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块 发表于 2022-01-13 17:35 名字有意思,我家大娃已经高二了。千帆不是讨论题目的地方,大部分家长水平太弱了。
举报
牛皮 发表于 2022-1-13 12:27 都说钱老师很厉害的,你们几年级,能上几道题参考一下吗
jbean 发表于 2022-01-13 21:56 不要搞错钱老师,厉害的钱老师是D老师。 奥数速成应该是千帆上臭名远扬的乒老师
jbean 发表于 2022-01-13 22:00 本帖最后由 jbean 于 2022-1-13 22:03 编辑 http://www.qianfaned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3888&highlight=%CB%D9%B3%C9&mobile=2 小学数学] 请大家注意公号名为“奥数基础速成”的钱老师,千帆已因其长期表现将其封号 查看 24633 , 回复 82 版块: 小学生活 楼主yelloworange 2020-1-6 19:40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臭蛋 发表于 2022-01-18 13:23 我家孩子前期跟你差不多,当时我也比较乐观,目前二年级,回过头来看进度开始有所变慢,东西没啥难度,孩子也能接受,其实最后问题就在于琐事太多,时间你要如何分割以及正确率上。
Ambe9904 发表于 2022-1-18 15:49 现在你们学到哪里了?进度变慢是因为难度变大孩子无法完全吸收还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如果是因为难度,是到 ...
臭蛋 发表于 2022-01-19 08:59 就是我回复中说的东西没啥难度,孩子也能接受,其实最后问题就在于越到后边琐事越多,时间总共就那些,时间你要如何分割以及正确率上。比如,所有题目都会做,在低年级的时候正确率问题就不大,但是我孩子开始搞高年级的时候正确率就会降低比较多,这东西终归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这时候你是继续往前走还是让她积累一定的量呢? 至于你说的计划二升三暑假弄完小学数学,如果指的是校内数学,我个人观点,只要孩子中上智力,家长认真严格推动执行计划,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是加上高思引导要全做完的话,我觉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也没有太大意义。你按照这个速度往下走,后续初中高中数学全学完了,继续学高数啥的,太枯燥了,不学的话,你干啥?我是觉得超前三年足够了,反正最后总要剩大把时间回过头来继续打磨,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给她磨一个正确率比较高基础比较敦实的底子出来呢?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21 16:01 现在做低年级正确率高,做高年级正确率下降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正确率下降比较多,就要放慢速度。如果全部会做,说明教辅简单。如果超过40%不能独立完成,那就要考虑教辅难度是不是有点大。正确率不高,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同样的板块积累一定的量,再增加难度。目前我们做三年级举一反三,正确率可以达到90%,另外,10%适当引导,也可以独立完成。 我说的二升三暑假弄完小学数学,指的是类似于奥精及导引这样的小学奥数体系,然后小学毕业前弄完初中数学。进入初中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目标。
zufall 发表于 2022-01-21 21:02 奥精和导引主体还是校内提高 去百度下2017年之前四大杯尤其亚太杯的真题 你就知道小奥长啥样了 我也不知道四大板块有没有体系很全的教辅 能够把知识梳理成体系然后用一些基本模型启发引导的大概只有专业的老师了 从来没看到过家鸡能鸡出jxd的 也许我孤陋寡闻 说错了勿喷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12 22:03 数学爸爸教,英语语文妈妈教,现在网上很多某机构创新班的课,从一年级到高联都有,自己先过一遍。有些题自己会做但不知怎么讲,看过名师的课后再讲给娃,既节约了去机构来回的时间又保护了娃的眼睛,一举两得。
zufall 发表于 2022-01-22 13:53 本帖最后由 zufall 于 2022-1-22 14:02 编辑 4年级也行吧 当时冲集2年级下的小孩能做到120的没有超过3个人。。。当时这帮人都是刷完导引5 并且做了成吨的强化训练的 所以120没你说的那么容易吧? 5年级才能代表全部有空试试 亚太杯难度是循序渐进的 拉水平是后面几题 ps 三年级开始就该学初中了 这是竞赛生的进度 尤其在没有竞赛的今天 思维100貌似也没了 官网上所有信息都撤了 圈子很重要 没圈子没人看到你
方二块 发表于 2022-01-13 08:10 本帖最后由 方二块 于 2022-1-13 08:12 编辑 楼主家娃应该是聪明的,只是学习的线路绕了弯路。目前的奥数书无论是奥精还是高思都是习题集,而非知识体系。应该先学知识体系再做题。盈亏、和差倍以及还原等应用题。学完代数解方程再练就不是练小奥套路了,而是练设变量,找等量关系,消元代入化简和代数变形了。比如数线段,很多人一看到就会想起1+2+3+4+5,但是学过排列组合就是C(6,2)。学完系统的知识体系,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把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彻底研究清楚。
zufall 发表于 2022-01-22 23:38 系统地学习? 刷奥精导引? 别的不说 白皮书大通关加乘原理那讲倒数有几题不会传球根本没法做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奥精导引作为校内提高不会深入触及这些组合计数的特殊方法 所以一点都不系统 当时一年级寒假我家已经刷完白皮3了 磕磕碰碰完成度还是可以的 但是半年后刷白皮4就感觉痛不欲生 4大板块不跟着有经验的老师系统学真的不行 比如行程 没学过的时候只会设方程做 学过了看人家设方程做行程的都是菜鸡 无论你跨一年还是跨几年 奥精导引这种就随便刷刷 浅奥的 跨2级3级刷也无法证明优秀 另外当年集训队考完哪些机构发喜报的可以打听一下 今天amc8考完高兴多说一点言尽于此 信不信由你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12 21:21 姐姐现在初一,年级前十,小学阶段花大量的时间在体育和艺术(跳舞、钢琴和画画)上面。小学阶段花在语文上面的时间是最多的,古诗词背诵了500篇以上,初高中文言文也背的滚瓜烂熟,作文也获得了很多奖,但初中后考试成绩优势并不明显,每次可以班级第一第二,但跟其他人没有拉开差距,但文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可能也是成绩体现不出来的。英语没有报任何培训班,小学也没有原版阅读,只是自学了新概念二,刚六年级时期中考试89,班级第一名99,全校最高分100,好几个小学是外国语小学的。现在初一刚结束的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是96,跟最高分也就几分的差距,相信初中毕业前可以跟最高分拉平。当然这个成绩跟那些原版娃差距很大,但我们没有考虑出国,这个成绩应付中高考应该是够的。数学四年级时报了家门口的小机构,当时每次测试是20道题,大牛可以正确18题以上,我们只能做对4-5道题,后来慢慢适应了,最高也就对12道题。现在初中应付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数学成绩也可以班级前三名。目前这个成绩可以冲击四校分或八大。我拿姐姐以前的经历是想说明有些课目投入的多比如语文最后成绩不一定有太大优势,有些投入的少比如英语,最后也不一定落后太多。数学确实是天赋,姐姐比不上弟弟,冲击四校还是要看数学。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16 14:31 下午做了一套试卷,用时35分钟,共20道,错1道。
陸丄悳魚 发表于 2022-01-23 22:45 在做这些题之前,首先要把基本的乘除法学会吧,这个也是楼主自己教吗?
♀小泥巴ぢo 发表于 2022-1-24 10:57 乒老师能推荐我一下吗?
Ambe9904 发表于 2022-1-12 22:03 数学爸爸教,英语语文妈妈教,现在网上很多某机构创新班的课,从一年级到高联都有,自己先过一遍。有些题 ...
winzhang 发表于 2022-01-24 11:15 请问,机构创新班的课哪里可以看到呢?学龄前娃的妈妈对这方面比较没有经验。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24 09:33 乘法口诀没有特意背,大班下学期临近暑假的时候,每天接送汽车上放乘法口诀儿歌,反复播放,一个月就滚瓜烂熟了。今年九月份上一年级后又学了##x11、##x101、头同尾合十、尾同头合十,1000以内平方数及一些数的巧算,比如4×25,8×125,8×625等等。现在做乘法,他会自觉越往这方面靠,比如18×19=324+18,8×126=1000+8,27×29=729+54,128×5=600+40。除法也是这样,175÷5=150÷5+25÷5,675÷25=625÷25+50÷25。现在还没有教他列竖式,他都是用这种办法计算,全部是口算。另外每天40道四则混合运算,做多了,有些数的乘除法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
Lulei 发表于 2022-02-06 14:35 厉害厉害,不过四年级奥数开始就进入深水区了,后面如果还能保持同样的速度那就真的厉害了。
owenshev 发表于 2022-02-06 15:44 鸡兔同笼,盈亏问题,和差倍,觉得再反复教没有什么意思了。就直接上方程了,也不知道对不对。看书是小学五年级也学方程了。
Ambe9904 发表于 2022-01-24 12:18 以前聊天群里有人发过的。某宝以前可以买到,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03:44 , Processed in 0.1560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