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7-11-1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台湾

双一流/985/211


文/顾木
“双一流”大学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虽然,可能很多太清楚“双一流”意味着什么。60多年的新中国教育历程里,高等教育改革从未停止。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1954年首次划分重点大学,到了后来又有了211,985,再到如今的“双一流”……我们在高校上的改革,从未停歇,一直在路上。那么,近60多年的高校阶层划分历程是如何的呢?
第一阶段:一九五四的重点高等学校
“全国性重点大学”这个词出现在1954年。在此之前,各高校有“国立”、“省立”之类的前缀,却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1954年12月,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指定以下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画圈”运动。
当然,我们现在不能一味的去否定历史的做法,很多时候,功利型组织,现代型社会总是要考虑眼前的事情,特别是在面临吃饭问题的时候。50年代初中国刚刚结束内外战争,百废待兴,外汇贫乏,物资有限,如果想要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定要把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底子最好的几所大学去。这里的重点,指的是工作重点,“重点“还并非学校本身的性质。
中国的大学之沉浮有明显的周期性,这个周期是五年,因为中国的计划制定以五年为周期。这个“重大”其实应该是1954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部分,所以,第一个“重点”就是五年的期限。
第二阶段:一九五九指定一批重点学校
1959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中国大学第二次“画圈”。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点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今天的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通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44所大学也被列入“重点”行列,包括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
1963年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农学院加入重点行列。这时候重点大学有68所。
第三阶段:重新洗牌
1966年-1976年的十年文革期间,高等教育已经无从谈起,这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高教管理的一次清零,也是给了一些高校新的希望,当然,希望与失望是并存的。
“文革”结束后,国家重新宣布了国家重点大学名单。
这次分配事实上决定了今天大学的层次,只是在后来的近40年中,许多当时的大学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名字,而它们之间也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这也许是当时的教育主管部门所没有想到的。特别是98年启动的教育大合并、大升级运动后,大家一起玩跃进,许多高校已经不复当年。
重点综合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17所。
重点理工院校: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52所。
重点农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等9所。
重点医药院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6所。
这是中国大学的第三次画圈。
第四阶段:重点中的重点
在资金有限的年代,如果对70多所大学平均用力,大家谁也强不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当中,又在“重点大学”当中特别挑选出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15所大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
这是中国高校的第四次“画圈”运动。
这个时期,另一个指标也成为各个大学角力的战场:设立研究生院。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个设立研究生院,后来又陆续3次批了22、10、22所研究生院,这是大学科研实力的一个标志,不过一般的学生报考时较少注意这个指标罢了。有研究生院和没有研究生院的差别是很大的,这是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第五阶段:“211”高校的诞生与发展
211和985,也许歪果仁看不懂这些数字,也许他们还以为这是某种密码,可是对于十几亿的中国人来讲,这两组数字就是一种符号,是身份、教育背景、个人能力等许多社会评价的指标。
“211工程”诞生于1993年7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点的若干意见》,决定设置“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11”的意思是,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5年12月,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是: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1996年又增加了12所,1997年12月,搞了第二批(共计67所),这一批次的动静比较大,折腾的时间也比较长,部分高校一直到进入了21世纪才正式批复下来。
2005年,启动的第三批(共计12所)、第四批(1所)、第五批(5所)。
这是教育部门第五次给大学画圈。
第六阶段:“985”最后的画圈运动
1998年5月4日,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这是教育部的第六次画圈,15所大学中再选9所大学。高校圈内称“211+985”工程。
选出了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哈工大、南大、浙大,这次北航、南开、天津大学被画在圈外。
万幸的是,“985工程”也很快扩容,最后确定的第一批“985”高校是34所,这是教育部的第七次画圈。
此后又增补了5所,共有39所985高校。
第七阶段:“双一流”带来新希望?
2016年,教育部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废除了一批文件,这其中就有当初设立985高校的那份,媒体单位迅速抓住这一点,在新闻报道中变成了“教育部废除985,211高校设立”,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划圈大幕已经拉开。
所谓双一流,就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个词非常复杂,有两部分学校,一类叫一流大学,一类是有一流学科的学校。经过层层角逐,双一流名单终于公布。
这个名单基本是“985”和“211”工程学校的翻版,有些微整。一流大学的榜单分A类和B类,A类全是985大学,共36所;B类增加了几所非985但211的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其余三所也是985大学。一流学科的高校有95所,几乎涵盖了所有的211大学。
专家认为,“双一流”大学并非简单是地取代了以往的“985”与“211”高校,而是国家为了加强我国人才在世界舞台的作用,培养一流精英二对大学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改革。从这一战略中受益最多的,除了人民与国家,当然还有大学生自己。
从早期的重点大学,到“985”“211”高校,再到如今的“双一流”,中国高校的阶层划分一直在路上。至于新出炉的“双一流”榜单是否能产生预期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17-11-1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上去 换汤不换药
发表于 2017-11-1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学习了,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的渐变过程
发表于 2017-11-13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厉害了,211,985就要成为历史啦
发表于 2017-11-1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学习了~
发表于 2017-11-1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1-25 18:00 , Processed in 0.157129 second(s), 1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