势让我很反感,因为所有的资源集中必然伴随着各种潜规则、寻租空间。看着四校用一块牌子跑马圈地,众人趋之若鹜的去做分母,也是奇观。家长的焦虑还是回归到自己的自吧,家庭的牵引力可能比所有的各种体系都更重要和务实……也许,以后中年人的情怀集中体现在携手小人一并再温高考~
发表于 2020-12-13 12: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高考在晋元高中考的 当年造好不久 很漂亮的跨世纪校园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eddie117 发表于 2020-12-13 11:08
上海学校没有什么传承可言,在社会变革中都太渺小,似浮萍般随波逐流。放眼未来,四校体系会儿孙满堂,越来 ...

说实话,四校分就应该全部关门然后改换门庭。因为四校分是集中培训和排名,必然没有diversity,最后加剧内卷。

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这个明显政治不正确。我们国家从上到下,撒辰光讲究过diversity了呵呵。

能叫四校好歹还四个特色,不错了
发表于 2020-12-14 00: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dmin 发表于 2020-12-12 16:21
因为78年的市重点没有他。三四十年代上中就是上海滩的牛逼高中(虽然那时候还是江苏省上海县)

那时候叫省立上海中学
发表于 2020-12-14 08: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这个问题,搞教育的,搞历史的,搞政治的,搞法律的,会有不同的回答。
发表于 2020-12-1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才王 发表于 2020-12-12 22:30
南洋模范才是最正宗的交大附中,殷高西路的哪个属于拉郎配,几乎和船院没什么渊源,八大之首的七宝中学原来 ...

这个基本就是我大学室友,一个南模毕业女生的原话了。她对交大附中很鄙视,觉得那就是雀占鸠巢,毫无关系的外来户居然占了个名份。而且她在20多年前就很推崇七宝中学。那时候地铁一号线还只通车到莲花路,七宝属于蛮荒之地,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这种毫无见识的)压根没听说过这学校。
发表于 2020-12-15 23: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以前虹口还有红军中学,
发表于 2021-1-10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所以很多学校就靠祖坟(地址)认祖拉历史
发表于 2021-1-12 08: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0-12-14 10:32
这个基本就是我大学室友,一个南模毕业女生的原话了。她对交大附中很鄙视,觉得那就是雀占鸠巢,毫无关系的外来户居然占了个名份。而且她在20多年前就很推崇七宝中学。那时候地铁一号线还只通车到莲花路,七宝属于蛮荒之地,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这种毫无见识的)压根没听说过这学校。

原来这样。
发表于 2021-1-19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Fortran 于 2021-1-19 09:35 编辑
Bud 发表于 2020-12-12 12:57
二附中前身是什么?

华师大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整合原有光华、大夏、圣约翰等大学的附属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里面强调了光华和大夏的传承,个人估计二附中是传承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中

看看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前身为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夏大学附中,创办于民国14年(1925年),以“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为办学宗旨,校名取“光我中华”和“弘扬华夏”之意。
1951年,光华、大夏两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两个附中遂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光华大学附中
光华附中诞生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的师生,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却遭到美籍校长的横加干涉。于是,572名师生于6月13日愤然离校,在爱国人士王省三、张寿镛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光华大学及附中,以示“光我中华”。校址在大西路(现延安西路)。

1927年3月,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担任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前后任职达十多年。
廖校长在任时提出“积极研究、勇于尝试、艰苦卓绝”,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大大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上海市三大名校之一 ,
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乔石、姚依林、尉健行、董寅初等都是光华附中的校友。
1937年11月,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暨附中在大西路的校舍,全部被炸毁烧尽。
学校虽数度搬迁,但仍坚持上课。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驻租界,光华附中随转入地下,在汉口路证券大楼改办“壬午补习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暨附中复校。附中自汉口路迁至欧阳路259号。期间,光华附中建立了地下党,校友乔石曾任附中地下党支部书记,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干事。校友尉健行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于1949年入了党。这一时期,光华附中师生继承了爱国的传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1949年5月,师生与上海人民一道迎接上海解放。

大夏大学附中
大夏附中创办于1925年秋,校名寓“光大华夏”之意,创办人为欧元怀,首任附中主任是鲁继曾教授。
当时学校仅设初中,学生百余人。三十年代初,增设高中,并分普通科、师范科、商科及土木工程科,学生增加到七百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大夏附中停办。
1949年春,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先生决意恢复附中,聘请宋成志教授任校长,在沪东榆林路招生上课,学生近二百人。上海解放后,大夏附中方迁回中山路大学部内。大夏附中重视教育质量,师生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体育上曾连续两次获市运动会团体冠军,故报考学生众多,在校生又增至五百人。大夏附中曾培养了叶公琦、谢晋等栋梁之材。在抗美援朝时,大批学生报名参加军事干校,以实际行动响应祖国号召。
两校合并
1951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两校的附中随之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欧阳路259号。1952年迁至中州路102号。
1954年华东师大任命陆善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提拔教导主任毛仲磐为副校长、同时又派苏联教育专家捷普列茨卡亚任校长顾问。推行五级分制、教室日志,强调伦理谈话,主题班会,建立班集体,实行校长责任制。
1958年,华东师大决定办第二附中,调副校长毛仲磐任二附中校长并抽调部分骨干参加筹建二附中的工作。随之,华东师大附中改称“华东师大一附中”。
196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被评为科技活动全国先进单位,校长陆善涛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3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要办好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
发表于 2021-1-19 09: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ortran 发表于 2021-01-19 09:28
本帖最后由 Fortran 于 2021-1-19 09:35 编辑


华师大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整合原有光华、大夏、圣约翰等大学的附属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里面强调了光华和大夏的传承,个人估计二附中是传承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中

看看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前身为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夏大学附中,创办于民国14年(1925年),以“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为办学宗旨,校名取“光我中华”和“弘扬华夏”之意。
1951年,光华、大夏两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两个附中遂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光华大学附中
光华附中诞生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的师生,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却遭到美籍校长的横加干涉。于是,572名师生于6月13日愤然离校,在爱国人士王省三、张寿镛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光华大学及附中,以示“光我中华”。校址在大西路(现延安西路)。

1927年3月,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担任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前后任职达十多年。
廖校长在任时提出“积极研究、勇于尝试、艰苦卓绝”,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大大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上海市三大名校之一 ,
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乔石、姚依林、尉健行、董寅初等都是光华附中的校友。
1937年11月,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暨附中在大西路的校舍,全部被炸毁烧尽。
学校虽数度搬迁,但仍坚持上课。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驻租界,光华附中随转入地下,在汉口路证券大楼改办“壬午补习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暨附中复校。附中自汉口路迁至欧阳路259号。期间,光华附中建立了地下党,校友乔石曾任附中地下党支部书记,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干事。校友尉健行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于1949年入了党。这一时期,光华附中师生继承了爱国的传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1949年5月,师生与上海人民一道迎接上海解放。

大夏大学附中
大夏附中创办于1925年秋,校名寓“光大华夏”之意,创办人为欧元怀,首任附中主任是鲁继曾教授。
当时学校仅设初中,学生百余人。三十年代初,增设高中,并分普通科、师范科、商科及土木工程科,学生增加到七百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大夏附中停办。
1949年春,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先生决意恢复附中,聘请宋成志教授任校长,在沪东榆林路招生上课,学生近二百人。上海解放后,大夏附中方迁回中山路大学部内。大夏附中重视教育质量,师生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体育上曾连续两次获市运动会团体冠军,故报考学生众多,在校生又增至五百人。大夏附中曾培养了叶公琦、谢晋等栋梁之材。在抗美援朝时,大批学生报名参加军事干校,以实际行动响应祖国号召。
两校合并
1951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两校的附中随之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欧阳路259号。1952年迁至中州路102号。
1954年华东师大任命陆善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提拔教导主任毛仲磐为副校长、同时又派苏联教育专家捷普列茨卡亚任校长顾问。推行五级分制、教室日志,强调伦理谈话,主题班会,建立班集体,实行校长责任制。
1958年,华东师大决定办第二附中,调副校长毛仲磐任二附中校长并抽调部分骨干参加筹建二附中的工作。随之,华东师大附中改称“华东师大一附中”。
196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被评为科技活动全国先进单位,校长陆善涛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3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要办好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

谢谢回复。教会学校没有延续。圣约翰大学和附中都是“终”。
发表于 2021-1-19 09: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过这些历史没那么重要,谈资而已。
发表于 2021-1-19 15: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Bud 发表于 2021-01-19 09:56
谢谢回复。教会学校没有延续。圣约翰大学和附中都是“终”。

静安区五四中学前生即大同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的前身。初中时的数学老师上课还不时说出英文单词,高中语文老师班主任还帮我们补英文…这二个老教师都是原圣约翰大学附中留下的。教完我们这届82 届,就退休了。
发表于 2021-1-19 15: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ortran 发表于 2021-01-19 09:28
本帖最后由 Fortran 于 2021-1-19 09:35 编辑


华师大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整合原有光华、大夏、圣约翰等大学的附属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里面强调了光华和大夏的传承,个人估计二附中是传承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中

看看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前身为光华大学附中和大夏大学附中,创办于民国14年(1925年),以“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为办学宗旨,校名取“光我中华”和“弘扬华夏”之意。
1951年,光华、大夏两大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两个附中遂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中。

光华大学附中
光华附中诞生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其附中的师生,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却遭到美籍校长的横加干涉。于是,572名师生于6月13日愤然离校,在爱国人士王省三、张寿镛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光华大学及附中,以示“光我中华”。校址在大西路(现延安西路)。

1927年3月,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廖世承担任光华大学副校长兼附中主任,前后任职达十多年。
廖校长在任时提出“积极研究、勇于尝试、艰苦卓绝”,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大大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上海市三大名校之一 ,
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乔石、姚依林、尉健行、董寅初等都是光华附中的校友。
1937年11月,日军入侵上海,光华大学暨附中在大西路的校舍,全部被炸毁烧尽。
学校虽数度搬迁,但仍坚持上课。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日军进驻租界,光华附中随转入地下,在汉口路证券大楼改办“壬午补习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暨附中复校。附中自汉口路迁至欧阳路259号。期间,光华附中建立了地下党,校友乔石曾任附中地下党支部书记,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干事。校友尉健行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于1949年入了党。这一时期,光华附中师生继承了爱国的传统,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1949年5月,师生与上海人民一道迎接上海解放。

大夏大学附中
大夏附中创办于1925年秋,校名寓“光大华夏”之意,创办人为欧元怀,首任附中主任是鲁继曾教授。
当时学校仅设初中,学生百余人。三十年代初,增设高中,并分普通科、师范科、商科及土木工程科,学生增加到七百人。
1941年,太平洋战争暴发,大夏附中停办。
1949年春,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先生决意恢复附中,聘请宋成志教授任校长,在沪东榆林路招生上课,学生近二百人。上海解放后,大夏附中方迁回中山路大学部内。大夏附中重视教育质量,师生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体育上曾连续两次获市运动会团体冠军,故报考学生众多,在校生又增至五百人。大夏附中曾培养了叶公琦、谢晋等栋梁之材。在抗美援朝时,大批学生报名参加军事干校,以实际行动响应祖国号召。
两校合并
1951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为组建华东师范大学。两校的附中随之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在欧阳路259号。1952年迁至中州路102号。
1954年华东师大任命陆善涛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提拔教导主任毛仲磐为副校长、同时又派苏联教育专家捷普列茨卡亚任校长顾问。推行五级分制、教室日志,强调伦理谈话,主题班会,建立班集体,实行校长责任制。
1958年,华东师大决定办第二附中,调副校长毛仲磐任二附中校长并抽调部分骨干参加筹建二附中的工作。随之,华东师大附中改称“华东师大一附中”。
1960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被评为科技活动全国先进单位,校长陆善涛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3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首批要办好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

正解!我爸就是光华附中,后华师大附中毕业的,我爷爷是光华教授兼附中付教务长,注册课主任。
发表于 2021-1-20 18: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dmin 发表于 2020-12-12 16:21
因为78年的市重点没有他。三四十年代上中就是上海滩的牛逼高中(虽然那时候还是江苏省上海县)

长桥那块地方自1928年上海县市分治以后一直属于上海特别市管辖,解放后先后属于龙华区和西郊区(由龙华,新泾和真如三区合并)。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嘉定等江苏省十县并入上海,龙华、新泾并入上海县,真如并入嘉定县。
发表于 2021-1-20 23: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挺令人怀念的
发表于 2021-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ortran 发表于 2021-1-19 09:28
华师大刚成立没多久,还没来得及整合原有光华、大夏、圣约翰等大学的附属中学。
华师大一附中的校史里面 ...

一附中是光华附中和大夏附中组合,二附中其实是光华师资部分出来后重新组建的。其实也是瞎折腾。
发表于 2021-2-2 09:1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兰先生 发表于 2020-12-15 23:06
以前虹口还有红军中学,

盛产老红军
发表于 2021-3-4 09: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学习到了,上海高中的历史更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9-28 15:29 , Processed in 0.117116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