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8800|回复: 433

[小学其它] 华二家长分享:父母的睿智=子女的福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9 11:53 编辑

本来放在高中板块的帖子里,由于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理念和策略,可能放在这里更合适。

是在家长群里的一次分享,也是在对自己孩子教育过程及结果的经验、教训、反思及摸索的基础上的总结和感悟,仅一家之言,不见得对,如能对大家有所借鉴就最好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60威望 +2 金钱 +765 收起 理由
xynuonuo + 3 原创精品!
markram + 2 原创精品!
多妹2010 + 8 很给力!
vivian11 + 16 原创精品!
Doradeng1985 + 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可乐加冰000 -1
jaimemaman + 1 很给力!
Yanyan_b8ygI + 1
bluewhite + 32 原创精品!
jxhasz + 8 很给力!
goodeveryday + 8 大神!!!!请接收我的膜拜!!!
1luo1luo + 8 很给力!
jayyoung0209 + 16
紫苏 + 4
lunaralulu + 8
石上喧-漾 + 1 原创精品!
youyoukong + 2
rachel_lmy + 5 受教了
kellykongm + 8 原创精品!
linn69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7-4-1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激动地坐个沙发,太干的干货了,感谢!
发表于 2017-4-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鸡冻!楼上两位 合个影
发表于 2017-4-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写的很好的。。。。
发表于 2017-4-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手机不能看…先收藏!
发表于 2017-4-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路过收藏
发表于 2017-4-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哎,为什么手机app不能看,网页版也看不了啊
发表于 2017-4-15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7-4-1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手机端看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6:41 编辑



分享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一些教育现状,及这些现状可能的原因;

其次,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们关注的教育主体就是我们的孩子,那么影响孩子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第三,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是有必要弄清楚这些因素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是如何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的。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我思考了简单的孩子成长模型。

第四,对我们家长来说,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因此,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家长越要尽心而智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我们做父母基本都是“无证上岗”,因此,我们家长真的需要学习和被教育,需要我们坚持一些清晰的、基本的、战略性的理念和策略,避免盲目地随着社会潮流、舆论走。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单程票”,无法回头。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急,更没有必要焦虑,孩子成长有他需要遵循的过程和规律,总的原则可能是三份教、七份等,急也是急不来的,欲速则往往不达。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晴天丽日的平和陪伴,而不是风雨交加的闪电雷鸣。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大人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下也不可能快乐吧?

第五,同样地,在面对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为了避免走错路或走弯路,我们也需要坚持一些清晰的、基本的、战略性的理念和策略。

第六,除了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外,我们还需要将我们的战略性理念和策略落到实处,落到日常的孩子教育和培养当中,这就是具体的教育思路和策略。

第七,除了长期坚持的一些教育思路和策略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往往会有些关键的时期,对孩子的成长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青春期、关键的升学期,对于学前和小学的孩子还有诸多发展的敏感期,我们需要对孩子这些时期的特点进行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合理的策略和应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6:46 编辑



首先,我们来看某些社会现象。这一张图大致描述了家长们对孩子期望值的变化情况。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一颦一笑都可能成为我们眼中的闪光点,让我们对他(她)的一生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这种想象和期待预期会逐步降低,不断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无奈!

但今天,我们这里大部分家长的孩子可能是在上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我代表孩子们问家长们一句:现在反过头回去看,检讨和反思一下从孩子的出生到现在,我们各位家长在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遗憾吗?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

有从孩子出生或1~2岁就开始长远规划孩子教育的家长吗? 如果有的话请冒一下泡。

我在和朋友聊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时,还是有不少缺憾和遗憾。但我感到很庆幸的是,从孩子近2岁时,妈妈调到上海(此前仅我一人在上海)、把孩子带到上海开始,十几年来,虽然难免有走弯路或因不当的选择而留下遗憾,但在孩子教育的大方向上,从来没有觉得有错。

看到现在的古诗文热以及语文在高考中的不断被强调,我夫人有时半开玩笑地调侃我眼光超前。因为,在十几年前孩子3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这方面的启蒙和积累了,很多思路和做法符合现在政策调整和发展趋势。

实际上,不是我眼光超前,而是我从来没有以高考为目标来规划孩子的家庭教育。我自孩子很小时,就是以孩子30~40岁成年后为目标,来规划孩子的教育的,我是想帮助孩子推开古诗文这扇门,让他的个体和人生发展更为丰满。

记得在12年小升初的时候,在e度论坛(现在的某帮)上曾参与过“如何准备上外附中”的讨论,我的观点就是孩子的教育不能以上某校为目标,这样的目标太低级了——学校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其重要性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现在仍然有许多家长具有浓厚的名校、名师情节,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吃过“名师”亏的人。我并不是否定名校、名师,而是建议我们家长不要盲目迷信名校、名师,还是要以我们的智慧,结合孩子的特点去加以甄别,以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6:48 编辑


这张图,是根据观察我周围的同事和网上论坛讨论帖的情况做出来的。

图中的柱状图是直接用的千帆育儿网上的发帖数据:

学前教育板块总共11万;小学教育板块总共29万;初中教育板块总共3万;高中教育板块总共1万。

虽然采用这单一数据可能不够全面,但应该还是可以反映大部分情况和大致的趋势:

小学家长的焦虑指数可能是最高的;其次是学前家长,并且焦虑指数似乎有不断往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前不久,一帮孩子才上幼儿园的年轻同事聚在一起说要去某思排队抢课程,让我真切感受了一下,现在年轻妈妈们的焦虑和盲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07 编辑



这张图也是我自己从千帆育儿网统计的数据。

除了升学相关的柱状图,是直接用的千帆网相关板块的数据:幼升小29万;小升初10万;中考7千多。

其它三个柱状图是我手工统计的,由于时间原因,我仅采用了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具体是打开每个板块,统计第一页的各主题帖子数据。

从发帖数量来看,幼升小和小学教育板块发帖数最高,并且远远高于其它板块的帖子数,可见受到的关注度极高;其次是学前教育板块的11万和小升初的10万发帖量,也显示这两个板块受到的高关注度。

幼升小加小升初总发帖量近40万,占到整个论坛的近似一半,再加每年中考、高考在整个社会的极高关注度,反映了升学在家长们心中的极高关注度和地位。

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三大板块的主题帖数据统计来看,排在前两位的基本都是英语和数学,其次可能是竞赛。估计也比较符合大家的观感。

各位家长有没有自己独立分析过这些现象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5 19:15 编辑



这张图是我对上述现象的分析,不见得对,仅供各位家长参考。

我们知道幼升小、小升初没有统一的考试,各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似乎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并且是以思维/数学、英语为主要考核内容。

以我的理解,这应是英语和数学高居家长们关注度前两位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绝大部分家长教育子女是深受这些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具体作为的影响的。

我们知道中考是考5门,高考目前是3+3,虽然政策仍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总体还有章可循、有政可查;

而在幼升小、小升初过程中,各学校虽然面对家长们是强势一方,但面对教委这个“婆婆”时,也免不了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显得不那么光明正大,于是免不了各种传闻、臆测、谣言、黑幕四起,家长们眼前模糊一片,看不清孩子的未来之路。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英的“雾里看花”: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其实,我们家长不需要借用慧眼去看清不同升学阶段的各种纷纷扰扰,也无法看清;我们只需要理智地去看,我们到底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一定要上某所学校。这才是我们家长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一个战略问题,而是否上某所学校至多属于战术层面的问题。

何况每年一些初中名校中也有不少孩子上不了好高中;高中名校中也有不少孩子上不了好大学。这当中实际有不少孩子,如果当初换一个选择,或许会有更好的出路。其中应不乏“战术上的成功不能弥补战略上的失败。”的典型案例。
[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15 编辑



为了看清教育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归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为中心,才能真正看清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要以“大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孩子的教育,即只要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的因素,实际就对孩子存在教育功能,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这狭义的一个因素。

在我的教育观念中,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可大致分为四各方面:家庭、孩子自我、学校(包括培训结构)、社会;

在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中,绝大部分家庭是以爸爸、妈妈为主,还加上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为辅,这一因素的特点是,成员及成员的个性是相对确定的,并且往往长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孩子自己当然是确定的。所以,这两个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相对确定、明了并且持久的因素。

相对的,学校以及学校当中可能遇到的老师、同学,都是不确定的;从社会接收的信息和可能遇到的人就更为不确定了,变化也可能更快。

因此,家庭及孩子的自我,通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相对确定和持久的影响因素;而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不确定性、随机性比较大。

另外,在“大教育”的观点下,我们传统的上学、读书或上补习班才是“教育孩子”,可归结为“显性教育”,就是家长和老师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

实际对孩子来说,生活即教育,在孩子的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对孩子存在教育功能的“隐性教育”,比如家长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看书,甚至在家长有没有摆放书籍,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隐性教育”及其结果,是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用心体会和观察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9 17:29 编辑



所以,基于前面对孩子成长的四方面因素的分析,如果孩子主要受家庭及自我这个两个确定性的因素影响,往往孩子的成长发展也是相对比较确定性的,是属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成长模型。

很显然,在这个模型中,家庭需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是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在这里有必要稍微扩展讨论一下家长的付出问题。我读过一篇讨论孩子该穷养还是富养的文章,觉得观点很有道理。

考虑穷养还是富养的时候,我们多半家长往往想到的是钱或说物质这一个维度。但在这篇文章里,谈到除了物质这一个维度外,孩子的成长还少不了精神、情感、社会关系这另外三个维度。

所以,在社会现实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大量的金钱,但孩子的成长很不成功、亲子关系很差,就是因为孩子成长需要的另外三个维度,很贫乏导致的。

这种只关注物质付出而不关注精神、情感的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少见,家长自以为付出了很多,但实际是一种既不负责任、又有些无知的行为,需要我们家长引以为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23 编辑



相应地,在家庭中缺少父母及长辈的关爱,过早社会化的孩子,其成长将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因此,就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成长模型了。作为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这一现象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5 19:20 编辑



根据上面的一些影响因素及其特性的分析,很显然家长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和责任。那么,我们家长怎样做才比较合适呢?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并且是唯一需要为他一辈子负责的人。

是的,孩子进入了学校,学校需要为孩子负责。但我们要意识到,在孩子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多所学校和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也就3~5年;学校里面有和孩子一样的数百甚至数千名普通的学生,虽然有班主任、任课老师,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需要同时面对30~50名同样的学生,老师们自己同样还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另外,学校和老师还会受到学校升学率、教委、社会舆论及其他家长等各方面的因素及其自身利益因素等制约。因此,孩子碰到好老师就像碰到好父母一样,是孩子的一种福分,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5 19:21 编辑



正是因为,家长是唯一为孩子终身负责的责任人,我们需要将孩子教育与发展的目光尽可能放长远,要为他的一生做谋划,而不能仅仅围绕各阶段升学政策和操作走。

我个人认为应以孩子成人为目标,即无论您现在孩子多大,我们都要想想,如果孩子到了30岁,希望他是个什么样子?我现在能够为他做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27 编辑



由于学校是个大集体,即使小班化教学,也难以做到个性化。

真正能够个性的就是家庭。因此,我们家长需要根据自己的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培养和教育,当然,这种培养和教育并不是和学校基础教育完全无关,而是可以形成互补和提升。

在我看来,学校不可能办到,而家长可以做的,就是为孩子的个体完整发展作战略谋划。

一个能力全面、个性完整的成年人,我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身体身心健康强壮、有强的思辨能力、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和笔头)、好的艺术素养、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差不多是全才了。

那我们家长就可以在孩子小时候,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并始终坚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9 17:34 编辑



我们很多家长会以工作忙或生意忙为由,将孩子丢给老人、学校或社会机构,实际这是很有问题的。

理想的应是,把孩子的教育和陪伴看作我们事业和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孩子越小,家庭教育的作用越大、教育效率越高,我们越应该用心、尽力地做好我们的这一部分事业和工作。

随孩子慢慢长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作用会不断弱化,等到初、高中,即使家长有心,往往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这时家长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有心无力,或要扭转孩子的坏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付出极大的努力。

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规划、越小规划越好。孩子越小,越近似白纸,越能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才”(才能的"才")施教、培养良好习惯。

而学校作为社会单位和机构,一般只能根据教学大纲,因“材”(教材的"材")施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9 17:39 编辑



在家长面对孩子展开教育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原则,掌握一定的度,避免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首先,要注重坚持可持续教育和发展。什么事情都会有一得必有一失,我们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在关注我们追求的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想想可能会失去什么,即可能的负面效应?尤其是我们要考虑孩子20~30年的持续成长,需要尽量避免以牺牲健康和兴趣为代价,换取孩子一时的成功和短时间的进步。

因为这种牺牲往往会导致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可持续,或可能为孩子的后续成长造成不必要或过大的代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32 编辑



其次,需要注重并坚持孩子的全面、平衡的教育和发展。

相信我们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孩子不要挑食、偏食,在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同样的不应该“挑食”、“偏食”。

但在我们的教育现状中,有大量的人为“挑食”、“偏食”现象,比如从小过于偏重英语、数学的学习现象,就是一种人为的“挑食”、“偏食”教育现象。虽然社会也需要“偏”才、“怪”才,但对个体来说“偏”、“怪”就是不健康、有问题的。

在我看来,全面、平衡,至少包括身体素养、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艺术素养、综合知识、社交素养等几个大的方面综合平衡发展。

并且我注意到,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某一方面过于突出,甚至容易形成马太效应,可能会对其它方面的发展产生挤压效果,这也是需要家长不断帮助孩子适当调整的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4-15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来学习,谢谢。
发表于 2017-4-1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先收藏,慢慢看
发表于 2017-4-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楼主有理有据,分析在理,可是,在这个短视功利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能真正看透呀……
发表于 2017-4-1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周一打印了慢慢看,简单看了一下,信息量太大了,真正的育儿百科全书
发表于 2017-4-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很赞 真正能思考的人不多,能做到做好的更少。
期待后面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9 17:41 编辑



第三,我们家长需要正确看待孩子面对的竞争和结果。

我们最常听到的两句话是:希望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希望孩子不要吃我曾吃过的苦。

希望给予孩子快乐的童年是没错,但在孩子快乐的童年之后,是否能拥有快乐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呢?

如果只能保证孩子具有快乐的童年,而不能保证童年之后的快乐,那么这个事情就很值得我们家长算计和权衡了。

总之,相信我们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灿烂多彩的完整人生,而不仅仅是童年。

实际上,孩子在良性的竞争当中,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成长;

有时候也看到,会有家长会主动代替孩子参与竞争,但很多时候这种替代反而会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

当然,超出孩子能力的过度的竞争,我们有必要避免并采取适当的保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4:43 编辑



孩子应该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和上一点是类似的。

要想孩子懂事,必须先让他多经历些事情,这都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4:44 编辑



正面强调他人及孩子的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轻易找借口。

尤其是到初高中之后,尽量把孩子跟他自己比,让他看到他的努力付出及进步,是让孩子一生用之不尽的正能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49 编辑



尽量不抱怨老师和制度。

首先,我们家长的抱怨除了给孩子带来负能量,可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其次,往往改变我们自己是最容易的:

通过改变我们自己,努力优化家庭教育小环境,这个是我们很容易努力的方向;

第三,孩子的问题,往往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只是现实中往往发现自己的问题比较难,或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比较痛苦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4:47 编辑



孩子教育的具体策略来说,就是要全面、平衡。

孩子自小到现在,全面、平衡的观念我基本没变过。

孩子小的时候,身体运动应该放在第一位,最好能够培养出可陪伴孩子一生并且喜爱的一两项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并且往往也是交友和宣泄情绪的渠道。

其次关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是对应社科学科(语文、英语、历史)和自然学科(数学、物理)两个大类的基础性学习和思维能力。我个认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孩子的两个翅膀,平衡才能保证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关于艺术素养。我们多半家长热衷于孩子考级、拿证书,实际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除了艺术熏陶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再乐观的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难免会存在孤独、寂寞、沮丧、迷茫的时候,如果具备一些基本的艺术素养,可以通过弹琴、唱歌或画画、写书法,这都是很好的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和渠道,可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至于在迷茫中走不出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54 编辑



在我看来:

形象思维:是基于潜意识的直觉思维;比如语言我们可以不经思索就可脱口而出,对图形的直觉、对音乐细微区别的辨别能力等,都应是形象思维。

因为是一种潜意识的直觉,往往我们很难对它进行具体的界定和量化,要靠环境的“耳濡目染”或“日积月累”,并且孩子越小,越缺乏思维定势,形象思维培养的效果越好;

逻辑思维:是基于理性思考与分析的结构性思维;往往包含从整体到细节结构化分解,及从具体到整体的抽象或整合两个方向。

逻辑思维的结构,广度方向包括知识节点及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深度方向,主要是逻辑关联链条的长度。

这种知识节点及节点之间关联链条必须是有序的,一旦失序,表现的可能是逻辑混乱或思维混乱。

孩子小时候,由于基础知识量的缺乏,以及基本的逻辑结构(也许可反过来说,表现为某种思维定势) 缺乏,往往表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弱,或逻辑思维不严密。

但在逻辑思维结构中的知识节点,往往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界定。

因为这两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具体表现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4-1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牛贴,必须顶,写的真好,思考有深度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57 编辑



对于形象思维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具体来说,是阅读优先策略。

而要阅读,母语比外语更容易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发展和拓展,因此,也可以说是母语优先策略。

但目前我们很多家庭和学校实际实行的是英语优先策略,其主要原因是仅仅基于语言工具层面的学习评价标准和利益导向等问题。

图中我对中文和英语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20-3-18 22:34 编辑



对语言的学习,我觉得有两个可能的评价层次:

第一,是基于比较浅表的语言层次,也就是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由于中文是母语,决定绝大部分孩子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会有问题,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容易明显拉开差距。

但英语,作为外语,它缺乏像母语一样的日常语言环境,决定绝大部分孩子难以具备像母语那样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很容易拉开孩子的层次和区分度。

我个人认为这是很多学校选择英语而放弃语文作为招生考核科目的主要原因。

实际,家长和学校热衷英语,还有的一个外在原因是:英语国家——美国(此前的英国)的强大影响力。有看到大家热衷于德语、俄语、法语吗? 所以,现在的英语热,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缺乏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8:14 编辑



第二,是基于更深层次的思维、思想层面:

如果从思维或思想层面进行评判,则作为母语的中文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有比作为外语的英语重要得多的重要性。

由于语言只是思维或思想的外在表象,更核心、更重要的其实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发展。

而广泛、深度阅读是促进孩子思维不断发展的便捷途径。其它途径,比如经过社会多年历练等,但这需要更高的费用和时间成本。

很显然,在思维和思想层面,英语作为外语对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是不可能和母语相提并论的。

退一步说,就算家长和孩子花费极大投入,将孩子提升到可以英语阅读和思维的程度,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以中文为母语的语言环境当中,不说投入的费用成本,单就孩子时间的投入一项,就一定会远大于同等程度下使用母语的投入。

并且,就算孩子小时候经过投入,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英语能力。为了维持他的这种能力,也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的费用和时间资源进行维持。这可以从海外回国的孩子,在没有日常英语环境后,英语能力一般会大幅退化;或国内长大到一定年龄的孩子,随父母到了国外,在没有了中文日常环境后,中文会极大退化,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如果计划孩子很小就准备出国的情况例外,因为,英语很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母语。

另外,观察孩子的同学,有一个现象:语文好的孩子,基本英语也很好;但不少英语好的孩子,语文一团糟。后者英语的”好“实际不是真好,只是在我们现有的英语考试评价体制下,可考高分而已。往往这种孩子是像学习数学、物理一样,把英语当作一门科学在学,语法及结构分析很强,而语感弱或基本没有英语语感。

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及校内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正常情况下,校内成绩也不会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8:16 编辑



如从思维或文化发展角度来评价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是问题多多的:

仍然处于强调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也即基本的听、说、读、写的层面,而对思维和思想属性强调不足。

具体表现是注重字、词、句及文章结构分析,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或深度关注不足。

比如课文往往很少扩展文章的历史、社会背景、作者的状况和思想状态等等,没有这些有何以理解文章?

另外,语文课程的文章阅读量也远远不够。

所以,单纯满足于语文课内是远称不上学好语文的,一定要引导孩子足够广泛的阅读,及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打牢、打厚孩子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功底。

所谓腹内藏经史,胸中隐韬略。同样,如果一个人腹中空空,仅具备识字断句的基本语言能力,很难想象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8:19 编辑



因此,个人认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古诗文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积累。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古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很多文章或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孩子提高文学素养和学习中华文明的绝佳素材。

我做了简单的计算,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都不够,何况还有手机、游戏、电视还在和我们抢孩子的时间。

因此,所谓教学大纲,也许对于基础性的、大规模的学校教学是需要的,它可控、可操作,但大家不妨想象一下,100%按照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能培养出来腹藏经史、出口成章的孩子吗?

自我国77年恢复高考以来、40年大规模的教育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是缺乏文化内涵的技匠型人才,或说是有知识、没文化的人才。在高考制度、基础教育制度,40年来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家长有必要力所能及地帮孩子补补这方面的欠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yusa + 1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22 16:07 编辑



对于孩子读古诗文,可能有不少家长会有孩子读不懂的疑问。

实际上,偏形象思维的语文的学习和偏逻辑思维的数理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数理的学习,必须掌握较低层次的知识,才能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比如先需要掌握加、减,才能进一步学习乘除;

另外,数理的知识和概念具有确定性边界和涵义,不会出现10岁和60岁时理解的数字1会有不一样。

但语文和阅读不一样,文章和阅读,就像到一个新城市旅游,每次的感受不但和这个城市有关,也许还和旅游者的年龄、情绪状态、经历等有关:

第一次去,也许只知道大概或最表面的东西;

第二次去,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收获;

第三次去,又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

思维定势可能具有确立一个人基本思维结构的作用,同时,对不符合定势思维的东西,又会有本能的排斥和抵触。但孩子2~6岁时,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对直觉记忆的形象思维学习的排斥也很弱,表现是其自然吸收能力很强。只要孩子觉得有趣、好玩,他就会自然记忆、吸收,因此,只要方法恰当,变成孩子喜欢的、玩耍的方式诵读,甚至只是在日常生活中重复播放一些录音,就可以不断地完成积累。

从历史来看,小孩子也是完全可以读古诗文的。有资料显示,胡适12岁前就读完了几乎所有的古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自他之后因为倡导白话文运动,可能再没有后来者超过他在古典文化方面的成就。我的硕士导师(90年代10年863专家)是我真实看到很小(5~6岁)就诵读了大量古诗文、一辈子写文章极轻松、文采极好的具体例子。

从我自己孩子身上,我们从3~4岁就开始引导他以玩耍的方式诵读古诗文,现在高一,有次居然发现他自己带了本《史记》到学校闲暇时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yusa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20-3-18 22:26 编辑



所谓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百样人;

都是我们先贤对阅读学习的经典归纳。

人文学科的学习就像涓涓细流和大江、大河的关系,没有长期的点滴积累,就不会有一泻千里的气壮山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5:19 编辑



我自己孩子的大致情况,请大家自己看看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5:24 编辑



孩子们忙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

本来孩子们的考试是为了学习,但现在似乎反过来,孩子们学习是为了考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8:28 编辑




这是我孩子初三时写的一篇随笔,亮点是每一段的开头,都引用了一句古诗词,既作为段落之间的自然连接,同时引用的诗句本身也很优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5:26 编辑



这也是初三时孩子写的一篇随笔,是写对马勒音乐的理解,也许孩子的理解比较肤浅,但至少是他自己对马勒作品的解读,也许过些时间同样的作品他会有不同的解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5:26 编辑



这是我们孩子小学、初中阶段读过的部分书单,供家长们参考。

总的原则是随孩子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逐步引导他阅读具有更深的思想和更广阔视野的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5:39 编辑


英语只是门外语,重要性远小于母语。


英语作为语言,不是科学,决定了不能按学数理等科学课程的方法去学,目前仍有很多孩子是按照这种方法在学英语,在英语教学上也存在着和语文教育类似的问题,重字、词、重语法。

对于家长来说,核心问题是如何为孩子创设尽可能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并且在语言学习四要素:听、说、读、写中,“听”和“读”是摄入,个人觉得比输出“说”和“写”更重要些,“听”和“读”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容易创设。


我自己孩子英语学习的大致情况。

后续PPT就不再张贴了,请感兴趣的家长自己把文件下载下来看吧。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4-15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好文章,值得认真学习。
发表于 2017-4-16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路过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4-12-23 12:31 , Processed in 0.41144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