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12-10-3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请教千帆老师,和各位有经验的BBMM。
一直对上海的中考的残酷非常的不理解。如果说考大学残酷,大学是高等教育,高考是独木桥可以理解,而且高中生心智相对成熟,凭自己的本事决定自己的命运,无可厚非。现在倒好,这个独木桥提前到中考了。所以压力无形中就提前加在心智还不成熟的初中生,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身上。为什么要这样?实在是不理解!!!!
发表于 2012-10-3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起等回答。
发表于 2012-10-3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这是跟国家宏观战略相关。
国家不缺所谓的白领(很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包括现在有的数据说硕士生的就业率已经低于本科生),但是根据相关规划,国家缺大量的蓝领技术工人(请注意,是技术工人,虽然他们也是蓝领,但是绝不是和那些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农民工相同的)。不考虑自己的孩子,站在政府的角度上来看,他就是要求出现一批略懂英文、略懂技术、操作熟练有文化素养的蓝领技术工人。这也是很多省份(不仅仅上海)在中考就出现分流的原因。
很多事情一分为二的看,现在很多很奇怪的政策,如果你站在政府或者公务员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玄机了。包括这个所谓的小升初政策(当然说更大的就是类似于最近发生的好多群体事件了)。
发表于 2012-10-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保持中等学校、中等以上,就基本可以上高中、上大学了?(不包括偶发情况)
可我觉得现在的幼升小或小升初,很多家长急的不是可不可以上高中,而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至少成为10%、5%的高端成绩的那部分人。所以更加焦虑
发表于 2012-10-31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09:46
这是跟国家宏观战略相关。
国家不缺所谓的白领(很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包括现在有的数据说硕士生的就业率 ...

也听说是这样!
发表于 2012-10-3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1:07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保持中等学校、中等以上,就基本可以上高中、上大学了?(不包括偶发情况)
可我觉得现 ...

不太对。
先拿初中升高中的例子来说,田林三中是徐汇区的顶尖公办之一,如果不包括所谓的特色班(也就是1、2班),普高率恐怕40%也没有(请注意我说的是普高率而非重点率)。而进了田林三中的特色班市重点率都不止50%,好的情况下70%+都有。在徐汇区的很多公办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特色班很牛,但是平行班很差。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下你的理论存在,也就是没有民办,没有公办特色班,大家全部就近入学,这样你在中上公办学习中上就OK了。但是在如今的办学模式下,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进入民办或者公办特色班,一步登天,最差的民办初中西南模的市重点率都有40%+(今年50%);要么进入公办平行班,除了极个别的学校是没有特色班的之外,绝大多数都分特色班和平行班。而公办平行班里面的升学率几乎低的可怜。我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54中的初中部在徐汇已经算是不太差了,某一届出了个独孤求败,年级第一几乎全是他的,比第二要高十几分甚至几十分,中考的时候依然第一,比第二高出很多。不过是将将就就南模而已。徐汇区很多所谓中下的初中有时候除了名额分配和推优之外裸考进市重点的(包括南洋这种市重点)几乎没有。
然后再拿高中升大学来看,徐汇区的高中算比较牛的,靠后的区重点市四、五十四的一本率只有20%+(30%很好了),有些区的区重点的一本率只有10%(更别谈普高了)。而在今天,就连上大都是一本了,你可以想象后面的二本和大专是什么档次的学校。
所以现在教育情况就是被折腾成了,你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像美国的龙卷风一样,要么被风刮着不知道到哪里去,要么主动先撤退(就像逆水行舟,要么拼老命往前划;要么听之任之直接后退,想保持不动太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1:07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保持中等学校、中等以上,就基本可以上高中、上大学了?(不包括偶发情况)
可我觉得现 ...

总比例上说是中等就可以了。但是初中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尤其是闵行,好学校就那几所,所以要挤破脑袋。其他的初中的话,保持中等就等于上不了高中。
发表于 2012-10-3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1:07
反过来说,如果可以保持中等学校、中等以上,就基本可以上高中、上大学了?(不包括偶发情况)
可我觉得现 ...


再谈一谈一本率的问题。
我们假设去个很差的一本(对于我们这里众多985、211毕业的甚至是博士毕业的家长,孩子去上海大学已经是没办法容忍的底线了)是你说的所谓的不高的要求。
现在做个分析,上中每年在徐汇区招生大概100人左右(40个零志愿,40个一志愿,若干推优,自荐跨区不算),考虑上中在徐汇招生是以华育为主,而华育录取徐汇学籍小朋友的百分比40%左右。所以徐汇区小学毕业将来去上中的最多50个。上师大附中在徐汇区招生也不太多,这两个学校算100.南模、位育、市二、南洋各400人,至少50%是放在徐汇区的(也就是至少招收200人,我这里多算一点,算250人,也就是65%左右放在徐汇)。上中的50人全部一本,上师大附中的50人按照80%一本率40人去一本。南模一本率85%、位育一本率75%、市二、南洋在50%,这样平均一下65%一本率,4个学校1000人,70%一本率是650人。加上两个委属高中的就算750人好了。徐汇区的区重点5个都是招收6个班,240人都在徐汇区(不考虑西位里面部分外区的孩子了),那么240*5=1200人。其中西位一本率85%、徐汇65%、中国35%、市四和54算30%(顶天算了),这样平均是将近50%。1200*50%=600人。这样加起来就是1350个一本了。这时候再考虑部分徐汇区的孩子去了外区读高中(零志愿、自荐)以及几个普高还能贡献点一本,我可以说撑死了1550人上一本。
好了,这时候再来看看徐汇区有多少小学生呢?徐汇区四个民办40个公办,一共44个学校,平均每个小学只算5个班,每个班40整数,就是200人(实际上平均肯定多于这个数字),200*44=8800人。
1550/8800=17.6%。就是说拿现在徐汇区中等小学(比如15-20名左右的小学)来看的话,班级前18%是将来可能去一本的,40*17.6%=7,也就是班级第七的孩子可能去上海大学之类的学校。
当然,我这里不考虑一些假设,比如小学第七不一定就是初中第七,初中第七未必就是高中第七。
数据不是那么的细致,但是大概应该是差不多的.
再多说一句,很多区的人均市重点招生名额可能还没有徐汇区的好,他们的市重点一本率也不如徐汇,区重点也不如徐汇,更别谈徐汇区的区重点还有两个BT的是别人市重点档次的(西位和徐汇)。所以这么算可能更麻烦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11:33
不太对。
先拿初中升高中的例子来说,田林三中是徐汇区的顶尖公办之一,如果不包括所谓的特色班(也就是 ...

严重同意!
不进则退,孩子又不懂咯,只能家长焦躁,也没用,唉~~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09:46
这是跟国家宏观战略相关。
国家不缺所谓的白领(很大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包括现在有的数据说硕士生的就业率 ...

谢谢千帆老师解读!
“中国工厂”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中国应该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呀。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要那么多蓝领作甚!可为什么不缺白领呢?
虽说很多大本上了也没啥意思,照样找不到工作,可是毕竟起点不一样。
小朋友很可怜的,迷迷糊糊的就被“淘汰”了,莫名其妙的被增加更多磨难。
发表于 2012-10-31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ruichen 发表于 2012-10-31 12:13
谢谢千帆老师解读!
“中国工厂”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中国应该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呀。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 ...

“需要那么多蓝领做什么呢?”
可能身处的领域或单位不同吧,每个人对市场需求的看法不一样。我前阵还听人说:“居然很多人都在为微软的新产品有office而兴奋。哪里有什么人工作需要非office不可啊,我就从来不需要”

有时跟朋友们聊起招人的痛苦,基本上博士生不如硕士生、硕士生不如本科生是总体一致的看法。很多名牌大学的孩子悟性上略好、工作能力上都不见得比大专生强。
也许好的大学是好事业的敲门砖,但太焦虑于成绩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长,日后的竞争中很容易落败啊。

如果将来有这样两个人一起工作。一个满脸积极阳光,对自己从事的事情充满兴趣地学习和钻研;一个饱读诗书,但只会你说一个要求他做一做,只完成领导的安排就好。哪种会成为公司不愿意舍弃、愿意栽培的人,可不是现在的读书成绩就可以评判的。

比起单纯焦虑于学习成绩和学历,我老觉得现在父母更焦虑的应该是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可以竞争过别人的生存能力 ;P 大概有点非主流了

点评

说得好,这个也是我现在在想的问题,你分析的透彻,名牌效应越来越被忽略,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更是都难。  发表于 2012-10-31 15:22
发表于 2012-10-3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2-10-31 12:43 编辑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11:33
不太对。
先拿初中升高中的例子来说,田林三中是徐汇区的顶尖公办之一,如果不包括所谓的特色班(也就是 ...


现在的一本就相当于我们那时候的本科,二本就是当时的专科。所以拿现在的一本率和我们当时的本科率来看,基本上是一样的。

所以现在孩子最起码在高考中并不面临着比我们那个时代更激烈的竞争,即使你想进一个好的一本。初升高也基本是这样,当初市区里即便是市重点或区重点,照样有很多同学升学去了中专,非重点的能升入高中的比例堪比现在的那些普通公办。所以没有必要那么感伤,在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是这样竞争的,只不过以前的家长都比较能接受,而现在不太能接受吧了。

所以现在孩子面临的压力不仅是教育制度给的,同时也是家长和学校给的。

点评

专业技师的工资比所谓的白领高,只是家长怕孩子吃苦,看到工厂里那些大型设备都是恒温独立空间,现在的工厂不是以前可比的!  发表于 2012-10-31 15:25
中考和高考的残酷历来如此,只是家长的接受程度不同导致了类似LZ的这种感伤和不解。  发表于 2012-10-31 13:09
就是这个理,现在是家长的要求高了,所以小孩子的压力就自然大了。  发表于 2012-10-31 13:07
以前干部和工人收入差不多,所以做工人也蛮好;现在贫富悬殊大,家里有点条件都不想亏待了孩子,都想尽可能地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将来有最好的人生。。。 情商比较虚,小时候看不出来,学校成绩就成了唯一的标准  发表于 2012-10-31 13:02
发表于 2012-10-3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11:53
再谈一谈一本率的问题。
我们假设去个很差的一本(对于我们这里众多985、211毕业的甚至是博士毕业的家 ...

谢谢老大的分析!

我只是这么一说啦。觉得如果徐汇区的中等学校,有中等成绩可能也不用太担心上大学的事。
但一般父母总是希望更保险一点,没有人会愿意在这种临界线上长时间煎熬,就会给自己增加很多着急,希望跑得越前越保险。本来可以气定神闲地按自己的节奏跑,因为旁边有很多人很早就冲刺,结果带着自己也一通乱跑,很容易累得瘫倒。

从我们这个徐汇中等公立小学的情况看,班里感觉上将来可以上到上海大学的人数应该不止7个左右。要么是盲目乐观了? 到了高中再来判断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2:39
“需要那么多蓝领做什么呢?”
可能身处的领域或单位不同吧,每个人对市场需求的看法不一样。我前阵还 ...

我觉得您举得例子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也没说光要成绩,成绩好未必就影响其他方面的额成长。您单位招人不也是先看学历吗?然后才觉得人不如学历,但是您也没干脆直接从三校生里招人吧。
只有学历没有能力会在日后的竞争中落败,那是在有学历的前提下还要培养能力,这个我是同意的。没有学历,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的好伐。
一个从小升初就开始要体会“被淘汰”的辛酸的孩子,哪里来的满脸阳光!!!

点评

哈哈。也有日子苦,但却满心欢乐的孩子;也有一路名校、衣食无忧但读得不开心的娃娃。被“淘汰”就没有阳光,那这个孩子还怎么活下半辈子啊。50%的比例呢!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就靠我们父母的鼓励了  发表于 2012-10-31 18:28
发表于 2012-10-3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ruichen 发表于 2012-10-31 12:13
谢谢千帆老师解读!
“中国工厂”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中国应该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呀。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 ...


就拿上海来说。如果把流水线的中学毕业的农民工全部换成中专毕业的蓝领技术工人,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在流水线上的创新点子估计会成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家长里面有汽车行业尤其是流水线管理的家长应该能知道,如果流水线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翻倍(中专毕业比中学毕业只是翻倍决不是问题),你的产能和效率将会提高多少倍!
当然再反过来说我们国家的夕阳产业--IT行业(在米国靠创新的IT产业就算不是朝阳也是不错的,但是在天朝,靠着山寨起家的IT行业基本已经没有前途了),写代码的一线“工人”基本都是本科甚至硕士,如果把这些人的工作全部换成中专毕业(就像印度一样),那么总体成本将有多少的节约?!
发表于 2012-10-3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真正不腰疼的来了。
========================================================
马云:我确实是真心的今天来,我不是说假话,我书读的真不算多。我觉得做成功与不成功跟读书多少没关系,但是你成功了以后有没有读书就很有关系了。我看到 很多人成功其实跟读书没有什么关系,但都很成功。但是成功人士他不读书他一定往下滑,而且滑的会很惨,我们看了太多这样的案例。

  我觉 得读书要会读,我不算会读书的人,但是我争取做一个会读书的人。因为有时候我在公司里碰上很多人特能读书,属于智商很高,情商极低,成功与否跟情商很有关 系。我是把人当书看,我碰上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怎么样一个人,我都很欣赏他。我总是觉得,哟,这哥们挺逗的,还有这样的想法。而且绝大部分的书,我看了前 面几页我基本上能猜出后面几页,后面故事基本上我能猜出来,所以我大部分看了会扔掉。当然金庸的书我是永远猜不出来,我觉得特别好玩儿。

  人生你是很难看(清楚),我自己觉得我们公司至少24000名员工是24000本书,各种各样的,他们每个人人生阅历,他们每个人碰上一个事情,碰上一个问题怎么处理,都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座每一位年轻人,看书固然重要,但是看人,和人相处更为重要。

    另外,我记得当年淘宝跟易贝竞争的,有几个朋友给我一本书,说马云,这本书必须得看,你看了这本书,你才可以打败易贝。易贝出了一本书《完美市场》,是指 易贝当年怎么打败了雅虎,我就把这本书扔到了垃圾筒了,我说希望有一天易贝看我们怎么打败他的书,因为你看了以后你基本上会按照这个路径去走,你会太了解 他,以及别人怎么打的,你最后越走越悬乎。

  看书有一种乐趣,看了以后觉得挺快乐的,哈哈一笑,或者嚎啕大哭一场,我觉得很快乐。但是 让我看书不断去想,让我背诵几段,还要讲几段,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人脑袋小,脑袋小我要懂得小脑袋合理运用的方法,就是东西得忘得快。读书多有时像 电脑一样,电脑不是程序装的越多,应用装的越多电脑越灵活的。程序装的越多,电脑跑的越慢,我脑袋小,沈国军转一圈我已经四圈半转回来,只能跟人家比谁 快{:soso_e136:}{:soso_e155:}{:soso_e137:}
  另外,看书真是看啥补啥,有人说马云你给我一批书单,我好好看你看什么书,我也去学习学习。我说第一,我真不怎么看书。第二,我 喜欢你未必喜欢,我就喜欢看小人书,又怎么呢。有人说马云你怎么喜欢看金庸小说,我真喜欢看金庸小说,喜欢,没有对错。所以看书你觉得喜欢看。每个人只挑 自己感兴趣的书。所以我创业永远挑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挑最容易的事情做,挑大家都喜欢干的事情干,最重要的事情,最难做的事情,留给别人。这是实话,这 是创业的一个秘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多累,你有一个老板已经够累了,没有老板就希望做自己开心的事,又挑一个隔壁老沈看的书,你不是更累。人生苦 短,读书是给你带来快乐,不是给你带来压力,读书更不是比谁看得书多谁就行,未必。我们公司也好,外面看了很多年轻人博览群书,我很钦佩,就像活字典一 样。你问他王安石变法哪一年?1069年。多少乘以多少,弄一个计算机就可以了。

  我反正已经这么大了,这个年龄了,书也读不多了,所 以我给大家的建议,不读书也挺好的。喜欢读书,也很好,千万不要觉得书读的不够多,觉得挺难受,挺丢脸,没什么丢脸的。人可以少读书,多干事。有人事干的 很多,事干的很多当然时间有限,把自己的人生当一部书,过了有过了,翻过了就忘了。谢谢大家,就这么点事。
发表于 2012-10-3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2-10-31 12:40
现在的一本就相当于我们那时候的本科,二本就是当时的专科。所以拿现在的一本率和我们当时的本科率来看 ...

好象也不仅仅这样吧?
我当年的高中同学, 有一些没考好进了中专, 毕业分配的时候去银行, 税务局等各个"好"单位的比比皆是, 放在今天就是不可想象了.
现在孩子身处的环境和我们那时候远远不同了.不单单是家长是否接受的问题.

二十年前即使中专毕业, 出路也是不错的, 不能和现在比啊!

点评

二十年前好中专的分数比一些区重点的高中还要高来。  发表于 2012-11-1 12:40
但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考中专比考高中分数线高,那时候我妈也曾指望我考个中专,出来银行什么做做的,后来爸爸不肯,呵呵,就考高中了。  发表于 2012-10-31 16:30
发表于 2012-10-3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ruichen 发表于 2012-10-31 13:17
我觉得您举得例子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也没说光要成绩,成绩好未必就影响其他方面的额成长。您单 ...

查了下数据,我们当初70后的人每年出生人口大致在10到11万的区间,正好是个人口出生低谷,由于当年中考外来人口很少,所以即使考虑到当年上海农村条件略差有初中辍学的,但中考人数应当不低于这两年的8.5万人。

再看看高中招生人数,没有以前的统计数据,但如果看看市重点和区重点数,就可以看到现在比以前是略有增加的。所以最起码从中考进入市、区重点再进入一本大学(相当于我们当初的本科),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竞争是比我们小的。

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被淘汰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当初的家长这种被淘汰的受挫折感没有现在那么强烈吧了。
发表于 2012-10-3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但是流水线的中专毕业的蓝领技术工人会不会以后成为新的4050呢?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 中专毕业, 算有点技术, 很熟悉工厂流水线工作, 也有几年工作经历, 但是一旦厂关门转去了内地, 出路就很艰难, 几年工作经验几乎要推倒重来......

有时候我老公和儿子谈起来以后出路, 一直告诉儿子即使要成为机器上的零件 , 也要努力成为那个机器上不可替代的零件, 或者是通用零件, 就是这个机器上管用, 放到那个机器上也可以用.

人才的培养, 是需要很多专才, 但是有用的专才培养也要建立在大方向的通才培养的基础上.
发表于 2012-10-3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4:08
但是流水线的中专毕业的蓝领技术工人会不会以后成为新的4050呢?
我身边就有好几个例子, 中专毕业, 算有点技 ...

工厂关门,那是整体制造业不景气。中国众多内需,需要制造业,尤其是优质的制造业(那种性能比进口低10%但是价格低20%的优质制造业)。
只是在中国做实业不赚钱(原因很多,比如税负等),还是炒房地产和炒股赚钱(当然,我说的炒股不是我这样亏了百分之几十的散户,而是那种有内幕消息或者在中国有股指期货之后一心做空A股的人,都发了大财了)。
个人是这么想的,政府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政府无论如何不能让房价降下来(赚的就少了),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采取一丁点对股市利好的实质行为,让做空者猛赚钱。
发表于 2012-10-3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2-10-31 14:06
查了下数据,我们当初70后的人每年出生人口大致在10到11万的区间,正好是个人口出生低谷,由于当年中考外 ...

纠正一下, 当时70后(我自己就是70后啦), 班级里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孩子是直接念中专的, 那时候好的中专录取分比重点高中还要高.
那时候好的中专出来的出路很好, 他们中专毕业早我们工作, 又去各个地方"进修", 很多混得很好,绝 不比我们后面那些读了重点高中又考进大学本科的差.

说实话我不觉得我们的孩子的竞争压力比我们当年小.
发表于 2012-10-31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2-10-31 14:31 编辑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4:02
好象也不仅仅这样吧?
我当年的高中同学, 有一些没考好进了中专, 毕业分配的时候去银行, 税务局等各个"好 ...


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当年高考时的单位。小胖妈想必是80年代末参加高考的,那时的银行和税务在大家眼里也就是个普通的国营单位,算不上什么特别好的单位(题外话,我有个成绩不错的同学因为家境原因去考了税务,能早点工作)。

另外一点是当初能进大学(本科和大专)的基本上就是30%-40%的样子,所以有大量的高中生去中专了,但是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就已经接近90%了,你说现在的中专生还可能有当初的就业机会吗?

总的讲起来,现在中考、高考的升学比例都比当年高,毕业后的好的工作机会比当年多,孩子们面临的竞争已经比我们当初弱了,只是家长们的心态越来越焦虑(这一点从中考和高考考场外就可以看出来,当年哪里有那么多家长陪考,现在家长们还动不动封路,生怕过路的汽车声音影响孩子的考试),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学校升学压力加大,才导致大家的心态是越来越差。
发表于 2012-10-3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2-10-31 14:37 编辑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4:24
纠正一下, 当时70后(我自己就是70后啦), 班级里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孩子是直接念中专的, 那时候好的中专录取 ...


呵呵,也是70后,和你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高中同学宁可去外地的二本好像也没人去中专的。另外,当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就可以去考中专,三年就可以毕业,所以好像没人愿意去读三年高中再去读一年还是两年中专的。去读高中的基本上还是惦记着要去博一下高考的,想去中专的初中就直接去了。
发表于 2012-10-3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有时候觉得,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不要太早的替孩子们设计好人生之路呢?相比起来,孩子能拥有快乐的平凡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啊!

偶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于是有了酷酷后就一直灌输他这个想法,前两年酷酷对于这个提议一直很反感。可是最近,有一次他跟我说:MM,其实做个老师也不错!我么有追问他原因,因为随着他不断的成长,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也会不断的涌现出来。所以我跟自己说,顺其自然吧,只要他努力了,只要快乐着,一些就都OK了!

咋感觉自己是个没出息的MM呢~!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10-3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2-10-31 14:29
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当年高考时的单位。小胖妈想必是80年代末参加高考的,那时的银行和税务在大家眼里 ...

我的意思是当时中考为什么没有那么大压力? 因为大家觉得中专也是条好出路, 而且好的中专录取分不比好高中低.
同样高考也是这样, 我妈妈那时候就和我说: 小姑娘不要考什么外地大学, 一本要是考不上, 留上海二本念念就可以了, 上海大学我妈就觉得很好, 那时候我记得是二本招人最多的大学.  我妈研究了好半天呢!  老实说如果我说去念个好的中专我妈肯定也觉得蛮好.

那时候中专的地位不比重点高中差, 所以事实上我们这些70后的孩子竞争压力没有今天的孩子大.

就是因为现在的中专生不会有当初的就业机会, 所以现在好孩子都被赶到重点高中, 重点大学的路上去了, 于是竞争越来越激烈.


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学校升学压力加大,这些就不谈了, 现在整个社会就很焦躁.
发表于 2012-10-3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2-10-31 14:34
呵呵,也是70后,和你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高中同学宁可去外地的二本好像也没人去中专的。另外,当年上海 ...

去中专也OK是我的想法啦.

当时我妈妈是说: 上海一本考不进, 考上海二本, 上海二本总考得进的, 不准去外地......
发表于 2012-10-3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点点 发表于 2012-10-31 14:39
有时候觉得,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一下孩子的想法,不要太早的替孩子们设计好人生之路呢?相比起 ...

顺其自然的确比较好.

但是父母总会给他灌输其他东西啊!
我老公从小一直给孩子灌输到现在, 结果就是小胖从小接受一个事实, 以后他是要接爸爸班的. 他一工作, 他的爸爸妈妈就一起退休周游世界.....

点评

我看我家唯一接受的是,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哈哈哈!  发表于 2012-10-31 14:46
发表于 2012-10-3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okschool 发表于 2012-10-31 14:34
呵呵,也是70后,和你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高中同学宁可去外地的二本好像也没人去中专的。另外,当年上海 ...

我说的班级上一部分成绩好的直接考中专就是初升高那次.

我们班级上有几位成绩不错的男生直接填了上海电机中专(现在好象是专科了).....后来毕业了, 现在都是技术骨干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呀,想想我们那会(70后)能上大学的凤毛菱角,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可是这样更说明三校生不值钱呐,唉~~~
有竞争是正常的,我只是不想看到它会来的这么早。尤其是男子孩子心智成型的慢,往往在高中价值观才会定型,才知道发力读书的嘛。上海的这个政策,尤其是俺们好学校少的区,让竞争提前了,么机会了。
按千帆老师的解释也就理解了,政策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改变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了最大努力也就算对得起孩子了。

点评

这个一直是个问题,很多高中都是女孩子多,悲哀,虽然我自己是女儿,但是我也为这个结果感到不正常!  发表于 2012-10-31 15:33
发表于 2012-10-3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4:39
我的意思是当时中考为什么没有那么大压力? 因为大家觉得中专也是条好出路, 而且好的中专录取分不比好高中 ...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曾经谈到过为什么当年大家不焦虑。
就以我们70中期的人来看(高中毕业于90年代初),不要以为现在孩子的出路比我们广,其实随着国家大环境的国进民退,留给老百姓的路越来越窄了(难道没发现民营企业越来越少了吗)。我举几个当年我们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的出路,收入大概都是在93年我们高中毕业后1-2年的:
同学A:卤菜手艺不错,没考上大学就去摆个卤菜摊子,卖熟食,一个月1K+
同学B:高中毕业之后立刻学了个驾照,实习3个月之后去做大货车司机,做司机的几年间收入大概月薪700-1000.之后几年买了辆大货车,自己给自己做老板,收入不谈了。
同学C:既不会厨子也不会开车,干脆就租了当地的一个小商铺(类似于七浦路这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月净收入1K,过了2年把这个商铺买了下来--之后的事情就不谈了(连买了几个商铺)。
而在93、94那个时候我记得我爸一个月工资400-500(还是个小头目),我妈一个月工资300不到。我的这几个同学的工资都远高于工作了几十年的父母的工资,比他俩加起来还多。
这都是眼面前的事情,可是如果是今天再做这些还有出路吗?
同学A的出路早就被城管堵死了,同学B的出路被高昂的汽油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给堵死了,同学C被高昂的房地产(包括一次性购买或者租房,费用都是今非昔比)给坑死了。
你和另外几个家长举例20年前进入好单位的那些人同样如此。以前那些好单位没那么好,所以不难进;而今天在国进民退的大环境下,那些好单位变得无比的好,看看国考的录取比例就知道了。所以这条路今天同样不存在了。
家长的心态的改变,并不简简单单的升学率或者独生子女问题导致的改变,和国家的大环境关系更大。
当然,对于我们本届政府追求的和谐社会、国进民退的政策我们不好评价太多,评价太多就可能被和谐了,呵呵。所以点到为止。我的观点一句话就是任何看起来孤立的变革其实都和国家大环境相关,国家说规定只能这么做于是我们就只好这么做的,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要不然能惹不起躲得起(肯定是拧不过的),去加入万恶的资本主义,脱离伟大、光荣、正确的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自愿去过那种水深火热的美帝的受罪日子。否则你还是从了比较好。

点评

老大,你太冷幽默了,笑死我了。我看似“从了”,可总是“外圆内方”滴。人总得有自己的坚持吧,要不然和行尸走肉没区别(我的愤青本质又来了哈)。当然,先生存,后生活。这个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12-11-1 12:49
说的点子上了呀!很精辟!  发表于 2012-11-1 10:06
精辟呀。我“从”了。  发表于 2012-11-1 08:34
发表于 2012-10-3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okschool 于 2012-10-31 15:25 编辑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4:39
我的意思是当时中考为什么没有那么大压力? 因为大家觉得中专也是条好出路, 而且好的中专录取分不比好高中 ...


其实现在高考录取率有90%,现在进大专的人就和当初进不了大学进中专的一样的。现在大专也有好的,分数线比差的二本高,也肯定有人不愿去差的二本进这种好的大专,情况其实没有变。

所以在整个升学通道上,当初的淘汰率只有比现在高而不是低,升学上的竞争其实是现在低。当初不同工作之间的收入差距等远没有现在大,所以当初家长能够接受被淘汰而现在的要焦虑的多。
发表于 2012-10-3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中专技校不是专业不好,不是蓝领职业差,在国外很多蓝领工资是高于白领的,在国内主要是通过中学的筛选,进了中专技校的学生都是不要读书或者说人生不求上进的那批,自我再学习的本领比较差,时代一变革就无法更新自己的知识被淘汰。
   我们这代人每个人在财富上有3次大的机会,1次是90年代的认购证,1次是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1次是
20007年股票6000点时相对房产还没窜起来。
   人生抓的是这种机会,不管你做什么行业,文化程度怎么样,抓住了就上去了。抓住几次机会的,我看下来初中生大学生都有。北清交复毕业的生活很一般的也不少。

点评

退税是源于99年拉动房地产,时间是98年6月退到03年4月,五年,本人经历故记得非常清楚  发表于 2012-11-12 12:28
灰常同意哈!  发表于 2012-11-1 12:51
жú()Ρ 890207и糴  发表于 2012-11-1 00:08
жú()Ρ 890207и糴  发表于 2012-11-1 00:07
发表于 2012-10-3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2-10-31 15:39
中专技校不是专业不好,不是蓝领职业差,在国外很多蓝领工资是高于白领的,在国内主要是通过中学的筛选,进 ...

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是什么机会?

我就是2000年购房的, 税全退掉了也没多少钱呀?  那时候的房子不贵倒是真的.

点评

对的。记得好像退到2001年底,就没这项了。  发表于 2012-10-31 17:09
发表于 2012-10-3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围观,不语。坐等共产主义。

点评

哈哈,一道等。  发表于 2012-10-31 16:36
发表于 2012-10-3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6:08
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是什么机会?

我就是2000年购房的, 税全退掉了也没多少钱呀?  那时候的房子不贵倒是 ...

当时10来万存在银行里的,如果多买一套,现在要差多少啊,遍地是黄金的年代。

点评

当时我家亲戚让我父母去松江买地,一亩地才1万不到,我父母嫌乡下不要,后悔啊  发表于 2012-10-31 22: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贝妈 发表于 2012-10-31 16:10
围观,不语。坐等共产主义。

贝妈好,呵呵。
妈妈的焦虑得不到释怀,肯定会波及到孩子的。调整心态不能光靠压抑,需要从根源把问题想通。嘿嘿。

点评

呵呵。笑了,说明至少在此时此刻你是想通了?  发表于 2012-10-31 16:48
发表于 2012-10-3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6:08
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是什么机会?

我就是2000年购房的, 税全退掉了也没多少钱呀?  那时候的房子不贵倒是 ...

我们有同事(当年比我们年长几岁),就是因为退税才夫妻俩各买一套房子(已经有一套婚房了),现在两套房子光房租就10000块,真的是吃喝不愁了
发表于 2012-10-3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小胖的妈妈 于 2012-10-31 17:28 编辑
xfufu 发表于 2012-10-31 16:29
当时10来万存在银行里的,如果多买一套,现在要差多少啊,遍地是黄金的年代。


我不知道房子以后会涨价成这样, 当时我就和你一样想法, 不过只买了一套.....

要是买几套, 现在可以不用工作了, 做个白日梦先!
发表于 2012-10-3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7:26
我不知道房子以后会涨价成这样, 当时我就和你一样想法, 不过只买了一套.....

要是买几套, 现在可以不 ...

我们孩子一代有他们时代的机遇,看他们能不能抓住了。

点评

严重同意!再过十年,回看今天,遍地仍旧是黄金,只是当下的你,是否有魄力,是否有耐力  发表于 2012-11-5 15:25
发表于 2012-10-31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6:08
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是什么机会?

我就是2000年购房的, 税全退掉了也没多少钱呀?  那时候的房子不贵倒是 ...

那个时候国家是鼓励买房的. 退税是政策上的支持. 那个时候抓住机会多买几套房, 后半辈子就衣食无忧了.

点评

我们是2002年下半年买的,才退了没几个月,晕啊!白白浪费了啊!  发表于 2012-10-31 18:17
我记得是退税政策一共有5年. 好像是98年-02年  发表于 2012-10-31 17:54
偶记得偶家买的时候,也退了,不过这个政策很快就结束了,后面就没有再享受到了!哈哈  发表于 2012-10-31 17:50
发表于 2012-10-31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xfufu 发表于 2012-10-31 17:32
我们孩子一代有他们时代的机遇,看他们能不能抓住了。

对哦, 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们自有他们的机会的.
发表于 2012-10-3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歪得厉害
发表于 2012-10-3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8:13
楼歪得厉害

一点都没歪。
虽然机会没把握住,小孩还是逃不出掌心的。
发表于 2012-10-3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2:39
“需要那么多蓝领做什么呢?”
可能身处的领域或单位不同吧,每个人对市场需求的看法不一样。我前阵还 ...

外企里许多工作没有office不行吧
发表于 2012-10-3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小胖的妈妈 发表于 2012-10-31 16:08
2000年时候购房退税是什么机会?

我就是2000年购房的, 税全退掉了也没多少钱呀?  那时候的房子不贵倒是 ...

这还不是机会啊,那时候在徐家汇买房子才三四千,可惜我出道晚啊,70年代初和中的同学都赶上了好时光,正是一个国家变革的时候,现在基本都定型了,接下去就开始按部就班了

点评

那时候买房的不排除有眼光的,更多的是没办法只好自己走进市场的,公司里有很多老师傅98年买房,都是福利分房轮不到,要不就是子女要结婚,合用的房子要改善,被逼着进市场的,话说,98年进去的一直要套到00年才解套.  发表于 2012-11-12 12:34
发表于 2012-10-3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安醒醒 发表于 2012-10-31 22:28
这还不是机会啊,那时候在徐家汇买房子才三四千,可惜我出道晚啊,70年代初和中的同学都赶上了好时光,正 ...

问题是我当时根本没觉得价格便宜啊!我大学毕业那年家里买房子,才两三千元一平米,我2000年买房时候还嫌贵呢!但是没办法,因为生了小胖房子不够住,没想到的是几年以后房子价格翻了N倍。

我的意思是即使没退税政策,该买房的还是买了,我是买了以后才知道可以退税的
发表于 2012-11-1 00: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xfufu  2012-10-31 15:39
У ...

жú()Ρ

890207и糴
发表于 2012-11-1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11:33
不太对。
先拿初中升高中的例子来说,田林三中是徐汇区的顶尖公办之一,如果不包括所谓的特色班(也就是 ...

:o:o:o!!!!!!!!
发表于 2012-11-1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qianfan 发表于 2012-10-31 15:18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曾经谈到过为什么当年大家不焦虑。
就以我们70中期的人来看(高中毕业于90年代初 ...



“否则你还是从了比较好”{:soso_e153:}
发表于 2012-11-1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加坡
因为爱情 发表于 2012-10-31 12:39
“需要那么多蓝领做什么呢?”
可能身处的领域或单位不同吧,每个人对市场需求的看法不一样。我前阵还 ...

很有道理。手下的实习生基本来自上海的顶尖大学。反而外地的孩子态度更好,也容易出成绩,所以尽管资质差不多,但是很多话,他们愿意听也乐于实践出成绩很快因为其实是速成了。而上海的孩子反而特别的眼高手低,说什么不停按自己的路子走,往往碰壁了都不回头。很多时候,工作了反而是你的经历让你更突出于常人,所以我反而现在不太乐意看到上海小宁来工作(有长期经验的除外,还有走过学校工作的除外)。对自己的孩子,现在就是在吸取经验,让她在平等的情况下长大,希望能够最终培养一个适合社会的人,而不单单是少时成绩好,长大却无为的人。毕竟她的路,我们都没办法把握的。

点评

一样感受!确实上海有些孩子太娇气了,没有冲劲!不能死读书!  发表于 2012-11-1 10:09
不过也有特例的呢,我们单位的那些上海小宁还是不错的,积极,乐观,在工作上勇于创新!  发表于 2012-11-1 08: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5-11 15:16 , Processed in 0.130022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