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1-12-3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打酱油”“hold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学生会承办的上海高校“校园十大流行语”评选结果今天出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自修》主编李锋说,不同时代的流行语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是从很多非理性的语言中逐渐产生的,代表了青年人共同的情绪,折射出当下的社会和文化。“随着网络的盛行,这次出炉的‘校园十大流行语’中半数以上出自网络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流行说“圈内话”
  这次评选活动是即将召开的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序幕之一。由上海市学联发起,全市各高校通过校园网络在学生们中间征集了20个候选流行语后,经校园评选和网络投票,最终评选出此次上海高校“校园十大流行语”。
  李锋说,大学校园流行语使用广泛,传播迅速,变化频繁,是校园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表征之一。“有些流行语显得另类,读上去莫名其妙,但背后隐藏了知识性。”比如,“打酱油”就和“范跑跑”之类的流行网络用语类似,都出自知名的社会事件,成为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学生交往圈子中的兴奋点。“当大学生们彼此用‘圈内人’才通行的话语交流时,他们会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用只有自己才懂的语言来对话,是一种表达亲密的方式。从这些兴奋点,可以探究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关注度。”
  自嘲语言宣泄情绪
  2006年,上海市学联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也曾评选过“校园十大流行语”,当时的流行语包括了“相当……”“人品问题”“晕(FT)”“没想法了”“郁闷”等。李锋说,与当年相比,今年评选出的“校园十大流行语”更能反映学生对社会和自身的关注热点,比如,社会类的“打酱油”,关注自身生存状态的“宅男、宅女”,出自网络的“hold住”和“有木有”等。
  李锋说,不同时代的流行语,又能反映出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现在的大学生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以及父母和社会的过高期望,就会通过独特的、自嘲的语言来宣泄情绪。“比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就是用一种风趣的手法表达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平衡。社会和家庭望子成龙的期望值,自己的心理期许,实际能够达到的层次,都会有一定距离,于是这个矛盾就反映在流行语里。”
  宽容对待网络用语
  虽然,这次评选出的“校园十大流行语”里半数以上出自网络,但李锋认为,对于青年人使用网络流行语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以前网络不发达,学生们喜欢的流行语可能出自于文学、流行歌曲等。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电影热门时,学生们对台词津津乐道。到了80年代,流行歌曲盛行,歌词也就成为了流行语。现在网络发达了,大学生喜欢用网络用语,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李锋说,流行语的生命力可能很短,过了保鲜期就消失了,但它们会变成大学生闲谈的资料,也封存了大学生共同的记忆,记录的是他们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热衷网络语言,也不必一味否定。能流行就是有其合理性存在,有部分语言会随时代发展而消亡,但也有可能一小部分经过历史的淘汰和检验保存下来。”
  “校园十大流行语”
  ■打酱油
  ■给力
  ■hold住
  ■你out了
  ■被雷到
  ■肿么办
  ■有木有
  ■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宅男”“宅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16 12:05 , Processed in 0.09201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