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存在一个错位的问题,出题老师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成年人写给成年人看的,说的大多是成年的感受、成年人的事,表达方式也很成年人,委婉、不直接。这个困难,在日常教学上并没有直白的提出来,也没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层面的问题是,很多题目、试卷,对完答案就过去了,其实文章并没有真正读懂,导致刷题很多,阅读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 最近拿近几年的中考模考阅读理解题给孩子做,读到《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2019上海松江中考语文一模文章,文字很平实,读起来不费力,但孩子读完说不清文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困难在哪里呢?一方面,是现在的学生对建国初期那段历史不了解,理解不了父亲是国民党军人对家庭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少年阶段的生活大多是畅快的,要理解“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这种沉重、深沉的,郁结的情感,还是比较难的。这一类情感、社会背景比较复杂的文章,主动和父母交流讨论一下,一边交流一边理解会更深入一些。另外,就是要广泛阅读,而且要以彻底读懂为前提的泛读。 我看了看,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抒情散文,文中有很多的态度、情感的表述,特别在文末第十段,作者大段的抒情和议论,彰显了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的主旨可概括为:本文讲述父亲是国民党军人这一身份,对家庭的巨大影响。父亲人生轨迹因此发生改变,一生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作者年少时对父亲国民党这个身份耿耿于怀,不接受,不理解;作者成年后,体会到早年对父亲的误解,表达了作者自责、愧悔的心情。原文及重要词句标注附后,有兴趣的可以请孩子看看。 中考真题第五问,“心头永远拔不出的刺”的含义是什么?要求答两点,总计4分。这个问题实际就是问的,对家庭的巨大影响的理解。 文中表达了四个方面的影响。其一,作者对父亲国民党这个身份耿耿于怀,不接受,不理解,是我年少时心中的刺,这个比较容易读到。第二层,作者成年后,体会到早年对父亲的误解,从而自责、愧悔的心情,是我现在心头的刺。第三层,父亲因为自己曾经是国民党的军人而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这是父亲心中的刺。第四层,父亲其实很希望家人能了解自己的过往,对儿子对待自己的态度很郁闷。 孩子读的时候,第三层、第四层意思,没读出来,原因是受叙述者的角度影响,忽略了父亲呈现出来的感情和态度。 最近留意了一下孩子的作业、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确实不太容易,自己不仔细看,有时也只接收到作者部分的信息。而且我也越来越感受到,和孩子经性一起读读文章,交流一下对文章的感受,对孩子有帮助,对亲子关系也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