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pcxiao 发表于 2017-04-15 10:56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6:41 编辑 分享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一些教育现状,及这些现状可能的原因; 其次,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我们关注的教育主体就是我们的孩子,那么影响孩子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第三,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是有必要弄清楚这些因素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是如何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的。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我思考了简单的孩子成长模型。 第四,对我们家长来说,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因此,在孩子越小的时候,家长越要尽心而智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我们做父母基本都是“无证上岗”,因此,我们家长真的需要学习和被教育,需要我们坚持一些清晰的、基本的、战略性的理念和策略,避免盲目地随着社会潮流、舆论走。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单程票”,无法回头。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急,更没有必要焦虑,孩子成长有他需要遵循的过程和规律,总的原则可能是三份教、七份等,急也是急不来的,欲速则往往不达。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晴天丽日的平和陪伴,而不是风雨交加的闪电雷鸣。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大人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下也不可能快乐吧? 第五,同样地,在面对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为了避免走错路或走弯路,我们也需要坚持一些清晰的、基本的、战略性的理念和策略。 第六,除了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外,我们还需要将我们的战略性理念和策略落到实处,落到日常的孩子教育和培养当中,这就是具体的教育思路和策略。 第七,除了长期坚持的一些教育思路和策略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往往会有些关键的时期,对孩子的成长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青春期、关键的升学期,对于学前和小学的孩子还有诸多发展的敏感期,我们需要对孩子这些时期的特点进行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合理的策略和应对。
pcxiao 发表于 2017-04-15 11:06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6:46 编辑 首先,我们来看某些社会现象。这一张图大致描述了家长们对孩子期望值的变化情况。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的一颦一笑都可能成为我们眼中的闪光点,让我们对他(她)的一生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能这种想象和期待预期会逐步降低,不断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无奈! 但今天,我们这里大部分家长的孩子可能是在上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我代表孩子们问家长们一句:现在反过头回去看,检讨和反思一下从孩子的出生到现在,我们各位家长在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遗憾吗?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 有从孩子出生或1~2岁就开始长远规划孩子教育的家长吗? 如果有的话请冒一下泡。 我在和朋友聊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时,还是有不少缺憾和遗憾。但我感到很庆幸的是,从孩子近2岁时,妈妈调到上海(此前仅我一人在上海)、把孩子带到上海开始,十几年来,虽然难免有走弯路或因不当的选择而留下遗憾,但在孩子教育的大方向上,从来没有觉得有错。 看到现在的古诗文热以及语文在高考中的不断被强调,我夫人有时半开玩笑地调侃我眼光超前。因为,在十几年前孩子3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这方面的启蒙和积累了,很多思路和做法符合现在政策调整和发展趋势。 实际上,不是我眼光超前,而是我从来没有以高考为目标来规划孩子的家庭教育。我自孩子很小时,就是以孩子30~40岁成年后为目标,来规划孩子的教育的,我是想帮助孩子推开古诗文这扇门,让他的个体和人生发展更为丰满。 记得在12年小升初的时候,在e度论坛(现在的某帮)上曾参与过“如何准备上外附中”的讨论,我的观点就是孩子的教育不能以上某校为目标,这样的目标太低级了——学校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其重要性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现在仍然有许多家长具有浓厚的名校、名师情节,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吃过“名师”亏的人。我并不是否定名校、名师,而是建议我们家长不要盲目迷信名校、名师,还是要以我们的智慧,结合孩子的特点去加以甄别,以帮助孩子做出理性的选择。
pcxiao 发表于 2017-04-15 11:11 本帖最后由 pcxiao 于 2017-4-17 17:07 编辑 这张图也是我自己从千帆育儿网统计的数据。 除了升学相关的柱状图,是直接用的千帆网相关板块的数据:幼升小29万;小升初10万;中考7千多。 其它三个柱状图是我手工统计的,由于时间原因,我仅采用了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具体是打开每个板块,统计第一页的各主题帖子数据。 从发帖数量来看,幼升小和小学教育板块发帖数最高,并且远远高于其它板块的帖子数,可见受到的关注度极高;其次是学前教育板块的11万和小升初的10万发帖量,也显示这两个板块受到的高关注度。 幼升小加小升初总发帖量近40万,占到整个论坛的近似一半,再加每年中考、高考在整个社会的极高关注度,反映了升学在家长们心中的极高关注度和地位。 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三大板块的主题帖数据统计来看,排在前两位的基本都是英语和数学,其次可能是竞赛。估计也比较符合大家的观感。 各位家长有没有自己独立分析过这些现象是否合理?其原因是什么呢?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4934号
GMT+8, 2025-2-23 05:01 , Processed in 0.1646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