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1-3-23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转载:https://mp.weixin.qq.com/s/-0lW3RNJIt4_3UHkcISc3g
上海市教委官员:“改革的核心,是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振峰。(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全文共5959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 “对学校来说,不能再走切蛋糕的思路,而是要走做大蛋糕的思路。”

  • “一个妈妈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卸载所有微信群。你就会在淡定中愉快地过完好多年,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人。”

  • “我们先改变同质化的人群,调节为异质化的人群,对孩子来说才能看到多元的社会。过度内卷的环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由宽松的环境,才能造就自由的灵魂。”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责任编辑 | 顾策
2021年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宣布从2022年起,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分为自主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种类型。
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名额分配”,将上海委属、区属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的50%-65%分配到区、分配到校。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政策实行一年来,忙于抢购学区房、申请重划学区的家长们不得不都停下脚步,观察方向。
3月20日,在文件公布五天后,南方周末记者在上海市教委会议室里,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振峰。他细谈了此次改革的初衷与由来,为新政答疑解惑。
1
“让家长做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
南方周末:上海的中考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的?
杨振峰: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海中考改革从那个时候就在酝酿了。
2016-2018年,市教委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座谈,还进行了数据模拟,然后才形成了文件,改了很多稿。
2018年发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实际上此次改革的方案和框架,那时候已经**了,比如确定了自主招生人数不超过招生总数的6%,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校,增加综合素质考核等。
最近发布的实施办法,是对2018年文件的细化。政府做到了“三年早知道”,甚至是“四年早知道”,因为适用的是2022年初中毕业的孩子。
这次反响比较大,在于我们的民众对政策有不确定性的预期,存在“政府到时候有可能不做”的侥幸心理。改革方案只有落地了,老百姓才切实感受到。
我们之所以提前四年发布总方案,今年提前一年发布实施方案,就是希望各方面能淡定从容地做好这件事。这项改革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初中均衡发展的。
南方周末:这项改革的制定初衷是什么?
杨振峰:我们的工作,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这个问题不考虑清楚,我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不仅是缺德,而且失责。
今天的家长有功利诉求。只要孩子考不到理想学校,成绩提高不起来,一是指责学校,二是给孩子请家教、补课、做题,只考虑分数提高上去。但一个孩子失去了童年感受幸福的能力,未来也走不远的。
此前民办学校摇号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是真正让公办和民办在同一个起跑线开展公平竞争。老百姓有焦虑,原来是靠死读书能够考到好的民办学校,现在要看天吃饭,摇号看运气。但长远来看,这有利于引导各类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减少生源依赖,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什么是基础教育?我理解的基础教育,就是一群成年人来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教育除了传递知识,还传递社会化的规则、做人的道理、团队合作的能力。教育是实现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化的人的过程。
我是做老师出身的,做过建平中学(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七年的校长。我做过客观冷静的分析,把每年考取建平的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来自强初中,一类来自普通初中,再在其中挑来自同一家小学的学生。
最后表现如何?反而老百姓眼中的薄弱初中的发展更好。为什么?同样的中考分数,薄弱初中的这个孩子一定是年级领头羊,他因此自信、淡定、很快乐,强初中的孩子可能处于年级中上游水平,随时被人家追赶着,又要追赶别人,压力大,快乐不起来,自信心也不足。
一边是强初中,竞争激烈,“一篙松劲退千寻”,逆水行舟的方式;另一边是薄弱一点的初中,自然生长。我问你,哪个生态好?
我们的政策就来自这种规律。为什么用政策的方式引导大家?因为在研究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教育的道理,但无法做到向每个家长讲这些道理,那就通过政策引导吧。用我们的政策导向,让家长做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
对学校来说,不能再走切蛋糕的思路,而是要走做大蛋糕的思路。
切蛋糕,就是优秀生源就这么多,你多拿就决定我少拿。做蛋糕,是我们都丰富教育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把平时考30分的孩子变成70分,促进个体纵向比较的更好地发展,这才是我们期待的目标。
这样一种改革,高中、初中被影响了。由于初中被影响了,小学也会被影响。孩子们能够按照教学规律,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自然成长。
2
“只有复杂,才能精准”
南方周末:很多家长和公众,看到方案的第一感觉是复杂。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必要?
杨振峰:只有复杂,才能精准,我们现在要像绣花般地治理城市。精准的政策,一定会在表述层面上是比较复杂的。我们知道一个很全面的协议,可能像一本书一样厚,才能把可能性考虑全。我们这是规范性文件,已经尽量简化了,但是你要把它说清楚,必须这样复杂。
改革的一个基本核心,是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推进分配全覆盖,在保证每所初中一个名额的前提下,按毕业生人数占比来分配。你所在的区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就拿全市分配到区计划的1/3,你所在校占全区的1/8就拿分配到校计划的1/8。
分配给谁?分给填志愿的人里面的分数靠前者,按照1∶2投档。没有多复杂,实际主要是我们长期对教育的简单化理解,和这次政策的相对复杂之间的矛盾。
南方周末:中考改革方案中,名额分配的占比是如何确定的?
杨振峰:首先,分配比例是教育部要求的,不得低于50%,我们规定不低于50%~65%。比例逐年上升。
第二,多少分到校、多少分到区,我们是测算的,要考虑各个区里优质高中的教育资源是否均衡,通过分配到区,让各区的初中毕业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相对均衡。同时又要考虑本区初中学生的需求,以及相对就近入学的实际,所以市示范性高中计划的大头仍留在本区。
我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讨论过的。一方面通过政策追求资源的均衡。另一方面要兼顾各区的实际历史和已有投入。
南方周末:为什么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到区是80%,名额到校20%;而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到区30%,名额到校70%?
杨振峰:这是尊重历史的,委属的四所学校长期以来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任务,自招比例也高。如果名额分配到校,可能面临在目前初中不均衡的情况下,招到分数低的学生。分数低的学生跟一群顶尖的学生一起学习,会不会很吃力?我们考虑到现实情况,一方面要给一点分配到校的名额,让高中提高因材施教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突然一刀切的风险性。过去曾有这种情况,孩子分配到四校,一时开心,三年痛苦,跟不上。
我们后面也加了一句话,“逐渐加大分配到校的名额比例”。高中本领练强了,就可以让你接受有教无类的挑战了。那时,初中的教育质量也提高了,不会出现极端低分的孩子到好学校学不下去的情况。
总的来说,这是考虑到政策的接口性,否则我们美好的出发点可能是伤害了孩子。
南方周末:所以出于同样的考虑,在2021年的方案中,也加入了最低控分线的要求?这条线怎么划定?
杨振峰:最低控分线不设定,可能就会出现刚才说的局面。孩子去了跟不上,好心办坏事。
控分线划到哪?是根据当年的试卷难度和学生分数的分布调整的。如果一开始就调得很低,孩子去了跟不上。如果很高,比如给上海中学,分配到的每个初中都没人考进去,那么政策引导性就没落实。所以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改革计划的完成度,来制定分数线。
南方周末:名额到区和名额到校,都可以报志愿,如果一个学生被两个方案都录取,优先哪种?
杨振峰:每个孩子可以填两个志愿,一个分配到区,一个分配到校。先录分配到区的,后录分配到校的。
南方周末:方案规定,名额分配以1∶2的比例投档,录取结果要看中考成绩和学校综合考察成绩(满分50分)。这个“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衡量什么?会成为新的灰色空间吗?已经有教育机构就它的培训打广告了。
杨振峰:是,看到了。1∶2投档,两个人我选谁?选综合素质高的人,不只看分数。怎么评价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全市的平台,记录孩子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艺术体育情况、劳动教育成果、校内外的拓展学习等。
文件里写得很清楚,综合素质评价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我们也高度重视此事。那怎么做到?方案公布,全程录像,双盲进行。我们争取在今年内发布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文件,你们以后看文件就清楚了。
后续我们还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让评价试题比较符合客观性的原则,不能主观性太强,主观性太强就有空间了。
南方周末:1∶2淘汰下来的孩子怎么办?
杨振峰:进入1-15的裸考志愿。未来中考满分750,比如你考了700分,和我一起填了大同中学分配到校,我综合考查后,总分高,我录取了。你亏了吗?不要担心,还有1-15志愿。前面没有分配走,通过裸考还是可以走掉。对你来说,是多了一个选择,一个托底的可能。此外,无论怎么设计分配方案,具备好的学习习惯、处于某所初中前列的学生肯定机会更多。
3
“一举多得”
南方周末:上海的一些高中和初中之间是有关系的,如大同高中、大同初中,建平中学、建平实验、建平西校,新政是否会大幅削弱派系关系?
杨振峰:你的意思是学校之间有亲疏关系。我告诉你,改革前后,集团办学只是在课程、教学、师资上加强联系,在招生方面一视同仁,未来也是。
你要想一个道理,越是好学校,越不可能就指望一个渠道,如果建平中学的名额多给建平西校,别的学校都不报考我,我就不会吸引更多学校的学生来报考,必须让各家学校的学生都有一样的机会。
退一步讲,你是我集团的初中,我只会让你的水平提高,培养更多优秀学生,自然而然招你的多,但绝不会因为你是我的集团学校,就把你降两分录取,不要那边的高分,高中校长不会这么糊涂的,也不符合逻辑。
南方周末:新政后,整体高中的平均水平是否会受影响?
杨振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中在一定时间内肯定挑战会大一点,尤其在初中目前还没有那么均衡的情况下,所以这个政策要引导几方面同时来助力初中发展。
第一,高中要主动地跨前一步,帮助初中发展。比如如果我还是建平校长,我一定找浦东新区几个弱的初中校长来谈话。为什么?你不好,第一名考分很低,我不得不收,挑战的是我;
第二,初中拿到了那么多的名校名额,原来硬考是考不上的,现在分数给你低了那么多,还考不上,老百姓会原谅你吗?社区、居民、家长都会助推初中发展;
第三,你原来什么力量都用上了,仍没人考取,现在稍微用用力就有人考取了,你的信心也足了,奔头也有了,老师有事业成就感了,内在动力也被激活了。

久而久之,老百姓信任了,学校有信心了。它整合了政府的力量,各学段的力量,家长的力量,社区的力量,也唤醒了初中校长和老师的内在信心和动力。一举多得。
我也听说一些名牌小学的家长去抱团改造初中。未来应该是这样子的。社区居民应该共同服务于这个学校的发展,学校真正成为“社区中”的学校,老百姓真正认可的家门口学校。
南方周末:新政之后,家长也会顾虑老师水平。牛校的老师厉害,如果孩子选了“菜中”,老师跟得上吗?
杨振峰:薄弱学校实际上不弱,是因为没有好学生,老师水平会慢慢退化掉。
薄弱学校的老师拿那么多工资,好学校也拿那么多。现在的老师都是读了大学,甚至很多是研究生毕业,小学初中的内容谁不会教?更何况老师还可以利用大量的网上资源,只要老师勤快,差距没这么大。
未来的好老师不一定是什么都讲得好的,但是一定是要像好的图书管理员,当一个孩子要来看书的时候,你虽然不知道书的内容,但你能告诉学生这本书在哪个书架上。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在校可以获得的学习资源。
担心老师教不了好学生,我认为是多虑的,尤其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五项标准,包括师资的待遇、信息化的水平、建设的标准、装备的水平,生均经费,都是按照统一标准来做的。
既然一个标准来做的,我们老师入职又是有客观的标准严格把关的,由区里统一定标准来招的,你说他会差到哪里?
核心就是生源问题。我做过校长,我清楚地知道,如果生源不优化,老百姓对学校的信心不足,生源不好,你再努力效果也是不明显的。这次改革以后,弱一点的初中看到希望,就会卖力。我相信政策实施几年后,人们会有理性的教育选择。
4
“家长始终不认为自己孩子可以当第二名”
南方周末:有家长问,新政之后,上海的教育强区是否会更内卷?
杨振峰:强区不会内卷。高中的录取还是以区为主体的。你初中强,高中录取的比例并没有低,只不过你的平均起点高了而已。不能简单理解为内卷。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内卷有两种解读,如果你认为教育就是为了选拔,一定会内卷;如果教育是为了生长,一定没有内卷。
当所有家长都在焦虑“上不了车”,这种焦虑已经是无效的。“剧场效应”就是第一排站起来了,后面的人都要站起来,大家都站起来等于没站。
家长始终不认为自己孩子可以当第二名,这是最大的问题。
新上海人是焦虑的主力军。都是外地来沪的,都很优秀,你是复旦毕业的,我也是。上海和北京的焦虑是有共同点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城市人群构成决定的。同质化的人在一起,现在信息交流又如此畅通,过去不知道什么叫焦虑,“无知无失”,现在信息太对称了,天天焦虑。
一个妈妈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卸载所有微信群。你就会在淡定中愉快地过完好多年,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人。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普通的工作者和一个领军人物,后者一定更幸福。适合自己才是好的。
现在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面对50个学生,另一所学校,一个老师面对15个学生。肯定后者效果好,但家长坚持扎堆去前者,人满为患,后者门可罗雀,后面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浪费的。
总有声音抱怨政府建的学校不够用,真的吗?我们有统计,上海一个学生入学平均有1.17个学位可以满足他,为什么冷暖不均,会出现结构性的资源不足?就是非理性的择校造成了扎堆。
如果优秀的孩子集中在一所学校,就会内卷。同质化的人群,同质化的目标,以及同质化的路径,就会造成内卷。
我们先改变同质化的人群,调节为异质化的人群,对孩子来说才能看到多元的社会。过度内卷的环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由宽松的环境,才能造就自由的灵魂。
一群同质化的孩子在一起,哪有创新人才?
学习应该就是自我丰富,面对未知世界,解决问题,心系国家和民族。而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要赚钱多,可怜吧?如果再深入地想,我会觉得寝食难安。
南方周末:你理想中的中小学是怎样的?
杨振峰:我相信义务教育未来应该是这样一种场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淡定从容,孩子可以背着轻松的书包去上学,背着轻松书包放学。
因为学校就在家门口,没有那么多奔跑在路上送孩子的车辆,也不要担心家里没有老人接送的安全风险、看护风险。
每个孩子也不会面临高竞争的环境,不需要和自己同质化的伙伴,每天有被别人追着跑掉队、竞争下去的焦虑和风险。
学校里有笑声、歌声、呐喊声,每个孩子可以毫不顾忌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彼此交谈得非常敞亮、非常真实。
发表于 2021-3-23 17: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说得好,就是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才能提高整体水平
发表于 2021-3-23 17:4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21-3-23 17: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说得太感动了 我差点就落泪了
发表于 2021-3-23 18: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名额分配50%就每个初中都有了,人家多说到做到啊,
发表于 2021-3-23 18:0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名额分配逐年增加
发表于 2021-3-23 18:0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就是有些人一直期盼的名额分配,只怕综评不干净,平时成绩一样不干净,在学风一般的菜初,条子将横行一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3-23 18: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就这点名额,菜初也不用人人是条子把话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3-23 18: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个人赞成这样的改革思路。
发表于 2021-3-23 18:2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大体赞同,但对于1:2的名额分配线,认为存在很大寻租空间
发表于 2021-3-2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通篇充满了闭门造车式的高谈阔论和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尔,完全没有实际调研的经验和总结,这种官员要是能制定出有实际作用的政策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发表于 2021-3-23 18: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起码理想中的中小学的确是理想,根本不现实,不过官话也只能这么说。
发表于 2021-3-23 19: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改革的初心应该是提高整体教育资源,而不是内卷
发表于 2021-3-23 19: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细细地读。
发表于 2021-3-23 19:1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力水手波波 发表于 2021-03-23 19:11
改革的初心应该是提高整体教育资源,而不是内卷

只怕没这意思,要不然不该改掉一考定终身的中考,科目多了,评分多了,精力分散了,主观意识出现了。
发表于 2021-3-23 19:2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天天想你2000 发表于 2021-03-23 18:30
通篇充满了闭门造车式的高谈阔论和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尔,完全没有实际调研的经验和总结,这种官员要是能制定出有实际作用的政策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对话里面哪里有缺陷或不实际,可以指出来
发表于 2021-3-23 19: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就是扶贫扶贫,让你不会再去闹
发表于 2021-3-2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一个妈妈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卸载所有微信群。你就会在淡定中愉快地过完好多年,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人。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普通的工作者和一个领军人物,后者一定更幸福。适合自己才是好的。


这才是重点,你和孩子轻轻松松,以后照样可以很幸福,只要接受普通的工作者角色就可以了(不过,这里的普通工作者=职业工人)
发表于 2021-3-23 20: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03-23 19:14
只怕没这意思,要不然不该改掉一考定终身的中考,科目多了,评分多了,精力分散了,主观意识出现了。

就是把大家折腾不动了
发表于 2021-3-23 20: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03-23 18:08
这就是有些人一直期盼的名额分配,只怕综评不干净,平时成绩一样不干净,在学风一般的菜初,条子将横行一切

按你这个理论,以前各高中自己组织的自招更不公平。
发表于 2021-3-23 20:0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xfjy89123 发表于 2021-03-23 18:23
大体赞同,但对于1:2的名额分配线,认为存在很大寻租空间

以的的自招完全高中自己说了算岂不是更不公平
发表于 2021-3-23 20:3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机会来啦:

根据名额到校人头数,几个家长拼团,倒腾注册一个初中,娃娃在里头养着。

估计一千万可以搞定一个重点高中的名额吧

迂回路线,谁要试试新玩法?
发表于 2021-3-23 20: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卢冬英 发表于 2021-03-23 20:37
机会来啦:

根据名额到校人头数,几个家长拼团,倒腾注册一个初中,娃娃在里头养着。

估计一千万可以搞定一个重点高中的名额吧

迂回路线,谁要试试新玩法?

呵呵,让你机构的老板试试看,注册一个高中
发表于 2021-3-23 21: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Fireworks 发表于 2021-03-23 20:59
呵呵,让你机构的老板试试看,注册一个高中

老板没动力的,娃娃出去了。
发表于 2021-3-23 21:1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让家长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1-3-23 21:3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kaisl 发表于 2021-03-23 20:07
按你这个理论,以前各高中自己组织的自招更不公平。

但菜初这事只会更乱
发表于 2021-3-23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eagle7 发表于 2021-3-23 19:27
对话里面哪里有缺陷或不实际,可以指出来

习近平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请问,是习主席微信群太多,所以他不幸福吗?
发表于 2021-3-23 22: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他的意思就是你们家长别鸡,让孩子读家门口的学校自己学,有天赋读的好的当领军人物,没天赋读得差的朝别的方向发展,比如体育啦艺术啦厨子啊技工啊之类的干个自己擅长的工种。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大家都幸福。毕竟政治不是学过:成才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发表于 2021-3-23 23:0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核心应该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
发表于 2021-3-24 00: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垃圾学校也有机会。为何乞丐没有做官发财的机会?
发表于 2021-3-24 05:2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朝以前那位老大上台,之所以提出和谐社会,现在想来也是因为看到了那么多的戾气和矛盾。
想不到现在普通领导干部也都具有了这样的情怀,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发表于 2021-3-24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改革的归宿是让方方面面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寻租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越来越透明规范
发表于 2021-3-24 10:1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先把学校的优质资源均衡到每个班级再说其他,不然体验不到公平
发表于 2021-3-24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教育改革搞了这么多年,始终变来变去,现在又在搞名额分配,说是给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其实学生之间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给每一所初中都有机会,把普通初中的学生也安排到四校,那进去只能垫底,学习压力会非常大,毕竟四校自招生的实力远远高于名额分配进来的学生,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上的学生。
发表于 2021-3-2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犹如漫画中的美好人生,一笑而过
发表于 2021-3-24 17:4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豆小蔻 发表于 2021-03-23 21:10
是让家长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说的莫非是明珠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改革,难,尤其是教育改革,更难
但是不改又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08: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政策肯定是具有连贯性的,有1就会有2、3,目的就是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

因此把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很重要。有很多小孩可能5-6年后才参加中考,那个时候情况又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22 23:50 , Processed in 0.133152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