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2-2-24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来源: 上海中考网


近年来,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都是一篇说明文另外再加一篇记叙文。如2007年《中国瓷器》、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2010年《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等等。通过研究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答题规范,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对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与归纳,可以总结为以下二个考点,七个题型。

  考点一:考查基础知识

  这是对学生文字的书写、词义的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理解的考察。要认真仔细阅读对应的段落,思考词义,比较异同,注意搭配等。

  题型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例: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③段中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营养丰富的食物。(通过上下文研究得出。)

  题型2:在文中找到相应近义词。

  例:2008年《深层海水的利用》第③段中与加点词“丰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丰富。(直接文中就能找到。)

  题型3:联系上下文,辨析词义。

  例:2007年《中国瓷器》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在第⑤段的横线上。

  A光彩夺目B流光溢彩

  C巧夺天工D栩栩如生

  ……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C。

  例: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C。

  A.丰富陶冶美化

  B.美化丰富陶冶

  C.美化陶冶丰富

  D.丰富美化陶冶(花卉正可以美化环境,美化性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此题考查的是词语之间的搭配问题。功夫在平时。)

  考点二:理解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在标题中寻找特征;在中心句、段落的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用原文回答;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即,在各段段意的归纳中提取组合特征。

  题型4: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词语填空。

  例:2007《中国瓷器》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细、从自然到刻意的变化过程。(先确定本题的说明对象是纹饰,再回到文本,找到介绍纹饰的相应段落是在第五段,仔细阅读第五段,圈画出关键语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就不难找到答案。)

  题型5:研读文章进行概括。

  例:2009年《城市景观花卉装饰》“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介绍的内容有:(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2)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种类;(3)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主要材料;(4)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这是9分的大题,要求学生在梳理清楚文章内容,弄清楚文章的总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其中后4节文字都是谈“城市景观花卉装饰的设计原则”,有学生没弄明白,把分写中的小点进行概括,造成严重失分。)




  题型6:词语的指代义和比喻义。

  答这一类型题时遵循两个原则,就近原则、替换原则。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具体做法,一是回到原文,照抄原句;二是概括原文内容。

  例:2007《中国瓷器》:画线句“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的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花卉瓷酒盅形体小。“无限的韵味”是指: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抓住有限、无限)

  题型7:考查原因、条件的分析

  要整体细读文本,紧扣文本内容来理解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在解题时须理清全文的结构脉络,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然后依次找出统领段落层次的关键语句。

  例:2007《中国瓷器》:第14题“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1)科学技术含量高;(2)科学技术与民间技法完美结合;(3)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这是9分的大题,要求学生从全文出发,梳理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其中第一节是对后面3节文字的概括,都是谈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有学生简单地把第一节的3个词语“胎质、瓷釉、烧结火候”照抄过来,造成9分全失。)

发表于 2020-6-18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看来依然非常有帮助,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2-12 09:36 , Processed in 0.085786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