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1-10-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https://mp.weixin.qq.com/s/vrF_j1PHAO6G5oBl6ulJYw

杨小彦:儿童学画画的秘诀

主讲人:杨小彦

对谈人:骆思颖

讲稿编辑:骆思颖



9月25日晚上,由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打边鼓策划的OCT-LOFT“一人一世界”第21季讲座——做和玩第三场活动,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举行。


第三场活动的主题为“家关何处:家庭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位置和角色”,主讲人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对谈人是何香凝美术馆宣传公教部副主任骆思颖。


除了策展人、批评家及大学教授,杨小彦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他曾在温哥华从事儿童艺术教育。讲座现场,他屡次分享身边孩子学艺术的见闻,以他一贯犀利独到的批评眼光,戳中不少在场家长们的“痛点”——孩子不想画画怎么办?要不要一对一学画画?


以下为讲座及对谈实录,由打边鼓编辑整理,有删节,按照惯例,发表前经主讲人的审校。





孩子每扔掉一张白纸,就增加了一次挫折


顾城有一首诗《我是任性的孩子》,其中一句很有意思:“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一张心爱的白纸”,很多孩子在2、3岁左右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就是不断地消耗白纸,他们拿起铅笔在白纸上画两笔,就把纸扔掉……家长把孩子带到艺术老师面前说:“我的孩子有艺术天才,每天画这么多纸,就像这首诗写的一样。”顾城的想象的确很自由,非常富有诗意,但其实家长所不知道的是,孩子每扔掉一张白纸,就增加了一次挫折。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讲了一句名言:“儿童看见一件事物,比把它描绘下来要早很多。”孩子看到这个世界,于是产生冲动要把它画下来,但他画不下去,自然就会变成拿着铅笔在纸上画两笔就扔掉,如果没有任何外在的压力或者是外在的引导,孩子就会不断地扔纸,一天扔几十张纸,甚至一两百张纸,扔到厌倦为止。扔到厌倦是因为他的注意力转移了,比如转移到玩具、地图等另外的事物,然后他不再画画,并且终生都不再拿起笔来。


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画画经历,让他们拿起一支笔画自己的肖像,可能很多人会说:“我不会画,我从来没有画过画。”就像丘吉尔说:“一个没有画过画的人,当面对白纸的时候,他其实会有一种畏惧感,因为他不知道怎么下笔。”所以,当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画,首先是胆量,但很多人的胆量很早就被剥夺,当他还是不断涂抹的小孩子时,就已经被夺去了。


任思丞,随性涂抹,纸本,丙稀颜料,3岁杨小彦


教孩子画画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不许扔纸,必须在这张纸上画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产生很多次把这张白纸扔掉的欲望,但当孩子在纸上把内容画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他忽然来兴趣,这个画面就完全变了。


第二个原则是一定要把物像画大,不能画小。儿童画小当然是对的,比如猫在家里是小动物,所以他就画得小,这个纸就是孩子们眼中的天地,但我现在告诉他们要画得很大,这是成年人给儿童的概念,不仅要画大,而且要画满。


其实儿童画画的秘诀,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维持一个孩子的涂抹兴趣,然而这个兴趣很容易被分散、遭受挫折。但只要维持这个兴趣,孩子涂抹到某个该发展的阶段,自然就会有所转变。


杨昌年,纸本,彩色笔,8岁杨小彦



不存在所谓的“儿童画”


儿童不断地涂抹是智力成长很重要的现象。皮亚杰已经讨论过2-3岁儿童的涂抹,全世界基本上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儿童具有独创性,年龄越大,才会越来越不一样。其实不存在所谓的“儿童画”,30年前2岁孩子的画,跟今天2岁的画基本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才显示出差异性来。所以,后天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年龄越小越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为什么会有儿童画出现?实际这是与20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现代主义艺术有关系,如艺术家卢梭、毕加索、马蒂斯等。


下图是2岁儿童的涂抹,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世界著名画家的作品,你不敢否认。我曾经想做一个实验,把很有名气的艺术家的抽象画、儿童的抽象画、大芬村很便宜的抽象画,全部放一堆,然后让大家分辨哪张是好作品。这个考验非常尖锐,包括对我自己都是。当我不说这幅画是2岁儿童的涂抹时,我们会对这幅作品解读出伟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解读出康德哲学。托尔斯泰曾说过:“在我小的时候,我极力装得像个大人;当我已经不再是小孩的时候,我又希望像个孩子。”如果对美术史不熟悉,我说这幅米罗的作品是儿童画,你们可能也会相信。




两岁儿童的涂抹杨小彦


下图是5岁儿童的画作,儿童成长在这张画里表现得非常重要。这幅画应该是成年人教育的结果,如果是自发的话,没有外在压力和外在的教育,一个5岁儿童应该不会画出这辆车。因为孩子会产生一个很大的疑问,车是四个轮子的,但它只有两个轮子,大人说那两个轮子藏起来了,可孩子并不能理解。遮挡对于5岁左右的儿童是一个问题,这跟空间视觉发育有关系,我们用双眼判断距离是天生的,但要把距离在平面上描绘出来,这需要接受教育。


五岁儿童的画作杨小彦


贡布里希有一个“所知即所见”理论,我们看到了的事物都是我们知道的,看不到的事物都是我们不知道的。在儿童教育中,很重要的问题是:儿童看到了什么?不要以为儿童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前面提到过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看见一件事物,比把它描绘下来要早很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归看,画归画,画画需要训练,而且画画的训练同时在训练观看,一个受过训练的人,眼睛看事物跟普通人不一样,因为他自然就会对眼睛所见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描绘,这就是画家的眼睛。



大人关心内容,孩子关心形式


我们学院有一位年轻的副书记,他的女儿从6岁开始学画画,现在9岁,在班里学得不错,最近老师跟他说:“你女儿是个天才,我们准备提高教学内容,让她画这些罐子、杯子,迅速提升绘画技巧。”他说女儿很痛苦,不想画,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最好不要去提高技巧,儿童绘画没有天才,所有小时候成为著名画家的儿童一定会夭折。”我建议他离开那个让他女儿成为天才的可怕老师,到一个玩游戏的地方去,让她继续玩下去。


其实小孩是不是艺术家,不是大人决定的,如果她是艺术家,一定会在以后的某个阶段成为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培养出来的,一个人哪怕知道前途无望,还非得选择这个行当,那他就是艺术家;如果只是想谋生,那最好不要学艺术。对于小孩来讲,最重要的是感到愉快,不要太轻易地让他们的兴趣受到挫折。我们家长容易有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态,直到有一天,成长中的儿童忽然到了开始反抗的时候,就会演变成两代人的隔膜甚至是冲突。


讲座现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有时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太强烈,会让孩子过早地遭受挫折,而且在当中,会有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在滋长,结果会导致什么呢?我曾经总结过两代人关系的模式,这个模式很简单:大人关心内容,孩子关心形式。大人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但孩子觉得父母又在说(批评)自己,这样两代人能交流吗?从传播学的角度,这叫做信息发出去,对方根本不接受。孩子从11岁到19岁的过程中,成年人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减少小孩认为这是训话的概念,我们意识到孩子长大了,要转变交流的方式。一旦成年人关心形式,才有可能让下一代对大人所讲的内容有所关注。  


在温哥华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太平洋两岸的教育存在一些有意思的差别,我们更偏向于刻薄教育、批评教育,温哥华基本是幸福教育、鼓励教育,但是温哥华的教育也有自己的问题。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画画,有一个老太太看到他的画,惊讶地说:“So smart!How beautiful!”好像没见过天才一样。但记得我读初中时,在广州找老师学画画,老师看着我一脸严肃地问:“你想学画画吗,脸皮厚不厚?”我当时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就体会到了,特别是画写实,有一段时间画不好很痛苦。现在年轻人生活好了以后,内心很脆弱,其实他们的敏感可能源于上一辈过度地使用了刻薄的批评。


李泽圣,彩色卡纸,旧报纸拼贴,水粉,墨笔,7岁杨小彦


作为家长,不要期望孩子成为艺术家,而是让他们保持涂抹的热情,保持游戏的吸引性,其实艺术就是一种游戏。


作为老师,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了解更多儿童的心理发展,让儿童在艺术中保持一种兴致,因为孩子一旦受挫以后想要恢复就很难。据我观察,现在家长、学校和老师三位一体,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和挫折,形成一个很不好的现实。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告诉我,现在大学生的抑郁症比例将近20%,为什么有这么多抑郁症?就是因为孩子很早就受到挫折的压力,而不能舒缓。



千万不要一对一教画画


以前我小时候学画画,真的是学画画,但现在的教育机构和年轻老师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他们是要让孩子通过艺术,进行一种集体参与的游戏。我跟年轻人或中年人有很多交往,他们越来越接受我的观点,重要的是要维持一个让孩子感兴趣的现场。千万不要一对一教画画,也许音乐可以,但是画画一定不可以,因为孩子很快就厌烦了,老师也烦。画画其实就是创造一个儿童集体的游戏现场,老师在这个现场里让孩子们获得快乐。


今天“儿童画”已经发展出了很多类型,老师们教儿童玩游戏,比如教拼贴、涂抹,还有集体协作,这是好事。现在很多儿童教育专家都明白,其实不是在教儿童画画,而是通过一种有创意性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创意精神,或者是保持儿童内在的活泼。




讲座结束后,观众与主讲人交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最好的教育是作品教育


我接触过很多著名的学者、文科教授,不得不说他们的视觉素养很一般,甚至奇差无比。在西方,人们从小就习惯逛美术馆和博物馆。重要的不是学画画,而是欣赏,欣赏跟接触有关系,如果不接触就谈不上欣赏。我接触的一些视觉修养很好的人,有一个特点是喜欢逛博物馆,所以审美教育其实比绘画还难,如果让孩子从小形成习惯多去看展览,他们就会获得很好的教育,就会对艺术有终身的热爱。


我到任何一个城市第一件事是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去看展览,最好的教育是作品教育。就像贡布里希说:“我无法用文字来论证什么画是最好的,我只能告诉你,拉斐尔的画是最好的。”然后,你就不断地看拉斐尔,有一天发现贡布里希说的是对的,拉斐尔果然很好,于是你就建立了标准。所以,学画画是一个品味教育,要看作品,就像学音乐一样,要听作品。


发表于 2021-10-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所以学真正最初应该是审美的培养,和学语文要多读多背经典一样。现在外面开设的多数儿童创意画基本都是陪孩子涂鸦,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2 20:16 , Processed in 0.09483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