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表于 2022-12-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yoorim2 发表于 2022-12-19 05:54
我也好奇这点
感觉现在世面上的是曾孙和曾孙女病毒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病毒是不是已经没 ...

更相信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的北大曹云龙的研究,群体免疫对于新突变株的防感染作用很弱,新的突变株会逃逸之前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可能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一年内感染好多次,在欧美国家已经司空见惯。”

曹云龙解释,BA.5.2和BF.7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度,在理论上应该有较好的交叉保护,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较低。上述检测也证明,BA.5感染者短期内再感染BF.7的概率较低,但是,BF.7对BA.5康复者血浆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逃逸,所以BA.5感染者再次感染BF.7的概率要高于BA.5再感染。


发表于 2022-12-19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蛋白质 于 2022-12-19 10:33 编辑
yoorim2 发表于 2022-12-19 05:54
我也好奇这点
感觉现在世面上的是曾孙和曾孙女病毒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病毒是不是已经没 ...

然后关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病毒”,已经自己把自己玩死了,人类虽然不能消灭病毒,但是病毒会自己把自己消灭,还有一些被人类的免疫系统干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9 11: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蛋白质 发表于 2022-12-19 10:28
更相信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的北大曹云龙的研究,群体免疫对于新突变株的防感染作用很弱,新的突变株会逃逸之前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屏障,“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可能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一年内感染好多次,在欧美国家已经司空见惯。”

曹云龙解释,BA.5.2和BF.7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度,在理论上应该有较好的交叉保护,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较低。上述检测也证明,BA.5感染者短期内再感染BF.7的概率较低,但是,BF.7对BA.5康复者血浆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逃逸,所以BA.5感染者再次感染BF.7的概率要高于BA.5再感染。

谢谢  受教了
发表于 2022-12-19 14:2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止吧……各种症状都有…
发表于 2022-12-20 19:5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听说有部分容易得鼻炎的人不容易感染。
我就是,希望自己感染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
发表于 2022-12-20 19:5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像科学根据是鼻黏膜有某个缺陷,容易鼻炎。
但是这个缺陷导致奥密克戎不容易和鼻黏膜结合
发表于 2022-12-20 20: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单位中为数不多的阴性人员的我是一名鼻炎患者。这条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调查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现象还真是这样,有鼻炎的人真的就没事,也有感染的,症状也确实不重,有一个共性就是这些人身材都较瘦。(10人样本)

难道是真的是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个窗户?因为本身不懂这方面知识,所以就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知识点ACE2,这东西是一种受体蛋白,学名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已被确定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的功能宿主受体,而这个病毒就是新冠的罪魁祸首。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这种受体蛋白恰恰在鼻炎患者或过敏体质者体内是缺乏的,而新冠病毒就是以ACE2做为功能受体,也就是说当体内ACE2值正常时,就给了新冠病毒生根发芽的机会,而缺乏或者没有时,即便病毒进了体内,它也没有生存的条件,也就不会发病。
发表于 2022-12-21 13:4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阳了,症状不严重,只有第一天晚上烧到38.2,吃了一次退烧药就没再发过烧了,现在第四天了,没有咳嗽,没有痰,第三天流涕,今天鼻涕也很少,家里人连着测还没阳,真希望不要传染给孩子。几乎不出房间,和家人分开用两个卫生间,我的碗筷用完就喷酒精,然后家人再刷。唉,不知道别的毒株入境后日常生活该怎么防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11 01:45 , Processed in 0.100098 second(s), 1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