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6-7-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想男生应该多运动运动,平时的学业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坐着,打游戏还是坐着,一直坐着,对视力也不好,不过家长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打游戏。

理由无外是加压,另一是交际,男生之间的话题只有游戏了。

发表于 2016-7-7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来就不打的,不用坚持。
发表于 2016-7-7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胖的妈妈 于 2016-7-7 13:47 编辑

我没见过坚持从来不玩电子产品的学生,真的,即使是学霸,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除非是家里坚决不让玩电子产品,但是这种孩子,一旦接触到电子产品,深陷入内无法自拔的多数。
聊天,看视频,游戏...现在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

孩子的压力其实蛮大的,有时候玩点电子产品也算是解压

我家孩子的作息规律是:
开学后,周六周日可以每天电子产品1小时,周一到周五不行
放假时: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
发表于 2016-7-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孩子班级微信,QQ都有群,各类通知,笔记,摘抄,答疑,音频横飞群内。

有时候老师说什么事,下面鸦雀无声,老师心里担心不要没通知到哦,随手扔出十几二十个红包,然后5分钟内红包嗖嗖嗖,一抢而空......于是老师明白了,大家都在群里,默默关注着老师们的一举一动,就是不说话不说话不说话.

我觉得现在电子产品根本无法杜绝的。

点评

哈哈,你们老师有劲的。  发表于 2016-7-8 10:11
发表于 2016-7-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是的,无法杜绝,只能控制。
发表于 2016-7-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3:47
孩子班级微信,QQ都有群,各类通知,笔记,摘抄,答疑,音频横飞群内。

有时候老师说什么事,下面鸦雀无 ...

你们老师真负责,发通知孩附带红包
发表于 2016-7-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二宝妈_2014 发表于 2016-7-7 14:40
你们老师真负责,发通知孩附带红包

老师发个通知,想想班级学生们都在这个群里,咋没人应声呢?(和家长微信群里完全不一样哦,家长微信群里老师一发通知,回应场面火爆....)

于是扔点小红包看看反应,结果是5分钟内十几二十个红包一抢而空
发表于 2016-7-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4:45
老师发个通知,想想班级学生们都在这个群里,咋没人应声呢?(和家长微信群里完全不一样哦,家长微信群里 ...

你说的家长微信群太逼真了,老师一句话,最少会跟20个谢主隆恩

点评

往往还淹没了通知,部分忙人家长必须哼哧哼哧爬楼.  发表于 2016-7-8 16:08
这句话真是太贴切了。。。  发表于 2016-7-8 10:12
发表于 2016-7-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4:45
老师发个通知,想想班级学生们都在这个群里,咋没人应声呢?(和家长微信群里完全不一样哦,家长微信群里 ...

小胖现在是初中还是高中?原来以后孩子们也都需要带手机混班级群?我还以为都是我们家长混群接通知呢……

点评

老师答疑,作业格式,笔记补抄(有些课老师不许上课写笔记,要求课后再抄),副科复习资料讲义,各种音频,都在群里,然后孩子再微信或者QQ发给我,我负责打印  发表于 2016-7-7 15:00
现在是高中,不过混群从初中就开始了。好几门课的笔记,英语音频都是在群里定时发送的,各类通知也是群里通知,毕竟孩子人大了呀! 家长群接各类通知?要么孩子是小学  发表于 2016-7-7 14:58
发表于 2016-7-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胖的妈妈 于 2016-7-7 14:55 编辑
qianfan 发表于 2016-7-7 14:50
你说的家长微信群太逼真了,老师一句话,最少会跟20个谢主隆恩


家长微信群和学生微信群完全两片天。

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无论说啥,下面和声一片.....各种形象生动的表情乱飞
学生微信群里,老师说话,下面鸦雀无声.....
发表于 2016-7-7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4:54
家长微信群和学生微信群完全两片天。

家长微信群里,老师无论说啥,下面和声一片.....各种形象生动的 ...

学生天天被班主任课任老师们牵头皮,微信这种私人的地方当然最好当没看见

而且他们肯定还有小群,红包抢完估计还得吐槽老班小气,哈哈

点评

情景再现,哈哈  发表于 2016-7-8 08:19
发表于 2016-7-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放假:每天上午1个小时电子游戏/
平时:周末每天半个小时左右
不玩也不现实的
发表于 2016-7-7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初中版块,初中不给配手机会不会被同学鄙视呢

点评

初中生双休日,假期一个人在外面补课读书,不配个手机,家长能放心?  发表于 2016-7-7 15:09
发表于 2016-7-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xly7788 发表于 2016-7-7 15:00
这是初中版块,初中不给配手机会不会被同学鄙视呢

如果没有微信QQ等即时联络工具,是肯定会离同学们圈子有点远的。
发表于 2016-7-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清雪 发表于 2016-7-7 14:55
学生天天被班主任课任老师们牵头皮,微信这种私人的地方当然最好当没看见

而且他们肯定还有小群,红包 ...

恩,各类小群,开小窗...

还有要作业答案的

我觉得打游戏还好,大部分孩子还是比较自觉不会沉迷,

但是群里讨要答案这个最好杜绝。

点评

一样一样的,我儿子经常给别人发答案,被我制止  发表于 2016-7-9 17:31
讨要答案,我们小学的群里就有了。学霸就把作业本拍照上传了事,现在要抄个作业真是太方便。  发表于 2016-7-8 10:14
发表于 2016-7-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5:03
恩,各类小群,开小窗...

还有要作业答案的

我们读书那会还只能早点去学校早读之前的时间做这事,
现在科技真发达。。。

点评

对对,那时候要抄个作业,要老清老早地到学校,截走学霸的作业本  发表于 2016-7-8 10:15
发表于 2016-7-7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清雪 发表于 2016-7-7 15:04
我们读书那会还只能早点去学校早读之前的时间做这事,
现在科技真发达。。。

我听孩子说,现在还有作业APP

对着题目拍个照片,上传APP,然后答案瞬间有了,我听了都石化

还好家里孩子犟头倔脑,喜欢自己傻做傻研究

点评

这个是有的,我偶尔会用,不过我不允许她自己单独使用。好在她也懒,不会的就空着等我回家一起研究,不会想到自己去搜的。。。  发表于 2016-7-8 10:17
发表于 2016-7-7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5:06
我听孩子说,现在还有作业APP

对着题目拍个照片,上传APP,然后答案瞬间有了,我听了都石化

有的,我们小奥老师也介绍过
我试用过,反正对奥数题来说,不是很好用
发表于 2016-7-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清雪 发表于 2016-7-7 15:09
有的,我们小奥老师也介绍过
我试用过,反正对奥数题来说,不是很好用

对于不想动脑筋的孩子来说,这个功能真可怕

而且据说什么科目都能APP答案出来,SO 快的...
发表于 2016-7-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不知道动画或者APP教学算不算?平时是不给玩那个宝宝巴士的识字软件的,周末有机会就会说要玩小青蛙(割绳子开头那个,只是用来点点,那个动物会动或者会转。)还一个就是这个宝宝识汉字,然而,一个识字软件,硬生生被玩成逻辑推理软件——比方拼音Hua,然后出来一堆字,娃就一个一个试错,最后对了以后,记住这个形状,应付后面的情况……

点评

看到标题就点进来了。没注意版块……  发表于 2016-7-7 16:10
亲,这里是初中板块....  发表于 2016-7-7 15:3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跬步千里 + 16 圆圈大大所有板块通吃呀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原本的建议是用运动来代替电子游戏(注意是电子游戏,不是微信)
发表于 2016-7-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提个观点:某些好的游戏能提高计划性、细致度、团队精神等等,不能一概而论归为洪水猛兽。
关键看家长引导和控制。这两个词的重点在前者“引导”。
你甚至可以和孩子讨论下通关心得,提一些启发性的意见。通过柔性引导实现柔性控制。
发表于 2016-7-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将心比心,孩子也是人,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生活虽然是艰辛的,但同时更是美好的~~
发表于 2016-7-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7 16:59
我原本的建议是用运动来代替电子游戏(注意是电子游戏,不是微信)

刚发了条朋友圈,感叹徐汇滨江既有攀岩,滑板,极限自行车场地,又有篮球场,但常年罕见学龄少年,即便是暑假,也沦为中老年人遛弯遛狗的步道,有人回复我,小孩也被家长一根绳子牵得牢牢的。

点评

暑假里在徐汇滨江还是有不少学龄青少年的  发表于 2016-7-20 08:51
发表于 2016-7-7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好玩,目前孩子幼儿园阶段,班级微信群只有家长和老师,老师说个话,反应确实剧烈。以后上了学,小朋友也会有群啊?

点评

班级群是班级群,家长群是家长群,唯一的共同点是群里都有各自的任课老师+班主任  发表于 2016-7-7 23:30
当然啦,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家长作用越来越小,事儿都是直接派给到学生,家长不应该一直包办的  发表于 2016-7-7 23:28
发表于 2016-7-7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7 16:59
我原本的建议是用运动来代替电子游戏(注意是电子游戏,不是微信)

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不一定非得要用运动来代替。

运动和电子游戏可以共存的,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

我觉得2种状况我是反对的
1:做作业复习功课时,开着电子设备,一边聊天一边做作业,我孩子经常如此,特别是现在放假,神烦这个,觉得不专心
2:用app作业帮搞定作业,我孩子现在倒没这个习惯
发表于 2016-7-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电子游戏吸引力巨大。我想让孩子多些阅读和运动,孩子却心心念念的只想游戏
发表于 2016-7-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6-7-7 14:50
你说的家长微信群太逼真了,老师一句话,最少会跟20个谢主隆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特色吗?
发表于 2016-7-8 08: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现在是控制时间的,但就怕以后没了控制陷进去
发表于 2016-7-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5:06
我听孩子说,现在还有作业APP

对着题目拍个照片,上传APP,然后答案瞬间有了,我听了都石化

谁发明的这种app,真该打。

点评

对于奥力不行的普妈来说是帮手啊。。。  发表于 2016-7-8 10:19
发表于 2016-7-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qianfan 发表于 2016-7-7 14:50
你说的家长微信群太逼真了,老师一句话,最少会跟20个谢主隆恩

:lol
发表于 2016-7-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正在纠结是否该给女儿配个智能手机,男孩子可能打游戏多点,女孩子可能就比较钟情于群聊。绝对的限制也不现实,只能有效的控制了。

点评

我孩子说了,女孩子喜欢QQ,微信,看韩剧视频真人秀,热衷玩游戏的女生也有一部分  发表于 2016-7-8 11: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23:33
电子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不一定非得要用运动来代替。

运动和电子游戏可以共存的,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

  一是时间有限,作业功课没有太多的时间,除了天资好的,不花时间就想成绩好是不可能的。
  二是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运动运动,难道男生不应该多运动一下吗?

点评

以前孩子没受伤时,暑假里游泳,跆拳道,网球都玩的,但是这个和玩游戏不影响的。  发表于 2016-7-8 11:12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Zcxmm 发表于 2016-7-8 00:11
电子游戏吸引力巨大。我想让孩子多些阅读和运动,孩子却心心念念的只想游戏

  找到比电子游戏兴趣更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ind666 发表于 2016-7-7 18:35
刚发了条朋友圈,感叹徐汇滨江既有攀岩,滑板,极限自行车场地,又有篮球场,但常年罕见学龄少年,即便是 ...

  你们是学霸,而且又是走体制外的,我们学渣,而且不得不走体制内的,只能在学业与运动之间苦苦平衡。
发表于 2016-7-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Zcxmm 发表于 2016-7-8 00:11
电子游戏吸引力巨大。我想让孩子多些阅读和运动,孩子却心心念念的只想游戏

我家娃也是这样啊,以为是少数原来这样娃不少呢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博宝 发表于 2016-7-8 09:35
我家娃也是这样啊,以为是少数原来这样娃不少呢

  就我儿子班情况看,男生几乎个个都玩电子游戏,但是运动的男生却很少。
发表于 2016-7-8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别说男生了,女生我都没见过坚持从来不玩游戏的,也许有,但我身边真的一个没有
堵是堵不住了,只能是控制加引导。
发表于 2016-7-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6-7-7 13:40
我没见过坚持从来不玩电子产品的学生,真的,即使是学霸,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除非是家里坚决不让玩电子产 ...

“放假时: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这个我家也是这么规定,可怎么监控呢?(家长全职除外哈)。
昨天外婆还跟我投诉,说小的电子产品玩2个半小时,老人根本管不住啊。。。

点评

@小胖的妈妈 我们现在是这样处理的呀,但人家好像也不在意,第二天没收就没收,忍着不玩,但第三天继续超时。。。要么就狠心禁止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  发表于 2016-7-8 11:34
很好管呀!今天玩超时了,第二天没收所有电子设备,把多玩的时间扣回来...  发表于 2016-7-8 11:13
发表于 2016-7-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8 09:03
你们是学霸,而且又是走体制外的,我们学渣,而且不得不走体制内的,只能在学业与运动之间苦苦平衡。

11年体制内,只一年体制外,就不带我们玩了?:(
说到禁止电玩,家长其实也是枉费心机了,
我家最后一年带动一帮小游戏迷学编程,可欢快了
发表于 2016-7-8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meng_good 发表于 2016-7-8 07:59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特色吗?

应该算是吧
发表于 2016-7-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粉色蜜糖 发表于 2016-7-8 10:10
“放假时: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这个我家也是这么规定,可怎么监控呢?(家长全职除外哈)。
昨天 ...

规定1个小时,如果答应了做不到,就取消玩游戏的权利。然后就暑假报班出去上课去,上2个月,看看他还说话不算话伐。如果能做到,我就送游戏点卡。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wind666 发表于 2016-7-8 10:19
11年体制内,只一年体制外,就不带我们玩了?:(
说到禁止电玩,家长其实也是枉费心机了,
我家最后一 ...

   应该说你们学霸不带我们学渣玩了,走高大上路线了。

关于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的观点,为什么不能改成每天运动1小时,或者有时间的话运动后再玩电子产品。

国人就这么不喜欢运动?
发表于 2016-7-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8 11:00
应该说你们学霸不带我们学渣玩了,走高大上路线了。

关于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的观点,为什么不 ...

谁说国人不喜欢运动?
喜欢升学运动,
你看每年的升学季,
各种学校排名,看的家长们的肾上腺素猛涨,
运动效果一点都不差。
发表于 2016-7-8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8 11:00
应该说你们学霸不带我们学渣玩了,走高大上路线了。

关于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的观点,为什么不 ...

其实我觉得很多只是家长的设想,具体的要孩子诚心配合才行

比如我家孩子,这周每天基本都有课或者志愿者,回来已经傍晚,欢快地做饭洗菜,一边叼着棒冰一边玩游戏看报纸或者看视频,一边等我们下班,这个你能拒绝?

然后他晚上出门散步溜达,有时去游泳,然后八点左右回来做作业到12点睡觉,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你能说他有什么不对?

点评

早上起来晚,8点起来的...一天8小时睡眠  发表于 2016-7-8 16:22
暑假也要做到12点啊啊啊。。。  发表于 2016-7-8 15:25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timmy + 16 愿做饭的男孩子很难得。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7-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从小不给玩游戏,目前还处于IPAD、手机、电脑都不玩的。准备以后合理挑选点锻炼思维的游戏给玩玩。

点评

娃几岁啊,看情形应该还没上学?  发表于 2016-7-8 12:44
发表于 2016-7-8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男孩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和接受能力确实较强,没必要屏蔽,锻炼身体也更重要,就是一个要控制,一个要引导甚至强制
发表于 2016-7-8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8 11:00
应该说你们学霸不带我们学渣玩了,走高大上路线了。

关于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的观点,为什么不 ...

不是国人喜不喜欢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运动很重要,但是对于10几岁的孩子来说,和打游戏比较起来。运动毕竟更劳累更枯燥更缺乏趣味性。
运动,我所欲也;游戏,娃所欲也。我是规定她每天至少运动一个半小时,但落实到执行,游戏总是超时,运动总是偷工减料。。。
发表于 2016-7-8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心静 发表于 2016-7-8 11:00
应该说你们学霸不带我们学渣玩了,走高大上路线了。

关于每天允许电子产品1小时的观点,为什么不 ...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人发巴西的肥罗在北京的中学推广足球,心想,这过气球星又来大把赚人民币了,就回复朋友说,大家一起呼吁,要像美国的顶尖名校一样,将15%的名额优先录取运动员就可以了,有名校读,家长自然而然就会拼命带小孩参加体育运动,也省下国家的经费,三全其美,我是说真的哦,不知会不会被既爱好体育运动,又爱好升学运动的家长砸。
这些天,跟孩子一起在体校练了10来年的小伙伴说,参加上海的高考只加了5分,真是好惨,家长看在热爱运动的份上可怜可怜吧。
发表于 2016-7-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北大院长   秦春华
《美国顶尖大学为什么偏爱体育特长生?》

     就全球而言,体育特长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顶尖大学最重要和最偏爱的招生群体之一。无论在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体育特长生是唯一被冠以“特长生”称谓的特殊招生类型——例如,它们就从来没有招收过“艺术特长生”。尤其在私立大学,体育特长生所享有的特权地位仅次于校友子弟。

      举世闻名的“常春藤联盟”,并非人们推崇的顶尖大学的学术共同体,不过是美国东部大学的校际体育比赛联盟而已——位于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就不在其列。体育特长生也是许多家境贫寒的孩子进入顶尖大学的途径之一,他(她)们靠打球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奥运冠军榜上,许多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运动员出自大学,他(她)们在竞技场上实现了另一种卓越。在校园里和你擦肩而过的学生,很可能就是一位奥运冠军。

        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热衷于招收体育特长生呢?究其原因,固然有活跃校园文化的考虑,但更根本的,则在于美国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校友捐赠以及校际商业比赛的利益驱动,等等。脱离了这些具体而微的背景因素,就不可能准确理解体育特长生在美国大学中的存在。

        首先,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体育的社会,尤其偏爱户外运动。住在郊区的人家,一般都会在院子里至少安装一个篮球筐。城市公寓也会配置设施齐全的健身房。周末美国家庭喜欢远足、跑步和骑自行车。在西部,宽阔的道路会划出专门的跑步和自行车道,随处可见大汗淋漓的运动者。美国孩子的课余时间,大部分在运动场上度过,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满校园里疯跑疯玩。运动已经成为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使他(她)们充满活力、乐观向上、自信阳光。

        和一般性的认识相反,美国社会对运动的重视并非与生俱来。实际上,就在150年前,美国人还并不怎么重视体育。当时,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从事金融和管理工作的“办公室一族”大量增加,再加上内战之后的繁荣使美国人沉湎于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物质生活,丧失斗志,找不到生活的真谛,从而导致民众体质不断削弱,国民阳刚之气日渐消失。那时候,一个典型美国人的形象是:“夜幕降临时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他的大脑还在不断地运转而身子骨已经散架了。”面对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大声疾呼,每个人都有责任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以便有能力承担生活重任,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他们从学校入手,通过教育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在塑造性格、提升境界、净化灵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力量,并由此确立了至今历久不衰的体育生活观。

        另一个因素源于美国顶尖大学对于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与理解。那些富有远见的校长认为,顶尖大学如果要培养未来领导美国和全球的领导者,就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高、学术潜力大的学生身上,而要培养能够面对、分析、驾驭、处理复杂资讯和艰难局面的“完整的人”。一个整天沉湎于书本的柔弱娇嫩的书呆子是不可能有能力应付真实世界里瞬息万变的种种挑战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和商业来说,野性、精明、坚毅以及对人性的洞察等品性也许比对学术的兴趣重要的多。1960年,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本德在他离任前的一份长篇报告中宣称,一个完全由学术成绩顶尖学生组成的群体是不健康的,它不利于学生个体充分、全面的发展。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哈佛和其他顶尖大学的招生培养政策。实际上,美国顶尖大学对体育的偏爱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精英文化的母体——英国。19世纪末,当钻石大亨塞西尔·罗德在牛津大学确立著名的“罗德奖学金”选拔标准时,曾明确表示他不想要“书虫”,而要有能力的“对有男人味的户外运动有所爱好并表现不凡”、同时还要有点“残暴”的学者。为了确保实现这一要求,他甚至为阳刚运动设置了具体的权重(20%),并将其提高到和学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学对体育的认识受到用人机构选择员工的直接影响——它们对体育特长生情有独钟。例如,招聘哈佛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认为,所有能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是足够聪明的。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队或其他学生团体的领袖将更被看重,因为担任领袖的经历使他们比平均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更极端的例子是,华尔街一家咨询公司招聘毕业生的对象居然只瞄准所有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因为它发现,与高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所具有的坚毅、时间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素质使他们更适合在商界立足。当然,还有一些校队队员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赛场,逐步成长为获得巨大成功的职业选手。比如,全美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员老虎·伍兹就是从斯坦福大学高尔夫球队走上职业生涯的巅峰的。

        到底大学和用人单位看重了体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中的哪些作用呢?首要的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面对落后和不利的局面时调整心态、沉着应对、快速决定并重拾活力的经验。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习惯于接受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实——不可能所有的比赛都能赢,他(她)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不可以被击垮。其次是遵守规则的意识。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明确公平的规则,参与者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动,违反规则将受到惩罚。一次比赛就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在学生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要远比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大的多得多。第三是团队合作的精神。特别是在群体比赛项目中,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决定最终胜利的,往往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学生将从亲身经历中明白,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体育赋予人的灵魂以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最一般的意义上体现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赛场上,运动员必须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达到最高境界。这些品质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应当将这些宝贵的价值注入到所有学生的灵魂中去。

        第三个因素是校友捐赠。对于顶尖私立大学来说,这是影响大学招生和培养政策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由于捐赠是私立大学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大学不可能对校友的态度置之不理,也没有动力和理由拒绝他(她)们的慷慨捐赠。许多热爱运动的校友基于对大学时代参与体育活动的美好记忆,基于对体育塑造学生灵魂,促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认知,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母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赞助体育比赛,甚至直接设立体育特长生的奖学金。校友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学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特长生的招生。

        最后一个因素是校际商业比赛的利益驱动。在实用主义盛行的美国,这一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按照全美大学体育联盟和常春藤联盟的规定,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业余而非职业运动员,不能通过比赛赚钱,但校际之间的比赛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比赛。它们为大学带来了丰厚收入:一部分收入来源于门票。那些传统的橄榄球、曲棍球和棒球比赛,往往会吸引数十万观众的参与,不仅有学生和校友,还包括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的居民。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电视台和网站对体育赛事的转播。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冠名费和商业广告牌——几乎每场大学的曲棍球校际比赛的场地上都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牌。除收入外,校际比赛的商业性还体现在对体育教练的薪酬支出上。这些教练是大学里薪酬最高的人,远远高于大学教授,并且其薪酬水平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比如,哈佛大学历史上首位带薪的橄榄球教练比尔·瑞德的薪水要比当时哈佛工资最高的教授还多30%,甚至可以和有着40年校长资历的埃利奥特的收入相比。

        我曾经一度以为,和中国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时动辄降一两百分的情况相类似,美国顶尖大学的体育特长生也是靠降低入学标准才被录取的。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误读。也许在一般的州立大学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但至少像哈佛、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大学并没有为体育特长生降低入学标准和培养质量。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爱德华·肖告诉我,斯坦福所招收的体育特长生,的确是因为学业成绩和体育特长同样突出,达到了大学的入学标准才被录取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在决定他(她)们录取结果的诸多因素中,体育特长所起到的作用最大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学业成绩不达标。

        上述美国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的背景,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经济因素,目前在中国都不存在,至少并不显著。中国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的主要目的,仍然集中于活跃校园文化和在校际体育比赛中争得荣誉两个方面。因此,《艺术特长生》一文中所分析的问题,对体育特长生而言也一样存在,在此不再赘述。

         然而,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抛开校友捐赠和校际商业比赛两个经济性因素不谈,另外两个社会性因素——美国社会对体育运动的普遍重视和大学对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尤其值得当下的中国社会和大学借鉴。今天,我们不也面临着学生体质下降,国民阳刚之气消失的危机吗?从顶尖大学里走出的学究气息浓厚的毕业生,能够在未来的领导岗位上应对真实世界里复杂多变的商业和政治上的国际竞争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招生不应当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恰恰相反,应当通过大学招生的政策和行为,影响、干预乃至确立社会对教育的共识和价值观。顶尖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不仅仅只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和在校际比赛中争得荣誉,更要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热爱,使他(她)们在运动中磨炼意志、塑造灵魂、提升境界、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体育特长生招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降分录取,更不能为了提高比赛成绩而招收专业运动员,也不意味着给退役运动员提供上大学的补偿,而应当将其纳入大学招生的整体综合评价体系中,为大学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招生标准的统一。这才是中国顶尖大学招收体育特长生的出发点和归宿。
===============================================
美国在150年前才开始重视体育,若中国现在重视的话,大学差距才150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2 19:41 , Processed in 0.178622 second(s), 3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