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昨天发的,今天发到这边来。
上回书(一模点评)说到,四大公子在一模以后就会见猎心喜,纷纷出动,前去”猎艳”.可是你们知道这四大公子的前世今生吗?
四大公子中资格最老的一定是上海中学.我们先看看他的主要历史变革:
1865年,上海市上海中学前身龙门书院成立。
1905年,学校更名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
1910年,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1927年7月,更名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27年10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上海中学。
1928年2月,江苏大学上海中学。
1928年4月,国立中央大学区立上海中学。
1929年9月,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42年1月,私立沪新中学。
1945年10月,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49年6月,上海解放并军管后的江苏省立上海中学。
1950年2月,上海市(立)上海中学。
1978年7月。上海市上海中学。
编者注1:1958年,江苏省将现有上海底盘90%+的土地划拨给上海,至此,上海基本成型(举个例子,百度黄金荣可以看到,黄金荣,江苏川沙县人.以前三国名将陆逊也是苏州府松江县人士)—此注解仅供非包邮大公国的新上海人了解.
编者注2:该地块在以前属于上海县(后被分解肢解,主要划入闵行区和徐汇区两区),这也是上海中学的来历(而并不是上海市最好的中学被命名为上海中学).
而注解完就要讲讲上海中学的历史了.早在民国时期,上海中学就与扬州中学、苏州中学和杭州高级中学并列为江浙四大名中。而因为四大中只有扬州在江北,所以也被成为江南四大名中。但是四大里面的扬中不仅仅培养过我们的领袖,也是朱物华(朱自清的弟弟,交大本科毕业生且后来长期担任过交大的校长)等四十多位院士的母校。
上海中学一直到文革之前,基本都是上海市最好的中学,且没有之一。这自然离不开历史上各任校长的心血。就让我们重温一下几位牛校长的光辉事迹吧!
1927年——1938年,校长郑通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后任国民政府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台湾教育部政务次长等职。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701506.htm)任校长期间。其宏愿是将上中办成“享誉全国,闻名世界"的学校。1933年——1937年,江苏省(当时包括上海市)教育厅组织了5次高中会考,上中取得4次冠军,1次亚军。上中成为当时全国中等学校示范单位。
1945年——1949年,校长沈亦珍(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41061.htm)1933年前曾任上中教务主任。任校长期间,在全国首创“五年一贯制天才班"。上中现设有沈亦珍奖学金。
1955年——1966年,校长叶克平(见:http://baike.baidu.com/view/311065.htm),学生有曾庆红、李源潮等。上中现设有叶克平奖学金。
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上中在文革中惨遭不幸,因为种种原因(那个特殊的时期很多事情是没有原因的),成了江青培养文艺接班人的音乐培训班和京剧培训班所在地。1978年复校后(这里插播一句,当年上中的复校也并非易事,多位杰出校友不懈努力才有了上中这个名称,否则也会变为历史的尘埃消失了),经过10多年的休养生息,努力奋斗,慢慢地才恢复元气。特别是1989年唐昌盛担任校长以来,凭借着上中深厚的底蕴和个人极其突出的能力,上中获得突破式发展(这里,唐校长不仅将国内的境内班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创办了上中国际部,并成为上海滩目前最好的国际部之一,其IB班级堪称上海滩最好的IB班级,没有之一)。上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虽然已经成为上海滩顶级名校之一,但是比起前面的华二、复附、交附还有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距,且比起后面的南模等各区头牌相比并无优势。经过唐校长和各路师生的一起努力,上中重新站在了上海市国内教育的头牌,且各类国际竞赛以及北大清华的人数稳稳地站在了全中国的金字塔尖的位置上。
聊完了上中,再来看看上海滩绝代双骄另一位的华师大二附中。二附中整个80、90年代的时间里在上海滩几乎一时风头无两,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他当年(1978年)是上海市唯一的一家高中被列入了全中国十三所重点高中。全国十三强之一!整个上海市都为之轰动。提到二附中,一定有人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二附中比一附中还要厉害很多呢?原来这里面同样是有历史故事的。无数的资料都写的说华师大二附中成立于1958年,也就是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筹备委员会”且由毛仲磐任校长。其实,如果仅仅是这样,怎么可能63年就获得上海市市重点称号且78年就变为国家级重点中学称号(要知道66年到76年十年是木有高考的)?原来,二附中的前身是光华大学附属中学(或者说继承了衣钵)。而光华附中昔年是民国最好的中学之一,某一年国民政府教肓部测评的结果:当时中国最好的学校有三所,天津南开,湖北明德,上海光华。明德今天湮沒了,南开幸存(无论南开大学还是南开中学,都因为某杰出校友,你懂的,虽然当年的故事很复杂,公众号就不展开了,光华则因为华东地区院校合并,差点步明德后尘。光华大学并入华东师大,用大夏大学校区。大夏附中和光华附中在光华校区并成华师大附中,后来光华师资析出,另组二附中,直属教育部。这就是昔日华二附中独步沪上的原因。一般人不理解为啥二的反而好,其实这二的本来就是中国最好的中学,所以不奇怪。现在华师大一附中宣传自己为光华传承,应为大夏血统,也是名校。而二附中昔年其实从光华附中变为二附中的过程中,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很多师资流失了,也不敢拉帮结派,所以别说以前还有香火情的时候不敢说,现在更是无人再说自己是光华附中的了。其实当年光华附中也有很多NB得不行的校友,比如乔石、尉健行、姚依林等。只是无论怎么说,从光华大学、光华附中结束开始,到华师大二附中成立为止,中间是有历史断档的。因此二附中的网站上是没有刚才那几位革命家的杰出校友的名字的(因为当年的华师大一附中也是有光华附中血统的,当年光华附中里有多少人留在了华师大附中也就是现在的一附中,又有多少人去了新的二附中还真难说,但是通过二附中迅速进步的情况来看,可能真的多数人去了二附中)。
绝代双骄聊完,我们来看看复旦附中吧。复附的历史就相对简单了。首先说,复旦大学本身就比较复杂(复旦解放前的历史远远无法和交大相比,解放后的院系调整让复旦在上海一支独大的原因因为同样的理由我们不展开,,大家都懂的),我们知道复旦源于震旦公学,马相伯作为创始人,中途一度没落,无钱办学,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一度停办.而我们今天的复旦附中却和解放前的复旦大学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要说有关系,今天的长宁区复旦中学其实是当年正牌的复旦附中,可是造化弄人,复旦中学的辉煌不再(和交大嫡系的附中关系又有所不同,下文会说到),而且和复旦大学的关系也不再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复旦中学的光辉历史(http://www.fdhs.org/web/disp_16_326_7041.shtml).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复旦附中,他的前身的名字非常”高大上”,全名叫”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下面看一下复旦附中的简单历史:
1950年9月11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在上海市宝山路584号创立。
1952年初,学校迁往苏州平门里北寺塔(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旧址)。
1953年1月,学校更名为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同年2月,由苏州迁至上海市国权路383号现址。
1958年8月,学校更名为复旦大学工农预科。
1959年6月,学校改名为复旦大学预科。
1962年12月学校正式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由上海市教育部和复旦大学双重领导。
1982年被定为上海市首批重点中学(编者注,此处的首批指的是文革后的首批,而非当年华师大二附中63年就被评为的市重点).
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
2000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集体。
2002年,复旦附中国际中文部成立,设有四个年级。
2006年,复旦附中国际部正式成立
200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2012年,复旦附中浦东分校正式成立
2015年,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正式成立
整体来看,复旦附中的历史没有上中那么悠久,也没有二附中有那么光辉的前身(虽然名称上不再有关系,但是毕竟师生等有传承),但是因为起点较高,所以在80年代开始复旦附中也基本就是上海滩最强中学之一(和二附中基本是上海滩的代表去参加国内的竞赛,包括国际奥数比赛),再加上和复旦大学的关系,就在10年前基本各区零志愿录取分数线平均算起来基本仍是最高分(零志愿录取分数经常超过其他三校).
最后我们来看看交大附中.交大本身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马上也就是交大建校120周年了,徐家汇校区是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横跨19,20,21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但是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我们今天要讲的交大附中同样在解放前和交大没有一毛钱关系.交大附中的前身同样名称非常”高大上”:” 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校史如下:
1955年9月1日合并后的速中正式上课。27个班级,1277名学生,教工159人。
1955年10月24日 上海市工农速中向市教育局报告了合并的情况,说明合并工作已于8月底完成,合并工作进展顺利。
1955年11月5日 上海市教育局给中央教育部发文,将中建速中并入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中建速中仅200名学生,46名教工),提出11月中旬合并完成。
1958年 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全部毕业。
1958年4月24日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向上海市委打报告,建议将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改为交通大学附属工农中学
1958年6月27日 交大19次校常委扩大会议,在听取了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钱校长介绍了该校的情况以后,决议将该校划归交大领导。
1958年9月24日 经交大校长批准:钱君洪同志任预科主任,陈维梅同志任教导组主任,沈元晋同志任总务主作,学校取名“交通大学工农预科”。后改名交通大学预科(需再查资料)。
1962年2月8日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文:同意将工农预科转归上海市领导。
1962年3月1日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发文交通大学,同意将预科交给上海工学院。学校校名为上海工学院预科。
1962年8月14日 根据教育局批文,学校改名为上海工学院附中。
1963年9月 上海大学校誌记录:附中划为教育局直接领导,并迁离延长路。
1963年8月1日上海市教育局发文将上工附中从8月15日起改名为交通中学。
1964年6月6日市教育局致涵交大,从6月15日起将交通中学改为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1964年6月19日 交大上报国防科委,将交通中学改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交大已从6月15日起接收该校。
1968年10月5日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发文,将交大附中划归杨浦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8年10月11日 交大任命石汉鼎任附中党总支书记。
1985年4月3日上海市教卫发文,交大附中为交大·市教育局双重领导.
所以,此处大家可以看到,交大附中和复旦附中相似,历史都是从解放后算起,并无传承,但是都是起点就较高的学校.
而这里,再介绍一下解放前的”交大附中”(严格说来不应该叫交大附中而是交大中学部),这所解放前的”交大附中“今天仍然屹立于上海滩的教学高地,他就是南模中学。南模中学和复旦中学不同,今天的南模和交大仍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没有组织上的汇报关系,但是香火情仍然健在(长宁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已经几乎没有关系了—除了名字)。香火情都在的表现我说几个吧:
1.2014年交大新生开学典礼的时候南模中学就被和四校一起邀请去参加开幕式,且几位校长一起被隆重介绍
2.以南模的高考水平,复旦和交大区别并不大,但是每年基本都是去交大的人数远胜复旦,这是因为南模学子都有交大情节。
3.几乎每年南模中学里面都有一定数量的交大教师子女。
4.最关键的是,所有的交大老师甚至学生都知道,交大徐汇校区有上院和中院而没有下院的原因,因为交大的下院就是南模中学(当然,现在是南模初的地盘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