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4-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jiaruqianfan 于 2016-4-29 10:37 编辑
是的, 高考虽然残酷, 但却是基于目前最没有冒腻, 人人平等的选拔考试了, 自招改革后,虽然多了一考定终身的残酷, 但大家都是一样残酷的, 至于说市重点比不过四校,那是整体生源本身决定的, 难道按比例名额分配就合理了? 现在和八十年代不同, 那时是就近入学, 很多人首选本区市重, 再看现在, 凡能进四校七宝的基本没有说为了就近而择市重
以前的自主招生华约北约考, 四校的优势同样是明显的, 唯一大锅饭的地方是
(1)直推生部分, 由高校分配名额给四校八大和市重, 附中优势明显, 四校和市重的名额差别小于实力差别(如交附30, 上中27, 南模20,向明15...), 各校只需校内比拼,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监管, 现在是全上海考生硬碰硬在同一考场上比拼同一张卷子, 上中和华二优势更明显, 而这本身就是整体生源实力上的优势, 合情合理
(2)创新那块, 原来是有口子的, 可以免笔试只需面试便直通, 交附(南模)创新班也是有专门优惠的, 而创新和理科竞赛不同, 理科竞赛是当场考的, 拼不了爹妈, 只有拼娃, 而创新作品是家里诞生的, 有五花八门的渠道, 是最可能浑水摸鱼的地方, 现在自招被彻底严控, 都是刚性条件, 即便你想方法"弄"个全国创新一等, 也只是拿到自招资格, 也须一视同仁通过严格自招笔试和面试(而不是只针对你的课题问几个问题了那么简单) 才能拿到有限的加分(如20分, 40分, 而不是动不动一本线), 所以想走捷径很难, 应该鼓掌
所以自招改革后, 老百姓是焦虑了, 高考裸考摊上谁不焦虑呢? 但官员更焦虑, 因为他们原先设想好的舒舒服服就能走的"康庄大道"走不通了, 必须和千军万马拼硬实力, 如果不想这么拼或拼不过, 只能砸钱出国"镀金", 曲线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