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040|回复: 70

[初中其他] 上海高中探秘——四校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2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5-6-22 12:20 编辑

开篇绪言:
       孩子即将新初三,之前难得做了近3年的甩手掌柜。另外也因平时工作说忙也忙,没能花费太多精力、同时信息渠道也有限,难以了解各高中班级配置、课程风格体系、生源竞争态势等有利于家长制定适合孩子升学规划的信息归总、分类。虽偶而上千帆或其它论坛潜水读贴,以便自己不至于在孩子升学成长过程中成为局外之人,但往往看到易浮于A校好、B校衰之虚争,却难以读到A校好之所在、B校衰之因果。。。。。
      难得端午放假,遂意气风发,上官网、找论坛,勉为其力地弄了个四校系列,难免信息有谬误、纰漏,也可能存在主观臆断,还希望众亲不要耻笑,而是通过本人的能抛砖引玉,承蒙各位信息达人、最好是孩子身在其中之家长,贡献各校之班级配置、课程风格体系、生源竞争态势等对我们这些后来之家长有价值的信息,本人在此先行谢过!  
     至于想通过表达B校差说明A校好的亲们,还请手下留情或绕道,本人在此也先行谢过!

评分

参与人数 10金钱 +150 收起 理由
kekeqin + 8
cicibaba + 8 总算有权限了.
yzh + 32 原创精品!
hyatt1972 + 16 分享一个好帖#千帆育儿网#《上海高中探秘—.
晓晓他妈妈 + 6 很给力!
一家亲 + 8 原创精品!
小李子 + 32 很给力!
老好人 + 16 赞一个!
跬步千里 + 16 原创精品!
小熊维尼妈妈 + 8 原创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总论:
       关于上海高中教育有如下过往传说(乐乐就过,以免被误导):
              逍遥二仙:上外附中(虹口区),上海实验学校(浦东新区);         
              四大天王:上海中学(徐汇区)、华师大二附中(浦东新区)、复旦附中(杨浦区)、交大附中(宝山区);
             八大金刚:南洋模范中学(徐汇区)、建平中学(浦东新区)、七宝中学(闵行区)、控江中学(杨浦区)、延安中学(长宁区)、复兴中学(虹口区)、大同中学(黄浦区)、格致中学(黄浦区);
             十八罗汉:市三女中(长宁),市西中学(静安),进才中学(浦东),位育中学(徐汇),市北中学(闸北),上师大附中(浦东),松江二中(松江),奉贤中学(奉贤),金山中学(金山),崇明中学(崇明),曹杨二中(普陀),向明中学(黄浦),育才中学(静安),行知中学(宝山),杨浦高中(杨浦),华师一附中(虹口);
              二十四小鬼:市第二中学(徐汇)、南洋中学(徐汇)、徐汇中学(徐汇)、南汇中学(浦东)、洋泾中学(浦东)、高桥中学(浦东)、川沙中学(浦东)、晋元高级中学(普陀)、复旦二附中(杨浦)、天山中学(长宁)、复旦中学(徐汇)、闵行中学(闵行)、嘉定一中(嘉定)、松江一中(松江)、吴淞中学(宝山)、上海大学附中(宝山)、华师大三附中(金山)、敬业中学(黄浦)、大境中学(黄浦)、宜川中学(普陀)、新中中学(闸北)、虹口中学(虹口)、朱家角中学(青浦)。
            
           逍遥二仙,我等本凡人,故无视之。先行探秘顶级高中——四大天王。

点评

请教一下,交大附中嘉定校区和宝山区有什么区别? 谢谢!  发表于 2015-8-3 05:43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小熊维尼妈妈 + 8 我也是为了看贴在努力提高等级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5-6-22 12:13 编辑

一、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是江南历史名校,民国时期即与苏州中学、扬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并称江南四大名中。其前身是成立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1905年,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1910年,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8年,为国立中央大学区立上海中学;1950年至今,为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历史悠久,校园精美,教学管理严谨、细致,以数学竞赛、高考全面见长,是国内获得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数最多的高中,校级重要领导多半毕业于华东师大、上师大数学系;高考均分多半为复旦大学录取分数线,不但连续多年在上海排名第一,而且超出第二名高达二十多分;约70%的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海外名校录取。
        上海中学每届招生人数约390人,分10个教学班。2015年自主招生人数226人,其余为裸考名额约165人左右,其中徐汇区裸考零志愿、1志愿各42人,共84人,其它各区约80人。 10个教学班包含一个理科班(8班)、一个科技班(9班)、一个工程班(10班)和7个平行班。理科班、科技班、工程班基本来自预录取的学生,通过裸考录取的基本只能进平行班。
        理科班从1990年创建,自2008年起至2015年,上海中学每年都有学生进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全国仅6人,近几年进入国家队的基本毕业于华育),创造了一个省市连续8年有学生进入数学国家队的记录,学校累计已获得9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参与国家对竞赛已毕业的学生都进入了数学专业深造(3人进入北大、5人进入MIT、1人进入耶鲁)。
             进入理科班的一定是上海同龄层次最顶级的牛蛙,并且数学需要超前学习很多,只能仰望。
             科技班创建于2008年,共设置了十个专门方向供学生选学。其指导思想是基础课程、专门课程、探究课程三位一体。基础课程提供1—3门双语授课的课程,数理化教学实行“双课本”制,即上海版教材与内容较为接近的国外有影响的学科原版教材(英语授课)同时使用。专门课程与探究课程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为主进行开发、授课、指导,内容相当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推进学生基于志趣领域的学习、探究。网上有人统计了2011届与2013届科技班升学情况。
     科技班的学生数理竞赛肯定稍逊于理科班,但各科全面均衡发展方面超过理科班。因此,校内各次大考班级均分及年级排名靠前的都是科技班占优。从高升大的出路来看,科技班似乎比理科班更好。目前在高升大弱化竞赛保送的大环境下,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工程实验班于2012年增设,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运行模式、学业评价等方面和科技班保持一致。两个实验班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为每位学生配备手提电脑,大力开展基于专门领域学习基础上的课题探究。其中,工程实验班侧重工程、通讯、传媒、能源、环境等五个专门方向,科技实验班则调整为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等五个专门方向供选学。工程班2015年第一届毕业,还不知结果。能进科技和工程班的孩子应该是上海同龄层次中各科最均衡发展的顶级学生。
         上海中学已建立华育中学、上宝中学、张江集团学校、上中东校所谓上中系的强大生源基地,并且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具有比较重的上中情节,有机会冲上中的多半不会考虑其它学校,因此,上中可从这几所学校稳定招收最顶级的学生,再加市北理科、世外、位育等学校也会有一些推优、自荐名额,生源来源非常有保证,可确保短期内上海中学在上海第一校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在上海各高中也只有上海中学的自招预录仅举行一次,并且不允许冲考,也没有机会补录,竞争激烈。 预录取超过1人的仅华育(121)、上宝(33)、张江(24)、市北(16)、延安(6)、上中东(4)、位育(2)等7所学校,其它有预录的学校都只录取1人,其华育、上宝、张江、上中东四大生源基地提供184人,占2015年上中预录80.53%,可见生源来源高度集中。

点评

@小猴他妈:已修改,谢谢!  发表于 2015-6-22 12:14
理科班是8班,工程班是10班。  发表于 2015-6-22 11:46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56 收起 理由
yzh + 32 很给力!
小熊维尼妈妈 + 8 看样子估计是校友了
Niu8 + 1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5-6-22 11:47 编辑

二、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2002年学校迁至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校址。2012年,创建闵行紫竹分校。由于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师资强大,以各科竞赛、尤其是物理竞赛见长,除了数学弱于上海中学外,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竞赛成绩都非常亮丽,是国内获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数量最多的高中之一,已获得23枚金牌。在2014年之前,每年因竞赛而获得保送的学生人数在上海应仅次于上外附中(但上外附中主要保送外语小语种)。有两个非常熟悉的朋友孩子都是通过竞赛而保送清华,目前也有一个朋友的孩子,9月份新高二,正努力参加全国高中物理联赛,为获得北大、清华的保送资格而努力。但自2014年开始,国家对高考进行新一轮改革,大大弱化高考保送名额,将原来上海市级一等奖就有保送资格改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导致因竞赛获得直接保送的人次大幅度降低到仅为个位数,大幅度改变了竞赛升学的生态环境。下表列举了高考改革的第一年2014年和改革前的最后一年2013年,上海中学和华二北清复交自主招生录取情况对比。由于北大自招在清华前面,正常情况下,被北大录取的孩子不会为了清华而冒险放弃北大,因此,北大自主招生录取的应是最有竞争力的学生,故列表比对将北大放在前面,复交自主招生会在北大、清华之后,但复交有没有类似北清自主招生时的关系还需要确认一下,不过,在上海不考虑专业等其它因素,学生和家长会将复旦排在交大前面。
    对比上中和华二2013和2014年的北清复交自招情况,可以看到2014年华二被上中一下拉开了近40人的差距,应该是两校的教学差异和发展思路因高考改革而导致的。华二已在2015年的初升高自主招生预录取考试中做出了大幅度调整,首次改为类似复旦千分考的形式,更为注重学生的各科均衡,以应对高考招生改革的变化。估计校内教学组织也会做出调整。虽然落后于上中,但2014年北清复交的自招人数,华二仍以160对116大幅领先于排第三位的复旦附中,第二的排位无可撼动。
       华二总招生人数与上中相当,也是接近400人(不含分校),其中2015年预录取218人。每个年级十个班,五个平行班,四个实验班和一个境外班。四个实验班为:基础理科班、理科综合班、科技创新班及人文班。
       科技创新实验班将实施特色创新拓展课程,大量引入精品校本课程,尤其是科学技术课程、研究课程、实验课程和部分大学先修、荣誉课程。学校设有科协,拥有一流的创新实验室,在学生科研小课题指导方面,给予学生技术、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学校与上海科技馆、张江高科园区的科研企业以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华师大等著名高校保持密切合作,邀请科研人员以及专家教授担任学生的课题研究导师。科技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报名条件:各科发展均衡,爱好科技创新、理科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科学研究经历的二附中高一新生可参与选拔。   
        人文综合实验班是在往届人文创新实验班和国际教育实验班实验基础上重新设置的班级。实验班课程的设置体现三个层次的相互融合,即基础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人文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每位学生均应完成“大文化”研究小论文。在高一高二年级课程中每周开设2-3节人文通识课或外语类课程,由本校优秀教师、校外专家共同授课,并可优先选择校本人文类选修和外语类课程。学生在享受学校共有资源外,能获得更多针对本班培养目标而组织的课程(如领导力课程、哈佛辩论课程等)和校内外精彩讲座。通过人文类、外语类社团,参与各类比赛、接待外国来宾、短期出国访问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外语的学习和国际理解教育。实验班与上海博物馆多年正式合作,共同设置人文综合实践课程。在课外活动及假期,学生可参与上海博物馆设计的重大活动,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拓宽眼界、增长才干,开展文化主题考察活动。人文综合实验班报名条件:各科发展均衡,爱好人文或外语并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高一新生可参与选拔。
    基础科学实验班的理科基础课程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的竞赛辅导课程是二附中该实验班的最大特色。多年来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理科实验班的特色课程累计10余种,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学校的奥赛辅导团人员整齐、年龄结构合理,仅曾经辅导学生取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的“金牌教练”就有8人之多,能在数、理、化等学科领域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基科班学生的报名条件:各科发展均衡,爱好理科并具有一定理科竞赛基础(除在前期自主招生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之外,报名同学须获得新知杯或大同杯等理科市级奖项)的二附中高一新生可参与选拔。
   理科综合实验班是介于基础科学实验班和科技创新实验班的一个实验班,具有多选择性。该班的数理化基础课程与教师配备同基科班;如具有理科竞赛基础并愿意继续参与的,卓越课程可选择与基科班同学一起参加竞赛课程;如选择科技方向的,则卓越课程可与科技创新班的同学一起参加创新拓展课程和课题研究项目。
       由于华东师大附属第二中学不像上海中学已建立完善的初中生源基地,其直接的初中生源基地——嘉定华二初级中学今年才是第二届毕业生、又地处嘉定郊区,生源质量和数量还难以与上宝、张江相比,更难以与华育抗衡。所以,华二每年通过冬令营、或直接到市北、兰生复旦等四处抢生源,虽然将自主招生的时间放在上中同一天,但接收冲考考生,其预录来源不像上中、复附那么集中,2015年预录的生源来源兰生复旦(27)、华二初级(22)、张江(19)、市北(17)、进华(15)、新华初(13)、延安初(12)、建平西校(10)、建平实验(8)、华育(7)、竹园(7)、市西(6)、上中东(6)、南汇一中(5),其它有预录的学校都只录取1~2人,其直接嫡系华二初(22)仅占10%,学生来源相对分散。虽然华二也从华育(7)、上宝(2)、张江(19)、上中东(6)招揽了34人,占预录的15.6%,但上中系最顶级的生源估计难以抢到;另外,华二是从兰生复旦招到27人,倒有可能抢了部分复附的最顶级生源。不知兰生的27人、华育的7人和张江的19人在各自校内排名情况如何?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0 收起 理由
yzh + 32 很给力!
小熊维尼妈妈 + 8 此贴一出,估计马上就升到中学生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三、复旦附中
       复旦附中全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受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的寄宿制高级中学。创建于1950年,曾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预科等,1962年至今,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2年,创建复旦附中分校;2015年青浦分校也开始招生。由于与复旦大学的渊源,并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无论是学习氛围还是地理上都深受复旦大学的影响与熏陶,因此,与上中数学见长、华二物理为优不同,复附的特点是在文理综合的基础上明显偏文,校内学习与管理氛围相对宽松、民主,非常适合学习与生活非常自觉、成绩偏文的女孩子,据说学生男女比例一般为1:2。每个年级10~11个班,1~2个理科班,学校提倡全面发展,高一新生分班除了两个理科班其他没有任何区分,完全是同一起跑线,称之为“平行班”。理科班在理科教学上超前超快超难,其他文科与平行班要求相同,也有不少平行班的同学在理科竞赛方面的成就并不输给理科班。可见在班级分类方面,不像上中和华二对理科那么突出和明显。从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偏文这一特点:设置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数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等八个领域的课程体系。
   八个课程板块设计为ABCD四个层阶梯递进的课程门类,各类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与标准(逐年提高、分期完成):

另外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两点:一是除上外附中外出国氛围最浓的上海的高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出国读本科,校方也对此采取支持态度和措施。虽然上中和华二也有大量的出国党,从传统和氛围来说,四校中复旦附中估计最盛,尤其是最优秀的一批孩子,近在眼前的复旦大学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而是望向了更高、更远的常青藤等世界名校,据说每年申请成绩还不错。二是对于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或次优秀的孩子,进入复旦大学将具有比较便利的条件,从附中每年自招进入复旦的人数便可见端倪。一个是复旦希望招揽优秀学生,会尽可能给自己熟悉的优秀学生提供便利条件,二个对附中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内选择,除去专业因素外,明显比复旦好的选择不多。因此,从这两点来说,单纯以北清复交自招数评判,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复旦附中的实力,而是应该将出国的涵盖进去,但这部分数据难以统计,网上的信息多半道听途说,另外,对国外的高校情况也不是很熟悉,评判标准难以设定。
     由于国内的数据容易获得,也比较熟悉,忽略出国虽不精确,但不影响主流,故将四校及八大的前10列举如下:

可见复旦附中自主招生部分超过60%的学生是进入复旦的,不过,其北清人数还是比交附多。另外,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除了七宝和近两年发展迅速的曹二外,八大的顶级生源与四校、尤其是前三校差距巨大。各校的排序也基本符合各校在家长及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不过,看到七宝的2015年北清人数大幅进步,复交的数据还没出,需要关注并了解一下其原因主要是生源还是其它变换?

       初中生源方面,复附有自己体系的兰生复旦和复旦二附中。2015年附自主招生214人,兰生复旦(66)、复旦二附中(19)、市北(14)、市西(9)、新华初(8)、立达(8)、同济附属存志(7)、世外(7)、复兴初(6)、上外双语(6)、上宝(5)、张江(5)、建平实验(5)、华育(4)、竹园(3)、进华(3)、静教院(3),其它有预录的为1~2人。可见其嫡系初中兰生复旦(66)、复旦二附中(19)合计85人,约占40%,生源集中度比上中低、比华二高。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48 收起 理由
cicibaba + 8
yzh + 32 很给力!
小熊维尼妈妈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四、交大附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是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重点寄宿制高级中学。交大附中创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第一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预科,1962年改为上海工学院预科(附中),1963年改为交通中学,1964年定为现名。与复旦附中不一样,交大附中地处虹口、杨浦、宝山交界处,不但不与处在徐汇或闵行、位于上海南部的上海交通大学相邻,反而是一北一南与交大相距甚远、却与同处上海北部的复旦大学更近。交附虽身在宝山,但宝山生源无法与和徐汇几乎并列的教育大区杨浦相比,所以,交附似有身在宝山心系杨浦之嫌,但杨浦毕竟是复旦大学和复旦附中的大本营,交附经常不得不干些虎口夺食的营生。即便如此,顶级生源与前三校相比终将落于后手,想想交附实在不易。试想如果交附在徐汇或闵行的交大身边,它将会拥有多么广大的一片天地?!
      分模块的课程体系:把基础课程和校本创新人才课程的比例确立为6:4。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大模块。


(1)人文精神模块:以基础性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在基础教学的领域,我校拟保留传统的国家课程,以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的必备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二期课改教学理念指导下,适当减少这部分课程课时总量,控制集中授课时间。学校通过开设精品课程加强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学等领域加大一定的教学力度。学校关注学生的领导与团队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制定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拓展训练。

(2)科学素养模块:以自主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设置相关拓展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努力把探索、创新、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目前我校已根据学生需要开设的拓展课的精品课程有《动手学化学》、《数悉欣赏》、《计算机AP课程》、《LEGO机器人技术》、《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活出精彩的生命》等等。

    学校通过“交大附中校友讲师团”、“大学教授专家讲师团”、“学生家长讲师团”,或聘请交通大学教授、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授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校内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校外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的评价因素,纳入综合能力的测评。

(3)生涯规划模块: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学校搭建全方位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通过“人生规划指引专题课程”、“从中学走向大学”“择业与创业”等课程开设或讲座,让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在中学期间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有所了解,知道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并对这一职业和涉及的专业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

班级体系:
      交大附中目前开设几种特殊班型,分别为:思源国际实验班、致远英才实验班、创新科技实验班、卓越理科实验班,各班人数均为40人。思源国际实验班:即国际班,面向有出国意向的学生。致远英才实验班:即英才班,面向高考,主攻北清大学方向。创新科技实验班:即科技班。据说可直推交大(年级前80名)。高考新政后,不再有此直接优势,会以何种形式进行优惠还有待观察。卓越理科实验班:及理科班,主要针对有竞赛特长的学生。交大附中的分班考在高一开学后进行,科技班会由交大教授直接面试,产生最终40人编制的科技班,基本由自主招生产生,含有少部分零志愿考生。科技班的生源构成:
       自主招生考试中的一些常见细节:a、考试内容:全科考试。为数理化合卷和语英合卷。数理化考试均为多选题。b、考试形式:倒扣分。c、成绩公布:各科成绩以百分比的形式公布给考生;成绩百分位计算公式为:(1—名次/人数)×100%,成绩百分位越大,标明名次越靠前。d、交大附中一般会有2轮考试。第一轮考试极为3月份的调研考试;第二轮会集中在5月份统一的预录取考试中,用来填补空缺出来的坑。e、交大附中的加分优惠。在过去几年中,交大附中会在第二轮考试之前,给予“部分考生”一定的加分优惠,20-50分不等。f、最终进入第一轮自主招生考试的人数,一般为1000人左右。选拔200人。g、按往年,可冲考。
      2015年预录情况:总预录217人,其中浦东交中(21)、兰生复旦(17)、复旦二附中(16)、世外(14)、存志(12)、新华初(10)、进华(7)、建平西(7)、新复兴(7)、宝山实验(7)、杨波(6)、华育(5)、迅行(5)、静教院(5)、张江(4)、上外双语(4),其它有预录取的是1~3人。其嫡系浦东交中,占比约10%,四校中生源最分散的,反映了其初中生源地不成体系和地理位置对其的局限。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0 收起 理由
yzh + 32 很给力!
小熊维尼妈妈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2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厉害了!做了3年的甩手掌柜,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了解这么的信息,可见不是一般的娃,不是一般的家长。赞一个先。

点评

另外,孩子妈也用这个账号向老好人前辈请教问题,前辈推荐小李子前辈的贴,因积分不够,没有阅读权限。端午花了两天,文章本来放在QQ空间的,现贴出来一方面是与大家共享,另一个方面也是没办法挣分提高阅读权。  发表于 2015-6-22 14:26
@小猴妈妈:过奖了。平时休闲时也潜水读读帖,只是花的精力和时间不多。  发表于 2015-6-22 12:25
发表于 2015-6-2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牛人啊!佩服
发表于 2015-6-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15-6-2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牛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发表于 2015-6-2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厉害,不仅内容好,写的也好
发表于 2015-6-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全了,以后就参照此帖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5-6-22 16:09 编辑

昨天在整理七宝的相关信息时,能找到的信息实在太少。还请了解相关信息的家长无私提供。

不过,在其网站中找到两份名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也许意味今后大学预录的重要方向信息。

一、2015年清华、北大自主招生七宝中学入围名单:
http://www.qbhs.icampus.cn/cms/app/info/doc/index.php/33446

二、七宝中学 在2014年第2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http://www.qbhs.icampus.cn/cms/d ... 29/32528/index.html


再结合清华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 ... 4132965889617_.html

二、招收对象及申请条件
      1.(类型1:学科竞赛类)具有各学科竞赛突出特长的学生;

      2.(类型2:研究创作类)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创意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3.(类型3:突出才能类)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

除了”学科竞赛“类外,由原来”学科竞赛“减下来的名额可能将大幅增加到“研究创作类”。可以预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各高中也即将大行其道,不知是福是祸。不知道有没有孩子参与高中研究创作类的家长能够现身说法,目前高中这一块是怎么做的?怎么组织?怎么评价?

    担心的是一旦与升学挂钩,一切可能变样。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2 收起 理由
yzh + 3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6-2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收藏了。
发表于 2015-6-2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6-2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收集资料花了不少心血吧!强!
发表于 2015-6-2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非常详实,我们也明年中考,正好想了解下四校的特色班

点评

感谢校友支持!  发表于 2015-6-22 18:3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Niu8 发表于 2015-6-22 17:00
收集资料花了不少心血吧!强!

拜读过您的帖子,收获很多,感谢!

确实花了整两天。不过,除了孩子的升学信息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收获。比如分析各校的生源布局,看看张宝华及上中东的位置和辐射人口,再结合上中国际,感觉作为上中长时间掌舵人的老唐非常有战略眼光、看得很远。复附的浦东、青浦分校相继开张,表明近期其在快速布局、进取姿态明显。听说张江原本是准备和华二合作的,但后来却被上中横刀夺爱,不管具体是什么原因,从结果来说华二应该是失着了;而华二闵行校区的落子,意味交附将继续沉沦。虽然四校中交附地理位置、招生态势每每最为尴尬,却没有看到交附战略性的出手,试想如果是交附在紫竹抢先建立分校、甚至本部搬迁,以便与交大建立紧密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我个人觉得会是战略性的手笔,似乎也更为明证言顺,毕竟交大基本整体在紫竹,而华师大似乎仅是个分部。四校中似乎交大的布局动作是最少的,华二随高考的改革似乎也比上中、复附被动我个人觉得和其早期缺少布局有关。

点评

是的,这也就是一个好的掌门人的作用。  发表于 2015-6-22 18:4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tila 发表于 2015-6-22 11:37
从去年开始高中实行走班了,高考制度也大改中------都处于急剧革命性变化中,现在没有讨论的合适数据,讨论 ...

好的,谢谢您的建议!
发表于 2015-6-2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交附也终于动了——交大二附中撤下,交附闵行分校上马。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陶陶儿 发表于 2015-6-22 19:37
交附也终于动了——交大二附中撤下,交附闵行分校上马。

这就对了,这是对交附、交大职工及交大三方共赢的动作!如果在华二紫竹之前效果一定更佳!
发表于 2015-6-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pcxiao 发表于 2015-6-22 11:39
一、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是江南历史名校,民国时期即与苏州中学、扬州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并称 ...

预录取超过1人的仅华育(121)、上宝(33)、张江(24)、市北(16)、延安(6)、上中东(4)、位育(2)等7所学校。这个“位育”应该是----西南位育吧。
发表于 2015-6-2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牛B的人 牛B的贴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臭美蛋 发表于 2015-6-23 11:26
预录取超过1人的仅华育(121)、上宝(33)、张江(24)、市北(16)、延安(6)、上中东(4)、位育(2)等7所学校。 ...

是的,是西南位育。
发表于 2015-6-2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收藏了,也学到了很多!
发表于 2015-6-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的心潮澎湃。。。
发表于 2015-6-24 00:2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学习了,收藏
发表于 2015-6-25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喀什地区
深夜拜读好贴,受益颇多。楼主辛苦
发表于 2015-6-25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牛!
发表于 2015-6-2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收藏了
发表于 2015-6-2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楼主,收藏了。
发表于 2015-6-25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慢慢了解起来。
发表于 2015-6-2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收藏了 慢慢看
发表于 2015-6-27 07: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谢楼主,资料详实,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受益良多,眼界大开。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15-7-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太赞了!已收藏 感激!
发表于 2015-7-4 07:4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您的分享,不错
发表于 2015-7-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了好要来点赞
发表于 2016-3-1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小升初的家长进来膜拜一下,顺道收藏了
感谢楼主,其实也能指导当下小升初的过程中对初中的选择~
发表于 2016-3-10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长好贴!受教了,加油!
发表于 2016-3-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去年的贴子,要有有哪位每年做一次评价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16-3-1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详实,受教了,一不小心快看到明天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6-4-24 15:29 编辑

孩子们在四校就读的三年学习生涯会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呢?这也应能部分反映各校的特色吧?

搬过来一句总论:上海高中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学在复旦,爱在华二,吃在交中,死在上中”(似乎和家长们想象的不一样啊)。

本人在此仅部分搬运,更多的内容,大家可自行百度 ”知乎“ ”XX校名“即可,各自滋味,由各位自行品评:P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6-4-24 14:16 编辑

上海中学: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993217

作者:曾加
来源:知乎

【一】上中神话

8年?8年什么?入学8年?毕业8年?都不是。

看下面这张图:

它告诉了我们正确答案:连同今年,从 2008 年~ 2015年,连续 8 年,均有 上海中学 学生入选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队。

数学国家队有多难进?那是中学数学竞赛党的最高荣誉,在全国数以万计的中学中,每年只有 6 人能脱颖而出。

但上中,连续 8 年,7人,9人次,进入了数学国家队。更不必说,在这 7 人中,有 5 人是高二入选,1 人是高一入选。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上中成为 全国数学竞赛成绩最突出的中学之一,或许,连 “之一” 两个字都可以去掉。

如果说这八年的数学竞赛场是属于上中的神话,那么,我有幸成为了【上中神话】的第一批见证者。2008年,我高二。

【二】最好的竞赛条件
在上中,我并不是牛人,比我厉害的人,真是多了去了。但我无疑是幸运的。

作为一个 数学竞赛党,能与 牟晓生 这样的大牛做 同班同学,又同为数学小班的同学,乃至同寝同学,是多么幸运。如果恰好,还有 冯志刚 这样的数学老师,那幸运又多了一层。

最牛的竞赛班同学,和最牛的竞赛班老师,这绝不是夸张。

从冯老师身上,
•我感受了最高水平的竞赛教学——循循善诱、深入浅出 完全不足以形容他,学生的竞赛成绩已经是最好的明证;
•我总能拿到第一手的竞赛资料——什么CMO、集训队的消息,包括赛场花絮,我们都能最快了解;
•我也受到了竞赛之外的教育——通过 “双 I 课程”,我同冯老师探讨了人生,也学到了很多道理。

从牟同学身上,
•我发现,一个人竟然能热爱数学到这种地步——可以一天在数学上花十几个小时;
•我也感受到,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竟然还能极其努力——盛名背后,是累累的试卷。

但我不太争气,在竞赛中没能发挥出水准,最终与保送党擦肩而过,不得不步入高考的征程。

【三】不败的高考
我的高三,是这样的:你的高三都经历了什么? - 曾加的回答。
跌宕起伏,如同一篇小说。
但我敢说,如果不在上中,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去清华自荐还能通过笔试? 放弃复旦的预录取去死拼高考?都不会发生。
在 630 分的满分下,上中的理科平均分 522.8 分,文科平均分是 523.3 分,在上海遥遥领先,比第二名高了十多分。
那年,复旦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理科 523 分,文科 523 分。比较一下吧。99.74 % 的一本率,仅 1 人掉入二本。
在高三这一年,我还有幸成为了 陈如鉴 的同班同学,他是我见过的学科发展最全面、考场发挥最稳定、个人生活最有自制力的人。
当然,我们不止那一年辉煌,每一年都是这样。
•包揽文理状元从来不是新闻,不包揽才是新闻。
•我们从来不会贴红榜,写 XXX 考入清华,XXX 考入北大……太多了写不下。
•如果连同济都没考上,一般不敢在外面说自己是上中人,怕丢人。

【四】丰富的校园生活
数学竞赛和高考那么厉害,学习一定很痛苦吧?也不尽然。
确实有令人痛苦的因素存在,比如每周四下午的数学“周周爽”,这个考试非常难,通常会挂掉三分之二的同学(虽然我从来没低于过70分 o(^▽^)o)。但总体而言,上中的作息是井然有序但严格的:

•6:00~6:15起床,早操,早自习,8:00 前打扫完毕,每天检查;
•20:00(最晚不超过 21:00)前,必须把当天作业做完,不存在熬夜问题;
•21:50 熄灯,在高三以前,熄灯后必须在床上睡觉,不准做任何事情;

我们相信,充足的睡眠才能让白天更有效率,所以熬夜做作业是被严格禁止的;
又由于,除了 8:00~12:10,13:30~16:55 要上课,19:00~21:15 是晚自习以外,其他时间段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有人质疑业余时间其实不多。但实际上,中午和傍晚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更何况,这些年我们养成了一项特异功能:作业可以在课上一边听课一遍做,或者下节课做上节课的事情,这样晚自习也可以做很多自己的事情。)

我们同学当然不会放弃这段时间,会组织学生会和各种社团。

•学习部除了负责学习,还有辩论赛。

•体育部会组织各种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 和 羽毛球赛,以及运动会。

•科技部每年会搞一个科技节,组织我们参加各种实验和创新活动;

•文艺部会组织校园歌手大赛,以及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艺术节的闭幕式是上中每年最大的盛会,很多校友会回来观赏精彩的节目,以及每年雷打不动的高三大合唱。而艺术节前一天是狂欢夜,晚自习取消,大家可以组织任何想组织的活动。密室啦,棋牌室啦,卡拉ok啦,应有尽有。

在上中,有好几十个基于兴趣爱好社团,有足球、篮球、棋牌、舞蹈队等等……除此之外,即使是课程,也有很有趣的呢。

每周有 3 节任选课,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比如 经济、时政、外国文学等等,甚至可以是 名画鉴赏。

也有基于个人提升的 “双 I 课程”(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以及 “LO课程”(“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领导和组织)。

上中是很重视 素质教育 的,重视心理辅导,重视团结协作,从来不会敷衍他们。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让我们同学成为了健康而全面发展的人。

【五】美丽的校园

最拉嘲讽的放在最后。

上中很大,比很多大学的规模都大。从北校门走到教学楼,可能需要 15 分钟,而从教学楼到食堂,也有5分钟的路程,每天,“跑饭” 是早上和中午固定的风景。对了,食堂的早饭特别好吃,小笼、蛋包饭、烧卖、豆腐花 都好吃极了。

上中的绿化率极高,除了楼,就是树,整个校园都被绿色环绕。

上中的宿舍条件极好,比清华都好得多。寝室四人一间,课桌摆放井然有序,两间宿舍公用一个大卫生间,永远不会有如厕难的问题。

体育设施方面,在我离开上中的时候,上中已经有差不多有20个标准篮球场,6个室内羽毛球场,10多个乒乓球台,以及 7 个网球场。

【尾声】
由于人在北京,我很少有机会回母校看看她的近况。

但每年,从网上,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在三个时间段收到母校的讯息:
一是竞赛,二是高考,三是艺术节。

我知道,离开上中以后,我们早已分道扬镳,你去了哈佛,他去了北大,也有人留在了复旦上交……
大学毕业以后,大家也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有了新的身份。

但是,有一种身份,我们终究不会忘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能自豪地说:“我是上中毕业的!”

上中的学生,是有傲骨和气魄的。正如校歌所言:“龙门发轫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

哦对了,今年,她 150 岁了。


作者:marshall-s
来源:知乎


开头总领全文:
上中是个好学校。但对于像我一样占绝大多数的,不搞竞赛不出国的平行班学渣来说,也没那么好。尤其是对这些人里的出国同学,上中不是好学校。

正文:以下均是个人体验,不代表上中,或任何同学。

#校内
##课内体验
###日常学习上中的学习是紧张而有限度的。

每天的课程都非常紧凑。每周的考试、横跨一个月的月考和紧随其后的大考使人基本上一直处于备考状态。上中的课程和考试安排不顾及学校活动或节假日,所以对自己成绩有要求的人,学习压力都稳定处于高位。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压力,三个年级的紧张度相差不大。

但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十个半小时学习时间以及一周最多两次的下午一至一个半小时考试,只在法定工作日上课。除此之外的时间都不占用。正常水平和勤奋程度的人也没有在其他时间学习的必要和需求。

###学业规划
只应付上面这些东西的话,上中基本上就白读了,很多人都有贯穿三年的升学规划(混三年玩进交大也算一种),其中的任务转化到平时,也有一定工作量。上中的升学路径大致有这几种:

- 竞赛:主要是理科竞赛。
上中这方面很强,玩这个的都是真大神。一般人根本不看这个坑。拿大奖的,国内有清北签约,国外有各种名校,不愁出路。文科竞赛相对平易近人,尤其是英语竞赛谁都能水一水。

- 高考正常学校(清北以下):正常人的选择。有自招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混三年,拿加分。结束。今年政策突变,高三压力陡增,但也还好。

- 高考清北:学霸的选择。有自招的时候还能混混插一脚,随着自招收紧,裸考的暗无天日的生活……留待后人体验

- 出国:有思想的人和土豪的选择。上中只待见出国的大神,剩下的都要夹着尾巴做人两年。学习成绩不重要,见缝插针刷活动和标化考试成绩才是重点。

##课外体验
###日常生活
####衣
上中不强制校服。在上海独树一帜。这方面女生体验比较深,各种好看衣服都有,还有化妆的。男生也就那几件衣服。我反正都是高一买的穿到高三。更有学霸到了高二还穿华育校服。

####食
上中食堂不好吃。
说好吃的不知道味蕾出了什么问题。只能说平均水平,而且菜品少,还常年不换菜,高二基本就吃腻了。好在门口有一条街的小饭馆。上中食堂水平的巅峰都是接待外人和国际部的。

####住
宿舍比很多大学都好是真的。但那是因为很多大学都太差劲了。上中基本属于能住的水平。

###课外活动
####个人活动上中有三个德育课程,一套课题研究课程和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都是必修的。平时一周有两次发展课,每学期可以选(抢)三至六门课上。这些课除了部分出国党和特别有想法的同学能偶尔搞出点花样,然后被校方吹上天之外,剩下人都是水过去的。不过每年产出优秀成果的比例还比较喜人。可见出国党的动力。

####校内活动学校范围的各种活动基本都是部分人的狂欢和大部分人看热闹。
每年还是艺术节最开心,毕竟这是一个以浪和看别人浪为主的活动。

####学生组织学生会,团委,媒体团/社团。
一个人基本只有搞一项的时间精力。社团有大有小,之前学校管得松,是出国党搞活动刷经验的圣地,当然自己经营一个社团也是很充实快乐的体验,随着管理收紧,估计即将沦为个人活动的水平。学生会和团委就是两个围城,不多说了。

####跨校活动上中很少有跨校活动。
除了能请到姚明给上中搞一个大新闻还没风险的四校篮球赛,其他借用上中名义联络外校的行为都被围追堵截严防死守。

##同学
在上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两个好朋友。至于一个班级的情谊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场面话和脑子进水的回忆。部分寝室(比如我的)倒是会感情深厚,但是也谈不到交心。至于为什么广泛的友谊这么难,主要还是因为即使是上中,傻逼也实在不少。

#校外
上中人在校外还是很抬得起头的。现在对上中妖魔化不明显了,转向直接崇拜:“上中都是学霸吧~”。不过正常的上中人,除非见到校友,否则在外人面前,一般不会暴露自己的上中身份。真暴露了,也不会当做什么露脸的事。

总结
上中是一个看起来美得不行的学校。上中是开放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和亮点;它又是保守的,对正常的学生,无论学业好坏,都是一个压力巨大又令人收获良多之处,而对有更多想法的学生,则是一个封锁他们的囚笼。这是一个足够厉害的学校,但并不是最好的学校。

结尾发发感想:
上中三年,对每个人最有感触的,一定是他投入和失去最多的地方。上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也设置了不少阻力和障碍。但经历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自己。正如 @王轶昳 说的那样,我们所怀念的上中,只是青春强加在上中上的情怀罢了。都一百五十年了,我们这些匆匆过客在上中就读的体验,和上中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陆一平
来源:知乎

上中最厉害的8个imo金牌,年年高考第一,虽然我们不争气每门都只比隔壁学校高了1,2分但是我们也拿到了所有科目的全市第一(以前据说都是拉开隔壁学校30分的。。。。orz膜拜学长学姐)最后全校平均分也就交大分数线这样子

上中第一印象就是自招井井有条

当时还是一心去花儿的我被上中的自招的秩序井然所折服,志愿者(学长学姐)数目和热情都远超隔壁学校考试还贴心的发了水[日后才知道,这是上中传统,比如高三寒假学校自修,都免费发水的。。。

然后招生时候没有说过隔壁学校任何坏话。。。

比起当时隔壁学校校长用一个拳头肯定打过一根手指来嘲讽上中(然后隔壁现在连拳头都没了,上中却向两根,三根手指迈出了脚步),和隔壁某imo金牌花一下午时间来黑鄙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进了上中就是军训

后面48小时,学农一样,每次活动都赋有上中特色:累却快乐着,不允许出现头发的苛刻内务标准,烈日下的操练,以及我们这届缺少的消防演习(看着后面两届的消防演习,真的烟雾弹,灭火器实在是羡慕羡慕啊 。。。。以后学弟请认真操练。。。不要因为操练不好取消消防演习啊)都留下了深刻影响,48小时的炊事组、搭帐篷、行军、学农的下地都极具快乐,充满回忆。

日常:
经常有人说上中作业多,这种妖魔化的说法真的一点不负责,即便高三作业8点都能做完,或者说8点就要收作业了,高三考试很多,一周七考,但是考完当天当科目没有作业也是极好的福利。听到闵行区浦东新区杨浦区隔壁学校的作业,我们总是暗自庆幸。

老师:
樊老师说过:上中的老师是全上海最负责的老师,没有之一。就是这样,可能一个个上课技艺没有外人想象的高超,经常把我们懂得说的不懂[笑,但是每个都是好人!

知道早恋![谢师宴的时候才发现老师们对情侣们知道的比我们还多]但不怎么管,失恋了看到过老师去安慰233333

外出比赛,老师全程陪同,送水果送水。印象深刻的是我高二那次cmo,隔壁学校竞赛教练都没去,冯校长居然去了orz还是周五办完公再去的,而且。。起的比我们还早!!直接在宾馆外面等着

[冯校真的是好人= =高三cmo考砸后在路上遇到被安慰了好久= =而且上中老师很爱和你谈心(chedan)

高三毕业后路上和某王姓老师遇上都能扯上好久23333

学生会某陈姓老师,英语组某唐姓老师,物理组某罗姓老师,廖姓老师,数学 组某王姓老师,语文组某吴姓老师(强烈推荐)都是扯淡好对象。。。请一定主动去和老师扯淡,人都超有意思

活动
超级多,而且不错,科技节,狂欢夜,艺术节,30多个社团的社团节,还有48小时,学农之类的所以高一高二会有不是在活动就是在月考期末考的错觉233333

艺术节闭幕式校友云集,就会觉得上中校友多厉害了

同学
全是大神,特别高继扬这种都不用提了

最重要一点:我觉得上中同学普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都确立了。。。

还有很厉害的同学(高三隔壁寝室那位)都已经有政治信仰政治追求了。学习上也是,不只是考试厉害,还有很多同学从系统的高度学习,高三时候的争论响彻龙门楼是家常便饭(虽然一直被骂)

素质教育
很多人说高中不能素质教育,谁说不能,上中德育课程开设了很多lo、cps、双I,希望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完成cps课程。。。个人很后悔把它给混过去了,相比之下,双I、lo混过去就混过去,想认真做也能学到很多

绿化
旁边是上海植物园,然而上中内部才是真正植物园讲个故事:一个周末,家长去寝室打扫。。。一只麻雀从蚊帐里面飞了出来昆虫博物馆。去了就知道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昆虫2333山楂树石榴树都能结果,味道不错石楠花很多,懂得都懂囧最赞的是水杉林,早晨7点的水杉林异常美丽。

人性化
人性化措施很多
一周占用4:00-7:00考试《2次(一般平均一周1。5次吧)

睡觉时间充裕(ps很多学长包括我都觉得上中最好一点:帮我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很早就要早操,但睡眠时间10:00-6:00真的很充裕)

作业少,老师更希望你整理笔记错题军训时候送大麦茶,午饭送绿豆汤随意添加学农时候我们伙食最好,一开始学农基地不知道只让加青菜,然后学校就去沟通,最后连大荤都能随意加。。。。

竞赛
答主是竞赛生却最后写这个[笑,其实是差点忘了,其实上中竞赛也是以自学为主,老师引导的好是关键吧 - -毕竟竞赛生少这里就少写点

昨天拿档案,上中的树林在阳光下反射着灿烂的绿色,走过龙门楼,我想,以后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心中一份遗憾。如果可以,我很想在这里再读一年。在读的你们请珍惜这三年,初三的你,希望你能奋笔学习,努力考进上中,成为龙门人,度过不一样的三年。

ps也没怎么理过就写了那么多。。。。也是自己高中的一个回忆,答主在北京会一直想念这片校园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16 收起 理由
cicibaba + 8
kekeqin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6-4-24 14:40 编辑

华师大二附中: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122653

作者:陈小如
来源:知乎


记得高一开学第一周那个周五,在学校待了一周以后回家,那天晚上正好在外面被贴膜小哥欺负把手机屏幕弄花了,回家心情不好,抱着我爸就哭。哭了一会儿已经忘记了手机屏幕的事情,脑子里想的都是开学第一周见到的同学们。我记得我哭着和我爸说,爸爸我的同学都太可怕了……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这么拼命的人……… 现在想起来还蛮搞笑的。

同学们自己拼命大概是二附中学习很大的一个特色。在学校住读,经常一两个小时作业就做完了,然后大家拼命给自己找事情做……整个教室充斥着这种自虐行为。所以老师说二附中的同学们到了大学都特别适应@-@

二附中校园特别美,有紫藤花架有秋千有小树林有小桥流水,每到春天教室门口绿草地上开满海棠花,秋天银杏叶洒满秋千。学校里各种设施也特别洋气,住宿条件超越大学水准。

校园活动也特别多,最火的不用说肯定是文艺汇演。那一整周每天都是演出,还有社团节日,操场涂鸦……新年文艺汇演会对校友们开放,就看见台阶上哗啦啦坐着全是人。想想当年没毕业的时候还有个座位,还不好好珍惜……文艺汇演其实很体现校园文化的开放程度,节目上基本上什么话都能说,什么嘈都能吐。节目中会穿插各个高校的校友发来的新年祝福,最庞大群体的永远是清北复交四个学校的校友,大家号称二附中驻xx大使馆。内容一般以调戏老师和吐槽大学住宿设施太差为主,还蛮有劲的。

在二附中三年最大的感受是氛围自由,同学们老师们各有特色,风格迥异。作为一个风格不明显的正常人,我表示压力还蛮大的…

现在回想起来,二附中是我人生中最不后悔的决定。在这里的三年,遇见了各种各样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也遇见了人生的最好的闺蜜们(比如楼下那个@潇洒小妞……)和唯一的男票。想起大家一起闹腾着的被无限延长的十分钟课间,想起晚上躲在宿舍床上拿被子遮着手机的光发短信的晚上,无数个熄灯以后躲在闺蜜寝室聊八卦聊人生的夜晚。那时候的世界那么小,却特别丰富。我还能想起春天教室里暖洋洋的光,操场到教学楼的路上被踢飞起来的小石子,夏天晚上操场上的微风,站在宿舍阳台上看到的对面教学楼的灯光,熄灯以后小伙伴们模糊的身影和为了不被宿管听到故意压低却依然兴奋的声音。

就好像一切都在昨天,而我已经毕业四年了。

愿二附中一切都好。

作者:王皓然Wise
来源:知乎


我想先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2008年中考浦东新区的状元。我第一次听到他中考分数的时候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心里想的是,妈呀我以后三年要和这种人比嘛!!!怎么比得过!!!
然后这三年他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做刷完一本总有下一本,刷完下一本再找一本的刷题节奏……到最高境界的时候,我拿着随便哪本去问随便哪道题,他只要看一眼,就直接说解题思路了!!!就看一眼!!!
他叫希希,现在在清华。
—————————————————————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全班常年第一(其实全年级也差不多一直第一吧)。在没说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可能没什么………但是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tm不是一个人你敢信嘛!!!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爬过一山还有一山的感觉………
她给我的感觉是那种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什么都会。这种感觉最可怕你知道嘛!!没有弱项!!就连你最擅长的都考不过她……
她叫@upendi,现在在清华。
—————————————————————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高中第一次分班模拟考我们班的第一名。然后各种学生会社团的学生活动。你以为终于不是一个学霸了是嘛!!哈哈大错特错!
我就记得她高一高二的时候一直都在第二个故事主人公的后面,然而到了第三突然就变成第一了,对我来说就是完成了不可能任务的女人。就当我以为她一定是高三的时候拼了命的学的时候,我才得知……她和我们班最不可能谈恋爱的一个男生在一起了!!!
她叫@潇洒小妞,现在在北大。
—————————————————————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班的英语课代表。她有着我见到过的最强的理解能力。像我这种需要反复刷题才能熟能生巧的人一直很羡慕她这种一学就会的能力。
晚自习的时候,我还记得我埋头刷题一阵抬头看她一眼的时候,她在………看读者!然而她考试并没有不会……依然比我考的高……
她叫@陈小如,现在在复旦。哦对了,我就是那个唯一的男票。
—————————————————————
最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从徐汇的初中脑抽填了二附中考过来的。他刚来的时候不习惯住宿生活,还以为晚上10点宿舍熄灯就应该睡觉了,当然更不会意识到自己第一次数学考试会不及格。
他的所有初中同学好朋友都在徐汇的高中,脱离朋友圈讨论的话题,在自己的高中又考不及格他特别不开心。要知道他在初中是从来不做作业以外的题目,也从来没上过补习班的。现在一下子要求他一定要刷题,不刷就不会考试,可想而知他多郁闷。
当然了,他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肯定是因为他逆袭了。第二次考试他考了90分,本有机会借此到数学更好的c班。他没有选择去。不是因为不想去,而是他明白自己不适合c班那种跳过基础直接上难题的节奏,还是脚踏实地的在b班学比较好。当然了他也在本来b班的数学课代表去了c班之后成为了数学课代表,一做就是三年。
他就是我,我现在在复旦。
—————————————————————
说这些故事其实只想说明一件事儿,那就是在二附中就读的体验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你身边有多么神奇的人,多么神奇的传说。每一天在二附中的生活都不会是无聊的。你能遇到你一生的朋友,因为他们和你有一样的奋斗目标。你和他们有一种战友的感觉。
在这里没人会强迫你去好好学习。一切都是自愿的。如果你喜欢这种自我驱动式的教育,那你一定会爱上二附中。
愿二附中一切安好!

作者:吾喜执黑
来源:知乎


纵观知乎上此种“体验”之问题,当涉及到名校就读体验时,往往问题就变成了一种各校学生的吐槽娱乐项目。高中相比于大学难有静态不变的特点,即使如EFZ这样自身生存压力不大的名校,前三年和后三年的教学风格也可能很不一样(就我了解,我所在的2015届开始学业压力日渐繁重,似不复有口耳相传中曾经逍遥两年苦一年各得其所的氛围,这也是外部竞争压力变大导致的。);其次,EFZ不同年级组、不同老师的风格也很悬殊,因此不同届、不同班(不得不说特色班和平行班之间差异极大)的就读体验也可能很不一样;再次,EFZ藏龙卧虎,学生富有个性,因此每个人的就读体验也可能很不一样。

比起在这里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我更希望从我的体验出发尝试还原二附中人体验的共同图景。需知一所学校,是由校园和师生组成的。

校园确实是上海最美的之一。主要建筑一体化,红砖外立面,兼顾多样性和数量的植被。相比之下,上中虽大但建筑规划混乱陈旧,复旦附中就显得空间不足。南北教学楼对望,中庭11月落木的银杏,均是制造回忆的地方。教学设施因为资金充裕自然丰富,就我待了两年的科创实验室而言,恐怕在全国也难有相提并论者(因为经常有全国各超级中学的教师前来参观,从他们的评论中可以得知)。

至于师生,先谈老师。老师们都非常有个性,想必每个二附中人都能够对不止一个老师有着难忘的记忆,君不见校友视频的标准格式就是每个人念叨几句给某某老师的话。然而,高强度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常常在高考结束后因为压力清空对那些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但是我在校友视频中,我看到是学长学姐开老师孩子的玩笑、调侃老师单身,这些都是人情味的体现。

二附中的老师,尤其是文科老师都很有人格魅力,也乐意和学生交流。我在高三时,常常跑去和时任教高一政治的华厦老师(我在高二下时旁听他的西哲选修课,从而结实)讨论自由意志的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在高一高二时每周给我们两节课看电影。中国目前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二附中我觉得真正做到了Literal Education本来的意思:博雅教育。当然理科老师们也充满着槽点,但是诸如老师的口音、发际线、口误的吐槽,不如前者那么罕见,在所有高中都可能存在。

再谈学生,二附中的学生的diversity极大,因此难以概括。这当是因为二附中对学生发展的包容以及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资源。这也许就是二附中能出真大神的原因。即使不够成为真大神,也能够有真性情。身边认识一些同学,我常常会想如果不是二附中的资源和高一高二较为宽松的学业压力,他们的才华可能就不会放在诸如电视台、社团乃至自我实现上,而仅仅是被应试的浪潮推着走了。虽然自己做的很差,但是身边确实是有校训“卓然独立”的践行者的。

我在大一上到现在,在学校书院开了两个seminar,一个关于历史比较语言学,一个关于Agriculture。殊不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那些内容我是在高二上涉猎时产生兴趣并深入研究的,而农业seminar的框架我曾经和我的地理老师探讨过,他当时甚至建议我去开一个讲座(在大学里这个愿望是实现了)。如果没有足够宽松的环境和老师的指导,这种事是不可能完成的。以我一名孙姓朋友的话说,我所在的科创班的三年高中,或是透支了大学生活的一种存在(透支不敢说,毕竟我还没有真正投入科研,在高中也没有sex,但是我们在EFZ的学习模式确实很像大学,充满着讨论和争鸣,以兴趣驱动,不局限于应试。)

以上。二附中的这种学风是以其资源和生源做保障的,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其散养的模式有着微词,但是我很感激这个环境。我宁做一个有人格的失败者也不做一个成功的机器,因为机器只能做机器,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现在保送没有了,竞赛受到不公正的打压,我不知道二附中在竞争压力下会不会向现实妥协,但愿并非如此。

最后说一件小事吧。今年10月,GF想去EFZ看一看。我带她看了校园,看了我高中做的课题的展板和科创实验室,看了和ex相拥过的小树林,讲了很多关于我高中的回忆。后来我们到4楼阶梯末端的天台,那个我曾经多次去阅读的地方,眺望落日。

突然地,这位复旦附中毕业的女生转过头来说:你们学校真的很不错呢。

作者:素素
来源:知乎


看着对话框十五分钟不知道怎么描述那三年。总而言之,能进二附中,2011级,9班,算是人生幸事之一。记得第一次班会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了班训以天下为己任,然后说二附中算是聚集了一帮“奇才”。我觉得是。
三年里认识了一帮神经病,毕业后很少碰到能和像她们一样价值观契合的朋友。有人一句嗲嗲的“交精编”我就醉了,怎么考都是班级Top3,考前纠结是去交大好还是去清华好的人,最后还是被清华收了;有人惊艳了时光,被推三好学生跑完800米回到教室一坐下就开始做卷子,和坐在我后面那个咒骂副课写作业的人都去死的geek眉来眼去过一段时间,后来一个去了北大,一个去了交大;有些人温柔了岁月,收了三年英语作业最后特么和数学课代表跑了,一起去了复旦,预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全班都在为他俩高兴,前阵子订婚了;有人明明平时和你一起吃泡面啃凤爪,也可以安稳地拿预录取考个名校,特么你一转身人家保送交大了(别问为什么,智商高,任性);有人刷精编刷精编,刷完精编刷龙门,刷龙门刷龙门刷完龙门刷题库,刷去清华还能当个编剧导个戏啥的;有人看上去是一个灵活的胖子,看上去好吃懒做坐吃等死迟到早退,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后来去了复旦数学系,扬言要在五角场开个烧烤摊(迷の神经病);有些人自高中就知道热爱历史,一路追随梦想,不忘初心,后来预录取华师大历史系,现在是复旦附中的历史老师,我觉得酷得不行;有些人拿个孔明扇在教室外面喝西北风,晚自习画画柯南看看报纸上的笑话,后来去了人大,不知道是什么鬼;有人床头总要放一个玩具总动员的玩偶,早上起来还要哼两句lady嘎嘎的just dance,化学老师根宝的心头好,后来去了港大;有人是大家心中永远的班长,高二默默地在家复习SAT,后来去了美国,三年读完了四年的课程,最后告诉我过一年要去德国工作了,听的我一愣一愣的,我很想她。
追求卓越精英意识努力努力努力牛牛牛,这是三年最大的感受。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想到这帮神经病就动力十足。祝各位女神男神万事胜意,光明前程。么么哒。

作者:知乎用户,转码中的力学生
来源:知乎


我觉得从一个非大牛的角度分享一下体验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是初中校长手气好,抽到二附中了,才到这里就读的,换句话说,我进校分数比最低录取线低了20分。
然后就是一枚想要变成学霸的学渣在一群真学霸周围生存的故事。。。
无数次,我拿着错得惨不忍睹的英语试卷转身问英语课代表的时候,她总是凭语感秒给出答案,我总是在心里咆哮着:神啊,语感到底是什么!还有,她有时也兼职解答数学。。。
有一次,数学作业特别难,一直到晚自习结束都没做完,我就跑过去问室友了,他简要地讲了一遍。我大致听懂了,跑回去自己做,还是不会。于是又跑过去问,他又讲了一遍,回来还是不会。我不好意思再去问了,熄灯后在厕所继续琢磨。吭哧了俩小时,还是没做出来,在厕所里偷偷哭了一会儿,就上床睡觉了,后来作业晚交了一天。
哦,对了,英语课代表和室友分别是得票第一和第二的答主。一个是我后桌,一个是我室友,他们俩高一就在一起了,我居然高三才知道!!!!!!!!!

点评

二附中的比上中的能写,相信ff更能写  发表于 2016-4-24 20:1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kekeqin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2: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6-4-24 15:30 编辑

复旦附中(似乎都特能写啊):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69163

作者:雷万金
来源:知乎


首先谈谈附中的文化。
复旦大学提倡自由而无用,很多人认为复旦附中一脉相承,也是如此。我认为不是。复旦附中更多提倡的应当是一种无为而有用的精神。
何为无为?就是不作为。这种不作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真的一事无成,而是不要功利的为了作为去作为,个人感觉有点类似道家的无为。
何为有用?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浪费粮食,不破坏秩序,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这两点,是我在离开附中多年以后,回想当年的生活才豁然领悟的。而这两点,也正是我们一生所应当追求的境界。

这并不是说附中的活动不丰富,教学理念不先进,老师不好,同学不厉害。

先从老师说起吧:
语文老师是沈悦老师,好像已经离职了。那个时候她还是挺喜欢我的,还想推我做附中语文人物。但是黄荣华老先生觉得我写的有点浮躁(好惭愧确实是当时还不以为然)没同意。语文课每个单元2000字的贯通是非常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我每次都会把这个当做写小说的机会,用一个主题把一单元的文章串起来。一来那时候确实喜欢写东西,二来…装逼。
教我物理课的是董胤杰老师,上课很生动,解题也很厉害。但是他最厉害的是踢球。
教我化学的也是我的班主任贺霞惠老师,她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个老师,非常慈祥。对班里所有的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可惜我化学非常不好,一直觉得对不起她。
教英语的是另一个我非常尊重的老师,张亚萍。张口闭口chinese football的老太太,非常可爱。她一直说我读书不上心,明明可以进复旦给我自己玩掉了(这样的人附中一大把吧…)。
还有带了不知道多少届模联的丁恒老师,不装逼会死星人胡小群老师,玩兵哥哥造型的方勇老师,无所不会的体育老师育爱忠老师,郑芒大神。
这些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她们都是你身边活生生的人。他们教你东西,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传授你人生的经验,他们是把你们,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是学习,在任何一方面,你都可以毫无介怀的去说。这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很感激的一件事情。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谢应平校长,我高一的时候,他还是校长,之后退休了还是怎么了,就是郑校长了。
附中是有双代会的,我高一那年有幸被选为班级代表前往礼堂。当时有个提案貌似是有关校园外围餐饮店的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开始负责回答的老师都没声,然后谢老爷子上台了。
谢老爷子具体怎么说的我有点忘记了,但是我记得的是,他一上来就鞠躬道歉,然后讲了他自己如何取证调查,联系部门,调解,奔波。他说学生们应该吃到安全好吃的饭,食堂不好吃本来就是学校的问题,然后他就去跟那些餐饮店交涉他们的食材,顺便又表示对餐饮店的歉意。作为一个校长,他完全没必要去跟学生这样诚恳的解释;就算跟学生解释说得过去,他还在觉得对不起了那些借了学校外围房的商家。简直厚道的一塌糊涂。
这是我成年以前第一次觉得,和一个长辈在一个平等的位面,他跟我交流。这样的感觉,好得一塌糊涂。 当天因为谢老爷子,双代会晚结束半个小时,没人有怨言,谢老爷子下台后,台下的学生的掌声,一分钟没有停,逼的谢老爷子再上台鞠躬。

再讲活动。
我自己比较普通(说到底懒),但认识了一群很牛逼的人。在模联一开始也玩的比较high,也有去根与芽。 我们那时候附中每年都有足球篮球联赛,据说现在没了,WTF。

我认识,知道的人里面,有能在海外模联拿BD的,去美国的飞机上把一本砖头厚5号字体的英语的法典看完的人。有篮球打的能进CBA成绩在年级前列然后出国做按摩师的全才;也有理科班高二就因为金奖保送清华,因为单纯想看看自己偷东西会不会被发现然后被发现后取消保送,高三再拿一个金奖去北大的神经病。
这些人都是有用之才,科学栋梁。你看他们现在的成就,就可以想象多少年后他们的不平凡。

但是他们给你的感觉就是无为。他们只是你身边的普通人。理科班确实有被孤立每天晚上刷题,但是体育课一起打球,吃饭一起吃,活动一起参加。
你觉得你有什么地方很屌很特殊?不好意思这里随便谁都有一个特长能虐爆你。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培养了附中人一个特点:发光时保持着谦卑,默默无闻时,毫不自卑自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毕业典礼上黄玉峰说,你们要做人,国权路383号的人。
我觉得这是一种荣耀,是一种约束,也是我们一生所要追求的境界。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在刷在自己的中学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很多都是大学里的学弟学妹分享各自的高中,后来渐渐看到有人分享附中的就读体验,不禁想起了高中时候的生活。以前没觉得自己高中怎么好,现在是真觉得了。

作者:李小言
来源:知乎


先来占个坑写点小故事
1.看繁体字版史记背繁体字版论语,那是高一高二的事情了吧,背嘛当然不会好好背,就是记得上课要考项羽本纪,什么加点字啊剧情发展呀啥的,然后我们前后桌四个人花了一节地理课还是政治课的时间写了一篇x哥本纪出来,剧情变成了占领春华秋实楼,勇渡国权路,占领笃志楼,直攻光华楼,然后那张写了x哥本纪的纸莫名的到了讲台上还被语文老师读了出来哈哈哈
2.记得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在上生物课,外面在下雪,生物老师看我们眼巴巴的望着外面就说不上课了去玩儿吧,玩了一节课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地理课是继续在玩儿?
3.高一高二的时候每次位子移到窗边我们四个人就会开始谈人生谈理想,有的时候下午什么历史政治地理课连上,就扯一下午皮天南地北乱聊一通,每次聊到开心的地方四个人就开始忍不住笑,然后就看到台上老师扫了我们一眼继续上课。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每次聊到4.5点的时候抬头看向窗外,火红火红的夕阳就这样吗映入眼帘,转头看看同桌和后面两个小伙伴的脸被照的红彤彤的,脸上的笑意还没止住,心里突然就柔软起来,那一刻我觉得这就是青春吧。
4.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逛操场!逛操场做什么呢?谈感情的事喽,先讲讲你的再讲讲我的,讲讲今天发生了啥啥啥,再讲讲别人发生了啥啥啥。

手机党码不动了,有了电脑继续
总之,对我来说,在附中遇到的人儿不管相距多远都值得我一辈子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当你们重新见面的时候还是当年18岁时候的感觉。

5.寝室夜聊,越聊越激动,无数个夜晚夜聊到2.3点。记得有一次寝室熄灯后我们四个好像是有什么事情,记不得了,只记得为了躲过阿姨查房,因为阿姨会拿手电筒朝里面照人是不是睡在床上,我们就拿枕头和衣服塞在被子里装成有人的样子。学弟学妹们亲测可行。

6.那年军训,十一长假上来军训一个礼拜,然后又放了三天让我们休息,然后……然后十月份就这样没有了。

7.高三的时候除了要好好学习,我的另一个目标就是玩游戏超过坐在我前面的那位,从切水果到temple run还有什么那坨恶心的doodle dump还有一个至今不知道名字的游戏喂小鸭子喝水?总之每节课上手指滑的飞起,咳咳正大光明就在老师眼皮底下,不过那个时候一定是我手指最细的时候。

8.嗯其实我曾经还参与了一场中二的大逃亡

9.那个时候最喜欢上语文课听语文老师讲话,嗯,就是听着她讲东西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她说小的时候你很喜欢一个洋娃娃想着长大后一定要买一个,可是长大了你却不想买了,那么到底是谁变了,是你变了还是洋娃娃变了?当时觉得很悲伤,结果现在自己也在这个谜题中挣扎。

10.我以为记忆和情感会随着时间变得模糊,但是附中却一直鲜活的存在在我的心里,记得大二有一次心情很不好,跑回附中,坐在当年博学楼下吃炒面的地方,听着中午的广播,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弟学妹们,突然觉得那些事儿都不是事儿,那些让我难过的烦躁的一下子离我远去,就好像附中的空气有净化人心的力量,好像空气中满满的都是阳光。

作者:ShSandy
来源:知乎


看了学弟学妹 又有学长学姐的各式碎碎念,心中感慨万千。只是也记不起,也不愿意特别清楚地记起那些过往了。就好像路过fdfz也不敢多张望,这也算是“近乡情更怯”吧。
回忆自己的附中三年,我在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布景加观众。楼上评论中的各式各样活动或者素质教育,我是做了观众,或者可能连观众都没有做过。这与学校没有关系,只是个人性格使然,不喜欢做目的性不强的事,在上高中之前的生活相当贫瘠。而从小到大的努力都被灌输以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在这最后三年自然不敢松懈。所以当外面红火热闹的时候,我可能是在吃完中饭去往阅览室的途中去张望两眼。
看似努力的我最后取得的成绩也仅是还不错而已,相比那些可以Multitask多才多艺又可以成绩名列前茅的大神,我是再平凡再逊色不过的一位了。但是能够做一个观众已经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我也可以在台下偷师学艺。在附中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大神,想起自己也曾和这么些厉害的人同班同桌,有点后悔怎么没要个签名。
附中的老师很有特色,在此也懒得写回忆录了。比如英语组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虽然至今仍然觉得自己英语渣。语文组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语文课更近似于人生课。选修课大多数给我睡过去了,记得最清楚的是高二下学期的选修课,因为那是在附中的最后一门选修,忽然想要好好珍惜。即使如此现在也不记得那些内容了,但回想起来很想笑。王侃老师真的好幽默!
现在附中门口的保安查的也紧了,如果想要一个人默默进去走一圈,有时会混不进去。上一次回去是圣诞节了,听同学说有小朋友在三角地摆摊卖东西,于是一时兴起从二教骑车奔过去。在门口踌躇不前的我看到丁丁老师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丁丁潇洒的和保安打了个招呼我就进去啦。三角地是人山人海,好像是在举办社团巡礼的活动。买了一些小纪念品,花了不少银子心想就当支援小朋友的事业了。(虽然知道学弟妹不缺银子)三角地里有人在唱卡拉ok,都是圣诞的歌。买完东西后默默回蛋花和博学楼转转,走到三楼开水间冲了一杯豆浆,啃面包做晚餐。曾经无数次停留过的开水间,吃下去的泡面,喝掉的奶茶和热巧克力,洗干净的苹果,倒掉的化学试剂,它们的味道可以一瞬间回到我身边。我没有去看望老师。刚毕业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回去看老师,聊天时屡屡冷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而至今映照在心里的,仍然是那些在讲台上铿锵的话语。所以我想见与不见,于彼此的意义,可能也就是远远的看上一眼,知道互相都好便足矣。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老师们比我更懂这份感情的意义吧。
高中时代是人生中最梦幻的时代了吧。“那时候,未来遥远而没有形状。”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遐想,天马行空的实践。那时候的心是柔软而敏感的,它仔细感知流动于周身的每一丝情谊并将其储存。所以很多与高中同学的情谊可以维系到今日,每次相聚都似是回归。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用心经营与同学的友谊,只顾自己白忙,感恩节收到高中同学的糖果还是个学霸包。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个单调的形象呢 > <!
当我回到附中的校园时,看到新鲜的学弟学妹,青葱的感觉又环绕住我仿佛时光倒流。虽然那时光不能说是无忧无虑,但回想起来,那些痛苦与烦恼都是年轻而单纯的。
Anyway,能遇见你们很好,偶尔回忆回忆也是很好。活在当下。

作者:王子健
来源:知乎


这可能会是是一篇有些离题的答案,就如我一直被语文老师批评的立离题作文一样,讲着讲着就走向了远方。

当早早的答案在朋友圈流传开来时,我就萌发了写这些话的意愿。与其说是在那时萌发的,不如说种子早已种下。但此时写下这些,多少有跟风之嫌。细想想,此生我做的大多事都有跟风的味道,唯有冲动与无法明确捕捉的“爱”切实地属于我。三年的附中生活让我成了我,我经历了爱与恨、期待与失望、欢乐与悲伤,此时此刻我都无比怀念它们。多年后很多人会忘记我,我现在写下这些话怀念你们、怀念我自己。

诗歌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

附中在我身上留下的这些东西,我想从诗歌讲起。出于某种阴差阳错,我进入了人文实验班,也就是大家说的十三班。我们的语文老师叫黄荣华,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他的履历及资料。黄老师是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今年该是五十三岁,他的脸上总挂着大大的眼镜和无时无刻不放射着对世界的好奇或追问的铜铃般的大眼睛。就是黄老师带领我总进了诗歌的大门。

高一时候语文组自发举办了一个诗歌朗诵比赛,我和班里一位女生(YY!)报名参加,选的是席慕蓉的《在黑暗的河流上》。在一个气候温和的夜晚,我们俩请黄老师听我们念一遍,希望他给我们提提意见。在博学楼三楼那件宽敞、灯光发黄而柔和的教师休息室里,两个十五岁的孩子严肃地一丝不苟地念诗给老师听。此时此刻,我已经记不清那晚我们念得怎么样,却记得黄老师脸上浅浅的笑容和透过眼睛射出的一道光芒——充满了温柔、沉静,我还一厢情愿地读出了某种爱怜和喜悦。

在我的记忆里,黄老师常挂着这样的神情,有些神秘,但令人安全温暖,嘴角忍不住跟着上翘。

后来很幸运的,我们拿了一等奖,每人得到了两本书,资中筠的《坐观天下》以及《士人风骨》,书的扉页上黄老师用黑笔写下“青春诗会一等奖”这样的字样。青春诗会,在青春岁月引导一批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的诗歌,鼓励他们去朗诵,并邀请全年级的同学一块欣赏。那个多云的午后,在现在已经被拆除的阶梯教室里,有多少年轻的心被萌化,现在已无法考证。

十三班有一项每个寒暑假都要举行的游学,黄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组织、带领我们去了许多地方。出发前每个人都会收到一本白色水墨画为封面的册子,囊括了我们的行程、介绍以及一行一行的空白条纹——那是我们写作业的地方。2012年的夏天我们班去山东,黄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要写一首诗,第二天在我们包下的大巴上每个人都要轮流朗诵自己写的诗。

差不多就是在那时候,我感到了某种变化。耳边仿佛传来某种声音,噼里啪啦,像是干枯木柴折断的声音,土地里窸窸窣窣,生命以可感知的方式获得了力量。

可那时,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第一天晚上,我抱着一台iPad,趴在床上思索该怎么写诗。令我感到吃惊和讶异的是我的手以某种顺畅的姿势打下一行行的字,如很多人描述过的那样,文字自由自在地、毫无阻拦地流淌了出来。这是我之前未曾体验过的感觉,文字以诗的形式主动排列成行跑进我的脑海里。我认真地把每一行字誊写在游学手册上,充满了激动和虔诚。在现在看来,这些文字多半是肤浅、缺少斟酌的产物,可那时我无比珍视它们,它们就是我的诗歌初体验。估计黄老师是鼓励大家写诗、勇敢地表达自己,所以对我的诗歌做了赞赏,而我多少有点拎不清,有些飘飘然,产生了美丽的误解,自此进入了“自以为诗”的一段时期。

诗歌见证了我的欢喜忧愁、爱情未遂,我尝试尽量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情,也写了不少的文字矩阵。看到以前的作品和以前的骄傲,现在我感到脸红,为一个十六岁少年如此肆意地写诗感到羞涩,也同时感到由衷地快乐。因为在那段时光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所在,诗歌如一座泉水,不断滋润着当时我枯涸的心,在美学范畴、在心灵范畴都给了我滋养,这种滋润可能是有限的,但无疑是好的。并且诗歌给了我一定的自我价值,让我在那时节感到自己是有一些才能的,让我不再低头自卑,虽然如一切凡人,经历了自矜再回归平凡,我依然无怨无悔,并永远心存感激。

这可能是附中带给我的,永远无法磨灭的回忆之首。我相信,附中的每一位都多少找到了那些让自己心动的那些东西。

梦幻

如果说,诗歌是附中送给我的一个梦,那么,在附中的岁月可能本身就更接近于一个梦,一个包裹着肥皂泡的透露着红色、香槟色以及各种语言难以形容的颜色的梦。我下面要说的话,都是发自我的内心。我的这层体验算是附中和我互相融合的产物,所有人都无法与我有相同的经历,可以说,下面的这些话可能有些令你们无法理解,甚至认为我是在胡扯八扯。我只能对你说,我是在尽我所能,在2015年9月18日——离开复旦附中超过一年以后的时节,一个飘着细雨微微泛冷的午后,忠实地还原我的记忆。

从进入复旦附中的那一刻起,一切就是有些梦幻的。为什么这么说?进入附中的同学们许多从初二、初一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规划,而对我来说,直到初三自荐报名前一周,复旦附中这四个字才进入我的视线。有多少学生,能有这样的好运气,以这样的不诚之心进入附中呢?恐怕我就是这样一个非典型性附中人,若要对我自己做一个总结,可能第一条就是缺乏长远的规划。

回到正题,自荐进了复旦附中,就像无知的和尚误入了皇宫。至今我犹记得初次来到附中的那个午后,那是2011年自荐的时候,天气阴暗,云压得很低,一个标准的让人压抑到心情低落的日子。在那以前,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楼都是灰白色调的、陈旧的、直线型的、让人寒冷的,而附中的博学楼与众不同,进入大厅,铺着大理石的地砖,面前是一片高大的弧形墙面,金黄色像麦浪飘荡,上面用花绿的钉子钉着各种各样的海报传单,右侧贴着巨大的校徽,有一道温暖的金光照耀着它,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我就是从那一刻起爱上附中的,比爱上我生命中遇到过的任何一个姑娘都要快。

之后我们踏足的教室、走廊、卫生间、阶梯教室都加强了附中的迷人形象,这在那时的我心中简直无可匹敌:华丽无比又清新干净,宛若天堂一般。现在回头再看,如此娇小的附中却在我心中留下了这么阔大的形象,这应该的确是附中可以让人感受到的宏大气魄。但或许,正如每个偶遇了乍一眼惊为天人的姑娘,只看一眼便不好意思再瞅,只得在心中画出她的容颜,一时间看不出任何的瑕疵——那些潜藏的遗憾和危险,有谁能嗅出呢?

进了附中,正好比做了那姑娘的男朋友,心里只有欣喜,所有的判断力、自制力全部丢失不见了。四大名校啊!复旦直属啊!这些光环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伴随我进入了高一的生活。其实,仔细想想,一个15岁的孩子,脑子里尽是这些虚头巴脑的内容,又怎么能好好学习呢?可以说,这个巨大的梦,就是从漫天的赞誉和名号中生长的。

况且附中的确是这么一个太优雅、太美丽、太包容的地方。

(这次真的马上就更!!!)

作者:王圣明
来源:知乎


总结来说:
机会很多,大神很多,奇人辈出,文化和我的个人性格比较贴合。好的不好的我都谈一谈吧。

先说好的吧。

1.首先机会很多。我呢,刚进附中也就比普通人多一点点读书的功力(和学霸们还是有点距离的),其他很多一概不懂。但在附中,我收获到了板球上海市亚军,陶艺全国二等奖。其余乱七八糟的奖项,证书我就不赘述了。只要你愿意尝试,付出努力,很容易就能寻觅到很多很多机会。比如我的作文一个全国一等,一个上海一等的奖,是在图书馆的指导老师某地理徐老师鼓励下参加获得的。这种乱七八糟,看着都没逻辑的这个机会获取,真的不是普通学校比得上的。

其他举例吧。我们的劳动周会停课学金工,单片机,编译,CAS设计。有些同学就从中获得了启发,搞了些自己有意思的东西。学校会提供推荐,赴美国优秀高中全奖交流学习(我就免了5w4左右的美刀的学费,休学在美帝学了一年)。选修课数学老师会讲博弈论,带着大家写论文,投到教育杂志上;会从复旦请老师讲圣经,从财大请到副院长上市场营销;会带着大家到贵阳,重庆一些贫困地区地方和那里交流上课;会在高考前两周,把所有高三学生带去听葛剑雄教授的讲座。

2.其次学术大神很多。我交流回来,还是准备高考。我自己读书水平当然还是有点的,但保险起见,还是希望能提前录取。推优由于我休学的原因,不能给我机会。自招其实很多知识由于一年休学,淡忘了不少。于是我在寒假召集到了以前和我一届的很多好朋友。自招的技术后援团有:清华的化学国一,复旦的物理,计算机,数学省一或省二。在这样强大的辅导下,千分765,华约化学类上海前15还是比较得意的。

周围的学术大神自然还有很多,什么高一下之后,没跌出过年级前四的两位;想去港大,于是千分考保底,没复习考了800的;托福首战118的(没错,高中生);初中就考出高口的;sat2400的;考前一周狂刷英语都能数学(对,是数学)省选上海市第二的;ea芝加哥,去复旦旁听了梵语的,现在还在学吐火罗文,巴利文的。
我虽然当时还是不服输,好多次想考过他们,后来渐渐就懂得认怂了。做好自己就行了嘛。

3.周围仙 怪 球 气等奇人辈出。
复旦读书牛人多,其他方面也不少的。搞乐队,做男模,写音乐,休学当老板等的每个学校都有。恋爱,开房,偷看女生寝室澡堂的,我想每个学校也不缺。我讲点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
复旦附中师生恋是有传统的。数学组老,中,青三代都有代表人物。语文组原来的副校长(这个是听说,没证实),某爱惜羽毛的鸭子的著名青年教师都是。
有同学在寝室做化学实验爆炸了,被赶出了寝室。
和我们讲佛学课的语文老师和她夫人高中就恋爱了。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吧,一次都没吵过。据他说秘籍更源于佛教思想。“我不能保证一直爱他,但我能做到每一秒都重新爱上她。“
某老师和我关系还不错,虽然黑点很多,我就不在这说了。有我人人的可以上我人人日志看,以前FDFZ Times上他们也转载过。
我们班也有,我就说说吧。我们班原来有个人会算命。算的还比较准,在我们班组织了一个教派“规律自信教”,倡导大家相信自己,规律生活。每周四(我们高一规定全体住宿)大家一起汇报思想,互相兼具督促,上周有没有做到生活规律,自信生活。
还有一个人,一直不服规律自信教。某天和教主闹翻了,遂打赌。当时可乐有11%开盖再来一瓶的概率。他和教主赌他能开出十瓶能开出八瓶来。我和他们基本每个下课去小卖部观战。教主输了,最终解散了教派。(该君的运气也是奇,高中前两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努力,最后阴差阳错最后去了同济。)
我的友谊,当然不是看成绩。我一直觉得我高中遇到的很多人,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人。

4.吃的多。
复旦附中靠近国权路地铁站,复旦南区食堂,中午下午开校门,那吃的可叫一个多。如果有雅兴,有闲钱,可以坐地铁去五角场,再有时间,可以去人民广场等。我高三压力大吃东西不节制,胖了三十多斤。

再说点我觉得不好的吧。
1.学校太小。
虽然周围环境不错,但学校实在是有点小,不说上中了,华二都比不过。

2.出国潮有点狂热。
仅代表个人看法。

3.学生中部分有点不扎实
高三的数学邹男神时不时和我们说现在你们的基本功越来越差,数学从原来n校联考怒甩上中,到后来被上中怒甩,不禁扼腕。学生活动很多,有些同学能把握好,有些真的不能,搞得很浮躁。定目标的时候有些也是有点眼高手低。
今天说这话,可能要把一点人得罪一下。再次强调,仅代表我个人看法。

最后一定要说说的,是附中文化。
这个东西真的很虚,很难讲。
语文学古文观止,论语,学做大写的中国人等等这种光是和这么说说,真的很难体会。
我就用我毕业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作答吧。再贴最后的那篇文章前,我想说说我选择附中的理由。
当初初中升高中,上海市我可以比较自信的说,考的都要了(包括上中,华二),但是唯独附中两轮之后,仍然待定。但我依旧坚持,想去考第三轮。因为很早以前在附中考过一个比赛,当时是春天,门口的盛开的樱花树旁写着这么一段话:樱花开了,慢下你们的脚步看一看吧(大意如此,具体语言记不清了。)从此无可救药得就是喜欢上了附中。
现在无论在干什么,附中的精神和文化始终是我的一部分,离开她我一点都不难过。我一直记得毕业典礼上黄荣华老师引用的这句话: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样的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
13级的我,最后由于附中给我的机会,休学了一年在14年毕业。
附中和我,1314。

附录: 附中和我的一些琐事。(原文中部分真人姓名用化名隐去了)

赖了一年,还是敌不过自然规律。我翻面回来,也是没能痛殴高考,这场杀却已经结束了。说起来,13届的我,在14年毕业,我和附中的缘分怕也不是这么简单一两句能说清的。

四年,附中么给我缘分找到一个女朋友;四年,附中么给我机会参观一次天文台;四年,附中太多的事情还是没有经历到。但我在附中,已经得到了太多。

附中有我喜欢的,有讨厌的,有不知道怎么说的。有爱有恨,这才使附中更像我的一个可以依托的地方,而非简单的一个为了未来所铸造的巢穴。我在附中的所有经历,都证明了我抵制住上中华二的诱惑,连考三次考进附中,有多么值得。

还记得为了sdp坑掉了一个学期的周二下午;为了教务处那秃头傻x气的发了一溜的恶毒诅咒;劳技课一个代课老师乱打分,心头火起直接给校长写邮件投诉;还记得某次春游前一天晚上,在附中琴房,沐浴着月光,黄子骸弹琴,我朗诵草叶集,然后听子骸炫技,把门口练琴的刘sy气跑(那晚上还有一件很羞耻的事情);还记得刚进来三个礼拜,围观一溜人打三杀被ten thousand army没收扔掉;还记得两周中午不吃中饭去有点色的ldg那里做陶艺;还记得每周日下午,为了看小姑娘,来练板球, 结果比赛输给了小学生。。。。;还记得为了做社实的项目出错,被qj痛批;还记得和ripple在十二月十五号,上海罕见的雪天在操场逆时针散步,畅谈人生;还记得和猴子在上岛咖啡,偷偷嘲笑程豪这个死胖子,强行抒发为国报效的豪情;还记得在课堂上经历mf的相声,ycl的说书,斯老爷的催眠;还记得高三最后一天,和叶极捞去计算机房的天台自拍;还记得睡在教师休息室,被人赶出来;还记得高三晚自修,有空就看阿庆讲故事;还记得千分结果出来那个晚上,安慰别人, 给别人道喜;还记得给zing展示“打得开,打不开的”傻逼梗;还记得寝室里见证大师的肖氏规律自信教兴盛到衰亡的一整个过程;还记得大曾头在晚自修展示了一节课开三个豹子的神迹;还记得yzy讲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拉屎的故事;还记得高二开始,一直保持六点半之前到教室早自习的习惯,(那时还看到sxh很喜欢在操场看书)。。。;还记得逃掉生物实验,和ccr去三点零屋吃了三盘饭。。。还记得太多太多。光是这些在附中校园里发生的,就够我说上十来页了。更不用在菁英计划的西沱,去社实宝地萨莉亚,一条街,复旦大学,洞庭湖男模同逛的外滩附中半日游等和附中脱不了干系的地方发生的故事。

没有附中,便没有这些回忆。没有附中,便没有成长了这么多的我。附中给了我太多机会,这么多好的老师,这么多优秀的社团,团学联经历,这么美好美帝全奖交流的一年,这么多可以一起奋斗的伙伴。我回报附中的,说起来也只有那几张干瘪瘪的傻逼比赛奖状。以后赚钱了,我会给附中捐款的,多少都是我的心意。希望同学如果有心,可以一起为附中的未来建设添砖加瓦。

毕业其实并不忧伤。故事总有结束的地方。但新的篇章总会启航。这一部分结束了,1314的故事估计还能在写上很长很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kekeqin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4-24 12: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6-4-24 15:21 编辑

交大附中: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03928?from=timeline&isappin

作者:应之杰
来源:知乎


本人2013届学生,平行班,分班后学物理。在校期间拿过三好学生,拿过奖学金,拿过蓝色违纪单(直接推优推荐资格报销的最严重的那种),可谓经历丰富。

总体印象来讲,交大附中应该讲是非常接近于大学的管理模式,每天作业不会特别多(高三题量据我观察也是少于大部分学校),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非常依靠自觉。一个词概括就是“自由”。

吃的东西比较丰富,活动比较多,模拟社区也很有意思。在高一还有每周一节的选修课,和大学一样,是要上网选课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又有水平又有师德的,极个别的个例除外(还是尽可能不提了)。

考进经历
当年阴差阳错进了交中,自主招生考了整整一下午,几大张卷子,内容各种各样,语数英物化还有科学。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签约了。

军训初识
我是8班,那时候班主任已经打过电话来了,然后我愉快地没有接到……
去东方绿舟军训。反正高中最早认识熟悉的不是任何老师,而是军训基地的教官。我想这个大家可能都差不多吧。
当年我们是和华师大二附中一同军训的。

每天都要整理内务啊什么的。当时我还是寝室长外加在队伍前面喊话的,就是那个扯着嗓子大喊“一!!!二!!!三!!!四!!!”的那个正义感满满的中二少年。总之军训期间各种被人看着不爽(后来他们发现我完全不是这么一个人哈哈)一个寝室大概是十几个人,大家也在慢慢熟悉之中。

也有别的各种活动,比如划船,有军事博物馆的参观。有射击指导。有安全教育,包括人工呼吸什么的。最后就是总的阅兵仪式。当时不觉得,现在想来军训和学农这两件事本身虽然意义不大),但真的还是比较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交中景色
交中不少地方景色还是不错的,别有风味。真可说一句“此地真高境”。包括那时候还没修的仰晖园,经常谁生日了就一起去那里吃蛋糕。

吃在交中
上海高中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学在复旦,爱在华二,吃在交中,死在上中”。版本可能有点不一样,我听到最多的是这个。既然能有“吃在交中”之名,当然不可能浪得虚名。一楼一直有西点供应,清明节还会有青团什么的。

早饭一楼是肉酱面和咸菜肉丝面,可以加蛋;二楼是传统的早点,花卷啊馒头啊鸡蛋啊粥啊之类的。有一次我们班一超级超级文艺的同学生日,我们男生热情地一人送了他一个花卷。

午饭除了传统的菜格子装之外,从我们高二开始,二楼有了自助餐!

25(还是20?)一个人,有西点、肉圆、鸡翅、肉、软饮料、橙汁。话说有一次我们4个男生去吃,我一个人就吃了20个肉圆16个鸡翅……第二天就……关门了……真的关了好久……后来三楼还有了盖浇饭!在高中食堂届算是一枝独秀了。

晚饭相对算是比较平凡的一餐,传统的菜格子。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晚自习结束后有各种夜宵!骨肉相连!韩式年糕!菜饭!锅贴!面!瘦肉粥!那真是简直了……

所以不少同学提起母校,除了怀念老师和那段岁月外,一般还都会万分怀念那一盘盖浇饭和夜宵。当然,食堂资源不够,还是经常要排队的,这时三五成群慢慢往前挪还是蛮有意思的,哪个自己很熟的同学落下了吐槽一句“跟上啊傻X”。

如果不想吃食堂,还可以去小卖部。那里有种类齐全的方便面~好吧,没拍饼干什么的,因为我在高中很喜欢吃方便面,到了大学几乎从来不吃了。渴了还能买饮料喝。如果精神不太好,还可以买咖啡。

如果还嫌不够怎么办?订外卖啊!但学校不让订怎么办?偷偷拿啊!(别被抓到啊。抓到就是一顿大餐没了外加违纪……)所以有了这个拿外卖的圣地——自行车房……

寝室生活
高中生活,一半是在教学区过的,另一半是在寝室过的。
(顺带一提,高二还是高三的一个晚上,我闲的无聊,爬到过这棵树的顶端……所以我也是站在过交中之巅的男人,到达过任何其他交中人都没到过的地方~)
从小到大我没住过寝室,这是我的第一次住校。我是我们班唯二的两个从高一入学到高三毕业没有走读过任何一天的人。
因为分班和走读住宿变更,我陆陆续续换过4批室友,几乎和我们班每一个男生同寝过。
寝室里10点以后不能被查到用灯,也不能被查到吵闹,不能在阳台上被查到有人影,不然第二天要被记违纪(小违纪而已),注意是不能被查到。然后被记之后他们会敲门提醒你们……然后你可以找他们交涉…………当然这就看你能力了。

早锻炼
个人认为是比较没有意义的一个活动了……反正每周要刷四次,每周体育委员登记,一个月交一次卡给学生处检查。(当年我就是因为做体育委员时候,自己造假作死……所以拿了蓝色违纪单的……)从我们高二开始还开始搞一个什么“分组计时法”,为了让大家真正跑起来……

学校活动
这个就真的灰常丰富了。我觉得我不可能讲全。随意说几个吧。
1、两年一次的艺术节。虽然总导演是一个三流的S老师,但依旧是同学们的节日。我们这届轮到了2次,高一是在交大菁菁堂,高三那次是在东方艺术中心(搞得还挺大)。
2、每年一度的运动会。虽然是运动会,但不少人最爱的倒是每年的入场式表演啦。每个班级进行排练了很久,就是为了那一分钟的表演瞬间。
3、各种体育活动。竞赛方面,除了上面说过的运动会,其他各种比赛也是充满了三年的校园生活。有时有跳长绳,点球,运球过桩,罚球,上篮比赛。当然最大项的一定是下面三样,也就是三大球。(1)霸王杯-足球。(2)英杰杯-篮球。(3)巾帼杯-排球。
4、秋韵杯。就是校园歌手大赛。可以是组合,可以是个人。
5、清明踏青。每年踏青,前往烈士陵园。有时是小组织,有时是班级集体。
6、社团活动。这也是一大特色啦。我们班当时很多都是街舞社,以至于后来街舞社一半都是我们班撑场子的,正副部长都是。
7、爱心义卖。这个印象里每年都有啊,在风雨长廊。
8、红五月。一个是朗诵比赛,一个是合唱比赛。
9、班会。因为班会除了个别几周有规定话题,其他大部分都是自己定的题。所以内容比较丰富。

模拟社区
算是交中的特色了吧。分了好多好多个部门,在一定范围内管理校园事务,每个部门有两三个部长以及一众大一部员。然后每年高一升高二之前竞选部长,部长退位。
在校园事务上较高程度实现自治,从查寝、社团管理、活动组织、新闻宣传、网络传媒等各个方面,基本都由学生完成或参与完成,又设有综合管理部统一管理(是这样吧?不对的话还望指正。)

学农
这个是在高二,也是一件大事啊。我们那年是在崇明的前进XX农场。一上来教官凶了要死,接下来慢慢好了(估计是要给下马威之类的),拔毛豆啊种地啊都是很好玩的。

内高班
内高班也算是交中的一大特色了,基本都是新疆过来的伙伴,其他还有不少是生在新疆的非维族人。

教师
对于学校的怀念,除了熟悉的环境和美食之外,最重要的无疑是那一个个可爱的老师。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大部分老师都比较有水平和人格魅力,以及很负责。现在到了大学就懂了,谁还有空来管你啊,要上课上课,想交作业就交,不交拉倒,最后给个成绩结束。并不是说大学老师敷衍,毕竟授课方式和考试压力完全不同,责任轻重没有可比性。但这些老师在负责的同时,依旧有着无穷的魅力,每次回想起来,一个一个都是那么的可爱。个人来讲,印象最深的是教语文的陆春燕老师(至今对我个人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和体育的杨广老师(篮球技术一流,上课幽默风趣,人也好说话,帅爆了),当然还有大眼睛何其乐老师。下面先着重讲一些有特点的老师。

1、化学小王子——张立军老师,或者立军哥哥
记得他一直给我感觉斯斯文文的,没想到后来看他打排球是如此生猛啊。写黑板和扶眼镜的动作总给我一种非常优雅的感觉。话说,我们班当时有一女生,刚入学时化学一般,然后疯狂喜欢化学小王子,然后她就开始大杀特杀了,开始猛学化学,从高一下开始,经常可以干出“大部分人还在七八十分徘徊,她却能拿满分”的传奇神迹,就是理科班和创新班也在化学考试这一项上比不过她……我们这一届的可能都还记得有这么个人物的存在吧。后来高二开始,江湖人称大包爷。

2、电脑老师房诗林
......

总结
其实这些都是我的一家之言,讲的都是我看到的,用的都是我的和我同学的照片。
大家授课教师不同,经历不同,想法各异,未来轨迹更是千差万别。但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有相似的经历,也许只是换了我照片上的面孔罢了。
有一点,我觉得大家一定是有高度共识的,那就是自己最青春的时光,能在交中度过,真的太好了。

作者:吴亦昕
来源:知乎


这三年的确是有喜有怒,有哀有乐,但是所有人在这三年都是如此。那么作为一个交中人,我必然会有和他人不一样的感受,至少,一个交中人在这3年里,跟一个上中人、一个华二人、一个复旦人3年里的生活是很不一样的。这就是环境因素所带来的不同。

作为一个交中人,我对交中的看法是如何的呢?

一般来说,我的个性是喜欢自己习惯的环境,如果一个环境和我在一起1年及以上,我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交中也不例外,我是很喜欢交中的,不管怎样,她带给了我3年的至少总体快乐的生活,还有我高考的成功,这些对我来说也就够了,足以形成我喜欢交中的所有条件。

我不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因为个人的努力,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一样重要,在清华和在技校,至少学风就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在清华把把妹作为主业的,毕竟是少数(当然也不能排除无妹可把的尴尬境地)。在这一点上我很有体会,因为在进华我算不上太优秀(我没有竞赛优势),否则不可能连推优名额都拿不到,但是进了交中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一比,进华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交中虽处于穷山恶水,但关起小楼成一统,内部的风气还是不错的,谈朋友之类的的确有(我敢说什么学校都有,上中肯定也有),但是交中出现过的最重大的“恋爱”事件,我听说过的也就是2012届某两部部长因为在宿舍区里拥抱结果被取消部长资格的事情,比起传说中的复旦附中天文台事件好很多。而且,同学之间的谈朋友似乎并未影响到两者的学习成绩。这只能说明要么我们一开始接受的早恋危害教育有问题,要么交中的孩子们很拎得清,知道什么时候该努力什么是正业(徐一澄在分班前狂复习,弄得我很有危机感,但至少这是一种明事理的表现)(徐一澄是我的一个同学)。这就使得交中是一个可以培养人才的地方,她未必能吸引或者成就天才,但是一个有潜力有资质而不天赋异秉的孩子,在这里总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这便是交中与同级别的复旦的区别所在,赟姐(她并不喜欢交中)说复旦和交中之所以同级别的原因在于复旦虽然有能力的孩子多,但是复旦两极分化太严重了。我在《源流》(我校校刊)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交中很中国,有点练内功的意思。我不知道所谓的练内功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用这个来比拟交中实在是很合适——复旦有点美国教育制度的意思,精英者愈加精英,平凡者愈加平凡;而交中,则很有点中国教育制度的意味(如果谁要想在这里跟我讨论中国教育的黑暗与缺陷,请离开,而且我会删掉你的评论,因为这并不是重点)——不管是谁,在交中总能提升自己的水平,至少是学业上的(有点像中国虽然没有诺奖,但是科技实力却在不断进步)。

如果说到学习不说到老师,似乎就有点忘本的意思。交中的老师一般来说都很有特点,比如说嫣姐姐,有人说我应该很喜欢她,因为她有点像滢姐……反正我拿着两张毕业照比对来比对去,就觉得脸型和发型有点像……这当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就比如说她犯点低级错误的时候那个样子才叫可爱呢!动作的频率上升好几倍,声音也变细很多。还有她那次给我看她买的那些图章和养的蚕宝宝还有那个变形金刚(给她的宝宝买的),让我不禁想摸摸她的头,说一句:“老师你还有个老师的模样吗?”如果她是我的同学而不是老师,谁知道我会不会喜欢她呢?还有平哥,雷起人来不偿命的……斌哥以神秘感以及阳刚美与小小的阴柔美并存取胜,红英姐姐和佳敏姐姐则是很温柔,顾岗才气难掩,一个个所谓“平仄”“拗救”让我到现在还没弄懂,晓敏姐姐说话的口气有点小小奇怪,似乎带有一点点港台腔(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那种腔调,但是所有听过她课的孩子都懂的)。生活上这些老师的确各有特色,但是上起课来,都挺中规中矩的,适合所有人一起提高,像庄坚俍那种上课开无轨电车,或者经常把赛车开出赛道的那种(忆枫,黑曼巴,你们懂的),还是挺少见的。庄坚俍的课虽然的确挺吸引人,但是很大程度上,至少我,是被他的那种形式吸引,至于他的课我现在只记得一句话:“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不过他至少比海宝好,因为海宝的课我一句话都记不得了……)

说到底,“交中很中国”,这句话是挺不错的,因为交中给我一种中庸之道的感觉,而且很有规矩。但这种规矩在日常的生活中是体现不出来的,也就是说,你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各式各样的规则在困扰着你,不会觉得想做什么都不可以,只要你做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孩子,交中不会让你失望的。

或许也是这样的一个原因,交中的社团文化之类的,并不像许多学校那样丰富,我在陈思恒的日志里看到过金露这样说:“交大附中是文化沙漠。”(当然也不排除这是金露因为没有当上学生会长而发的牢骚,因为她的竞选重点是放在文化上的)但我觉得,这句话似乎值得商榷。至少,当我们还要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动的时候,交中选择把重点放在日常学习上绝对无可厚非。而且,在社团文化方面,交中也不是在改吗?我们准备高考的那两个星期,有一个社团节,某社还在信息栏那里的空地上表演街舞、唱歌……再者,凭什么文化就一定是要跟学习相对立?交中的务实态度不也是一种文化吗?斯巴达没有雅典的梭伦、伯里克利,没有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没有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也没有叙拉古的阿基米德,难道伯罗奔尼撒半岛就是一片文化荒漠了吗?不,请别忘了斯巴达的李奥尼达还有简洁有力的斯巴达体——这些都是文化。

这便是我眼中的交中,一个很中国的地方。

作者:陆玉晨
来源:知乎


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答题呢,这个回答相比其他可能比较沉重点。
平心而论,我对于交中的感情还是很矛盾的。这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地方,因此而显得真实。
当时刚刚考入高中,一下子就把初三的所有辛苦抛到了过去,突然之间就感觉之前的努力其实也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除了换了个地方读书以外。于是乎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我经历了青春中最中二,但是却让我感到是最活跃的一段时光。
每天我都在质疑我过往相信的事情(道德,正义,法律),都在思考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意义。如果学校的课程稍微紧一点的话,可能我也不会有这个闲心去思考这么多形而上的问题。如果学校老师能逼的很紧的话,我也不太可能有精力再去作其他思考。我记得当时整个高一我最纠结不清的问题还是关于自身的,那就是“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
也许只有交大附中那最让人感到无所事事的养老院氛围的熏陶下,一位中二少年才能有这个时间资源对这个哲学命题展开一种较为认真的探讨。
作为结果,在高一的所有选修课上,我都会不停的阅读哲学著作,就是想找到”人存在有什么意义“的答案。每一天的下午,在我能记忆的范围当中,都是靠着操场球门,看看书,发发呆,帮帮别人捡捡球中度过的。不得否认,感觉很自由。
如果说上面一段回忆还算是友好的话,下面就是我一直感到痛苦的。
我记得在高二时我非常热衷于学生活动,从学生会外联部直到模拟联合国。因为通过高一一年的思考我坚定的认为,不管人存在有什么意义,只要能够被人认可才行。于是,我热情四射的想要站到聚光灯的下面,那就是一个又一个学生活动。
当时我依然充满了理想,充满了激情,充满了野心。当时我本着“我校模联必需打出自己的旗号”的信念,想要在学校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可无奈的发现,保守老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我记得当时他们一直和我纠结的梗就是如果代表开会期间食物中毒怎么办。当时曾请了一位来自上中的高考状元学长来做分享讲座,没想团委见面后批头盖脸就是一句话,希望不要太多涉及两校的对比,或者总说上中怎么样怎么样,弄得我也特别尴尬。还有就是我曾经计划邀请过一个高三毕业后创业的学长前来讲座,却因为老师怕影响应届生情绪被取消了,而且还是海报都发掉了,弄的我有是很是难堪。。。当时我就特别想问学校这么多领导,你到底在怕什么?你为什么总是喜欢躲着事儿?
诚然当时我的行事也有点偏激,不够稳重,但当时为何就从来没有过一点支持我的声音来自学校?哪怕有一两位老师稍微和我提一下我可能再需要思考一些什么什么从而完善我的策划那也是好的,但是从来没有。(靠,想想就来气)那时,我也是第一理解到在交中自由氛围的表面之下,是一股保守的力量。这个力量是那么的强大,直到最近一次我回到学校看望班主任时,那些如今的模拟联合国社员也感慨:社团活动真是再也没地位了。
同时也是那时之后,我对于学生活动再无兴趣。如果学生活动不再由学生自主进行,那就不是一种聚光灯和让人被认可的地方了,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高三的故事就简短很多了。我发现学习好的话会被认可,于是想办法提高成绩。

除去那些记忆中的生活细节琐碎等小插曲(夜宵,查寝),交中给我留下了自由愉快的一年,以及痛苦的一年。两者不能相抵,却共同促成了我对于这个学校的印象、以及复杂的感情。
点题:在交大附中读书就是那么纠结。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cicibaba + 8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6-12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绝对好帖!
发表于 2016-6-1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6-1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发现每个学校的都好能写。
发表于 2016-6-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帖,仔细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11 04:56 , Processed in 0.187637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