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77|回复: 23

[小学语文] 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        A(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B(喻体);喻词可省;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子,有明显的喻词“比”,表明了西湖的美丽。

                文天祥《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
                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用飞飘无定的“浮云”喻游子之心,用缓缓西下、依依不舍的“落日”喻故人之情;
                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用珍珠和弓来比喻露和月,写出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以眉比月,表现了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

[暗喻]        A(本体)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B(喻体)
                将本体直接说成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

                佚名《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借喻]        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树枝上的积雪比作一夜春风之后盛开的梨花。
                诗句中本体“积雪”和喻词“像”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喻体“梨花”。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把柳树的嫩叶比作碧绿的玉石;把轻柔的柳枝比作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诗句中只出现了喻体“碧玉”和“绿丝绦”。

                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水面如同明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变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直接用“紫云”比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

                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从这里分别后,你将独自踏上万里征程。
                  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

                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用秋霜比喻白发。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24 收起 理由
SasaMamash + 16 很给力!
圆圆圈圈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分类]        以局部代整体;以具体代抽象;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通称;以颜色代本体;

[局部代整体]       
                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指代“船”。

                乾隆《木兰祠》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
                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常见的装饰物,这里指代妇女。

                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指代“鱼”。

[特征代本体]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把宅邸的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这里指代“富贵人家”。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凤阙”汉武帝曾在长安建造凤阙,凤阙成了长安的标志,这里指代“长安”。
                “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这里指代将帅。

                赵嘏《长安晚秋》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南冠”:戴着楚冠的楚国俘虏。后代指代囚徒或战俘。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没有官职的人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平民”。

[具体代抽象]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鸡黍”:鸡肉和黄米饭,这里指代“丰盛的饭菜”;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指代“农家生活”;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代战争。

                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显得委婉而又深沉,给人联想与思考。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和“竹”是制作乐器的原料,因而可指代乐器,这里指代音乐。

[颜色代本体]       
                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用“绿”指代树叶;用“红”指代花。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用“翠”指代绿草。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用“绿”和“红”指代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专名代通称]       
                周邦彦《苏幕遮》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家乡。
                “长安”:汉唐时都城,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京(开封)。

                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吴钩”:古代吴国所制弯形宝刀,后泛指刀剑。

                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古代用火烧过的竹子,常用来书写东西。这里指代书写历史的史册。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 是传说中发明酒的人,这里用他的名字指代“酒”。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写。

[分类]        拟物、拟人。
[拟人]        把物当人写。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泪”一词拟人,把燃烧着的蜡烛油写成相思的泪。

                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妆”本来用于写人的动作,特指女子的打扮;
                这里让杨柳化身为一位佩戴碧玉扎着绿丝带的美人,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一词拟人,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表达了诗人忧国怀家无比痛苦的感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赋予“水”和“山”人的特点;
                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体现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和“度”分别赋予羌笛、春风人性感情与动作,将之拟人化。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能更突出、更鲜明的表达事物。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见水流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把“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然夸大其辞,但更能显示其豪放的性格。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笛声再响亮,也不会响遍整个洛阳城;
                表面上看似乎不合逻辑,但通过地域上的夸大,写出夜深人静之际,高亢激越的笛声随着                        春风四处飘散,也令人置信,符合情理。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潭水之深。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楼宇之高。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辽阔的高原上,奔腾的黄河仿佛流入白云中一般,突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5)对比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将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的悲惨命运相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比之下,更突出了物是人非,难觅意中人的惆怅与失落。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显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派遣的。

                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两相对照,突出贵妃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无情谴责和鞭挞。
发表于 2017-3-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
发表于 2017-3-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还有么?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词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分类]        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使人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维《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串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承接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之前断断续续地整理了一部分,我再贴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7)双关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既指天气的晴朗,也暗指感情的“情”;表现了主人公美好、纯洁的爱情。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暗指“思”,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

                韦庄《忆昔》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无忌” 字面上取其无所顾忌、无所忌惮之意;
                意指王孙公子们只顾享乐,已到了无所忌惮的地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8)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分类]        正衬和反衬。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还作为陪衬。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与美女容颜皆是美好之物。
                作者用桃花的鲜艳来衬托女子的容颜,更显女子容颜像花一样的美艳。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        用反面的事物来作陪衬。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鸟鸣叫都是声音,山林寂静清幽是无声,二者是相反之事物。
                整个林子里只听见蝉叫鸟鸣而无其他声音。
                作者通过蝉叫鸟鸣(客体)来反衬山林(主体)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

                李绅《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全国的田都种上了,由于官府的苛捐杂税,农民还饿死;
                这样写更衬托出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农民的饥寒交迫。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9)互文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分类]        单句互文
[单句互文]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
                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应理解为: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偶句互文]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应理解为: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应理解为: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柳宗元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和都护(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得)无法张开,铁甲都冷得无法穿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0)通感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视觉与嗅觉沟通。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赋予花鸟人类的情感。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1)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2)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曹植《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居易《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辛辣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3)用典       
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
                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
                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鸡黍”用典,借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的款款深情和客人感激欣喜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4)顶真
用前句最末的语句作为后句开头的语句,上递下接,环环相扣。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使各层之间的衔接,如溪水九曲,流动而又宛转;
                既显示出民歌风格,又把诗的内容传达得委曲尽情。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5)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

                《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以排比的句式,铺排渲染,描绘出鱼儿们倏忽往来、活泼嬉戏的动态;
                衬托出采莲少女的活泼可爱及愉快心情。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6)列锦
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句中没有谓语成份,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
                千年老树在飒飒的西风走向风烛残年;
                荒凉的古道和体弱无力的瘦马;
                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内心的酸楚、凄凉与孤独渗透在诗的字里行间。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17)倒装
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        ,错综句法。

                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发表于 2017-3-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讲真,最不喜欢的就是问你,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作者也许都不知道自己用了这个东西叫修辞手法

点评

感觉也是这样,这样一细分,诗读的都变味了。  发表于 2017-3-7 15: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西瓜嘿嘿 发表于 2017-3-7 14:09
讲真,最不喜欢的就是问你,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哈哈,我也不喜欢,但是要考啊
发表于 2017-3-1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1-3-5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3 00:07 , Processed in 0.159477 second(s), 1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