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发表于 2017-8-9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说我的算术解题思路:
1.无论是顺水还是逆水,在同一段水中行驶相同时间是不会改变行驶距离的。
2.船从甲到乙行驶时间大于4,小于6。
3.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行48:即从乙处逆水行驶至第8小时处的距离比相同时间的顺水距离少48。也即2倍的水速乘以从乙到第8小时处的时间等于48。
4.同理可以推出前6比后6多行80就是:从甲行驶至乙的距离比相同时间的逆水距离多80.也即2倍的水速乘以从甲到乙的时间等于80。
5.那么80+48就是2倍的水速乘以8小时,所以水速=8
6.知道水速后,根据条件4可算出从甲行驶至乙用5小时。
7.根据条件4还能知道从乙出行驶至第6小时出的距离是40,所以船速就是40+8=48
8.根据条件5,6,7,可算出距离为(48+8)×5=280

顺便说下,为什么不可能在第4小时出返回,因为这样的话,前6和后6之差将等于前4和后4之差,不符合题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实条件3,4,5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可算是用到方程了。。。
发表于 2017-8-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种题应该让孩子先学会转换为数学的标准化陈述.

"第一个4小时比第二个4小时多行了48千米"
转换为
0点到4点经过的路程  比  4点到8点经过的路程 多  48千米

大部分小孩是被这种题目的文字搞糊涂的.


发表于 2017-8-9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说下我的算术解法思路

假设:每个单程都是匀速,从甲到乙的速度v1大于从乙到甲的速度v2。我这里的“速度”就是船本身的速度和水速的合成了,因为不需要区分这二者。解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48和80这两个路程差。

因为v1大于v2,从甲到乙的时间t1必然小于6小时,从而前6小时包含了部分乙回甲的路程。另外路程差80完全来自于甲到乙之前这段时间,由此可知: t1必然大于4小时,否则前两个4小时的路程差也应该是80。

因为t1大于4小时,那么在第二个4小时的起始阶段中就包含了一段甲到乙的路程,假设这段路程用时t3。这样我们可以把甲到乙这段路程分为3段:从出发到t3、从t3到4小时、从4到4+t3,同时这也把总路程差80分为了3段。在前两个4小时的对比中,从出发到t3和从4到4+t3速度时间均相等,不产生路程差,故48完全来自从t3到4小时这段,因此在2个6小时的对比中,从出发到t3和从4到4+t3两段产生的路程差就是80-48=32,又因为两段时间速度都相等,每段路程差都是32/2=16

现在可知:以v1和v2各走4小时,路程差是16+48=64,所以v1-v2=64/4=16。至此,原题转化为【一艘船顺流而下,从甲到乙再回到甲,一共用12小时。已知两段单程速度差为16千米/小时,第一个6小时比第二个6小时多行80千米,那么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这就容易很多了。如果以v1和v2各走6小时,路程差应该是16*6=96,现在只有80,那就是因为6小时内某段时间速度只有v2,这段时间是(96-80)/16=1小时。这样就知道甲到乙5小时,乙到甲7小时。那么前6小时路程完全以v2来走就需要7+1=8小时,而现在只走了6小时,路程差80就需要2小时来填满,于是v2=80/(8-6)=40,甲乙单程路程就是40*7=28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clampchen 发表于 2017-8-9 21:35
这种题应该让孩子先学会转换为数学的标准化陈述.

"第一个4小时比第二个4小时多行了48千米"

题目里这种好多的。
看懂题目是一个技术活。
发表于 2017-8-1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乒呤乓啷气 发表于 2017-8-10 00:17
这里说什么五年级解二元二次方程是标配啥的有点信口开河了,解方程的技巧需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有些算术方 ...

我觉得大家讨论算术,讨论方程已经偏了。

其实这理论上不算一道数学题,锻炼的数学思维有限。。

这更像一道物理题。

建模,求解是几乎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看到问题的第一反应。

理解半天什么是48,什么是80,为何tv=80,为何(8-t)v=48, 首先你已经把线性系统叠加的概念融合进去了,距离差就是2倍水流的速度,这其实是一个线性叠加的过程。如果教小朋友直接这样思考,其实是让他们背套路。。他们真的能完全理解为何2倍水流的速度吗?

如果建模列公式,

假设水流v0,船速v,线性叠加,取得时候速度v+v0, 回来的时候速度v-v0, 建模

(v+v0)*t + (v-v0)*(6-t) - (v-v0)*6 = 80 => 2*v0*t = 40
(v+v0)*4 - (v+v0)*(t-4) - (v-v0)*(8-t) = 48 => 2*v0*(8-t) = 24

很容易推导出 vt=80  (8-t)v=48

然后再反过来去理解背后的算术(套路)。以后遇到这种题直接用算术法解就好了。

突然遇到别的题,算术想不出来,就先建模找规律,然后再去理解规律。

我是这么想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 收起 理由
nerolilemon + 4 赞建模思路,不用背套路,也不妨碍思维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earts 发表于 2017-8-10 08:49
我觉得大家讨论算术,讨论方程已经偏了。

其实这理论上不算一道数学题,锻炼的数学思维有限。。

48,80我发现不是很难理解啊,我也没上过机构的行程课,也不是学数学出生的,没建过模,稍微思考一下,纸上比划一下就能得出的啊。还是通俗易懂的吧。
发表于 2017-8-10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09:12
48,80我发现不是很难理解啊,我也没上过机构的行程课,也不是学数学出生的,没建过模,稍微思考一下,纸 ...

顺水用时t和逆水用时t,相差80km,可以慢慢分析出来。但怎么就变2倍水流速度了?还不是 (v+v0)t - (v-v0)t。

这是个线性系统,速度可以叠加。这个知识需要建模才能真正理解。

发表于 2017-8-1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earts 发表于 2017-8-10 09:20
顺水用时t和逆水用时t,相差80km,可以慢慢分析出来。但怎么就变2倍水流速度了?还不是 (v+v0)t - (v-v0) ...

啊,那不是一进一出2倍的事吗,不要建模的吧。
发表于 2017-8-1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09:27
啊,那不是一进一出2倍的事吗,不要建模的吧。

好吧,总感觉这样理解不是很严谨。可能这就属于奥数套路吧。

既不是严谨的数学,也不是严谨的物理。只是理解背后的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8 收起 理由
iEVER + 28 谢谢提醒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iEVER 于 2017-8-10 12:11 编辑
hearts 发表于 2017-8-10 09:32
好吧,总感觉这样理解不是很严谨。可能这就属于奥数套路吧。

既不是严谨的数学,也不是严谨的物理。只 ...


我也没学过奥数,惭愧的很。以后要向你们专业人士好好学习,有机会请多多分享。谢谢。
发表于 2017-8-1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09:38
我也没学过奥数,惭愧的很。以后要向你们专业人事好好学习,有机会请多多分享。谢谢。

我是第一次接触小学奥数题。。娃今年刚上1年级。你看我之前的解法。。我第一反应根本就没反应到水速还能叠加(题目没说清楚),我只假设去v1,回来v2,越解越复杂,当时是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什么非方程的解法。
发表于 2017-8-1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hearts 于 2017-8-10 09:50 编辑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09:38
我也没学过奥数,惭愧的很。以后要向你们专业人事好好学习,有机会请多多分享。谢谢。


我只是觉得,小朋友自己能这样分析出来吗?一进一出是你学过物理,学过线性系统,自然而然觉得是对的,小朋友真的知道吗?让他们直接分析,应该是分析不出来吧(除非做过类似的套路题),所以这种题型其实就是套路啊。

真的要教,列公式教不是更严谨,然后再去思考背后的数学/物理道理。会列公式了,新题型也会做了。

直接去思考数学/物理道理,道理是能想到一些,并不能帮你解题啊。并且如果小朋友想不出来,你直接教他算术法/或者背后的道理双倍水速什么的,换个题型还会解吗?

----

我只是在思考,这种题该怎样教小朋友?让他们自己一个人想,可能能想出来也可能很久也想不出来,好呢,还是教他们列方程好呢,还是教他们这种题应该怎样思考(其实就是套路,直接往水速来回不同上思考)好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iEVER 于 2017-8-10 10:24 编辑
hearts 发表于 2017-8-10 09:48
我只是觉得,小朋友自己能这样分析出来吗?一进一出是你学过物理,学过线性系统,自然而然觉得是对的, ...


行船问题,是默认顺水速度等于静水+水速,逆水速度=静水-水速。这个好象我们小时候也学过的吧,这个肯定没有难度的呀。然后相反的方向,肯定就是2倍水速的问题啊,这个很容易理解了。题目应该把匀速这个要素陈述一下的。

我不知道这种题,机构是怎么教的,真正套路怎样解法我也不知道。我完全是靠小时候学过的知识来做的。目前也只是听乒乓大的奥数基础课程,听下来感悟最深的是,遇题多思考都可以解决。课程里很多难题,有的我连题都看不懂,乒乓大的解题思路常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真的非常给人启发,让我觉得,只要多思考,没有什么想不到的。像这道行船题,放在以前,我可能2分钟想不出就放弃了,但是上了乒乓大的课,发现比这个难的题多得是,只要好好想,都能解出来,我再试试,结果就在第三分钟解出来了啊。

所以,多思考是关键,我觉得学习数学还是要多培养思考的习惯,不要轻易放弃。而且这个习惯是终身有益的,真的非常感谢乒乓大给学生的启示。我不是做广告,是真的感悟。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hearts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hearts 发表于 2017-8-10 09:48
我只是觉得,小朋友自己能这样分析出来吗?一进一出是你学过物理,学过线性系统,自然而然觉得是对的, ...

讲讲自己的体会。
首先这是一个小学生的题目,不是非常严谨的物理,所以很多细节被忽略了。所以如果不熟悉小学生奥数的出题方法,可能对此一下子不能理解或者接受。
其次有一些背景知识的,比如速度的叠加。这种肯定是需要先讲解的。
第三,关注相同变量下的差异,发现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寻求答案。如果这是套路,那么这就是套路
建模确实是数学、物理中最重要的工具,但是这种类型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算术的方式可以求解,目的也是寻求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
我估计这种问题上,物理背景和数学背景、或者工程背景的,存在差异,其实很正常的。
说的稍微远一点,数学在不同人眼里应该也是不同的。当初德国大学还有排斥应用数学的。而物理学家、力学家、计算机还有其他科学与数学的关系有着很大的差距。就像原来有个段子,讲物理是应用数学,化学是应用物理一样。段子是段子,只是说明了差异。
回头再讲学习的目的,如果知道如何观察和分析问题是一个目的,那么我觉得这些训练应该还是有帮助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8 收起 理由
hearts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用柳卡图也可以,可以找到两组相似三角形来体现80,48这些条件,最后化简也可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2S[2-240/(S-40)]/[4+2-240/(S-40)]=2(S-40)/3-48
发表于 2017-8-1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跟着大神学奥数
发表于 2017-8-10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题目最大的硬伤就是逆顺水流对船 速的影响,所以有些所谓的奥数应该题最好少出,但出你要学奥数就得接受这不靠谱的假设,那也没话说
发表于 2017-8-1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有看前面的解答,我提供下我的方法,也许不是特别简洁。
设从甲到乙顺水阶段,用时为t。
那么有等式:
80/2t=48/[2(8-t)]   //等式两边都是水速
t=5
于是得到顺水阶段用时为5,逆水阶段用时12-5=7,水速为80/10=8
逆水比顺水多用两小时,船相对于水逆水阶段比顺水阶段多行驶了8*12=96,于是船本身速度为96/2=48
于是距离为(48+8)*5=280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公木山 发表于 2017-8-9 19:20
解释一下。忽略细节,只讲重点。
8-t这些时间产生了48的差距,
t产生了80的差距

确实是个好题目,刚刚在飞机上闲着没事想到了这个方法。本质上是个比例问题,通过比例的变化算出转折点的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8-1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对这题的看法:
如果允许用方程,那么只要看出来48和80的路程差都是由于水速导致的。而水速全过程保持不变,由此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题就破解了。
如果不允许使用方程,要么进行很详细的分段讨论,这题也能做出来,平时练习可以,但是考试或比赛就不行了;要么就是用套路,我记得这类题目是有一种作图的解法的,这种套路小学生同样不可能在考试或比赛时自创,那也并不比学个方程更有逼格。
如果是教孩子的话,可以先让他自己想,让他用很详细的分段讨论,花很长时间也无所谓,然后教给他非方程奥数套路,再教给他方程奥数套路。不过我估计学过方程之后,应该也不会去记非方程的奥数套路了。
发表于 2017-8-10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看了一圈,只有27楼的方法能一眼看懂,因为本质上跟我71楼的方法是一样的。
其他的方法也都很有价值,不过因为不是自己的思路,看起来就有点累了。这确实是一道挺典型的奥数题。
发表于 2017-8-10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我还有很多思维盲点,看来鸡娃的同时还得先鸡自己,多做题防止老年痴呆症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令狐777 发表于 2017-8-10 16:06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我还有很多思维盲点,看来鸡娃的同时还得先鸡自己,多做题防止老年痴呆症

哈哈,抟气致柔,能如婴儿?

教奥数,还是要回到像小盆友那样思考。

发表于 2017-8-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定性的分析固然重要,定量的严格的数学推导更不能少,这才是数学的本质。

孩子们要学习的太多了,不能满足更不能追求婴儿般简单的思维,不能固步自封。这大概就是境界吧,需要好好提高了。

发表于 2017-8-10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令狐777 发表于 2017-8-10 16:06
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我还有很多思维盲点,看来鸡娃的同时还得先鸡自己,多做题防止老年痴呆症

我现在发现很多奥数题确实可以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特别是小奥竞赛都是填空题,不要严格推导过程,知道套路脑子活络一点猜都能猜到。但是这真的对小朋友将来学习初中数学无益。还是花时间好好学习经典数学,才是正道,将来才有提高,多刷奥数题真的没有必要。奥数知识点掌握了,举一反三就可以了。

这是我的体会。
发表于 2017-8-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17:15
我现在发现很多奥数题确实可以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特别是小奥竞赛都是填空题,不要严格推导过程,知道套 ...

循序渐进吧,小学阶段让孩子撒开了胡思乱想的时间很宝贵,工具以后有的是时间学。
发表于 2017-9-1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了楼主的其它帖子,翻到这篇来学习下。机构里现在都是直接背公式教套路,所以学得出来的少,所以我退了,自己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Virginiayong 发表于 2017-9-11 15:15
看了楼主的其它帖子,翻到这篇来学习下。机构里现在都是直接背公式教套路,所以学得出来的少,所以我退了, ...

数学中有很多套路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三次方程的解,都是套路。

我们其实不能简单的反对套路。因为套路的形成有着其背景,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我们需要反对的是简单的背套路和公式。

反过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套路产生的背景,是怎么样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掌握套路怎么被推导出来的。其实这也是最基础的方法,经过千锤百炼,极具代表性。()就像欧几里得证明素数有无限个这种方法,历经千年而不朽。)
同时也要从问题出发,学会如何思考和剖析问题。
最后玄乎的可能是所谓的数感,那其实就不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了
发表于 2017-9-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公木山 发表于 2017-9-11 16:04
数学中有很多套路的,比如我们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三次方程的解,都是套路。

我们其实不能简单的 ...

概括一句,就是知其所以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公木山 + 16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9-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iEVER 发表于 2017-8-10 17:15
我现在发现很多奥数题确实可以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特别是小奥竞赛都是填空题,不要严格推导过程,知道套 ...

投机取巧:顺流时间介于4和6之间,必然是5,逆流时间7.....
花时间、塌下心,做好经典数学,建模推导才能解决日后的更加复杂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10 03:23 , Processed in 0.120034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