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牛奶加布丁 发表于 2022-04-09 07:43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节奏,每个娃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来育儿。娃也会用他们最容易适应的方式来学习。 每个娃小时候都会听父母的话,长大以后就不一定听父母的了,可能同学的话都比父母管用。娃会反驳家长说这个就是“代沟”。到我们老了孩子长大真正独立的时候,我们的方法和想法都不一定适应当时的社会了,到那时候就反过来听娃的。就和我们父母现在有很多事情都要来问我们一样。 来日方长,更何况政策每年都在变。我们自己的适应能力也要变,我们要适应孩子的思想和他们的思维节习惯,还要适应他们现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不完全要孩子来适应父母。适应应该是互相的,这才算是民主家庭。 我也不认为鸡娃一定是错的,不鸡娃一定是对的,如果从小习惯培养得好,方法得当,学习和玩都能兼顾好,娃不但没有被逼无奈,反而积极求上进还有目标,娃从小时候被动的接受家长教育,变成自己主动学习,并且能坚持下去,这不就是家长的功劳很大吗,为什么要否定呢? 我也不认为不鸡娃一定是错的,鸡娃也可能是错的,因为也可能有人鸡错了方向,娃喜欢跳舞,父母非要孩子学钢琴,而且还用力过猛,鸡的时候鸡飞狗跳,哭的稀里哗啦,娃考出10级以后就再也不碰钢琴了,因为讨厌弹钢琴,钢琴是妈妈要他学的不是娃自己要学。这样南辕北辙的鸡娃,走弯路多,最后一辈子都不碰钢琴,就等于归零了。还不如不鸡的娃,天天瞎玩的娃至少比逼着学钢琴的娃心情更好呢。也有可能在未来有一天,娃突然又想弹钢琴了,基本功扎实的娃,稍微适应一段时间又能重新回到巅峰。但是没有这过的娃就没办法适应得这么快。学过的总是算一个技能。 凡事都没有绝对的,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知道要允许娃有试错的空间。我们家长也应该要给自己试错的空间。娃和家长也是需要磨合互相适应的过程。结婚有七年之痒,养娃也是3岁看大7岁看老,楼主的娃才五岁,娃在还没成年之前随时都会有变数的。985或者一线城市的人,我只认为他们曾经在学生生涯阶段的学习成绩比大多数人都强。但是要说适应社会的能力,我看985也并非都比本科学历的人强。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在个人的能力差不多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用人的成本,学历高的工资更高,用人成本更高,那学历高的反而就不是最佳的选择了。985的人比较是少数人,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要985,所以从人群基数来看,985不适合的岗位也会更多。 二年级下语文《画杨桃》,娃最近学会了这篇课文的道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我们鸡娃到底鸡什么?比如和娃一起感受大语文的魅力,这就是其中之一。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困惑的时候,可以用大语文教我们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以小见大。这样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就会提高,对这个世界有更完整的认知和理解了,就不会对别人有偏见了。
Jerry2007 发表于 2022-04-09 07:52 我身边那些c9的家长也挺关心孩子学习的,不算是很鸡,但是注重培养小孩子学习能力,他们孩子大都很强,有自我学习意识,学习时间不长,但专注度都很高,结果当然比学前比拼命鸡又能鸡出来的差一点,但是明显比一般小孩强,反应力,和同龄小朋友比看待事物角度都不一样。当然也是有强有弱,在学习上偏好也不一样。还见过很多孩子,提前学也学不出来的。说真的,提前学,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会的,越到高年级越明显。也有少部分父母职位不错,读书时做题苦兮兮的,不是很重视孩子学习,孩子学习都一般,也不算很差,目测本科还是能上,211就很难,但是读个本科,就能帮孩子找份工作,可能失望是稍微有一点,但是最后也无所谓了,还是尽力支持孩子有个不刷题的童年。 学龄前,学多少不重要,但孩子没有自我学习意识,学习效率低,在15分钟不能集中精神,家长就要有心理准备了。
花开过半 发表于 2022-04-09 08:27 同意你的思路,中肯建议一个细节,汉字要早认识,认字才可以自己看书。 和你的985朋友们讨论一下,应该绝大部份都是早早认字的吧。
RayMa星 发表于 2022-04-09 09:38 说个好笑的事。我儿子大班,疫情前有一晚上与我聊天,说是班里会古诗最少的,连xx人都会背几十首,多的人能背几百首。我说,都垫底还这么开心,皮厚。儿子答,但我懂得多,我会医学知识丶物理等等,还有xx丶xx证书,认识的中英文比他们都多,数学也好。但为什么你不教我背古诗呢?我说我希望你一直有个好心态,身心健康为重。不教你古诗是因为对你目前的能力提高无用,且你也不理解。教你其他是对你的生活很有用,你能读能写能表达能理解能动手动脑,不用求别人多好呀。 当然,我儿子这样也是没办法,家里人少,他必须“立”起来。不可作参照。 我一直对他说,身心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1”了,什么都免谈。他也是知道的。
Lulei 发表于 2022-04-09 13:23 鸡不鸡娃,以及鸡娃的效果不能和学历划等号,但对比鸡娃或不鸡的家庭,学历高的整体都做得更好一些。 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学霸家长把自己以前的学习经验代入到小孩身上,甚至认为自己当年在高考大省都能脱颖而出,在上海考个985肯定轻轻松松,这就很容易产生误区。以前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重视教育,重视教育的基本都能进个不错的大学,这其中有天资的就进更好大学。然而现在,尤其是在上海,大家都很重视教育,哪怕是躺平的家庭相对以前外地省份也属于重视教育的了,这时比拼的就是教育方式,家庭投入和孩子的天赋。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天赋中等,但家庭在教育规划和投入上足够的孩子,在竞争中其实是领先于或不落后于那些天赋较高但非顶尖,而家庭投入不够的孩子,别的不说,以上海中高考的数理化难度,那些理科好的男生根本没法拉开差距,只能去硬拼语文英语这种需要从小规划且投入较大的科目。当然,如果天赋异禀,走得通竞赛路线,那另当别论了。
牛奶加布丁 发表于 2022-04-09 13:49 你儿子问你,为什么不教他学古诗。 我觉得每次到这时候,孩子其实是由于某一个观念产生冲突时,处在选择的分叉路口的位置。这时候家长的回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体验甚至是改变成长轨迹。 第一条路,你顺着他提问的思路,给他解释为什么不教他古诗的原因,你说服了他,他接受了你的选择。那么他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学古诗的机会。孩子会和原来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条路,孩子这句话前面还有一段潜台词,我的同学会背很多古诗,他们很厉害,我不会背是因为妈妈没有教我。他只能用转移话题的方式说一些其它能力,来证明他也是有优势的,其实心里不好受吧。孩子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还是真的像你说的皮厚垫底了也很开心呢?如果他真的不在意这些,他又为什么回来问你为什么不教他古诗?我认为他既然来问你了,就说明他其实是在意的。是你不在意,并且试图说服他不要在意。 你如果告诉他,你以前认为没必要学是因为你觉得健康更重要,但如果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多学一些古诗,也是很好的。如果你告诉他,要是想学古诗,你愿意从现在开始教他,他会不会感到高兴呢?这样他就有了学古诗的机会了。假以时日,他也会背很多古诗。他另外还会医学物理中英文很多证书等优势,他依然很健康,依然有好心态。只是额外多学了一些,短板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又多了一个可以和小伙伴交流的话题。至于学了有没有用现在看不出来,等以后有用的时候随时就能用了。你觉得哪个更好?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04:39 , Processed in 0.1097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