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253|回复: 0

[大学杂谈] 大学的文理兼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囿于社会与知识分工的制约,如今大学泾渭分明的专业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将大学生桎梏在专业的“舒适圈”里,局限在狭窄的视域下学习。若干年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倡导大学生做文理兼修的通才,与时下的“通识教育”不谋而合,钱老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钱老说:知识面的拓宽,同时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境界的阔大,就可以发现各类知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的内、外世界的万般景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一种“通”——是思想的“通”,也是知识(学问)的“通”,这才是求知治学的高境界。这种理念,可以说与我们时下所提倡的“通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颇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早在二十世纪初,蔡元培老校长在着手中国教育的改造时,就把高等教育分为两类:
一类是培养实用型的专门人才的,他称之为“专科”;而他所强调的“大学”是“研究学理的机关”,一方面要“研究高深之学问”,同时要“养成健全的人格”,注重对人的精神的陶冶,理想(信念、信仰)的建立,人的潜在创造力的开掘与发挥。
因此,他提出大学必须“偏重文、理两科”,并且规定:
“设法、商等科而不设文科者,不得为大学;”
“设医、工、农等科而不设理科者,亦不得为大学。”
后来,蔡元培主持北大的改革,第一步就是以文理两科作为北大的基础。而在文理两科的关系中,他又主张“融通文理”。
“文科学生,因与理科隔绝之故,直视自然科学为无用,遂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学生,以与文科隔绝之故,遂视哲学为无用,而陷于机械的世界观”。
在蔡校长看来,有些学科甚至是“不能以文、理分”的,“如地理学,包有地质、社会等学理。人类学,包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学理。心理学,素隶于哲学,而应用物理、生理的仪器及方法”。他的结论是:文理两科之间,“彼此交错之处甚多”,必须“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之某种”。可以说,重视文理的沟通,已经成为那一代北大人的共识。知识面的拓宽,同时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精神境界的阔大,就可以发现各类知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的内、外世界的万般景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一种“通”——是思想的“通”,也是知识(学问)的“通”,这才是求知治学的高境界。
事实上,二十世纪中国最早的几代知识分子,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这样的“通”。

文科方面,鲁迅、郭沫若都是医学出身,夏衍原来是学工程的,他们都有很高的自然科学的造诣。
老一辈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都是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的,他们有的在业余时间所写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竺可桢、梁思成、华罗庚等。
就是他们所写的学术论文、报告,文笔都是很优美的。有篇文章就曾回忆起,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被称为“中国原**、**之父”的邓稼先,在校园东墙根的树旁,“一块念古诗,一个拿着书看,另一个在背,就像两个亲兄弟”的情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2 20:00 , Processed in 0.120106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