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HeartBeat 发表于 2021-04-25 11:46 很难。中年人生活负担都很重,专门去引导别人家的孩子不切实际。找个20多岁的大哥哥还差不多
afra1983 发表于 2021-04-25 12:37 《养育男孩》里提到过这一段,我倾向于找一个同事朋友,平时就可以凑局出去玩,互相带娃
Anderson 发表于 2021-04-25 12:51 中二期发作的时候,家人的话都不听,凭啥觉得会听进一个外人说的话呢?
小帅 发表于 2021-04-25 12:52 还真的是好问题,就我自己的经历,我会更在乎外人说的话,而不是家人。
小帅 发表于 2021-4-25 12:51 这本书的这部分内容真的写到我心里了,从初中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困惑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学习,其 ...
果儿添儿 发表于 2021-04-25 13:21 父母是局内人,很多问题是亲子问题或者是父母不希望孩子涉猎的区域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睿智的局外人
Anderson 发表于 2021-04-25 12:58 所以你本人现在是青春期?还是你现在回忆青春期状况时的结论?
春耕秋获 发表于 2021-04-25 13:43 最有可能的是遇到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成为孩子青春期人生的导师,很难,遇见是缘分也是运气。最好的导师是父母,前提是幼小期间培养好亲子关系。 一个优秀的中年人事业、家庭已经够忙了,估计无心指导别人的孩子。大一些的表哥表姐要么出入职场、要么事业上升期,还要恋爱结婚生子,也是没这时间。当然偶尔聚会让孩子看看这类通透的人生活的态度还是可能的。
小帅 发表于 2021-04-25 14:17 哈哈哈,当然是说初中的时候了
Anderson 发表于 2021-04-25 14:51 那一个回想难免失真啊,总觉得当时应该怎样怎样,会改善很多,但是在那个年代场景下就是做不到啊,真的你现在的想法和当时如果一致的话也说明你这么多年没有成长不是...另一个也有很多人提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找啊,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资源的...
S.HOO 发表于 2021-04-25 15:52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如果家长有这种念头,那或许已经是往一条不那么正确的路上走了。 一是因为,这反应了亲子关系不是那么的合适。如果说某些问题家长不适合介入,那也只是一小部分的个别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会向外寻找答案,家长也可以坦承自己可能处理不好,鼓励孩子去探索。但不可能说孩子面对的大部分问题,他都很排斥家长介入,如果这样,就恰恰证明了亲子关系不那么的好。 二来,这个时期的孩子寻找的是“自我”,家长还去费心寻找一个“家长心目中的完美”的“导师”来“指导”,这很难说不是在用一个更大的更隐形的笼子去圈住孩子。有想过孩子发现这个导师背后站的是父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吗?
小帅 发表于 2021-4-25 16:33 太高估亲子关系了。父母的想法对孩子来说是过时的,即便不过时,出于某种心理因素,孩子不和父母探讨是很 ...
S.HOO 发表于 2021-04-25 17:42 不是我高估亲子关系,是你没见过和谐的,当然也可能人家一直烧香,这确实很难断定。 我之前回复的意思是,如果亲子关系好,那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外人的;如果亲子关系不好,那家长找的外人对孩子能起到什么作用? 另,你又哪里看到我说一定要孩子听父母的话呢。开明的父母=孩子听父母的话?这恐怕是最大的误解吧。 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己去外面寻求答案呢?那么害怕孩子犯错,连这个“导师”都要家长偷偷找来,这样养的可能更容易变成妈宝吧? 你回不回复我无所谓咯,我回复其实是给更多人看的,多一个角度看问题,大家自然会思考。
flyingzj610 发表于 2021-04-25 17:43 太难了,普通老百姓大多遇不到或者识别不出智慧导师,其次导师凭啥尽心付出?大多数人找到个好的机构学科老师都笑死了
小帅 发表于 2021-04-25 18:10 对的,很难。也许一次旅行就能遇到。也许自己的老师就能提供有意义的指导。虽说是可遇不可求,但是应该有这个意识。
flyingzj610 发表于 2021-04-25 18:41 还是更多提升自己认知和能力靠谱。包括怎么智慧地和孩子相处,这是需要专业知识和认知的
小帅 发表于 2021-04-25 18:52 单凭自己努力,始终孤陋寡闻,还容易走弯路。
flyingzj610 发表于 2021-04-25 20:09 自己不提升,圈子一样狭窄
fanzaima 发表于 2021-04-26 11:24 中二期就是和家庭的反抗,朋友间反倒会相处好一点
Anderson 发表于 2021-04-26 11:44 但是楼主说的并不是同龄人啊,是需要年岁比较大的父辈人员,成为朋友的机会有多大呢?
小帅 发表于 2021-04-26 12:20 你说的有道理。但没逻辑,前提是孩子不乐意听父母的话,这种情况下,父母哪怕是圣贤,孩子不听,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果儿添儿 发表于 2021-04-26 14:56 有点心疼楼主,定义已经很明确了:“青春期” ,还有不少人非要杠到孩子的整个成长期。 理论肯定不适用于每个家庭,有很大可能解决大部分同类问题,那么就是个好的想法。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经历: 我妈(退休前常年是小学毕业班6年级班主任),很多学生跟她成为朋友(最初一批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有往来相处),毕业多年还收到学生的感谢信,她一直觉得我跟她是好朋友,我的很多同学很羡慕我,觉得我妈很开明,每次来我家玩也很喜欢跟我妈聊天。但是,我的青春期并不开心,我的胆小让我一路按照父母老师的期望循规蹈矩的长大了,唯一的反抗只有高考志愿的填列,最远的填到了黑龙江。 我有了女儿后,觉得要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我也一直觉得女儿跟我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小学四五年级到初中高年级,我也跟其他家长聊过,其中孩子有公立有私立,家长从全职妈妈到企业高管,发现青春期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跟家长的对抗:不爱听父母说话、不爱跟父母一道,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有一次,我妈跟我说孩子的一些事,让我注意点,我才知道,孩子对我的不满或者得不到满足的小要求会跟外婆说,我一开始心里很失落,后来想想又觉得很庆幸,在孩子很委屈或者不能对父母言说的时候,她能有个诉说的人,能够缓解情绪不至于做出极端的事情,这真是非常好的! 我和我妈两代人的教育,我和女儿两代人的青春期,让我发现,在青春期孩子眼里,再好的父母也有招人烦的地方,一个三观正的局外人的存在是很好的事情,孩子遇到心理过不去的事情,他能有个宣泄口不至于走极端,而这个局外人,可以是不直接负责学业生活的父母一方,也可以是祖父母辈,父母亲的兄弟姐妹或者同事,同学的父母亲,或者学校和街道的心理室里的老师,这个人(也可能几个人),能成为孩子情绪最低落时的那一道光! 为什么现在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视,那是因为发生了不少难以挽回的事情。很多家长在生活工作的压力下都有不少心理问题,再对上青春期的孩子,这简直是没法想像,这时候借助于局外人缓和亲子关系,让孩子不要把精力放在应付父母亲的情绪上,让孩子走出来,也让家长走出来,不是挺好么,先过了青春期再说么!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每家每户情况不一,没有经历过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家长或者周围人家都是歌舞升平的,请不要跟我杠,我谨在此祝贺你拥有了顺心的生活!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05:17 , Processed in 0.1437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