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j2020 发表于 2021-07-26 16:04 提高成绩不能带来愉悦吗?
举报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7-26 20:40 意思是不管制度怎么变,选出这些人就行了。所以上头并不在乎大多数家长怎么想、老师怎么想、机构怎么想。
SabrinaJYang 发表于 2021-7-26 20:47 从大局上来说,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上985对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985,211的人数反正不会减少。倒是蓝领阶级 ...
桃之夭夭 发表于 2021-7-26 22:17 虽然孩子一路内卷读到SZ,但是说句老实话还是拥护双减的。 ‘其实能否读北清复交,绝大 ...
海之子 发表于 2021-07-26 18:19 千帆家长(也可能是托)的素质、水平真是堪忧,是希望千帆这样的被盯上,被关掉吧.哎.视角真是窄的可怕,还乱评论,有时候想想,千帆这样的论坛也是内卷的助推者, 那天被关掉了说不定也是好事
kkkggg 发表于 2021-07-26 17:44 楼主脑路清奇。 反省下是我狭隘了,我只知道自鸡是王道,其他人不鸡我还能轻松点鸡,大家都鸡了我没办法只能鸡的更凶。 真没想到还有人喜欢全民内卷的,开眼了! 楼主知道前几年幼升小考民办小学有多bt吗?
迷离麻辣 发表于 2021-07-26 15:58 问题是服务是给人带来愉悦感的,这种服务愉悦么?不啊。 苦点也就算了,工作后还是用不上啊。工作要用上的那些知识,课堂里都会教。 怎么算都不是好买卖。 我支持双减,不是读书的料,不需要踮起脚尖,正常站着也可以。
scholes 发表于 2021-07-26 17:27 你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自然觉得双减很不合理。 但是你开启中南海视角呢? 每年清北复交就招那几千人,咱们老百姓的校外培训不管是一分钱都没花,还是人均砸几十万几百万,在中南海看来还不是都一样,还是招那么多人,没啥区别。 中南海并没看到,因为有了从小开始的校外培训,使得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导们质量数量有明显改善,或者各行各业的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提升的信息。相反地,中南海看到的更多的是非常负面的情况,比如学生厌学,抑郁,跳楼,家长抱怨内卷加剧不愿生育等等情况。
autumn2019 发表于 2021-07-26 17:25 卷是没有尽头的,拿英语单词来说,本来高中生要求3000单词量,大家都是这个水平就可以了,但是有一波机构带着一波家长开始逼孩子背到8000,本来3000单词量的孩子就不够用了,也要被迫背到8000。鸡血爸妈和机构再次把单词量推到2万。逼着大家也要跟着学到2万。如果是个别鸡妈带牛娃达到2万,那也罢了。现在是机构带着一大波学到2万。这就是内卷,这就是内耗。郭嘉从来没有不让学,你自学学得好,郭嘉是积极鼓励的,郭嘉是不让机构带节奏,渲染焦虑情绪。年轻人已经焦虑到很多不愿意生孩子。讲白了,这些机构不仅仅是宣传焦虑,更是阉、割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让中华民族陷入少子化陷阱。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6 18:08 最终升学名额给智商高、自律性强、自学能力强的人。或者说,至少大部分的升学名额给这样的人。这就是政策的意图。 自然选拔,而不是强打鸡血选拔。
emma422 发表于 2021-07-26 21:47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甚至是微小的一方面,孩子的性格健康情商等才是一辈子的财富,现在家长把分数等同于教育,忽略孩子客观成长才是最大的社会伤痛
freynew 发表于 2021-07-26 17:33 内卷出来的一带孩子,创造出啥惊天动地的成绩了吗 内卷出顶尖发明了,除了70%的以上的近视率,啥也没得到
ben2014 发表于 2021-07-26 19:16 越往后,都是靠智商,zf不让瞎折腾了,挺好
悠悠然66 发表于 2021-07-26 23:26 可能从小靠刷题鸡出来的也不是未来国家需要的人才,靠刷题喂出来的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必强,创新性不够。所以这次把拍照搜题之类的也禁了,得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是多做几遍记套路
迷离麻辣 发表于 2021-07-26 17:01 家长肯定愉悦 孩子呢?
桃之夭夭 发表于 2021-07-26 22:17 虽然孩子一路内卷读到SZ,但是说句老实话还是拥护双减的。 ‘其实能否读北清复交,绝大多数是一出生就决定的,后天因素决定作用不大,除非自己放弃叛逆,所以能坐着读到顶尖学府,为何要站着读?幼儿园和小学重点培养琴棋书画才艺情操何乐而不为?何必大家急吼吼的抜苗助长。 但凡对自己孩子读书有信心的家长,不管政策怎么变,能读顶尖学府的一般幼儿园小学基本都能看出来(少部分会有一些上下变动)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摇号还是双减我都举双手赞成,多出时间哪怕学点家务活,烧烧菜,阅读旅游多好啊! ‘
圆月弯刀 发表于 2021-07-26 17:13 你的逻辑要穷一起穷?
噢呦呦 发表于 2021-07-26 22:59 这就是政策的意图。自然选拔,而不是强打鸡血选拔。 这是你上面回答的 难道强打鸡血选拔,这些人就选拔不出来?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05:22 会选拔出来,但是社会成本普遍明显上升。最后选拔出的人是相差不多,但是极度劳民伤财,而且挤占了其他方面的正常消费。同时这种教育开支的急剧增加,确实会挤占没有资源的家庭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很简单的一点,如果家里没钱父母没文化,小孩天赋很强,成为理科牛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成为英语牛就费力很多。 政策制定者是算大账的,所以不希望这种极度劳民伤财但是结果相差不大的情况继续下去,就是这样了。
桃之夭夭 发表于 2021-07-27 00:15 楼主讨论的是内卷问题,也就是说你去机构读书了,那我不想落后也要去,最后你我他都去机构读书,其实机构拓展的远比学校学的深,学的快,校内学不好难道校外能学好?所以最后跑赢的还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打个比方,以前读个大学每人背100斤跑,现在变相背200斤跑,能跑赢的还是那批人,但是一圈跑下来大家都累,没有赢家。赢家就是机构。作为家长来说,能背100斤跑完全程为啥要背200斤? 其实我了解的真相是,能去四校八大的确实都在机构读,但是班上区重都没有考上的也在外面机构读,民办学校基本都在私立读,但是为什么结果却相差甚远? 机构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迷信机构,若孩子消化不良反而有害无益? ‘ 所以既然讨论内卷,那一定是浪费大家精力的事,比如孩子读私小一年级时,班上全部是牛娃,数学考99分都排倒数,孩子都要换骂,大家考前贸足劲,都要拼100,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无聊。真的如果实行 等地制,99分,100分全部是A,不皆大欢喜吗,99和100有本质区别吗?但是考了99分意味排名班级倒数,孩子家长能淡定吗?
卢冬英 发表于 2021-07-27 06:23 我家里就是这么走出来的。没有辅导班,老母亲也没文化。 我弟是脑子好,数理化靠天吃饭。我是能熬能坚持,自己东学西学,算乐意自学型。老母亲文盲,没得教学业,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从没上过辅导班。好在家里也重视教育,买书读还是投入的。
迷离麻辣 发表于 2021-07-27 00:13 你怎么不想想有人天生适合读书呢 奇怪了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06:41 如果砍掉课外培训,像你和你弟弟这样的人,是更容易走出来,还是很难走出来呢?仔细想想,答案是很明显的,对吧? 所以政策制定者,就是为了帮助那些靠自己双脚能走出来的人,走得更容易一些,而不是因为买不起机票火车票,走得慢了。
Aierposy 发表于 2021-07-27 00:26 总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视角不同非常正常,毕竟事物本身就是立体化的 虽然我讨厌内卷,算七成支持吧,但是也乐于见到有不一样的观点。我对拔高没有多少需求,也不太相信机构能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填鸭培训甚至可能是饮鸩止渴,我就关心一点,万一以后需要补差,去哪补??!!别告诉我有学校呢,校内老师又不是孩子他妈,给孩子专用的
大力水手波波 发表于 2021-07-26 20:06 为什么国外一直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现在有点明白了
蛋白质 发表于 2021-07-26 16:47 这个逻辑就很搞笑,既然服务不愉悦,你可以选择不要这个服务呐,跟双减有什么关系?双减不双减的,有人拦着你不要这个服务了吗?难道你的愉悦感,是自己不要的服务,别人也不能要不准要,你才会愉悦?
拉德姆 发表于 2021-07-26 17:23 内卷不是问题,zf的逻辑是:内卷带来资本化服务,带来一些教育不平等,影响了一部分的生育愿望
deuspr 发表于 2021-07-26 18:22 你这个想法还是现在个人得失的角度,国家政策是考虑整个社会的投入产出比,个人如何不在考虑内。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07-27 06:53 本帖最后由 深海潜航 于 2021-7-27 06:55 编辑 只怕不是了,以前校内还在,现在内外全没了,而且还在降,换句话说现在已经严重考学分离,如果考试难度90,那现在校内学习难度连50都没有,而且打掉机构还有私教,可要是再把私教灭了,那市面上的教辅也会凤毛麟角的,到时娃想学都没得学,也就是说你就算双腿走路那也只能凭空去幻想知识点和题型了。最后就成撞大运,你想对了就考得上,想错了人家没要你这么想过, 记住一个,现在是校内校外同时减负。 而且一旦自鸡,对考点变化完全一抹黑,真想准备只能什么都抓,以面打点,同样时间要学的更多了,只怕走的更难。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08:55 我始终认为,智商高、自律强的人很容易成为理科牛。理科牛真未必需要什么课外机构,自己多找几本高年级教材,提前自学,不懂的地方问一下老师,不是很难的事情。再怎么禁教辅,总不能把教科书禁了吧?再不许跨级买教科书,问邻居亲友要一下旧书,总可以吧? 我跟你讲,80年代很多跳级的孩子都是自己提前学高年级、中学数理化教材冒出来的,根本不是靠某思这种机构。 就算校内减负,一样减不了这样的天牛,而且一定会有合适的通道留给他们,比如三公、强基计划。 反过来说,能阻碍这类天牛冒出头的,反而是什么英语原版路线,幼儿园过KET,小学过FCE之类的东西。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7-27 05:22 会选拔出来,但是社会成本普遍明显上升。最后选拔出的人是相差不多,但是极度劳民伤财,而且挤占了其他方 ...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7-27 09:02 关键问题 第一部分,理科牛的是少数,大部分都是普娃,或者说没人操心金刚牛何去何从,都是担心自家小 ...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09:21 你说的最后一句是没错的,双减影响的是普娃和渣娃,严格来说是家长心有不甘、口袋有钱的普娃和渣娃。 牛娃自有通道,我上面说了,三公、强基都是,而且你解读为官方加餐都没问题,留着这部分自然生长自然冒出来的精英,够用了。 普娃渣娃怎么办?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好做人,做一个认真、踏实、持续努力的人,参见榜样刘德华。认真努力四十年,人生不会亏待他的。而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这点。 一个普娃,认真努力勤奋学习九年,就普通智商来说,中考不会很差的,我觉得读个高中没问题。 一个渣娃,认真努力勤奋学习九年,智商不行,高中都考不上,进三校,然后继续认真努力,去到社会一样踏实工作,我认为他一定会在社会平均线以上。 你担心的无非是,娃根本不能认真努力九年。就我们大人来说,认真努力工作九年,一天都不少,一天都不偷懒,也是挺高难度的事情了,对吧? 但是,人的天赋越差,而且又希望过上比较好的生活,那就唯有认真努力勤奋这一条路了。这都不愿意,那要么投胎上自己琢磨一下去?
pnhysz 发表于 2021-7-26 23:55 我觉得要提高生育率,重点应该是实行生育减税,生育奖励。还应该宣传多生孩子其实是分散投资,抵抗风险,不 ...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7-27 06:49 对家长来说,除了读书升学还有更好的未来那?三校那六个字不是吓唬人的,男的不死女的不生。 不适合读书 ...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7-27 09:23 尽人事,听天命,家长多少想帮一把,哎,苦啥都是苦家长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09:41 我个人觉得,家长对孩子的帮助,更多的还是人生大方向大原则不能出错,人品不能有问题,把握住底线。而不是具体辅导某门课或者砸钱去报个班什么的。孩子的路归根结底是靠他自己去走,家长不可能扶到成年的。 我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为她尽力创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引导她和教育她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她建立有效的自学方法,就足够了。这九年里面,如果她始终养成不了好的学习习惯,建立不起自律和自学的能力,那我无论怎么帮都帮不了她太多的。哪怕一对一私教拼命进了个高中也是没用的。说句狠话,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觉得只能让社会去鞭策她一下了。我会站在旁边准备好纱布创口贴和药膏,给她想办法治疗一下。
迷离麻辣 发表于 2021-07-27 09:34 没事把三校搬出来唬人干嘛 按照现在的中考难度,要靠补课才能考进高中吗? 千帆那么多帖子,只要把某某书刷了,就够了,只要把某本某书学扎实了,就够了,你没看到吗? 很多帖子,明明小孩子前10,前5,家长依然说问题很大,还要再补。 有很多人从小补课反而厌学了干脆不去学校了 这种才可能进三校 而大部分人补课的目的是要进985的好吧 这是刚需吗? 如果补课能出国家需要的人才,干嘛不直接找补课老师做国家发展总工程师。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7-27 09:47 是,所以九年里家长做的只是提高效率,增加保证率,机构和私教只是工具,毕竟用好了事半功倍,而且没有家 ...
深海潜航 发表于 2021-7-27 09:53 985?你是没看以前娃不如己的帖子那?本论坛这么鸡,基本都只为上大走起,985你来错地方了。 某某书刷 ...
Bluenight316 发表于 2021-07-27 10:06 以现在的中考趋势来看,总想着把私教作为杀器,意义很有限。你总不能十门课都请私教吧?倒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资质不行的普娃渣娃,会因为战线拉得过长而变得更普更渣,而不是相反。到时候就是人财两空,反而连养成自学习惯和自律能力的途径都被家长过度密集的安排给挤没了,得不偿失。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2 02:46 , Processed in 0.1465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