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2-5-1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近乎正常:直面抑郁症

最近一周,我指导的几位硕士生、博士生陆续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随之卸下。回顾过去几年培养学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慨万千,反思的同时,突然想到一部音乐剧《近乎正常》,于是觉得有必要写一些话,也许对孩子们的父母、学生们的导师甚至学生们,都会有一点点帮助。

几年前,在我指导的研究生中,有一位学生(就叫他Y同学吧),突然屡次不肯与我交流学习进展,甚至在博士生资格考试中做了逃兵。当时的我非常生气,简直想让Y同学退学。事后冷静下来,我开始思考并且担忧Y可能患上了抑郁症。于是请了Y的父母到学校,建议一家人一起去找医生诊断。诊断的结果非常让人伤心,重度焦虑以及中度抑郁。后来经过休学和积极的治疗,Y的病情有明显好转。好转后,在我的坚持下,Y重新开展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并最终完成了论文和答辩。

我是一名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深知孩子的健康成长对父母的重要性,我也亲身体会过亲子关系中的大量冲突。但是,当Y的父母来上海,他们与Y之间无法对话的情形,还是对我造成很大冲击。我也因此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与被心理学家称为新生代的95后、00后更好地相处。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

但是今天,在Y同学完成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我突然又想到了《近乎正常》。这部音乐剧,是我的女儿推荐我看的,我们两个都看了三遍。这部剧给出的问题是,当我们患上抑郁症之后,一定要恢复到健康、快乐的状态吗?剧中的女主为了家人,强迫自己每天假装开心,却不知这种假装,给自己、给丈夫和女儿都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直至女儿精神崩溃。

当今社会,抑郁症越来越多见;即使没有患上抑郁症,我们每个人也常常遇到令人抑郁的事情、进入抑郁的状态。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他开心就好——是一个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所以,做父母的,请别再对孩子说,我只想你开心就好,没有别的要求。其实,这个要求,比所有其他要求都更难实现啊。

我们还需认识到,生活、工作处处会遇到困难,产生抑郁的情绪反应,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患上抑郁症并不是羞耻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应坦然面对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并不可怕,别假装开心。我们能做的是,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近乎正常,能做到近乎正常就足够了。

如今,Y已然康复,他愿意分享自己的治疗过程,或许,可以为其他身陷抑郁症的人,提供一点借鉴。感谢Y的勇敢。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08: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里记录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有的可能细节记错了,但是一定是我当时印象最深的几段经历。

1.    我去了上海宛平南路600号选了一位副主任医师,他是一个皮肤偏黑,中等个子,中等偏瘦体型的中年人。选择的经过比较简单,我先选了心理咨询被分到五号楼,然后在可接受价位和专业程度平衡间选了副主任医师,接着就是选择预约时间,那天主治介绍中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学习方面的医生。

2.    第一次就诊需要去专门的房间进行自我诊断,选项是自己选的,所以真心想治病的话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情况。

3.    第一次医生没有和我进行深入交谈(当然后来我觉得也没有),他浏览了我的测试题结果,简单询问了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然后就是开药,给我介绍怎么服药,说需要做什么调整状态。需要做的事情里经常强调的就是要起床吃早饭(吃完早饭才能吃药),还有用喜欢的方式每天进行规律的运动。我选择每天散步走路一万步,到现在每天还在坚持。

4.    每次就诊时间都比较短,面诊人数很多,有时候一上午可以叫到一百多号,这一点是不是全国的医院都一样。

5.    等待区人很多,等候就诊的人群里,很多人从衣着打扮看是饱经风霜的,灰扑扑的,也有人头发斑白年纪很大,大多数人看起来都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只是奔波着能够生活的样子,不排除有人特意打扮朴素防止被熟人认出来,但是小孩子很少,青少年也不多,更多的人是一种疲惫的状态。

6.    每次就诊医生都会确定下一次就诊时间,但是由于宿舍到医院路程太远,我经常错过时间。插队很常见,医生和我说过号后可以插队,但是往往前面插队三四个人后,我才能鼓足勇气尝试插队。不去医院后比较开心的一件事就是不用插队了。

7.    实际上医生是不提供陪你聊天的服务,主要是开药吃。吃的药换了最少四五种,我因为有睡眠障碍,白天和晚上都需要服药,晚上的药比较敏感,基本是算着数量到下一次就诊时会剩下几天的量,不会多开。白天的药吃完,一天基本不会有很多情绪,尤其是那种很激动的负面情绪,脾气会缓和很多,也不会想很多不好的事情,然后心情就慢慢舒缓了。晚上的药吃完很快就犯困,然后第二天会六七点自然醒,是很自然那种,就是一下变清醒,不是噩梦吓醒,更不会头疼,我还蛮怀念那种很舒服的清醒状态的,最后一次就诊时候医生说多出来的晚上的药以后失眠时候可以吃半片,可惜剩的不多,停药后不到一个月我就吃完了。

8.    每次复诊医生都会问一下上个月的情况,有好的状态就表扬一下,让我坚持,有时候我会反映药的效果不明显,就会换药。我吃药的一个经验就是药的更换频率比较高,医院供药商换了后同种药同剂量的效果差别很大。

9.    我选的医生比较励志,他在2020年武汉封城时候报名去支援武汉抗疫,回来后资历达成升为主任,专家就诊费从45元升到200元,当时我已经找他看了很久的病,不想换医生。之前的就诊费45元可以报销一半,后面涨价的就诊费完全不能报销。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要记得买医保,不管是普通的病像拔牙、割阑尾炎,还是想我这样治疗抑郁症,都有能报销的部分。我一直到现在都很佩服他的这一段抗疫经历,不过那时候会顺带心痛多出来的花销。

10.  有一次就诊时候医生问我毕业对论文的要求,我回答后他略微得意的说他也带了几个研究生,他从来不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什么,我说我们也不是老师要求的,都是院里要求的。

11.  我大概是医生比较满意的那种患者,没有中途跑路,认认真真吃药。有一次医生让我给一个年轻女孩(15-20岁)讲一讲我的经历,女孩当时情绪很激动,在就诊室内发出很大声响,她的妈妈完全没法安抚她的情绪,医生也受惊吓后换了一个屋子继续接诊。结果是我给女孩妈妈介绍了我的就医经历,包括吃药后的效果,坚持做什么,吃药的疗程等等。她妈妈听得很认真,我也觉得她妈妈更需要我的分享。

12.  我治疗的前半期换药很频繁,后半期病情控制并恢复健康,医生就开始减药,减药周期很长,基本两个月情况稳定后下一月减一部分药,减药后的药量持续服用两个月,情况稳定再减药,直到停药。医生一直强调健康的状态是身体正常分泌激素,我猜这样减药是因为药有一定依赖性,需要逐步让身体适应没有药的状态,让自身分泌适量的激素。

13.  总之最后我恢复了健康,身体正常分泌激素,虽然现在还是有失眠的烦恼,也有许多没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的情绪可以正常的发泄,我觉得不开心的时候会主动做点能想到的开心的事情,找同学朋友吐槽,而不是拼命回忆糟糕的事情,我对现在自己的状态还是挺满意的。

14.  有能倾诉的人真的很重要,交流不一定能解决困难,但真的可以解放很多情绪。我的家教是很内敛的,就是有什么事情都让你闷在心里,不能随便说显得不成熟。但是我现在的想法是短短人生,大家能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除了作奸犯科,如果你有一个或者几个可靠的朋友,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说?还是说出来别人会看不起我?会不尊重我?这样的尊重是我急需的吗?一切都能憋在肚子里的人一定有个强大的灵魂,这种人一定不包括我,因为我把遇到的烦恼说出来后,真的会轻松很多,比起尊重我更想要的是放松。

15.  家人的理解对治疗抑郁症真的很重要。因为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都接收到很多来自家人的东西。有的是好的,比如金钱资助,这在我看病就医还有博士延期时间都很需要;有的是坏的,比如父母的责骂:你为什么会生这个病?为什么别人都没事?还有在我刚开始吃药一两个月,有明显的好转时候和我妈说,她说我听说这个药不好,你要不要不吃了?我当时的解决方法是,他们骂时候退群,等他们情绪缓和,尤其是我妈情绪平缓后,继续交流,之后也是看到她发不好的信息,就不要仔细看直接删掉。这样做主要是截断垃圾情绪的传播。我当时正在生病,实在没法像以前那样安慰她,毕竟我的安慰对她没有任何效果,作为下对上身份,她是天然不信任我的。最后我们三个人达到一个奇异的平衡点,就是我们都想我能够毕业,然后沟通流畅了许多。总之家人也许不理解,但是不反对我治疗抑郁症,对我的恢复真的太重要了。

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我非常感谢每一个知道我在治疗抑郁症并且愿意给我帮助的人,我可爱的师姐,可爱的师兄,可爱的师妹们,可爱的导师,可爱的家人们,在我心里每个人都闪闪发光着。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08:5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独角兽 于 2022-5-18 09:05 编辑

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今日,我关注的XX大学XX教授写了一篇《近乎正常:直面抑郁症》的文章,读后非常有感触。王教授的专业不是医学,是地理专业,她是从老师的角度来谈青年学生中的抑郁状况,让我非常感动,感动于王教授不但学识渊博,更是一位有爱心,有温度的教授。我也想借此聊聊读了这篇文章的一些感悟。

说起抑郁症,很多人知道,但其实知道的并不多,或者说理解的不透彻。抑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抑郁症的早期其实并不可怕,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自身调节完全可以缓解,甚至临床治愈。比起抑郁症本身,不能直面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危害更大。这里有许多因素,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得这个病,二是害怕世俗的眼光。由于认知的原因,国内对于这些所谓的“精神疾病”,许多人是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的,甚至会给他们贴上某些标签。

自从儿子出生,我就一直提醒自己要成为儿子的朋友,要关心爱护他,要理解尊重他。从小,我陪他一起玩,我学会了游泳,滑板,轮滑,甚至陪他踢足球,直到初中毕业,儿子几乎没有表现出叛逆的征兆,我也一直沉浸在自己是儿子的朋友的假想之中,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我并没有做到。

上了高中,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不停地否定我的意见。到了高三下学期,也许是压力较大,儿子经常有这样那样的身体不适,他会主动要求去就医,而我都会满足他的要求。多次检查并没有器质性的疾病,儿子提出要去心理咨询门诊。我心中自然认为他是小题大做,但鉴于面临高考,还是尊重他的意见。

就医的结果是有轻度焦虑,医生开了一些药物,但儿子看到诊断后并没有紧张,反而对我说暂时不需要药物,他自己能调控。我也对他说,高考前有轻度焦虑并不可怕,那是正常情绪。我们还聊到高考前失眠的问题,我告诉他,失眠并不可怕,人体会有应激反应,一两次失眠不会影响你考试。我也跟他说起自己高考前失眠的情况。事实是高考前儿子也真的有一晚失眠了,所幸他安全度过了这段时期,也发挥了正常水平。

我记录下这段经历,想表述的观点是当我们自己和亲人陷入某种困境时,除了正常的抗拒,必须要学会接受,甚至坦然面对,然后想办法改变,否则只会越来越糟。回想高考前儿子焦虑失眠的问题,如果我一味强调你不要焦虑,不要失眠,焦虑没有用,失眠会影响成绩,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孩子更大的焦虑。我大方承认他有焦虑,焦虑是可以接受的,孩子也许更容易放下心结。

正如王教授在文章中所说,如今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你开心就好,这是一个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其实也曾经是我对儿子的期许,但我现在不再纠结这些了。

以前我会对儿子无缘无故的不开心有抵触,认为他矫情,小小人儿,生活无忧,有什么好不开心的呢!是我10岁的小侄儿一句话点醒了我。有个周末,去哥哥家,看到10岁的小朋友板着脸坐着,我就问他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他说没什么事。我又问他没什么事为什么要不开心呀。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我就是想不开心一会,难道不可以吗?我忽然醒悟,是啊,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不开心的时候呢。我们要允许各种情绪存在,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及时排解,有的人会沉溺其中。

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享受自己的开心一刻,也要坦然面对自己的伤心失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08: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以上是我最近在学生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写的一点感想,同时附上学生对自己治疗抑郁症的回顾。文章推送后,有一位医生妈妈感触很深,于是写下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发给了我。

上海的疫情,异常的艰难,面临高考的孩子们和父母内心肯定更难,所以我特意把这三个内容搬运过来,或许能为大家解一点焦虑
发表于 2022-5-1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bluewhite 于 2022-5-18 09:29 编辑

谢谢王教授的好文,受教。确实,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以前升学咨询方面得到过耐心帮助,一并感谢!
发表于 2022-5-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独角兽 发表于 2022-5-18 08:59
以上是我最近在学生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写的一点感想,同时附上学生对自己治疗抑郁症的回顾。文章推送后 ...

很有用,孩子太难了,闷在家里刷卷子,偶尔会郁闷,允许他发泄点负面情绪吧/
发表于 2022-5-18 13: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对我极有用处
发表于 2022-5-18 16: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认真看完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2-5-18 20:5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久好久没看到青姐姐了
发表于 2022-5-18 21: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心孩子快不快乐,比关心成绩分数重要
发表于 2022-5-19 06:5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普通再普通不过的家长和孩子一起过此一役 太不容易了…… 好文 谢谢
发表于 2022-5-19 13:3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好文 看后心中的阴霾少了好多
发表于 2022-5-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久没有看到你啦,青姐姐快大三啦,在学校还是在家啊
发表于 2022-5-2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能分享出来就更不容易了!对我们很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22-5-21 23: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munich 发表于 2022-05-19 20:53
好久没有看到你啦,青姐姐快大三啦,在学校还是在家啊

谢谢,她在学校呢
发表于 2022-5-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青春飞扬 于 2022-5-24 19:22 编辑

还真有用,谢谢!

点评

近两年情况好像更严重  发表于 2022-5-21 23:24
发表于 2022-5-22 19:4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都是理工科大学,看来文科确实好混多了
发表于 2023-5-13 21: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么好的帖子,竟然刷首页时没看到,学习了!
发表于 2023-5-13 23: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3-6-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23-6-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3-6-8 12: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现在觉得考试答辩就是机器人训练中的人工批注,应该调整心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5 02:18 , Processed in 0.109708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