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bking 于 2023-7-17 15:46 编辑
请多多关注原创版权雨心教育观,对上海学校的分析很多文章是有价值的,雨心教育观这篇文章解释极好,客观理性完整剖析深入解惑了闵行与浦东升学体系结果的大相径庭。
今天这一篇就讲讲闵行作为教育强区,强在哪里。另外说一下,我的文章经常被其他公号抄袭洗稿,如果要转发可留言联系开白,抄袭洗稿这事情很low。
闵行之所以强,是因为七宝高中的存在。
众所周知七宝高中在高考中的表现是正四校的水平,在一流大学录取方面的数据是独一无二、远超所有其他区属市重点的,那为什么闵行的头牌区属高中七宝高中会比浦东的头牌建平高中强了那么多?
以2019年上海高考为例,七宝录取北清复交143人,建平录取62人,两者毕业生规模是差不多的,但七宝的北清复交录取率却是建平的2.3倍。
在三年前的中考中,七宝录取的大致是闵行7200考生前10%区间内的考生,建平录取的,大致是18000浦东前6%区间内的考生,从这数据看上去,实在让浦东的学子气馁,明明应该是建平的生源更好,为什么在高考中两者表现却是截然相反的呢?同样是有大量高素质人口导入的半城区,难道浦东的学生天生就是要比闵行的笨么?
1七宝和建平的生源其实完全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七宝之所以强,是因为七宝抓得紧啦鸡血啦衡水模式啦blabla一堆,包括建平在内的很多高中家长也普遍觉得是因为自己孩子学校抓得不如七宝紧,所以才会在高考时考不过别人,白白把好生源给浪费了。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七宝高中的生源,和建平的根本就不一样。
让我们追本溯源,看看2019年两校高考表现区别的源头,2016年的中考预录。
预录生源是各市重高中的核心战斗力,占了高考名校录取的大头,这句话我重复了很多遍了,有多核心,具体可参考这一篇:[color=var(--weui-LINK)]【原创】跨区去考低进高出的高中?您可能想多了
从上表可以看到,七宝中学在2016年的216名预录生源中,来自于本区公办初中的只有10.2%(不包括闵华二),这一年七宝从本区公办录取的比例还算高的,后一年这个比例只有7%,也就是闵行五千多公办初中的学生,被七宝中学预录成为核心生源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左右,低到忽略不计。而建平中学作为区内头牌,则将一半的宝贵预录名额,像撒胡椒面一样撒给了区内二十几所公办,没有显示出什么集中度,预录人数多的那几个公办,往往是人数众多的大型学校,按比例算是很低的。
加上外区公办,七宝的预录生源仅有21.8%的比例来自于公办初中,建平则有57.3%的比例,来自于公办初中,也就是说,构成建平2019年高考主力的,当年的中考出身是公办学校。
换句话说,七宝中学根本看不上区内那些公办初中的生源,或者说,闵行公办极少有学生能达到七宝预录的要求,而建平出于种种原因,皆大欢喜的让大家吃了社会主义大锅饭,再看来自于一线民办初中和两校嫡系民办的生源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到,建平中学在2016年的预录生源,来自于一线民办初中和嫡系民办的生源只有39人,占比仅仅20.3%。而七宝中学在2016年来自于一线民办初中和嫡系初中的生源数量为123人,占比达到了56.9%,市北初那个为啥在里面大家应该也都懂。这部分生源,构成了七宝中学高考的核心战斗力,同时像上宝的裸考实力也是超强的,所以七宝的裸考录取的生源,同样也大部分来自于于区内一二线民办。所以和建平相反,七宝在高考中的战斗力,是以一二线民办为主体的,所以现在看到去年两校在高考中表现的差异,还觉得仅仅是高中阶段学校抓得紧不紧的区别么?[color=rgba(0, 0, 0, 0.9)]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能会有人说,为啥建平就不能从一线民办多招些人,从那些公办少招些人从而增强高考战斗力呢?
你以为他真的不想?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从上表可以看到,闵行的中考人数仅是浦东的41%,但一二线民办的人数,反而全部超过了浦东,一线民办,闵行的上宝中学和浦东的张江集团学校水平大致相当,但上宝的人数反而要比张集多(谁让张集的地段班占了名额呢?);二线民办同样如此,闵行的文来、文琦都是招生人数600人左右的大型初中,这一档闵行的人数,也同样反超了由交中、新竹园、建平远翔、上中东校组成的二线民办梯队(上中东是可以自主招生的特殊公办),一二线民办人数合计占比,闵行高达21.7%,是浦东的三倍以上。
可见闵行的民办教育体系对区内学生的覆盖面是远远高于浦东的,由于浦东的中考基数是闵行的2.5倍,浦东的四校名额是比闵行多很多的,所以像张集这样的区内一线民办生源,建平只能捞到被四校挑剩下的,还要面临区内水平相近的进才中学的竞争,所以迫不得已只能广种薄收,将大部分的名额撒向公办。而七宝中学本来就是正四校水平,对区内头部生源有着不可撼动的吸引力,甚至每年都可以吸引到外区几十个华育前50%的生源,这是建平不可能做到的。
这一切最后的结果,就是建平年年在高考中完败给七宝,形成了人多未必力量大的奇怪现象。
所以这锅,真不能都扣在建平头上,这真的是体制问题。 3连贯优质教育体系的力量
肯定有人留言说,你怎么知道那些公办头部的学生,会不如那些一线民办和嫡系民办初中的毕业生?人家好歹也是百里挑一出来的啊。
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上面是一位公办推优进四校的学生写的文字,可谓字字泣血,从中可以看到公办的顶尖学生和嫡系一线民办学生在初升高时候的差距,这种差距让曾经的公办王者经历了从云端跌落到了地狱的过程。我不否认能在一个几百人的公办初中里长期保持在头部的学生,必然是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但是这两者的教学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这四年,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进度,还有和高中教学内容的匹配度衔接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四年积累下来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了四校高三开学时的魔鬼周里,也体现在了七宝和建平的高考成绩差距上。
所以,这里可以看到,连续一贯的优质民办教育体系的力量,七宝之所以强,是因为闵行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了七外——上宝/文来——七宝/四校的十二年统一风格的教学体系和核心升学体系,这个体系和闵行区内公办小学还能有些关系,但和公办初中就没什么关系了。上海的其他在高考中表现优异的教育强区,比如徐汇同样形成了盛大/逸夫——华育/小西——上中/南模的核心升学体系,同样资质的孩子,在经历了这十二年一贯的教学体系的训练,最终在高考中形成了对公办体系的碾压,近年民办教育强区在高考头部大学录取的份额是持续增加的。
而且这样的教育资源和升学体系,是您买房买不到的,以前买不到,以后除非出现意外,基本还是买不到。
反观浦东,以往在每一个升学环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优质生源外流,比如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浦东内环鸡血区,这个区域的基础教育质量其实不亚于甚至强于上海任何的教育强区,但因为本区民办学校发育不良,在以往小升初择校过程中,这个区域头部10%的顶尖生源几乎是全部外流到外区的,在中考阶段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这里肯原创版权雨心教育观定又有人要说了,现在民办都摇号了,徐汇、闵行这样的区不就没法维持这样的教育体系了嘛?
嗯,确实是,不知不觉又码了近三千字,下回再继续详细讲吧。
请关注原创版权雨心教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