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这就是个引子吧,后来高考前fd自主招生,我虽然当时一心想做同传,学语言,但是可能就像当时文理选科的摇摆吧,所谓的“实用主义”,把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填在后面,而把那些年比较热门的商科专业填在了前面。自主招生录取后我也顺利读了商科,其实当时填志愿的时候对所选的专业理解是非常浅薄的。
进了大学之后,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或者说适合学这个专业,但是从小“好学生”的倔强让我也没有过转专业的打算,似乎留在这个香饽饽的专业才是聪明人的选择。于是我自认“上了贼船”,不咸不淡地学着。没有兴趣,也没有天赋,但是也随大流考了cpa,毕业后自然也不想继续在这个专业攻读下去,去了四大,之后也是顺利成章地,从乙方到甲方,现在在金融行业做风控,随大流考了frm。
每次考证的时候,看着我兴致全无的学习材料我每每痛苦,自嘲现在的痛苦是“当年选专业时候脑子进的水”。外人看来顺风顺水,理所当然的学习、职业发展,其实我并不满意,时常想起当时的那个文科梦,或许现在的我就怎么样怎么样了。。。当然一切都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我学会了给自己灌鸡汤,比如职业不一定是兴趣,比如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是挑战自己的弱项。。。(幸而我也是做到了。)
最后说说行业吧。大学毕业快十年了,可能信息不是最update。我那时候的四大已经不是最吃香的时候了,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四大还是吸引了不少上海top2的本科毕业生,在后来,这两个学校的就越来越少了。我那时候甚至有不少二本的,感觉素质和level已经下来很多。研究生去四大也非常不划算,待遇貌似就多一千?也是从最低level一级一级上去的。在四大一开始可以跟着优秀的senior学到不少东西,也很锻炼工作技能和抗压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鱼龙混杂,以及性价比确实不高,不适合需要时间照顾家庭的人。最后熬着留下来的小伙伴表示,薪酬确实还ok吧,主要是比一般公司每年薪酬涨幅大。
现在待的外资行,福利待遇一般,但是胜在稳定,性价比高(能像此时此刻这样摸鱼。。),兼顾家里,所以我觉得还是满足的吧。当年的壮志未酬呢,也就用在自己鸡娃上了,想开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