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每时每刻都让她听”和“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让她听”


2013-11-12 08:58:58
怡妈:谢谢申爸的及时提醒。 我觉得我最近的心态不是很好。 我看到很多妈妈反馈说孩子从小聆听,就很不淡定了,很着急了。我看怡以前没有听过,所以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让她听。看来要淡定。

申爸:呵呵,“每时每刻都让她听”是对的。
可是,“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让她听”就大错特错了。
有不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的爸爸妈妈,一定提出来,好进一步解释。
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少乎哉?不少也!迟乎哉?不迟也!


假如,你进了那四十个大盗的藏宝的山洞,你是学阿里巴巴呢,还是学他的哥哥戈西母?
满眼的宝贝,哪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戈西母怎么办的?他装呀装呀,装得拿不动,最后,强盗回来了,把自己憋死在山洞里了。
阿里巴巴呢?他只拿了该拿的那些:反正,都是宝贝,拿哪样出去,全都值钱。
孩子的伴随聆听,是有时间窗口的。你只能在时间窗口里,拿一些宝贝。面对满洞的奇珍异宝,爸爸妈妈们需要知道,全拿走,是不可能的!
你怎么拿呢?你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想好,我只拿什么。阿里巴巴只拿金币。那就没有能力去碰珍珠了。
中策是什么呢?反正就能拿那么沉的东西,见到什么就是什么,拿方便拿的。
下策最糟。被宝贝弄得心慌意乱,口袋里装着金币,忽然觉得珍珠更值钱,就把金币都倒出去,再装更值钱的进来。结果,时间没了,强盗回来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透过聆听,吸取信息的意愿是如此之强,爸爸妈妈们给孩子聆听些东西,不管伴不伴随,总是对孩子的智力建构有好处。
爸爸妈妈拿了这好处,就是金币了。阿里巴巴了。阿里巴巴不是要纽约上市了么有史以来最大IPO,这还不够么?
莫贪心。
为了孩子,爸爸妈妈的“贪心”可以理解,但真的不好。
少乎哉?不少也!
考虑到,伴随聆听的后续效应:孩子不断地反复地聆听伴随聆听阶段习惯了的资料,不停地从里面汲取营养。爸爸妈妈给孩子的伴随聆听的资料,需要有厚度,有纵深。申爸呢,没怎么想过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申爸能知道的,有三个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聆听群。一、儒勒•凡尔纳。这个聆听群将会让孩子建构科学、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图景;二、三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景,将会缘此而建构。三国这个东西,深是没底儿的;三、红楼。这是建构孩子文学艺术方面图景的入口。
从申爸的建议上看:如果孩子已经上小学,你最好三国。这个最容易上手。你给他袁阔成,即便是六七岁的野孩子,电视放开,也能把他从电视旁边拉过来。只要是七岁之前,你决定给孩子聆听,迟乎哉?不迟也!袁阔成总能让孩子走去易中天的....当然,你决定儒勒•凡尔纳,也应该可以,只是引导上,要花些力气。
当然,更小的孩子,爸爸妈妈有足够时间,可以规划其他的聆听群,到时候实施。这个,申爸真的想知道你的结果:还有哪些可以让孩子来听。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5-6岁引入聆听聆听资料及一般顺序


如果孩子是5岁,最好按照大申的选择听的资料来:《夏洛的网》等长篇童话故事、《哈利·波特》、《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还有儒勒·凡尔纳的有声小说。
孩子如果能接受后面的那些有声读物,这些:《吹小号的天鹅》、《波普先生的企鹅》、《不一样的卡梅拉》、《青蛙弗洛洛》可以直接略过,不听。夏洛的网(还有《昆虫记》),不过是些“桥梁资料”,可以让孩子从零碎的小故事过渡,接受长篇的故事。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听长篇的故事做铺垫用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世界上下五千年》,《哈利·波特》(于男孩儿和能接受这个的女孩儿)、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才是接下来让孩子“狂听”的东西。这些都听完了(这里看名字好像很简单,就一行。可播下来却很长,听一遍都需要五六百个小时,还要考虑孩有好多,孩子要反复听),孩子的智力基础,就有了。很简单的事情。
袁版三国上小学前不要用。其他的,不用担心顺序。孩子接受哪个,就可以先播哪个。当然,能接受《哈利》的,从《哈利·波特》开始,最好。等到孩子把一整部哈利都听完了,有了伴随聆听的习惯.....那时候,给天书,看孩子听不听....接下来,给上下五千年还是儒勒·凡尔纳,给什么都行。想什么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哪个先给,哪个后给,真的无所谓。
当初,申爸就找不到合适的中国历史故事的MP3给大申听。找到的,都不好。结果,大申先听上《世界上下五千年》就撒手了。
申爸的构想是:中国历史故事MP3,世界历史故事MP3,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前者建构中国历史的基础;中间建构世界历史的基础;最后的用于科学观念的建构。这么个次序。可惜,大申当时的时候,申爸找不到中国历史的好资料。现在有《吴姐姐》了,大家的孩子有福了。
听三国,是针对过了5.5-7.5年龄段和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故事性不强的话,是吸引不了孩子持续听的,身边的环境也不允许。听别的,孩子不接受。 孩子刚五岁,有的是时间,可以从从容容从头来。三国,可以等孩子自主阅读之后,直接读原著。至于说三国演义,不管是评书还是小说,孩子只要已经听前边说的那些有声读物了,随时都可以给孩子听。他们都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喜欢上三国,回过头来,还喜欢听那些,就不一定。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没上小学的孩子轻易不要去碰四大名著


雪中燕 发表于 2013-10-31 19:44
好的,谢谢申爸的建议,我也正想从四大名著的原版朗读开始呢,这都是从这个贴子学到的,感谢您的分享.
请小孩子的爸爸妈妈们特别留意(年龄五岁和六岁,还没有上小学):轻易不要去碰四大名著。

申爸建议去听四大名著的孩子,都是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只有一个例外)。这些孩子上学了,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听充足的故事了。所以,选择聆听读物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这一点。还有,考虑到和孩子的自主阅读结合起来,目前有限的时间,用在四大名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听完了,也到了能够自主阅读比较复杂的书的时候了,可以顺势读原著小说。
如果孩子在小学,把四大名著啃下来,那阅读能力就非常强悍了。
没上小学的孩子不然。没上小学的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来筹划更大的图景,可以建构起更完善智力基础,顺便,更可以为将来英语、语文、阅读、非智力因素的更好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在,如果给孩子四大名著,后边的那个目的,就不容易达到了。
举个例子。
前两天,因为提到了傅佩荣的《向孔子问道》,我想到,大申到了听这个资料的最佳年龄了。今天,大申放学到家,我就把《向孔子问道》放给大申听。大申什么都不问,兴致勃勃地听着。孩子把第一集《学习是成长的转折点》听完了,才去写作业。
这说明什么?这个说明,大申已经具备了聆听复杂有声读物的能力。
这个聆听复杂有声读物的能力,非常重要。小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从容地培养起这种能力。
至于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很重要,一旦你的孩子获得了聆听复杂有声读物的能力,听四大名著,就是娱乐了。娱乐的事情,孩子都乐意干。到时候,拿这个来给孩子娱乐,孩子毕竟是需要娱乐的。拿四大名著来娱乐,总比看好莱坞大片要强。
对于小孩子,有一个例外。就是孩子已经听了,或者亲子阅读了四大名著,这样的孩子起点很高,就不必从《昆虫记》《夏洛的网》这种低水平的有声读物入门,直奔四大名著的原文朗读,就好了。
纹宇就是这样的例子,但别的爸爸妈妈不要模仿,走同样的道路。
小的男孩子的爸爸妈妈留意,《哈利•波特》还是不二之选(当然,也适合于听这个有声读物时不害怕的女孩)。这套书十分重要,它影响到今后的英语自主阅读。孩子在五六岁,听完了中文版的《哈利•波特》,就有可能在小学阶段,读完全部的英文版的Harry Potter。我们可以想见,如果孩子在小学就吃掉了一整部英文版的Harry Potter,他的英语阅读能力将会是个什么水平:一生的英语学习,这就算结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申爸对5岁10个月女孩怡的指导


孩子基础:以前没听过故事,睡前一般亲子阅读绘本
亲子阅读建议:《小熊维尼》、《红楼梦》原著。
聆听顺序建议:《夏洛的网》、《昆虫记》、《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红楼梦》原著(出现意识聆听)、《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

聆听过程答疑
1、孩子不听《夏洛的网》
如果孩子不听《夏洛的网》,没有关系。买一本《小熊维尼》(要原版直译本,不要改写本),亲子阅读。孩子应该很喜欢《小熊维尼》。
在MP3聆听的故事方面,拿《昆虫记》给孩子试试。

2、《昆虫记》需要听多久?
昆虫记,本质上是娱乐孩子的东西,能最快掠过,就尽快掠过。

3、《昆虫记》听了三遍了还要听?
让孩子听足了昆虫记。估计,当听足了的时候,他就不要了。到时候看。

4、四大名著原著都要听吗?
等《红楼梦》听完了,给其他三大名著,那倒不一定。孩子听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恐怕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想法。反正,等听完了,再说接下来听什么。
5、不走回头路
怡妈:怡今天早上跟我说,《红楼梦》听完了,她想再听一遍《昆虫记》和《夏》,再听《三国演义》。
申爸:哈哈,听完《红楼梦》还早着呢!等听完《红楼梦》,怡就未必再要这两个故事了。
在这个阶段,孩子听的资料是有层级高下不同的,尽量不要走回头路。如果孩子接受《中华上下五千年》,那就不要换别的资料了,就让孩子一路听下去。从层次上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最高的。接受最高层次的资料了,再回头去听其他的,等于走了回头路。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申爸对6岁2个月楠楠的指导


楠楠情况:以前没听过故事,推迟一年上学。

1、珍惜孩子第一次聆听故事的机会:你给他什么,他就听什么。
孩子听故事,也得有一个引入期,不会一开始就难舍难分的。要是大申六岁两个月,我就不给他听《夏洛的网》了,给他听《中国上下五千年》。孩子的听,一生有一个第一次的机会:你给他什么,他就听什么。至于他要什么,那是以后的事情。并且,将来他要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次给他听什么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伴随聆听 于 2016-2-18 06:40 编辑


2、只听《昆虫记》,不听《三国》和《上下五千年》怎么办?


2013-10-30 08:41:25
楠妈:我下了上下五千年,楠楠不感兴趣.我又再接再励,下了《三国演义》,还是justsoso,现在他最喜欢听昆虫记,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申爸:不用着急。《昆虫记》总有听腻了的时候。等他听腻了,再给别的。楠楠不要三国、上下五千年和哈利.....楠楠妈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形吗?

楠妈:哈利是和他堂哥一起听的,听了第一集前面一点,他们就要求切换到音乐,不听了。
后来我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同时还下了36计,因为那时他一直问我什么是36计。下好后,他只反复听我给他讲过的李代桃僵的故事,可能因为这个故事他理解了,别的故事不听。
放五千年,他就换到昆虫记,三国也一样。
后来我搞了两个MP3,三国专门放在一个地方,我自己听。昨天我自己听了2集,他没反对。但是最近这两天他很胆小,怕黑,怕独自一人呆着,所以他爸爸反对我听三国。我今天又放回了夏洛的网,他又开始听。


申爸:楠楠妈,楠楠现在还在听《昆虫记》吗?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昆虫记》的?现在听《昆虫记》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你放开,他就听,还是他自己说要听,自己放着听?

2013-11-2 08:56:54
楠妈:9月份开始听昆虫记。开始是他自己主动放着听,听书时什么都不做,专心听。听了几遍后就不主动打开听了。我觉得他听够了,给他找了新的资料。我放新的,他不感兴趣,自己切换到昆虫记。现在都是我主动放MP3,他听。他有时会模仿里面昆虫讲话。昨晚我放夏洛的网,他听了一阵,想看绘本,就把MP3关掉了看书。我试着打开,他又关掉。难道他已经不能一心二用了吗?家里从8月份切断电视信号,他只好断了电视瘾。现在周末偶尔看碟,游戏他也玩,以前玩的时间很长。从十一以后,约定周末每天三次,每次20分钟,平时不玩,他都能做到。

申爸:哦,对了,楠楠妈。楠楠肯定是不看电视,不玩电子游戏,是吧?楠楠妈,楠楠那里的情况如何?
看一下1487楼,有帮助吗?
资料链接:李网1487楼

2013-11-2 09:36:02
启动孩子的自主聆听能力时,“亲子聆听”必须终止!
申爸好像.....申爸好像明白了什么事情......这几天,申爸在反复地、仔细地读妈妈们具体情况的回馈,试图找出什么来。
这样:原则上说,高效陪伴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是亲子阅读,还应该有一种,叫“亲子聆听”。当妈妈们试图启动孩子的自主聆听能力之时,“亲子聆听”必须终止!“亲子聆听”时和孩子的讨论、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功能,挪到“亲子阅读”的活动里面去。
蒙氏很重视.......申爸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学说流派提倡这个的。就随便说它是“蒙氏”好了.......让孩子自主从事一项活动,不要打断。
申爸相信,这里的娃娃,和茗峰妈妈案例里提到的娃娃,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些娃娃真不听,这些娃娃会听,但娃娃们听的时候,妈妈们不要打断。任何形式的提问、要求复述、询问喜不喜欢、问好听吗.....都是打断。理想的状况是:把MP3一放,妈妈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就当没有这回事一样。孩子只要不去把MP3关上,不张嘴要求妈妈“换成《昆虫记》”,这就是在听!并且是“认真地”在听。

2013-11-3 10:26:11
楠妈:谢谢您还惦记着我。
昨天他听了一遍卡梅拉,后来又听昆虫记。一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加起来应该有4、5小时。晚上睡觉还带着MP3上床,一直听。我关掉了,他很快就睡着了。他听的时候,我基本不打扰的。现在还是我主动开机,他听的模式。
我知道他应该听大部头的,可是他自己会操作MP3,自己换。
他满6岁以后,有一次我跟他谈起小孩子的身体生长是有时间限制,在20多岁以后就不可能再长高了。他一听很着急,问我怎么能长高。我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锻炼身体。过几天以后,他要自己走路,说锻炼身体能长高。我从那时觉得他长大了,懂得因果关系。他问我问题,我尽自己所知给他解释,不担心给他输入新鲜的词汇。所以我想告诉他小孩子长聪明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申爸:让MP3里面只留下一个故事就行了。既然三国和哈利都问题,那试试给楠楠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看孩子是否接受。这个播完,可以接《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个也很长。未入小学前,不建议听《三国》评书。上了小学的孩子,聆听时间有限,就直接听三国好了。能听原著就听原著,不听原著,从评书开始放。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伴随聆听 于 2016-2-18 06:35 编辑


2013-11-28 04:56:58

4、申爸给楠楠的建议


申爸:楠楠妈妈,
1、电游,干脆掐了算了。把所有电脑设备上的电游全部卸载,坚决规定不准玩。一个星期,孩子就不想玩了。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维持他一个良好的内心状态。一个电游,一个电视,玩上了,孩子的状态就特别不好;
2、读天书,注意楠楠对于已经读过的天书和未读的天书,能区分不;
3、申爸是在想:楠楠上的是国学幼儿园,楠楠家又喜欢古文,完全有条件走中国传统的道路启智。只是,涉及到天书和音频资料的选择,申爸可就捉襟见肘了。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方式,目前在申爸看来,是最效率,最有针对性的方式。总的来说,孩子智力的建构,申爸的思路是让孩子基于身边的客观世界来进行。中国的传统更直接,基于语言本身来进行。为什么说基于语言本身更直接呢?因为,“基于身边的客观世界”,是一个建构过程完成的。这个建构过程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中国传统的智力建构过程,直接利用了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

大致说来,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孩子智力的建构过程,也是以词汇为手段,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紧接着,用中国传统的小学和训诂,升华成理性和逻辑的思维能力。

这个这个......申爸再想想,楠楠妈也想想。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大楠楠的伴随聆听引导


千江一月  发表于 2014-9-16 21:36:41
开学后,楠楠生活充实了,再不提看电视,打电游。我连放了两天刘兴诗的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他今晚听上瘾,不让关了,我觉得有戏了。讨教申爸和各位下一步给什么?三国评书还是哈利?
我买了三个播放器,不见不散LV510便携式音箱,待机时间长,可以播两三天。但是不好调节音量,储存卡容易掉出,价格138。
不见不散LV520便携式音箱,文具盒大小,待机时间短,连续播放一天要充电 。音量好调节,价格153。
不见不散都有屏幕,可寻找故事目录,同一个故事能记忆播放,但是两个故事之间切换就不行了。
倾听者MP3复读机,三百多,最轻便,便于外出携带。优点,可以任意调节语速,每个目录都可以记忆播放,便于切换故事。还可以录音,替代申爸说的nano。缺点,开机麻烦,每次开机都是主界面,要按好几个键,再选到要听的故事。

yzhang4  发表于 2014-9-17 05:10:52
大楠楠的伴随聆听引导,一直是申爸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情。
大楠楠有几个特点,一个呢,就入迷地电视,玩电游;另一个呢,大楠楠很外向,喜欢说。
对于李网的孩子而言,常态是从小就亲子阅读,孩子内向,腼腆,喜欢安静地游戏,能够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干点儿什么。这样的孩子,很容进入伴随聆听状态,这已经为很多孩子验证过。可问题是,李网的孩子,在整个中国的孩子群体里,是少数,小众,大楠楠大致可以代表中国孩子的大多数,当然,除了专心学习国学以外。申爸还是关心绝大多数孩子的伴随聆听状态的引导。
有几点感觉:
第一,电视和电游要先从孩子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第二,先要孩子喜欢上听,然后,再引导孩子进入伴随聆听状态,这是一种引导思路;
第三,直接听,让孩子直接进入伴随聆听状态,这是一种引导思路。
对于前一种引导思路,申爸以为,大楠楠的实践,是一种探索;对于后一种引导思路,目前还没有出现愿意这样试试的妈妈。
对于大楠楠现在的状态.....体现出喜欢听的特点.....楠楠妈定制一炉烧饼:由《少儿版水浒传》、《少儿版西游记》、《水浒传》原著、《西游记》原著、《哈利·波特》、《三国演义》评书这六个烧饼放进一炉,翻一翻,看看能不能找到楠楠喜欢的资料。等《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听完,楠楠差不多听腻了,楠楠妈就放上《哈利·波特》。告诉孩子说,这不是放给他听的,这是自己喜欢听的。把楠楠放在哈利场中,观察些日子,看看楠楠的反应。

千江一月  发表于 2014-9-27 04:00:34
楠楠每天早上起不来,起来后,穿衣洗漱后就要出门,也就听个15分钟。
晚上完成作业后吃饭,饭碗一放就出去玩,最近他刚学骑自行车,正在兴头上。这段时间大概半小时,如果我忘了开机就错过了,8点回来到九点睡觉还有一个小时。
刘兴诗历史故事本来快听完了,昨晚楠楠想找夏商灭亡的部分再听。上次他拿着机子听好像就是这一段,文件顺序本来就是乱的,他找不到,结果又从中间开始听。最近他朗读和听书状态都不怎么好,静不下心来的感觉。
9月27日,楠楠一起床,我就打开故事机。正好是他熟悉的唐朝部分,他一下听进去了。可惜马上要朗读,只好关了。
下午1点开始一直听,他一会翻《季诺漫画》。一会儿玩我给他提供的小玩具,他状态很好。我出门回来,他自己在一边画画,一边听故事,不需要人陪伴。下午听了6小时,晚上听了45分钟睡觉,看来听得时间越长,他越感兴趣,状态越好。平时时间短,进入不了状态。我要减少他的外出活动机会,尽量多听。
上星期六,从外面回来,故事还没听进去,我先给他看蓝精灵,他就受影响,很难进入状态。可惜听故事就我热衷,我不在家,他爸嫌吵,常常关机。

yzhang4  发表于 2014-9-28 06:09:43
楠楠妈把《百家讲坛》里李山讲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放进播放器,当烧饼试试。

千江一月   发表于 2014-11-17 22:09:40
11月16日继续听哈利1。我发现机子里故事的顺序不对,今天重新调整了一下。昨天晚上他听了就近两个小时也没有意见,今天听到第五集,就说听过了。出去带着机子,到了公共汽车上自己关掉机器。
下午看电影《星际穿越》,这部片子没有凶杀色情等儿童不宜的,但是很难看懂,全是科学术语。别的小朋友在影院跑来跑去,楠楠一直坚持看下来,很不容易了。回来晚上,又看了罗塞塔的动画片,很喜欢。
今天听故事时间不长,只听到《哈利与魔法石》第10集,相当于4个小时。和放哈利5都是一样的要我开机,我还是放回哈利5吧。
我就是搞不清,我们这样到底是不是进入状态了?

yzhang4  发表于 2014-11-18 14:13:24
楠楠妈吗呢,是最执着地引导楠楠伴随聆听的妈妈之一了。
楠楠的情况,在这里比较特殊。一个是,去年刚遇到的时候,孩子看电视,打游戏,比较厉害;另一个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刻不停地喜欢说。还有呢,就是楠楠上的国学幼儿园小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考试。不考试,
从目前来看,这个安排,对孩子智力的建构,是非常好的。
我们知道,一个人,和外界交换信息,主要有四个方面:听说读写。那些很快进入伴随聆听的孩子,是那些语言表达能力不占优的孩子。可楠楠不是这样,楠楠是一个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喜欢找人说话儿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非常难于引入伴随聆听状态。你要知道,这样的孩子,是不肯坐下来,安安静静地一个听的,他黏人黏得厉害。
可是,不管怎么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楠楠妈做到了!
从楠楠目前的情况看,伴随聆听的主要指标:入睡速度快,已经明显表现出来的。另外呢?孩子听时,对于混乱的文件顺序,不表抗议:只要听就行。这一点,楠楠也具备了。
什么是进入了伴随聆听状态?
这就是了。
这个伴随聆听一旦突破,听说读写,这四大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楠楠就一下子解决了两个:听和说!不要忘了,这两个,是相互矛盾的能力....至少,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是如此。
楠楠妈妈是第一个成功解决了外向爱说适龄孩子,如何引导进入伴随聆听状态的妈妈。楠楠妈妈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着实人赞叹!
嗯,伴随聆听...第一批开始试验伴听的适龄孩子,到现在,正好一年的时间啦。
在这一年时间里,妈妈们真的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这在当初,去年的这个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yzhang4  发表于 2014-11-21 04:45:00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有信心说:一个适龄的孩子,一定都能够伴随聆听;妈妈怎么做,就一定能让孩子进入伴听状态呢?
妈妈只要坚持每天记录伴听手记,在手记里面每天归集孩子伴听的情况,积极思考:让孩子听什么,怎么引入;遇到问题,寻求解答,同时,也吸收别的妈妈的经验、教训,调整焦急的心态......
这些呢,做到了,孩子就进入伴听状态,肯定能。
说老实话,咱们呢,对伴随聆听这个现象,认识得还不够清楚、深入。认识不清楚不深入,就很难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做,就一定能引导孩子进入伴听状态。
这个伴听又重要。
妈妈想要让孩子进入伴听状态,就只有用这个笨法子:每天记录每天写,每天琢磨每天想。到目前为止,最坚决最彻底最执着的是楠楠妈妈....她坚持了一年。楠楠呢,终于也进入了伴听状态。楠楠十分十分的外向,善谈,进入伴听状态,非常非常不容易:孩子坐不住,不肯听。
在引导孩子进入伴听状态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妈妈,你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看看高楼里楠楠妈妈在去年一年里的发言,你就知道,你遇到的困难,实在不算什么困难:http://bbs.liyueer.com/forum.php ... id=42344&page=1
去年,楠楠妈妈为了孩子的伴听,整整写了九页的帖子。
楠楠在咱们这里,应该是最极端的孩子了。楠楠都能进入伴听状态,别的内向的孩子.....能安静地坐住....就更容易进入伴听状态了。普通的孩子,一开始,只要妈妈仔细读读别的妈妈的记录,了解基本情况:心态怎么放;从哪个资料入手;一开始,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坚持记录,坚持琢磨。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孩子就进入伴听状态了。
有朝一日,你给他什么他听什么;你给他读什么,他就要什么....进入了这个状态,妈妈的心态就不一样了:这个教育,真的很简单!可不是么!你想教育孩子什么,就找最好的资料,给孩子听;或者读给他当天书,不就行了么?
这个状态,孩子们一定要进入!
对一般孩子而言,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决定一生的最关键的30-60天。
启动这30-60天,抓住这30-60天。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6周多初接触申爸理论的孩子听什么资料--先获得聆听能力


果果的小甜甜:我家六周多了,上幼儿园大班,学校看一些成语故事视频,可以让她也听听成语故事吗?
申爸:不用着急忙慌地给孩子各种资料。好资料非常多,各有各的好。可是,弱水三千,也只能掬一瓢饮。再体会一下1275楼,罗曼罗兰是怎么描写的......不要搁于幻想,而不撒下网去。更不能“做定一桩事,心里就在懊恼没有做另外一桩。”最重要的,莫过于选好一个,让孩子静静地听。
如果果果把哈利这个大部头啃完了,孩子就获得了聆听的能力。这可是一辈子都有用的最重要的能力啊!别的短故事,听完了,也就听完了。听完了,只能说对获得聆听能力有好处而已......要专注,静下心来做。不要总是东张西望:“可是从何下手呢?这一个跟那一个都显得一样重要。他把它们翻来覆去,一忽儿丢下,一忽儿又捡起……不,可是不能重拾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一个梦决不给你连抓到两次;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在他手里,在他眼前,在他眼睁睁的瞧着的时候已经变了。必须赶快才好,可是他不能,工作的迟缓使他惶惑。他恨不得一天之中把什么都做完,但连最小的工作他也觉得困难得不得了。最糟的是他才开始工作已经在厌恶这工作,他的梦过去了,他自己也过去了。他做定一桩事,心里就在懊恼没有做另外一桩。只要他在美妙的题材中挑定一个,就会使他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因此他所有的宝藏都变成毫无用处。”
抓在手里的,才算是自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该断奶断奶,引导聆听层次更高的有声读物


宣宇妈:儿子基本情况:6岁9个月,1岁半开始亲子阅读,一直以绘本为主。我给孩子的是不是都是娱乐内容?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可以愉悦了,我还在那娱乐他呢。

申爸:宣宇已经读过非常多的绘本,可以收起来,送给别的小朋友了。挑一下,只留下和科学、数学等主题的绘本,剩下,应该处理掉了。孩子该断奶的时候,一定得断奶。接下来,可以引导宣宇听一些层次更高的有声读物,但避免听童话。至于从哪里开始,这要看孩子现在对哪些主题感兴趣。最好选孩子感兴趣的主题给他听。三国可以,如果宣宇一直不拒绝,就可以再听一两个星期,就开始感兴趣了。
哈哈,这态度,超赞!宣宇才6岁,现在引导孩子聆听高级的有声读物,一点儿也不晚。宣宇妈放松心态,莫着急,一步步来就行了。

喜宝妈:我家已经6岁8个多月了,小学前基本都是亲子阅读,大多数是绘本,有声书播放比较少,上小学后,我就给他听了《小鲁说故事》,目前播放的是中国历史部分,很有兴趣。是不是把《小鲁说故事》听完,再开始其他的故事?
让喜宝把小鲁听完吧,听完之后,可以考虑给孩子中国上下五千年。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答六岁多孩子妈妈的几个问题


因为我们晚一年上小学,所以她现在还有比较宽松的时间,请大申爸指点:
a、我家的历史阅读相对较窄,现阶段如要拓宽从哪些方面入手?

从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入手吧。这个很好,可以先给语涵亲子阅读一下,然后引导听有声故事。

b、原打算今年开始认识一些字,早日开始自主阅读的,是否合适?

大申没有选择提前认字,他的字都是入学以后在语文课上学到了。申爸觉得,是否提前识字,取决于爸爸妈妈的看法。这不是关键问题。在7岁之前,关键问题是聆听,只要这个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可以随便,看父母的喜好。

c、也是因为发现她听了很多中文书籍以后词汇量比较大,表达比较准确,所以希望这个方式能在英语学习上使用,计划利用学前这一年,进行英语启蒙,能尽早开始英文方面的听、读,我的这个想法是否可行,需要注意什么?

英语从听开始吧,可以看原版的动画片。动画片总是要给孩子看的,索性就连英语也一块儿学了。

d、关于国学经典,以我女儿的年龄和以上的情况,最好从什么开始?

论语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回答六岁多孩子妈妈瞳妈0709的几个问题


2014-2-18 16:28
a、我家女儿07年9月生,今年上小学。我计划目前先听完中华五千年,然后听世界五千年,然后听评书,再到百家论坛,期中穿插儒勒凡尔纳。请问申爸我这样安排是否得当?如不妥的话,请申爸帮我指指路。

这样的顺序,没什么大问题。如果不穿插儒勒凡尔纳,而是让孩子把两种五千年听完,再把儒勒凡尔纳听完,再继续听,更好些。

b、女儿更喜欢听女声的故事,所以对儒勒凡尔纳的其他小说不感兴趣,有什么办理吸引她呢?

爸爸妈妈怎么知道孩子感兴趣呢?首先,孩子要听;其次,孩子可以十分专心地听;再次,更重要的,孩子可以复述,就情节和爸爸妈妈讨论。
可这些,恰恰都不是伴随聆听的表现。只要孩子不拒绝,就放着。过一段时间,孩子“要听”,这第一项满足了,但后边三个,没有。孩子就在伴随聆听了。伴随聆听最重要。一方面,伴随聆听比有意识地聆听,可以听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孩子的小脑袋,在伴随聆听的时候,处理信息的效率,比有意识聆听的时候,更高。

c、由于女儿有科学方面的启蒙,所以她对科学方面很感兴趣,女儿现在6岁半,请问《可怕的科学》是亲子阅读好,还是等以后她自主阅读好呢?

你要是能亲子阅读《万物简史》、《阿西莫夫科学指南》更好些,《可怕的科学》可以留作将来孩子自己读。

d、《神奇树屋》是买哪个版本的?

有原版的卖。学英文,最好不要中英对照的读物。

e、现时英语这朵花要用什么材料来添呢?

多听就行。

f、我与女儿每天颂读经典可以当作你建议的第三件事来做吗?顺便也是读天书呢。

完全可以,把时间固定下来就行了。

g、如何训练小孩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先告诉孩子这样做,然后,每次说话,都提醒孩子要看着眼睛。这得慢慢来,过几个月,孩子就习惯了。

h、女儿在聆听方面,女儿有时是伴随聆听,有时就很认真地听,时不时就故事内容问问题,请问申爸我女儿这状况可行否?

给孩子听儒勒凡尔纳的男生朗读,过段时间,孩子就伴随聆听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进入伴随聆听的大孩子


“一骆”:申爸,九月份入学的孩子,是六周岁到七周岁之间,新加入的大多数孩子,从那时才开始“伴随聆听”,还得有一个引入期,上了小学后时间又紧,平均一年后就到了7.5岁(最短的只有半年),这么短时间的聆听,就能建构好智力吗?”

接下来该什么问题了?嗯,骆妈问的问题。
其实,骆妈的问题有代表性,很多爸爸妈妈都有。那些孩子正好5岁,正好看到这座楼的爸爸妈妈,毕竟是少数。很多爸爸妈妈看到这楼的时候,孩子已经大了。对于大孩子,或者已经过了7.5岁,或者7岁或者6岁......很多爸爸妈妈接受申爸的假说,也给孩子伴随聆听,特别是,孩子也明显进入了伴随聆听的状态了......这些孩子,将来会怎样?
申爸很实在,申爸必须照实说:不知道。说到底,不是专家.....那些提出过假说,并且其假说已经经过实践验证的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士.....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形,知道针对不同的情形,未来会怎么样。申爸不是专家。申爸只有一个大申。申爸无法从大申的经历中,猜出非典型性的大申路径的孩子会怎么样。并且,猜也没有用。任何猜测,最终都得经过孩子那里的成长验证才行。可是,申爸也能体谅大孩子的爸爸妈妈们的心情。申爸可以从两个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信息。
第一个,即便没有好处,总没坏处。不管孩子们几岁开始聆听,能不能够伴随聆听,让孩子听,孩子又喜欢听,总没有坏处,对吧?况且,大家让孩子听的故事,比如夏洛的网、法布尔昆虫记、儒勒·凡尔纳、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百家讲坛......从公认的意义上来讲,也都是很不错的东西。
第二个,孩子的伴随聆听,越多越好?不一定。起初,申爸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在去年7月份,开始这楼的时候,还是如此认为。那个时候这样认为,原因很简单:申爸还没有看到大申后面的表现。时间过去了一年,大申长大了一岁,申爸终于看清楚,自己想看的事情了。
申爸到底想看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5周岁以上孩子听什么?


申爸:给孩子《三国演义》的原著朗读,要是孩子不接受,改袁阔成的评书试试看。不管是评书也好,原著朗读也好,申爸只是神断式的推荐,没有说为什么。其实呢,这又是一个又长又粘的坡。
《三国演义》本身不是目的,申爸这么推荐,目的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字: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里有一个著名的节目,易中天的《易中天品三国》。短期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在听三国演义时培养起来的兴趣,在听完三国之后,吃掉《易中天品三国》。吃掉这个有什么好处呢?《易中天品三国》本身的好处,申爸毋庸多言。另外的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孩子听完易中天品三国,就会对那种讲座的形式,十分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事情就好办了。
规划孩子的教育战略,是受到很多限制的。
首先,需要知道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智力特点,根据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大家想想,既然孩子能听天书,又能伴随聆听任何类型的有声读物,为什么申爸不建议5.5-7.5的孩子,直接去听《易中天品三国》,直接去听百家讲坛,而是听哈利、儒勒·凡尔纳、上下五千年那些呢?这肯定有它的道理。哈利、儒勒·凡尔纳、上下五千年和易中天品三国是不同类型的有声读物。
其次,需要知道有哪些有声读物,可以用。你不能说想什么是什么。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明显比上下五千年好,为什么不推荐孩子听《中国历史故事》?你这个,它得有这个资料的有声读物,你才能让孩子听,不是?这个中国历史故事的有声读物,它就没有。
最后,资料本身的限制。这个那个啥,给小孩子三国原著,申爸也觉得,有些不妥的地方。
要是孩子生在西方,事情就好办了,给孩子荷马史诗和合适版本的希腊神话。比如,斯蒂芬尼德斯兄弟版本的希腊神话妥帖得不得了。它这个西方,它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文化建设不是比我们先进么。斯蒂芬尼德斯的希腊神话就是那兄弟俩为孩子们量身定制的版本,那学术水准,那艺术品位,其本身就足够经典的地位。我们给孩子们量身定制的读物呢?俩字:粗劣。根本没法儿用。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给孩子量身定制的历史读物,就是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还没有多少人认,没有有声书。你让申爸解决这个问题,申爸哪里能解决这样的问题。这可是文化积累的问题啊!这哪里是某个人能解决得了的。所以,我们面临很强的资料方面的约束。这是我们文化虚弱造成的系统性缺陷。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约束,粗中选精,折衷求权,才能制定出一个既能够达到战略目标,又可以执行的战略计划出来。
许多很有头脑,很有见解爸爸妈妈已经指出三国的问题。此前,申爸都没有回应。诚然,爸爸妈妈们提出的那些问题确实都存在。可是,这些爸爸妈妈大都在就三国说三国。当大家把视野放宽,在大视野下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该怎么选择资料呢?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除了三国系,理论上,应该还有别的。申爸欢迎在大视野下,探讨给孩子的资料的选择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七周多才开始伴听来得及吗?


淡淡的茶 发表于 2013-11-14 13:54
大申爸你好,我家女儿7岁2个月了,所以看到您的帖子就有些紧迫感哈!我们从10月末听法布尔昆虫记,没听几集说不想听了,自己换成孙敬修的三十六记,全听完,对里面的成语感兴趣。我推荐她听三国演义,不感兴趣,换成哈利波特了。之前给她看了电影,所以很喜欢听。我想问下大申爸,像我家女儿这种情况,是否还来得及,还有听哈利波特是否可行?

欢迎淡淡的茶!
首先呢,申爸要说,不存在晚不晚的问题。事实上,淡淡的茶没丢掉什么。假如淡淡的茶从来没有进入到这个帖子,看到里面的内容;假如申爸没写过这个帖子;假如大申从来没有生到这个世界上.......淡淡的茶的女儿还不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么看的话,什么都没有丢掉。
其次呢,孩子已经在听哈利,晚上睡眠很快,立竿见影。这说明,孩子的大脑对词汇的建构,已经在有效地进行着了。即便是今天孩子就进入转折期,昨天不还有效工作了一天呢么......淡淡的茶不但没有丢掉一些,反而多得到了一天的东西。
调整心态,淡定,莫急。
现在,可以开始看,怎么做,最好。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聆听。故听的资料,显得很重要。听哈利不是个好选择。孩子既然听孙敬修的三十六计,那么,可否换成孙敬修讲西游记故事呢?要是孩子喜欢听,让她多听一段时间,然后,换成曹灿讲的西游记,看行不行。
淡淡的茶,你没啥失掉的,只有得到的,自然不存在来不来得及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大孩子《三国演义》、《中华文化基础教材》
      

小皓妈,孩子三年级了吧?你让小皓听《三国》评书,是很好的选择。等孩子对三国有兴趣了,再慢慢引导孩子看原著不迟。
关于亲子阅读,申爸有一点看法。
现在,孩子已经懂事了,并且学业越来越重,时间越来越宝贵。宝贵的时间拿出来读《哈利》,实在有点儿浪费。申爸建议你买一套《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当做亲子阅读材料,给小皓读读。这个书当当上好像没有,淘宝上淘。小皓马上就到了社会能力萌芽的关键期了,他应该会喜欢听这书。如果暂时不喜欢,也没关系,过几个月,拿过来给孩子读读,试到喜欢了再继续读。
《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和《论语译注》不一样。前者浅显易懂,适合给七八岁的大孩子听,理解;后者听不懂,适合给词汇敏感期的小孩子读,积词汇。申爸觉得,孩子自主阅读《论语译注》,最快也得到高中。
不知道上述建议对你是否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九岁的孩子


芒芒:我家丫头马上就要9周岁了,错过了很多。几乎没有培养过耳朵,音乐、故事、英语,感觉她不感兴趣就停了。喜欢看书,6周岁左右开始就自主阅读了。现在三年级,从什么资料开始听呢?

也可以考虑让孩子听听《三国》或者《红楼梦》。

如心妈咪:申爸,文文,男孩,9岁,三年级,现在正在听连丽如的《三国演义》评书,非常喜欢,快听完了,这个听完后,给 ...

如心妈妈,9岁的孩子,听完三国评书之后,给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试试,看听不听。水浒也可以给,阅读和聆听不冲突。

朵朵妮妈妈:申爸,您好!朵朵差1个多月就9岁了,最近她开始不愿意听了。我们聆听是从6岁半多才开始,但那时候听英文、中文都不排斥,一直坚持早晚听。但就在前几天她开始打破这个持续了2年多的习惯,拒绝聆听,说她在想事,然后我就停了。如果在家我会2次尝试,过一会再打开,她又会很自然地开始听了,并走哪拎到哪(说明她听进去了)。但在外面,我就放弃了。您说这正常吗? ...

到了9岁了,不愿意听了,这再正常不过了。
孩子的伴随聆听,是特定年龄段的特定现象。孩子不问青红皂白,食而不化地把听到的东西统统整个儿搬进小脑袋里.....伴随聆听.....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下去,那还了得!那会要了亲命的。
大申也早就不伴随聆听了。大申也听,但和早前那种听,不一样了。他指定要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遍一遍地听。不过,现在,当他听到南纬37度线的时候,就会趴到世界地图上,拿小手指头比划,找准那根在地图上看不见的线,然后,拿小手指顺着附近的纬线,小心地往前挪,一边挪,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啊,原来,经过阿根廷啊.....”然后,在地图上使劲地找。找了很久,忽然大声喊:“老爸,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哪儿?我怎么找不到呢?”申爸走过去,指了一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大申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不就在南纬37度线上吗?我们怎么找了好久,都没看见?”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还拿铅笔在地图上虚虚地描上了一根南纬37度线,在旁边,歪歪斜斜地写上37度的字样。
他们该有意识地去做事情,有意识地去听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十多岁


悠悠蜜201108:孩子还小,但也忍不住经常追过来看,申爸写得太精彩。
申爸如此强调聆听,让我想起有意思的事。话说我读书的时候,政治考试成绩非常好,怎么说呢,常常年级第一。中国的大考都是算总分的,政治可是我的拉分法宝,哈哈。有人可能会说了,政治么,死背不就行了。冤枉、冤枉,我真的不是很会背的那个,那时候要考高分,重点是不定向选择题,少漏错选均不得分,3分一题,30-40分的总分,随便错一两题,就别上90了。很长时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政治考试感觉为什么这么好,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突然发现,这个完全要归功于我老爸。我老爸是标准的人民群众一枚,但确是《新闻联播》的狂热粉丝。大概是我上小学高年纪或者初中开始,他不让我看电视了。但是他自己不能不看《新闻联播》,他看我也看,只要能看看心爱的电视,哪怕是新闻也认了。现在想起来,其实也没看进去多少,因为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如此2、3年吧,其影响是,政治甚至在我考研的时候也是花时间最少,但拉总分的科目。
所以,我完全相信申爸的“聆听”说,同时,觉得孩子大了些的妈妈们也不必焦虑,想我当时开始看/听《新闻联播》肯定是十多岁了,可也不晚么,哈哈。

兔兔妈妈给了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很好,能用来解释,为啥读天书会影响到孩子。总体上说,人类的大脑在早期(不止是人类,其它的动物也有)会有一种叫做“印刻”的心理现象。就是在头脑中把“整个东西”都存储下来,这“整个东西”可以是妈妈的面庞,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种声音,一段旋律,还可以是一种气味,一种感受.....都可以。在未来,印刻就会在人们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影响人的感受、判断、决定。兔兔妈妈对政治学科的敏感,完全不是来自十几岁时天天的新闻联播,反而十几岁时的新闻联播来自更早的兔姥爷的某些有关时政的话或者观点带来的影响。
发表于 2018-4-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

继续跟跟跟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听题   


子嘉妈:给申爸反馈个信息。子嘉学校举行国学少年挑战赛,子嘉第一次在学校里取得了冠军,第二次全区里的比赛选4名选手,子嘉是他们学校唯一晋级选手,晋级的选手能参加黑龙江台 挑战小学生的海选。
这个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滴。
主要是用了聆听的方法:这次的国学题是部分题库和课外题。题库我们用的方法就是聆听,这个方法真好,孩子不累,早晨晚上听听基本就会了。剩下的就是阅读奠定的基础,这部分题就是申爸说的潜意识里的,孩子回来说了有几道题就是感觉对,忘了在什么书里面看到,好像是三国、好像是上下五千年,就是有感觉。

瞳妈:在申爸群体指导的号召下,自己硬着头皮去找班主任和班级家长来参与,找了10位最终才有4位愿意来......

爸爸妈妈们都仔细看看子嘉妈和瞳妈的反馈哈,看完之后呢,妈妈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先看子嘉的情况。子嘉自己努力,站到了黑龙江台国学挑战赛的赛场上。
子嘉妈妈呢,很显然,不是来晒这个成绩的。子嘉妈妈是想告诉大家说:聆听这个事情,将来运用得当,会在学习上,对孩子产生多大效果。
我们呢,做题。比如,选择题。做这些题的时候,有些题,我们知道我们“不会”。不过呢,这些选择题的某些选择项,我们一看,就知道,它不对。
用排除法,我们排除两个,剩下两个。这两个,真就举棋不定了。然后,我么怎么决定选哪一个做答案呢?我们把两个选择项都代入题干中,快速地读一下,感觉一下,哪个“更好”,就选哪个。我们都是这么做选择题的。
其实呢,所有的人,也都是这么做选择题的,包括那些北大清华的学生,包括那些知识大奖赛的冠军...每个人,都一样。须知,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把“那些题”里的每一道,都清晰明确地在头脑里知道答案的。
那种感觉,很重要。
现在,我们要问:那种感觉,是哪儿来的?
这种感觉的来源,就是子嘉自己说的:“有几道题就是感觉对,忘了在什么里看到,好像是三国,好像是上下五千年。就是感觉。”
其实呢,我们的感觉,不过是一种浅记忆。以前听过那么一耳朵,读过那么一下下,其内容,在我们的头脑里形成了一个黯淡得不能再黯淡的星团,就留在那里了。后来,这个星团没有再强化,也没有和别的星团联合,形成更明亮的星系。它就是留在那儿,等着消亡的。
可是,当我们坐在考场中,站在赛场上,遇到了同样的题目,这个题目的某一个选择项,会和这个久已忘记的小星团,共振那么一下下,小星团忽闪一下,亮度增加一点点.....这一点点亮度,反映到我们的意识中,就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飘飘忽忽,很不稳定。可就是有那种“感觉”。
我们人,所有的“感觉”....西妈不就老说她们心派妈妈么....都是这个原理来的:微弱的星团共振,忽闪了那么一下下....
怎么快速获得更多的“明确知道的答案”,还有“模模糊糊的感觉”呢?获得“明确知道的答案”“模模糊糊的感觉”需要有手段。手段是什么?聆听,还有阅读。
妈妈们看...孩子的教育,不过就是怎么教孩子们学习。可是呢,咱们这个“讲教育”的群系,申爸很少谈学习。申爸谈的主要是什么呢?一直在谈聆听,一直在谈阅读么!
我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怎么引导孩子进入伴听状态,怎么引导孩子听天书;都放在愉快阅读、定向阅读还有拓荒阅读上面。我们花大量时间,说书。
选书呢,就是在解决“读什么”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引导孩子听了,孩子获得了各种的聆听能力;引导孩子读了,孩子能读各种的书。接着,再解决了孩子听什么和读什么的问题:围绕着主题,给到足够多的,足够质量的资料给到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听,自己去读。孩子学习这件事情,就算做好了。
子嘉妈的实践,给了申爸极大的启示:听题!申爸呢,最近明显有点儿心不在焉...话题比较凌乱。其实呢,这段时间,申爸主要是在思考:大申震撼景山,怎么震撼呢?你这个孩子,练成了绝世的武功,倚天屠龙在手...赢的一切条件,都具备了。可是,下一场对决,你怎么赢呢?得虑量出来一个大致的思路,完了,好往前走。
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如何让大申学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六年的课程,完了呢,在高考这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台上,大申能够赢。不仅能够赢,还要大赢....这个事情,该怎么弄呢?
实现这一点...短时间内,彻底掌握中学六年的课业内容...申爸感觉,大申已经完全具备了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这好比说,现在,生产所有建筑材料的工厂,都建起来了,生产测试完毕,随时可以开工,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整体设计,图纸已经画好....
可以开始着手动工了。
可是,你建国家大剧院,还得有施工路线图,还得解决施工现场遇到的具体问题。
现在,问题不是有没有建筑材料,有没有总体设计图,有没有施工能力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项目经理的要面对的事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怎么解决。
地基挖着挖着,冒水了,咋办?
子嘉妈的实践,给了申爸一个最重要的武器:听题!申爸一直思考,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怎么用像我们这里这样的学习,去解决在考试过程中把题“全做对”的这个问题。
听。听题。
动用孩子已经形成的强悍的聆听能力,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嗯...申爸呢,回头再详细说,“震撼景山”的整个的规划:至少,在短期内,大申六年级这一年时间里,要让大申愉快地自己学习完整个初中三年的课业内容。理科...数学、物理还有化学,用另外的方式来解决。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回头申爸详细说。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聆听资料分类


聆听的资料,小孩子需要听的,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1、科技以及自然知识类,比如《儒勒·凡尔纳》,《森林报》,有声版的《百科全书》,《法布尔》;
2、历史类,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简明世界史》,历史故事;
3、文学类,比如散文、《三国演义》,各种小说;
到了九岁,可以加第两类:
4、哲学类,比如《苏菲的世界》;
5、人文类,比如《战争的果实》;
到了十岁,可以加第六类:
6、古文类,比如初中古文示范朗读,高中古文示范朗读。
总得来说,孩子把这些种类听完了,数理化文史哲就齐了,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有了。
给孩子选聆听资料,要注意几点:
1、不要让孩子往娱乐聆听的方向滑。爸爸妈妈要是不加引导,随便孩子怎么办,在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他总要选择哈利•波特来听.....只要他听过一遍哈利•波特,他就会这样做;
2、如果已经把可听的类别都听过了,可以引导孩子在听过的内容里面,选择某一类......或者爸爸妈妈喜欢的某一类......引导孩子反复听。这些资料,构成了孩子一生知识结构进而是智力结构的基础,他需要反反复复地听,把基础夯实。听过一遍,孩子还只是吸取了一些词汇,相当于图片上一些零散的点,远远构不成一幅图片。这些点,会随着聆听次数的加多而迅速增加,慢慢地,里面的图像隐隐约约显现出来,变得越来越清晰。
昨天,大申还听了海底两万里,这已经是他第n次听这部小说了。
别的爸爸妈妈,也总结一下孩子聆听的情况吧。特别是孩子还不怎么聆听的爸爸妈妈,你把全景总结一下,已经进入聆听状态的爸爸妈妈,才能给你一些意见和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阅读、亲子阅读、亲子朗读和读出声的读


以下是孩子独自一人的活动:
阅读=自主阅读:孩子独自阅读一本有文字的书,包括阅读书上的图和文字;
读图:孩子独自阅读书上的图画。
以下是爸爸妈妈和孩子共同的活动:
亲子阅读:从孩子的角度讲,亲子阅读还不能算作一种真正的阅读。孩子不是在阅读书上的文字,而是就着爸爸妈妈读的内容和着书上的图画,和爸爸妈妈展开对话,交流。在这种形式中,书只是一个工具,把书换成一个实物的模型,效果也是一样。这种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亲子互动;
指读:爸爸妈妈用笔指着书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读出认识的字。这是一种辅助孩子阅读的方式;
亲子朗读:爸爸或者妈妈朗读给孩子听。主要是单向交流,一个读,一个听,互动比较少。
亲子阅读非常重要!即便大申长到今天这个年龄,申爸还不时和大申做亲子阅读。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建议亲子朗读。
指读是一种教会孩子阅读的手段,成败优劣,见仁见智。
申爸自己,不主张指读,并且在大申那里,根本就没采用指读方式。
读天书是一种亲子朗读方式。孩子长到5.5岁以后,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听天书。这对将来孩子自主阅读时,能接受的读物种类,有决定性的影响。

瑶瑶的妈妈 指读性的亲子阅读确实不好,但亲子朗读这一块就我的实践来看,只要孩子能接受,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可以的。我们最开始亲子阅读也是从绘本开始,妈妈读,孩子看画面。到了3岁多,发现孩子有时不看画面了,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自己想画面。所以就慢慢从亲子阅读变成亲子朗读,书也从绘本过渡到全是字的书。在朗读过程中只要她在听,我也是很少问问题。但听完了,她会把她听到的画出来。比如听完孙悟空她会画出她心目中的孙悟空,听完彼得潘她画印第安人追杀虎莲公主,然后彼得潘来营救的画面;听完哈利波特,她会做立体的哈利波特,头发都可以撩起来(是用线沾上去的),下面露出一道疤。哈利的宿舍都是门是可以打开的,里面配有钥匙还有楼梯。

从小的亲子朗读不仅让她词汇丰富,培养了想像力,而且在和同伴玩的过程中非常有创意,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小时候我和她爸爸吵架,她会拿照相机对着我们录我们吵架的情景,让我们不好意思吵下去。小朋友都喜欢和她玩,有一次和一个流浪儿都玩得很起劲。道理都是她从书和实践玩中悟出来的,我除了告诉她“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其他的道理从不多说。所以我觉得除了指读性的亲子阅读不要,只要孩子能接受,什么时候开始亲子阅读和朗读都不是问题。但是千万不能占用孩子玩的时间,也就是读一小时书就要能在户外和小朋友玩2小时,读2小时就要玩4小时(这个玩最好是天气好的时候在户外和小朋友一起玩,天气不好的时候我都是把小朋友请到家里玩),这样才能平衡发展。

yzhang4  瑶瑶现在已经五岁半了,形式上,早已经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了。

阳阳妈2010 发表于 2013-11-13 14:00
看到这里,我有个很深的疑问:我赞成阅读快是大脑越过了语音回路(从我自己的阅读上来看也是这样)。但我感觉你让孩子先具有的聆听能力不是恰恰强化了语音回路吗?这样后来的阅读反而不易越过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自己小时基本没听过什么,而且也不喜欢大声朗读,所以我的阅读速度很快。之前,我也一直认为大声朗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关键。
还有啊,你一直强调聆听能力,我觉得在能自主阅读之前,这个聆听能力有助于词汇的输入,所以聆听能力很需要。可是如果都能阅读了,而且具有了很好的阅读能力,那这聆听能力不就是那么重要了吗?聆听能力有当然好,但是感觉好不到你提的那个高度,相反我觉得阅读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米米爸爸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孩子自主阅读的材料,和孩子聆听的材料,不是同一层次的。听的可以高几个层次,这个《朗读手册》里也说过。比如,小学生,让她读《红楼梦》,那是非常难的。但听,可能能接受,并大部分听懂。
阳阳妈2010  嗯,如果阅读能力相当可以了话,那通过聆听再获取资料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听哪有看快啊?所以对于整人生来说,阅读能力肯定比聆听能力来的重要吧。

我们去观察一下,爸爸妈妈们怎么教孩子阅读,就清楚了。
一般的情况都是这样的:妈妈在右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指着书上的一个字。孩子坐在左边,眼睛看着指着的那个字。妈妈口里读:“一”,然后,笔指下一个字,读:“般”,再指着下一个,如此这般读下去。
轮到孩子自己读了,他也拿小手指,指着第一个字,读:“一”,然后,手指指下一个字,读:“般”.......如此这般读下去。
如果孩子不这样,妈妈就不知道孩子是否读得正确,无从纠正和帮忙。
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在脱离妈妈,自主阅读之后,仍然保留着把声音读出来的习惯,并且,一看到情节紧张的地方,就不自觉地用手指指着字,一个个地快看。
读出声的阅读,是这样形成的。
至于说阅读能力和聆听能,都重要。两个都要好。

阳阳妈2010  申爸,看到你的回复我感到深深滴郁闷:因为我问的两个问题你一个都没回答?

yzhang4  啊?真的呀。申爸今天给小豆妈带坏了,也跳着说话。那啥,申爸的意思是说,孩子跳不跳过语音回路,和教孩子阅读的方式有关,和聆听能力没关系。像申爸描述的那样教孩子阅读,孩子就会走语音回路。大声朗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活动,和自主阅读,似乎关系不大.....阅读能力强,当然必须。可是,有了阅读能力之后,在不同的场合,聆听也是需要的。故阅读和聆听能力,都重要,两个都要好。


亲子阅读和聆听


在5-7.5岁这个年龄段,如果孩子晚上越来越精神,折腾,久久不入睡,那就说明孩子最宝贵的天赋被浪费掉了。他没动用自己的天赋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儿,当然不累,就不睡,这很可惜。
怡妈有另外一点,处理得特别好:怡妈把亲子阅读和聆听,两件事情,分开了。从妈妈们的回馈中,申爸发现:好像好多人,把亲子阅读和申爸说的聆听搞混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做两种事情:一种是亲子阅读;另一种是聆听。
亲子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申爸可不是说要用MP3的故事来取代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当然越多越好。亲子阅读好,可是啊,按咱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的统计,平均而言,父母每天对孩子的高水平陪伴,只有1.6个小时。真实的情况是,平均每天坚持40分钟的亲子阅读,从不间断的家庭,就非常少了。妈妈们确实爱孩子,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孩子,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孩子.....可是啊,理想是美好的,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是,每个上班的母亲,每天能陪孩子读40分钟,就已经很优秀了。
孩子剩下的时间干什么?不管?剩下的时间,爸爸妈妈陪不了的时间,让孩子聆听,就像怡妈家做的那样。
聆听和亲子阅读是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啊,千万别弄混到一起去,当成一件事儿。
聆听状态:孩子只要不去把MP3关上,不张嘴要求妈妈“换成《昆虫记》”,这就是在听!并且是“认真地”在听。


2013-11-209:07:24

启动伴随聆听必须终止亲子聆听


怡妈:刚刚听昆虫记,我还是按照第一遍听的顺利,她现在不要,她要自己挑着听,听到蝉,她说,我听过了,我说,这些你都听过了啊,你要 听哪个,她指了下 ,我说名字,她说那听这个。 本来我跟她说,开始听夏,她说,还是要听昆虫记。

申爸:申爸好像.....申爸好像明白了什么事情......
这几天,申爸在反复地、仔细地读妈妈们具体情况的回馈,试图找出什么来。
这样:原则上说,高效陪伴有很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是亲子阅读,还应该有一种,叫“亲子聆听”。
当妈妈们试图启动孩子的自主聆听能力之时,“亲子聆听”必须终止!
“亲子聆听”时和孩子的讨论、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功能,挪到“亲子阅读”的活动里面去。
蒙氏很重视.......申爸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学说流派提倡这个的。就随便说它是“蒙氏”好了.......让孩子自主从事一项活动,不要打断。
申爸相信,这里的娃娃,和茗峰妈妈案例里提到的娃娃,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些娃娃真不听,这些娃娃会听,但娃娃们听的时候,妈妈们不要打断。
任何形式的提问、要求复述、询问喜不喜欢、问好听吗.....都是打断。
理想的状况是:把MP3一放,妈妈就该干什么,就当没有这回事一样。孩子只要不去把MP3关上,不张嘴要求妈妈“换成《昆虫记》”,这就是在听!并且是“认真地”在听。


2014-12-4

伴听和听的区别


为什么非要伴听,而不是听呢?首先呢,我们要澄清:孩子都要给听故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聆听,有专注地听和伴听两种状态。
任何一个适龄的孩子,都能进入伴听状态。这个专注地聆听,有个问题:晚上睡觉之前,孩子越听越兴奋,不肯睡觉。专注地听时间长了....比如,每天都听两个半小时的话,长此以往,孩子会累坏了。这样不行。我们需要知道:上帝当初设计的时候,他不可能设计一个五岁多的孩子,每天每天都不动,呆呆地在那里听上两个半小时,不带这样的。
可是,这个伴听不同。我们假设:如果妈妈不刻意给孩子播放故事,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对于适龄的孩子而言,是不是他也在伴听呢?我们无法证实这个想法...但是,很可能是这个样子的。孩子他清早一起床,就处于伴听的状态......这才是自然的状态。所以呢,妈妈刻意给孩子播放的故事,就算作是“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吧...孩子听多少,应该都无所谓。
另外一点呢,伴听好过专注聆听在哪里?伴听可以听得多,听得深。妈妈不管给孩子播什么故事,在孩子听起来,都是一些词汇构成的语音串。孩子的大脑就在自动地解码这些语音串。这个状态,可以让孩子开发出更多的“飞地”。这个很重要哦!极其重要。在孩子进入伴随聆听状态....听天书,给什么听什么...妈妈要抓住这个机会:给那些经典,给原著朗读。这个时候,撒下的种子,毫不费力。将来,这些种子就会发芽生根长出一片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现在呢,可以比较确定的说:在孩子五岁半之后,直接给远远超出孩子年龄水平的故事,就当背景音乐播放着,孩子自己就进入伴随聆听状态了。
申爸希望妈妈们回馈:这样的做法,孩子去听,听多长时间,从孩子那里,会有零星的输出。比如,孩子入睡的速度明显加快;从孩子口中,冒出故事里面的词汇;孩子明确表示,某段故事自己“听过了”.....这些可以从侧面证明孩子确实听了的证据。是的。但是,当孩子正当年龄,确实进入伴随聆听状态了的时候,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品三国已经够难的了,孩子入睡速度怎么样?妈妈呢,得有耐心。你不能说,今天给了宇宙秘密,明天就入睡快了....另外,伴随聆听是伴随聆听,听妈妈读天书是听妈妈读天书。这两者,是不一样的,不要混到一块儿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其它答疑

1、怎么引入自然地理的伴听

听《海底两万里》吧,里面有大量的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自然地理是很枯燥的一门学科,到目前为止,申爸还没找到比《海底两万里》和《希利尔讲世界地理》更好的资料。另外,可以考虑买一张世界地图,巨大幅的,能够贴满一堵墙的那种。把听到的地名,在地图上圈出来。

2、买大幅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碧海凌波  发表于 2014-11-222:15:17
2014/11/1,立河早上6:40起床,听了约1.5小时海底两万里,这个故事结束,接着听神秘岛,这是第5遍听神秘岛了。天气又不好也没出去玩,我就在家收拾卫生,他自己听故事玩。最近奶奶住院,家里比较忙,抢书弄得我自己也不舒服。不能随时陪立河,多数时候他自己玩,故事机就随身带着,有时过来给我讲他听到的內容。
晚上讲臭屁的大脑15分钟,阿西莫夫10分钟,诗经15分钟。10:00关灯。总共听故事约10小时。
晚上听故事时还自己做了幼儿园发的数学加减法训练,很喜欢。我在旁边只负责给他读题,没管他做的对错。
今晚立河看了一会儿地球仪,我把中国地图给他,他找到了我们烟台、福山、开发区;威海、广州、北京,看来上些字都认识了,还说哪儿离我们远还是近。这让我很惊讶。

yzhang4  发表于 2014-11-405:56:49
听儒勒·凡尔纳、上下五千年的爸爸妈妈,去买大幅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来,贴在墙上,贴满一面墙。现在,孩子还不识字,不用刻意引导孩子去认地图上的地方。随着孩子上学,慢慢识字,他们反复听凡尔纳和五千年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去找那些地方。
等到八九岁,孩子自己就就着地图,把自然地理的概貌,全都放在小脑袋里了。乱七八糟,很多很多,什么北纬37°线,布宜诺斯艾利斯,尼德兰群岛、日本海、红海......知道得跟自己玩具一样熟悉。
完了吧,这不算完,他自己会琢磨北纬是怎么回事,东经是怎么回事,去找自己家的经纬度是多少........
你不用管孩子,也不用引导他,他听故事,给他地图,到了八九岁,自己就能做到这些了。
这就是智力。

3、听哈利只需听一遍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聆听的习惯,就可以考虑不用《哈利》了,直接进入儒勒•凡尔纳。儒勒•凡尔纳是要自由地放给孩子,让孩子反复听的故事。孩子听《哈利》的爸爸妈妈注意:哈利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聆听能力,不要让孩子反复听。听一遍,就够了。孩子听完了,马上把《哈利》从孩子身边拿走,这很重要,申爸现在想起来,赶紧说,怕到时候忘了。另外,哈利是个“又长又粘的坡”,它对将来学习英语有莫大的好处。怎么选择,coco妈妈可以自己斟酌。

4、凡尔纳小说

要是孩子不要求重听昆虫记,儒勒•凡尔纳的有声小说一部接一部地放。淘宝要求重听,就按他的要求反复放,直到满意了,不要了为止。

5、关于《三国演义》

yunyal 发表于 2013-11-111:52
为什么上了小学的孩子,就听只三国就好了呢?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科学观念都不顾了吗?一个三国能顶的上这些吗? ...

哎呀,这些麻麻们,平时都冰雪聪明。可是呢,就是不能涉及到自己的娃。一涉及到自己的娃,脑筋立马就短路了。实在没办法。这不是上了学的孩子,时间不够,没那么多时间听故事么.....上了小学的孩子,一天8小时在学校,放了学,得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不能一心二用,必须专心写作业。这些学习的必须时间减掉之后,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能够把《三国演义》听完,就很好。不要小看那个评书,全播一遍,需要巨长的时间呢。
特别是,小孩子,可以一心二用,听这些故事,是复用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的。除了睡觉、上幼儿园、和妈妈做亲子阅读,剩下的时间,都可以让故事播放着,只要播了,孩子就听了。
可是呢,要知道,孩子一旦过了7.5的转折,这种一心二用的能力,就快速消失了。
到了大申现在这个年龄,基本上,已经完全不能一心二用了。他要听故事,就专心听,要看书的话,自己就过去把故事关了。
不是那些不重要,而是实在没资源做那些事情了。
轩轩妈,关于《三国演义》,是这样的。
1、如果爸爸妈妈自己特别喜欢三国,又想把三国给到孩子,就像轩妈于《红楼梦》那样,三国就特殊,什么时候给孩子,随爸爸妈妈的意愿,不必理会这里的建议;
2、对于从来没有刻意给过有声读物,也没有读过天书,现在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给《三国演义》评书。评书完了,可以给原著的朗读。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孩子可能还没有聆听的习惯;第二,孩子没有很多时间来听故事了。用评书来培养聆听习惯,同时,这部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亦是,这小说可以引导孩子去百家讲坛,这是一箭几只雕的勾当;
3、百家讲坛在孩子8岁半以后,最好9岁再给,就像现在大申这么大再给。对于已经上小学了,已经八九岁的孩子,他们没有聆听习惯的话,能否接受百家讲坛,申爸很疑惑;
4、对于还在幼儿园的小孩子......目前跟着这份指南走的孩子,申爸不建议给《三国演义》。等到孩子8岁,直接给三国原著,然后直接去百家讲坛。用不着那么麻烦。或者,不给《三国演义》,直接去百家讲坛就可以了。
《三国演义》,不管是评书还是原著朗读,对于大申而言,就是一个娱乐的资料。申爸到现在也不肯给.....娱乐么,什么时候给都行。
一份资料,是娱乐的还是愉悦的,是天书还是亲子阅读的资料,不是固定不变的。娱乐的还是愉悦的,天书还是什么,都是相对的概念,取决于孩子的年龄、以前聆听或者阅读的情况.....这是不叫难理解的部分。
申爸觉得,一边读一遍讨论,或者问孩子懂不懂,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解释,这种方式本是不错的。错的是应用的时点:爸爸妈妈得等孩子有了基础性的积累,才能这么干。从一开始就这么弄,唤起的只能是孩子口头的语句性陈述。这和真的“懂了”还是“没懂”,一点关系都没有。从孩子很小,三四岁就开始这么做,着急了。孩子口头表达,把话说顺,很重要。不过,小的时候,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方式不是这么来,而是背儿歌,读诗,让孩子说说在幼儿园都干了些什么.....这么弄

6、经典的好处

duducurl 发表于2013-11-4 12:49
对了,申爸,有个问题问你,给大申的这些听力材料,你事先都听过了吗?都有正向的判断吗?
申爸见过 ...

那些材料,申爸哪里有时间详细了解。这就是经典的好处了。这些东西,都是经过几百年时间,几代、千千万万的人实践过的东西,信这个,比较靠谱。当孩子大量聆听之后,爸爸妈妈就甭想“什么都亲口尝过”再让孩子去吃了。大申现在看书的速度,三个申爸都撵不上,申爸怎么去提前尝试?根本不可能。至于正向判断,是这样的:申爸提倡有条件的孩子,给《红楼梦》,但孩子再有条件,也不会提倡《金瓶梅》,这里有程度和性质方面的差异。分到这里,应该就差不多了。
当然,还可以再分细。可是,要是再分的话,就更加迷惘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谨毛失貌,什么都不敢给,时间逼到头上了,只好胡给。毕竟,孩子的聆听期间有限,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迟疑中,时间就过去了。

7、由长辈教养的孩子如何解决伴听问题

海泉妈妈发表于 2013-10-2322:31:12
我家大的二年级,小的4岁,是留守儿童,老家没有人帮忙阅读,请帮忙推荐书和有声读物,先谢谢了!

yzhang4  听袁阔成的《三国演义》评书吧,老家的大人也会入迷,可以有效对抗看电视。

海泉妈妈 发表于 2013-10-26 18:38:34
儿子今天跟我说,他想听恐怖的,搞笑类的书,我想问下有哪些读物可听,这不在身边,孩子的思维都跟不上。

yzhang4  恐怖,搞笑类的书,哪些读物最好都不听,那是些娱乐的书。7岁的孩子正值一生中智力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把宝贵的时间拿出来去恐怖搞笑,实在有点儿浪费。可以考虑给儿子听三国的评书,他会比恐怖搞笑还喜欢的。

海泉妈妈 发表于 2013-11-4 20:37
说一下我家海泉的情况,那次大申爸爸建议听三国之后,我就买了mp3下了三国的评书寄回家,刚开始他知道我有给他寄书(神奇校车)和听的东西,非常开心的,我今天打电话给他的时候,他跟我说那故事不好玩,怎么会那么久,那么多都不完的,而且书也不大喜欢看,我想孩子的耐心度不够,老人就常反映做作业拖拉,不专心,我是否要给孩子换成像“世界上下五千年”这个短的小故事,还是让老人坚持给他放三国?求解。

yzhang4  海泉是不是看电视比较多?  

以前是挺多的,几乎整天看CCTV6的节目,今年下半年开始,家里电视机坏了,所以没看了,只有放假的时候去别孩子家里看,申爸,我想问一下,能不能买"蓝精灵"那样的英语谍看呢,让老人规定看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去别人家看那些不好的动画片,也满足一下孩子看动画的欲望,还有想买一些习毛球之类的,放家里给孩子玩,增加一些活动项目,你看行吗?
不过今天我已经打电话让奶奶先坚持放三国给孩子听一段时间,再看看效果。

yzhang4  海泉妈妈,孩子不在你的身边,妈妈的爱传递起来非常复杂,这是海泉教育上最麻烦的地方。这就需要海泉妈妈要更有耐心,问题总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的。现在,海泉不看电视了,这就有了最佳的基础。如果海泉还看电视,就非常麻烦。

提到英语视频,给孩子视频,非常麻烦。因为孩子对视频上瘾之后,就很难回到聆听上来。可是,先建立起孩子对聆听的兴趣,再给合适的视频,就没问题了。
海泉不接受《三国》评书,也不接受《神奇校车》,没有关系。可否把“聆听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告诉奶奶,让奶奶在海泉做完作业之后,放收音机和海泉一块儿听?暂不设定听何种节目,只要孩子听,就行。等对收音机的节目感起兴趣,习惯聆听了,再根据到时候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有声读物给海泉。

海泉妈妈 发表于 2013-11-5 15:37
大申爸爸,非常感谢你的关注和耐心的解答,我今天有打电话回家跟奶奶说了听的好处,其实奶奶对于我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都是比较支持的。我今天具体了解了孩子的作息时间,晚上一般七点多就睡觉了,早上5点多就醒了,总的来说孩子真正听的时间就是晚上睡前一小会儿,从今天开始我让奶奶晚上做完作业,就放给孩子听,早上醒了也放给孩子听,只要孩子自已不去关掉,先观察几天。其实三国给孩子的同时,我自已也有在听,我早上现在也醒得非常早,也会放着听,我感觉我早上就更专注一些。如果再坚持几天还是这样的情况,我就按申爸说的方法让孩子听收音机,先培养聆听的兴趣。
确实,因为我没有陪同,奶奶带的孩子也多,再加上年纪大了,没有办法全身心的陪伴,我感觉孩子的状态不怎么好,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很专注的那种。他非常渴望我的陪伴,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呀,还有多少时间什么的,也很想来我这里。
再者感谢大申爸爸的鼓励,让我多了一些信心。

yzhang4  海泉妈妈,申爸觉得你让奶奶继续给海泉放三国,这个方案也可行.....主要是申爸没想到奶奶是这么开明有见识的奶奶,可以非常好地配合。海泉有福了。先坚持放一个星期,看结果,申爸觉得,孩子肯定会喜欢上《三国》的。

ccrubyduoduo 发表于 2013-11-4 14:42
关于背景故事,除非家里只有我跟孩子,一般孩子听的时间会比较长,但也坚持不过1个半小时,如果有外婆或是其它人在,由于经常会去打扰,所以一般连续听的时间只有20-30分钟最多。孩子只有在汽车里能听上好久,而且听到后来会头晕,不知道算是构建着还是真晕车 ...

顺顺妈,从入睡的情形看来,顺顺还是没有全力在使用自己的天赋。只要孩子处在能听清的范围内,她就在听。尽管她自己也意识不到自己在听,可她确实听了。这个,从入睡速度上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家里有老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大申姥姥姥爷都在家的时候,故事照样放着。老人们说话儿聊天儿,大申一边玩儿,一边听故事,一边听大人聊天儿。
顺顺不看电视吧?

ccrubyduoduo 发表于 2013-11-5 10:08
1、顺顺电视时间平均下来大概每二天看半小时吧。动画片看喜羊羊和芭拉拉魔仙,葫芦娃看了一遍就不要再看了,说是男孩子看的。蓝精灵国语版的看了二集也不要看了,说没意思。鼹鼠的故事只选自己感兴趣的其中1-2集反复看。只要外婆在放的电视不论是成人电视剧还是星光大道,广告都可以坐着看,电影可以盯着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看好几遍,但只记得片段。看电视时,怎么打扰都不给回应,只要约定好,可以准时关。
2、喜欢在同龄人面前炫耀自己觉得别人没办法拥有的事情或权力,比如,姐姐要回家了,她被允许可以看电视,比如,姐姐牙驻了,她可以吃糖。但姐姐一走,她却不再提看电视的事情。估计是为了不失去同龄人陪伴吧,有时会说无聊。
3、亲子阅读没办法读全文字的东西,她必须要有图画看着然后听我读。
我觉得这孩子对什么都没有持久的兴趣,没有明显的爱好。感觉什么都可以随时放弃。我觉得这点目前在其它孩子身上也有看到。所以如果让她去做你想让她做的事情,比如刷牙,吃饭,出门,她就自顾自做些有的没的事就是不去,让你不知道怎么去引诱(比如说你提过的:听故事啦!) ...

顺妈,有可能给老人听《杨家将》、《说岳全传》这类的书,让老人以此为娱乐内容吗?老人在顺顺上幼儿园的时候,可以看电视。顺顺在家,老人就听这个娱乐,可以否?这些书,老年人一般都是比较喜欢的。老人听的时候,让顺顺有顺便跟着听就行。

8、家有年龄不同的两宝的聆听问题

幸福临在 发表于2013-12-2 11:51
自己捧着播放器,感觉听的很专注,偶尔也顺手干别的,以前一直要拉着大人玩过家家,听小喇叭的时候就一个人安静的翻书,依靠手边的资源搭积木等等。昨晚睡前一直听,等她同意关之后又让我编故事给她,之后很快入睡了。这次孩子没有要求之前一直有的亲子阅读。
请问,如果保持孩子的这种状态,我需要注意避免的事是什么?
还有家里还有个一岁两个月的男宝,大宝的聆听对小宝有不好的?...

女儿的状态实在太好啦!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和女儿谈论小喇叭里面的内容,不要唤起孩子对所听故事的注意。就让孩子在无意中聆听故事就可以了了,这是最好的安排。
至于对儿子,没有什么影响。小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态度特别敏感。你放故事,是给姐姐听的,不是给他听的,这就对他没影响。假设,还有一家,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儿,和你家儿子同岁。那家要是也放同样的故事,对孩子就不好。你家的就没事儿。原因很简单,爸爸妈妈对放故事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视频资料


申爸对视频资料的建议

孩子非要看电视的话,一定要英文的。顺便,把英语的耳朵磨了,象BBC的纪录片、丁丁历险记(不是斯皮尔伯格那个大片儿,要是以前拍的电视动画,二三十集的样子)......都要英文的。孩子喜欢看原版动画片,就放开了给孩子看,动画片总归是要给孩子看的。只不过,有一个条件:每次看20分钟,看完之后,可以听故事,至少要间隔20分钟,才给再看。你放开了,孩子反而不那么拼命地抓动画片了,不信,大家可以试试。非要限定时间的话,看的时候,先说好,看半个小时,就关机。
假期看什么视频?看蓝精灵吧,大申当年就是看这部动画片的,就是“在那海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那部动画片的英文版。


大申看的视频

yuximin 发表于2013-12-21 10:03
对了,请教申爸,四岁半的孩子适合看什么类的视频节目?

大申的视频是这样的:最开始的时候,零星看过小小爱因斯坦,很简单的几何图案,在屏幕上慢悠悠地动那种。后来,开始看天线宝宝,鼹鼠的故事。接着,申爸给了大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那些经典的美术片,大申差不多全看了,申爸买了N多的VCD和DVD盘,看.....这应该是四岁之前的事情。
在快到四岁的时候,申爸给大申看老故事片,打仗的....地雷战、地道战、红日.....很多很多,都记不清了。申爸带着大申到音像店去,DVD盘,大申自己挑。反正四岁左右,看了巨多这种片子。
五、六两岁,大申基本上在聆听,看得很少。要看,也是以前买的那些DVD盘,偶尔看看。
到了七岁,大申开始狂看蓝精灵,还有BBC的记录片,看了N多。
自主阅读之后,大部分时间用在看书上了,看视频比较少,到今天也是这样。


申爸推荐的视频汇总
1、BBC纪录片                                
2、大家 纪录片                              
3、百家讲坛                                    
4、对话                                    
5、叱咤风云录                                 
6、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                                 
7、大国的崛起                                 
8、大国重器                                    
9、 历史的天空                                 
10、Howit's made        Discovery 23集                          
11、Inthe womb    BBC                    
12、界文明讲坛:a古埃及之谜                                 
                b古希腊之谜                                    
                c希腊神话之谜                                
13、特级教师辅导教学                                    
14、大染坊                                 
15、平凡的世界                                 
16、汉武大帝                                    
17、大秦帝国                                    
18、春秋战国                                    
19、孔子                                    
20、叶嘉莹:中华诗词之特美                                 
21、毛泽东                                 
22、恰同学少年                                 
23、郑委视频                                    
24、张超的学习方法                                 
25、王金战的:怎样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学习                                 
26、各大名校的讲座                                 
27、各大图书馆讲座                                 
28、央视纪录片《高考》                                 
29、董进宇-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30、《消失的军团》     金铁木                       
31、《圆明园》     金铁木                       
32、《大明宫》     金铁木                       
33、《玄奘之路》海域《神秘的西夏》     金铁木                       
34、大秦岭     陕西省宣传部                           
35、望长安     陕西省宣传部                           
36、东方帝谷         陕西省宣传部                           
37、帝陵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关于天书


发表于 2013-11-2407:24:01

1、专门说说天书。

首先,说说天书和伴随聆听的区别。天书和伴随聆听,对孩子而言,都是听词汇到耳朵里。从这个角度来说,天书和伴随聆听,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来自效用。
你给孩子读《论语》,当天书读,孩子接受,听。可是,你找来《论语》的朗读MP3,播放给孩子听,孩子不一定接受,他不要。这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于,孩子在接受妈妈给自己读天书,其原因大概来自情境兴趣,是亲子阅读的延伸。这个这个.....没有亲子阅读习惯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不会接受天书.....申爸推测。
尽管怡妈说,怡现在“特别好说话,给什么听什么”,其实呢,并不是真正的“给什么听什么”。怡妈可以试下,MP3故事,给怡听《易中天品三国》,怡肯定不要。准确地说,是在特定类型的MP3故事中,孩子给什么听什么。


发表于 2013-11-2805:09:52

2、再说说听故事和听天书

那啥,借骆骆妈的话头,申爸再说说听故事和听天书。假如大家没有像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孩子故事的话,孩子的词汇收集系统,也一样启动运转,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从嘈杂的背景中捕捉零散的词汇,建构自己的智力。这是一个自动过程,到了年纪,自己运行。等到了7.5岁,形成智力。智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孩子捕捉到的词汇的周备性主题性和非断头性.....前边申爸是用的这几个词儿吧.....
给孩子听故事,孩子只要不在听的时候明确反对,就表示孩子在听。其实,明确反对,他也在听!可是,要孩子表现出想大申、怡和景硕那样的“兴趣”,需要孩子听上一段时间。至少也得四五个月,孩子自己形成了聆听能力才行。
妈妈们特别在意于孩子对天书的评价。事实上,孩子的评价,无所谓。但是,造成孩子评价的原因,有所谓。这里的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给天书之前,已经给孩子形成了很强的情景兴趣。只要一开故事,孩子就条件反射地认为,妈妈要来问我问题了.....我得向妈妈提问,互动,妈妈才高兴......可是,这个听的东西,我真的听不懂,没法问问题,妈妈会不高兴,怎么办?这样的心态之下,孩子当然不要故事,对故事形成负向评价。爸爸妈妈一听到负向评价,就开始嘀咕。
其实呢,听故事,在孩子听故事的同时,爸爸妈妈彻底放手,让孩子一边听,一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最好的培养专注力的方式。川京妈在隔壁聊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其实,在小孩子,自我控制力就是专注力+情境兴趣。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做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他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腻了,换一件做。这就是专注。孩子天生都是专注的。为什么很多爸爸妈妈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专注力(或者自我控制力)不好?那仅仅是因为,孩子正在专注地做的事情,不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当下专注地做的事情。仅此而已。要是孩子自发做的事情,正好是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就好了。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靠情境兴趣。把最重要的一两件事情,培养成孩子的情境兴趣,问题就圆满地解决了。比如,听天书,在敏感期,把它变成情境兴趣。孩子上学了,把“回到家,先写完作业”,变成孩子的情境兴趣。在大申那里,申爸就把这两个事情变成情境兴趣。基本上,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维持孩子自主活动的重要性。孩子在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不应被打断。因为爱子心切、教子心切的缘故,爸爸妈妈老是觉得孩子自己摸索的时候,行为笨拙,做得不好,老是想去教孩子。可是啊,孩子的这种试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被父母打断,他的大脑的建构过程就被打断了。
其实呢,在申爸看来,很多很多家长,太想教育孩子了,所以把事情正好做反了。
正确的做法是:只留三国演义在播放器里面,孩子在家,就把播放器打开,然后,放孩子自己呆着,家长该干啥就干啥。对于孩子听的东西,干的事情,不闻不问不理会。过一段时间,孩子的专注力也恢复了,聆听能力也有了。
就这么简单。
可是,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难做到的。当然,孩子的很多技能,是要教的。什么时候教呢?高效陪伴的时候教。放手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休息好了,该做的家务也做完了,心情愉悦,全身心地和孩子一块儿玩,做游戏,教孩子各种技能。

爱无言  申爸谈谈,回家就写作业,怎么变成情景兴趣的?

yzhang4  把作业变成情境兴趣,这个有关键期。申爸已经详尽地记录过了,在这里http://14.23.153.6/bbs/viewthrea ... &extra=page%3D1

爱无言  谢谢,看了。就一个字,看的我特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我对父母真是更敬重了一点。可是你知道吗,我其实好讨厌你这样的爸爸.....5555 这个情景兴趣,简直就是身体的条件反射。虽然孩子有这样的条件反射也不会也不能就说多糟糕之类的,而且孩子养成好习惯还是很受益的,可是你这简直就是军事培训,孩子又不是小猫小狗,你研究的心理学全都用这上面去了,咋让我这么生气呢?

yzhang4  嘿嘿,本来就是条件反射么.......所以,申爸不培养大申更多的习惯。

爱无言  而且,这爸爸还洋洋得意!气啊气啊!就那么一条,告诉孩子就得听老师的,老师说什么都得听,老天啊!

yzhang4  这个这个.......如果不养成这个条件发射哈......以后呢,孩子作业困难,日久天长,那用到的心理学,可要更多了。两者相权,取其轻者也。那啥,这种条件反射的养成,有不少家长本能地摸索到了窍门儿,把孩子训练呆了的说。哈哈,这个适量就是药,过量了,也是药,毒药。

爱无言  你知道有可能这一条就得让孩子将来为了脱离开权威成为自己多费劲吗?要斗争多少吗? 怪不得大申没有自己的话呢,你辅导个语文孩子那么发散引开话题加辩论呢!老兄,你确实头脑强大,总结能力极强,可你控制之心也 太强了点。你凭啥就不相信孩子自己愿意去做作业,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呢? 非得要用这种方式来训练呢?

yzhang4  嘿嘿,当然得意啦......你看看那楼的后边,没有经过这种让美言妈感觉不舒服的爸爸妈妈,遭遇是什么?这个这个,孩子么,磨蹭,不写作业,得到的待遇,怕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呢,情景习惯形成了,挺好的,大申现在很Enjoy写作业。有的时候,确实喜欢写作业。这方法在斯金纳看来,实在不值一哂的事情么。有啥了?

爱无言  我娃写作业做不到回家就写,但我不操心不管的,不做有老师呢,她磨蹭完了还是会做的。她enjoy时是真正的enjoy, 身体里不会有其他的被训练的痛苦记忆。也许在我觉得是伤害,在大申不觉得是,那么这个方法就不算bad 大申脾气会粗暴的。哎!申爸,你没有你娘温柔啊。

yzhang4  你们吧,这些麻麻,太有点儿小题大做啦。孩子这东西,那里那么脆弱,训练几天写作业,就被权威了?要是这么脆弱,人早就灭绝干净了。相信孩子!没事。

爱无言  不说这个了,我很难受,替大申难受。对你家的很多画面,现在感觉构筑的更全面点了。你是太有野心的爸爸,不是我以前想的,我以前理想化了你。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和信任,因为受到很多的尊重和信任时,人的脆弱才会被化解。不说了,我是太代入我自己。不给你添堵了,按你想的来吧,人是很坚强的。

yzhang4  嗐,它这个事情吧,美言妈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吧,这还和量有关。被权威,被压抑,脾气粗暴,那得好大剂量,才会起效的事情。这么一个来月的剂量,想被权威都不能。莫嘀咕,这么干,没事儿。
啊?有雄心不好啊?不过,话说回来了,美言妈所说是实。申爸只在最关键的一半个点上才亲自动手,一般时候,申爸只务虚,不务实。要不,申妈怎么老抱怨申爸管大申的学习呢。这个道理,申爸还是明白滴,“咱们这些人” “夹持力太强,轻易不能动手教孩子。一不小心,孩子会给我们捏烂了。”申爸一朋友入是说,申爸深以为然。
这个这个这个吧.....孩子确实需要尊重与信任......那啥,可也不能一点儿不尊重不信任也没有。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尊重和信任也是一样滴.......它们没啥特殊,也要符合普遍规律滴..... 哎,又把那麻麻给气着了.....这可咋办呢,这可....

爱无言  人能真正有自己,是因为能和父母分离开,因为父母支持他们精神上离开自己,而大申对你的感情肯定是很深的,你以后还是少务实吧.... 如果我没看你前面那段孩子没有自己的话,你辅导的段落,我看了也不会反应这么大。大申现在就在和你做着分离,就是潜意识里的反抗的,这个力量对他建构自我是很好的,可是有一个代价是他“没有自己的话”,这个代价太大了。当然没有自己的话,我只是一个比喻。不过也没什么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建构自我。

yzhang4  嗐,原来是这么回事啊......你把大申太高估了。那啥,乐死我了....大申不是“没有自己的话”,而是不知道啥是自己的话。你说吧,这个阅读,他要想表达自己的意思,肯定得用到文章上的字句不是?只要用一个词,一句话,大申就觉得,自己是在用“文章中的话”,不是用“自己的话”。完了吧,自己就在那儿想,想了很多很多种说法,可那种里面,都是文章中的话,不能算自己的话。大申就凌乱了,凌乱完了,试卷保留空白,一个字也没写。大申实在想不出完全不用文章中的词句,怎么表达出文章中的寓意。于是,大申就说,“没有自己的话”,他的思维发展得过头了。

爱无言  你没理解我的意思。大申潜意识里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摇摆,这才是他对做这种题感觉不会做的真正原因。这个摇摆就是力量,就是他正在形成自己,他想听自己的话。

yzhang4  嗐,美言妈,你这个分析有毛病的人的法子,分析正常的人,得出的结论,实在不靠谱。申爸告诉大申,你明白了这文章没?大申点头。你能说出里面是什么意思不?大申点头。申爸说,对啊,只要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你自己的话”呀!你管它是不是写在文章里的,只要是你说出来的,不是你的话,是谁的话?大申一听,明白了,高兴了。自己拿着一本小学生阅读练习,把所有的阅读文章,当故事,看了一遍。他阅读的速度,那小文章 哪里扛得住?不到20分钟,一大本儿,全看完了。然后,在哪儿琢磨。一页一页琢磨,琢磨完了,告诉申妈说:“阅读题是最简单的,很容易答。不像看拼音写生词,还得抄,还得听写。我最喜欢阅读理解的题了。”

爱无言  你用你的力量清晰强有力地告诉了大申,什么叫你的话,所以大申这个难题就感觉不困难了。也就是说,他需要你允许他听自己的话,他才会去做。有毛病的人和没毛病的人,那是你想象的,其实人的语言行为背后的心理情绪都是一样的。你知道吗?你看了我的话其实是有点焦虑的,你就躁了,因为你很怕自己控制儿子,阻碍了儿子成为自己。也就是你会为自己的“控制”内疚的。好了,这个话题不用说了,你就当我胡乱犯职业病吧。

yzhang4  反正吧,在这事儿上,说不过美言妈。美言妈说是,那就是吧。申爸投降还不行么
爱无言  哎,我并不觉得大申这方面会有什么不顺利的,不过是提醒你的太过自信和太强的科学执行能力,悠着点。

yzhang4  悠着点........话说,这倒是真的。给孩子听故事的麻麻们,也一样,得悠着点儿,路还长呢.........

爱无言  瞧瞧申爸这胸怀这心态,不管咋样,总是能吸收对自己好的。大申长大了脾气暴这话,我可不敢预言了。 睡去了,不聊了。


发表于2013-12-13 05:20:29

3、天书和它的作用

说到底,天书本身没什么用处。在这个年龄,孩子听天书,有点儿像中药里面的药引子。药引子本身不治病。它存在的目的只是个媒介,让别的药起作用,起大作用。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申爸认为,大申的听天书,实在是个微不足道的个案。其他的孩子都是不听的。这确实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三年半之久。申爸发现大申听天书之后,就四处鼓吹天书。可惜,没有一例报告,说自己的孩子也听天书。直到前两个月,这里的爸爸妈妈开始让孩子伴随聆听,开始有大量的报告,说自己的孩子开始听天书。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的孩子开始听天书。
从实操的角度来说呢,事情是这样的:孩子能够伴随聆听,就能够听进去天书。而要让孩子能够伴随聆听,那只需要把故事播放着,不管它,就行了。
事情很简单。
可是很重要。
在那三年半的时间里,因为没有别的任何一个孩子报告,也能听进去天书,申爸老是疑疑惑惑的:如果道理是通的,那么,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能听天书才对;现在,没有别的孩子也能听天书.....那申爸的道理,恐怕不对。申爸什么道理呢?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敏感期,孩子是把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完整地储存在头脑中的。这个意思就是说,孩子储存的信息,就像我们照的照片一样......数码相机照的照片.....这是个令人疯狂的想法。原因很简单,要存储这么多“照片”,那需要动用的存储量,实在太大了。这个想法疯狂尽管疯狂,可是,很多很多线索,指明,孩子的大脑很可能就是这么设计运作的。
有一种东西,叫做闪卡。
那个时候,大申还小,小不点儿。申妈带着大申去东方爱婴。去东方爱婴上课,听讲座。申爸不记得是哪一次,也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申妈听了闪卡的讲座,就买回厚厚一大摞子纸壳,白的,上面画着很多红色的圆点儿。那些画着一个两个五个七个圆点的闪卡还好说,能看清楚里面有多少个圆点。可是,画着七十个、七十五个、八十个圆点点的,就吓人了。密密麻麻的满页纸都是圆点,看得人眼睛花。申爸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申妈不管那个,一摞纸壳抱回来,就秀给大申看。大申躺在小床上,两只小手攥着小拳头,眼睛游移地四处流动,偶尔停留在闪卡上,惬意地笑了。就那么一瞬间,小眼睛又流走了。
据申妈说,这个东西很科学,孩子闪过之后,你给他放一张大点数的样卡,让他看清楚,然后,把这张卡混在很多张点数差不多的卡里面,一张张放给孩子。孩子马上就能把刚才那张大点数的样卡挑出来。
据说,这对孩子建立数学概念非常有益。
申爸吧,两点。
第一,数学概念,它根本就不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这个闪卡确实和数有关系,可是,你那个啥,即便这个东西能够把数给孩子建立得很好,数它本身也不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支柱。这个东西对数学没啥助益。充其量,可以对孩子的算术有些帮助。
第二,这个东西,能够那么贵地卖,那一定是有效果的!并且,这种效果是经过很多很多孩子验证过的,申爸很重视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东西。
不过呢,申爸不需要大申有这个效果。于是,隔两天,就偷偷地闪卡藏起来几张。到了最后,闪卡剩不了一半儿了。申妈那边,兴致勃勃地闪了几天,也就不坚持了。每天下了班,照旧抱着电话,开电话会。
闪卡的效果从来没有在大申那里表现出来,申爸藏闪卡的原因很简单:申爸不要建立起这样的数学概念。这个很好理解。就好比说,现在申爸感冒了,流行性感冒,正严重,喷嚏一串一串儿的。申爸肯定,你把任何一个健康人,放在申爸的喷嚏里面呆一会儿,他就也会感染上感冒。效果好极了。就因为效果好,就来感染感冒吗?

4、天书有哪些?

怡妈:先听老子还是先听论语?

申爸:听老子还是先听论语,都可以。

怡妈:《老子今注今译》《论语》之后,我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申爸:《阿西莫夫科学指南》。哦,对了,怡妈,你家读得这样快,可以考虑把卞之琳译《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罗念生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买回来。

楠妈:天书我想给他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书已经买来了。就算他不能成为医生,懂得养生也是好的。

申爸:楠楠妈喜欢《伤寒论》和《黄帝内经》,读给楠楠当然就是合适的。不过,要读这两本,建议在读之前,把《易经》先读给楠楠听听,这个很短,几天就读完了。
天书还有:《雨林中的欧几里德》(原来写错了,写成“阿基米德”了)、《数学真好玩儿 I II》、《数:科学的语言》、《现代世界中的数学》、《改变世界的观念》。
忽然想起来,把《离骚》、《九歌》、《汉乐府•国风》、李白的《蜀道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木兰辞》、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放到天书名单里面去吧。应该还有几篇,申爸一时想不起,等想起来,再加。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也可以直接听音频。

骆妈:也汇报下骆这些天情况,三国已经摸到门儿了,听到八十多回,阿西莫夫很感兴趣,每天晚上迫不及待,论语读到第八,这个周一早上自觉读起论语了......

申爸:申爸觉得,是这样的:伴随聆听的时间,比起朗读天书的时间,要长得多。既然听天书不过是刻印,没必要让孩子花太多时间去听天书。听和日常生活比较靠近的资料,对于孩子智力的建构,更好一些。骆喜欢听阿西莫夫是个好事情,多读些吧。其实吧,阿西莫夫完全可以录制成音频,放给孩子聆听的,只可惜找不到现成的音频而已。
可怕的科学可以当天书读
现在呢,给孩子读可怕的科学,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自己对这套书感兴趣。
如果孩子没事儿,自己翻看可怕的科学里面(哦,别忘了神奇校车哈)的图,就表示有兴趣了。有兴趣就行了,不用再当天书读了。
这个天书敏感期妈妈给孩子读的每一本书,在未来,孩子能自主阅读之后,他都会在某一天兴致勃勃地拿起来自己看的
这是一个十分神奇的现象。孩子已经把妈妈读的天书,深深地埋进脑海里面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5、读天书的时间

jian161021: 每天读可怕的科学的时间选择什么时候好呢,是晚饭后还是睡前,现在都是她躺在被窝里后我给她读的,基本上都是读着读着睡着了,这样好不? ...

可以考虑把听天书的时间,放在晚上入睡之前。孩子听完天书之后,就互道晚安,睡觉。
过一两个月,就形成了情境兴趣:孩子只要一想睡觉,或者到了睡觉的时间,他就想听天书。
便于把天书敏感期稳定下去。

6、不时地读读天书,看孩子是否接受

简繁:关于天书,我家能接受阿西莫夫的,排斥论语和道德经,晚上唯一的半个小时,就用来亲子朗读神奇树屋,还有阿西莫夫了,论语和道德经,是不是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读读看呢?

申爸:对。天书要找到合适的机会,通过不断的试验,试验出来。不像《昆虫记》,你直接拿给适龄的孩子,基本上都喜欢。《论语》和《道德经》这两本书,要不断地试。过一两个月,拿出来试着读读。孩子不接受,也没关系,一旦孩子接受,就固定下来,每天亲子朗读。

果果的小甜甜:她已经听完魔法石了,现在开始密室,是等她听完再开始讲天书吗?

申爸:果果妈,听天书是一个独立的活动。这个活动和听有声读物和亲子阅读,都不矛盾。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听进去天书。所以呢,要不时地到孩子那里,读读天书,试试孩子是否接受。试一下,不用花多少时间。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接受了天书,那么,听天书就变成最重要的活动,要抓紧时间,把这个活动变成孩子的“情境兴趣”。这件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要。

7、天书怎么读?

yuximin :请问申爸:《论语》要原文和译文同时读吗?我现在只读原文呢,每一节读一周。

申爸:都读。要是光读原文,也太不禁读了。不用解释意思,就照着书,把每个字都变成语音,读出来,给孩子听就行。你解释意思,解释的话,孩子同样听不懂

怡妈:《老子今注今译》后面的历代老子著书评介,有附录一到五,需要读吗?好多繁体字类的。

申爸:应该不需要。现在,读一遍《老子今注今译》,就足够了。读多了,也没啥用处。

楠妈:楠楠上的是一家国学幼儿园,每天上下午分别读易经、老子各半小时。在他掌握聆听技能以后,我还有必要为他读天书吗?为什么读天书不直接读原著,要读注译呢?

申爸:天书当然要读了。只不过,可以不读四书五经,建议读罗念生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国的经典孩子在幼儿园读了,在家里,给孩子西方经典吧.....呵呵,这个东西,一点儿也不比论语来得轻松,楠楠妈一读上就知道了。
至于读注译的问题,重要的要读这类天书给孩子听。至于是只读原文,还是把注译也加上,这是微末的枝节,无关紧要。爸爸妈妈喜欢加上,就加上,不喜欢加上,就不加。有影响,但不大。当然,不管加不加译注,原文是要读的,只读译文,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好像社会上有很多人,斤斤计较于译文的问题,他们没抓住事情的本质,很像钱锺书说的那个段子。说小镇上的裁缝照着件西装做西服,把样品胳膊肘上磨出的破洞也原样剪到新西服上去了。这段子有点刻薄,但蛮形象。我们不必计较于注译这些枝节,直奔核心,拿本质的东西就是了。

8、读天书不用互动

本质上,申爸所谓的聆听能力,对于5.5-7.5的孩子而言,特指孩子从有声故事里面吸收词汇,建构他的智力基础。这个过程是一个默声过程,孩子没有问题,就是听。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亲子阅读的互动习惯,只要妈妈一讲,他就要问,那就把读天书的事情,往后推推。推到孩子已经有了聆听习惯后再讲,他就不问了。

jian161021 :有意识导向是指家长给孩子读还是指她自己听音频?
祺的状态是自己听音频的时候从来不会烦我,但是我给她读肯定会问些什么的...

申爸:家长给读和听音频的时候,都会有这个问题。一般而言,孩子在家长读天书的时候,和家长互动,是亲子阅读养成的习惯。只要不严重,没关系。读天书的时候,他问问题,不理他就是了。

9、听天书的状态

怡妈:申爸,怡爸读《老子》的时候,怡自己去玩了,怡爸说她没有听进入,我在想这个是不是可以跟聆听故事一样的。她一边听怡爸讲,自己一边玩,让她认真坐着听怡爸读《老子》好像坐不住啊。

申爸:孩子听天书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她干她自己,好像没在听。其实,她是在听,并且听得很“专注”。

景硕妈: 昨天晚上忘了读到哪里了,我就在那里翻来翻去,说读到哪了?他说你读一句我听听,我就读了几句,他说这个听了,又翻到一章又读,他说这个没听。我确实很吃惊,就从没读的地方开始。不过读的时候他提了一个要求,说我一边看铠甲勇士(一本图画书)你一边读就行,我能听见。我也没阻止他,就这样读了四五两章,睡觉比较快。

景硕妈妈,景硕现在就是最佳的状态。听故事,一边听,一边玩儿自己的;听天书,一边听,一边看自己的书。你都不知道读到哪里了,可他记得。说好听,但说不出哪里好听,听的天书,目前.....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样.....看不出对孩子有任何影响。等到孩子长大,到了自己能够读天书的年龄.....论语是9岁,老子怎么也得到13岁以后了,这颗“天书”的闲棋,会起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10、今天是个好日子

2013-11-22 10:24:20
怡妈:申爸,您上次推荐我买了《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我打算《论语》读完了再读这个《阿西莫夫》,我想问一下:
a、 《论语》我需要读2遍吗?
b.、之前看你推荐给其他妈妈的《中华文化基础》那边书,我们需要买吗?如果需要,安排在什么时候读呢?
c、《沙士比亚四大悲剧》和罗念生译《荷马史诗》,我先买回来,等上面的天书读完了,再开始读。
我家每天读10多分钟,我老公读得好像比较快,每天大概读了有10章《老子》,都是怡自己划好几记号,要求听那里的。

申爸:第一,把读天书的时间加长,多吃十几二十分钟孩子听故事、做游戏的时间,值得。这个天书很重要很重要。要是不重要,米爸不会日夜思服,念念不忘的。米爸那眼力,那思维的缜密性,没的挑。至于天书为啥重要,“人有病 天知否”还在进展,到时候,申爸就说了;

第二,《论语》不需要读第二遍。是目前不需要。老子、论语重要,肯定要读第二遍,不过,不是现在,是一年以后。怡妈自己记得,申爸到时候肯定记不得。

第三,把读天书的时间分成两段:一段读阿西莫夫,一段读论语。也就是说,科学的主题的天书,永远占一段,剩下的,读其他主题的天书。事实上,大申的天书时间,被申爸切成了三段.....
怡妈不怕没书读,申爸这里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至于《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现在就不必给怡读了,目前就读杨伯峻就行。《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在怡九岁整的时候,读给她听.....或者,到时候,她自己看,也行。《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比较浅显,是真正用来“理解”,让孩子“掌握”的东西。

2013-11-22 13:17:43
申爸:今天是什么日子啊?申爸实在太高兴啦。申爸一直就说么,在某个年龄,孩子你给他什么,他就要什么,绝不讨价还价。妈妈们都不信。而申爸呢,手里就一个大申,自说自话,实在证明不了,这确实是真的。看看,这里又有一个吧?事情的关键在于:孩子在听词汇。不管你给孩子读什么东西,它不都是由词汇构成的不是?孩子听的就是这个东西,当然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了。
     
2013-11-22 13:38:19
怡妈:hehe , 太感谢申爸了。
我是一个很不善于发现和观察的妈妈,因为申爸的提醒,所以我才发现,怡现在的情况,真的跟申爸说的一样。我们给她读什么,她就听什么。现在天书每天跟读故事一样,读得也多,也快。

申爸:那啥,大申到了今天,还是和当年同样好说话。主要原因是申爸把读天书,变成了一个情景兴趣。大申每天睡觉前读天书,大申一要睡觉,就想起听天书了。听天书,就有听天书的规矩:申爸读什么,他听什么。变成了情景兴趣,就会有这好处。

天书呢,大申是在6岁以后,陆续给的,没有顺序的问题。

11、7.5岁以后还读不读天书?

gscxhxh 发表于 2014-3-23 22:33
如果说9岁后聆听对智力的建构没有什么作用了,那我们现在每晚一起的读论语,读《万物简史》的作用又何在呢?其实是可读可不读的了。

至于7.5岁以后还读不读,有两个考量的点。

第一个,孩子的任何思维活动,都不是突然截止的。心理现象是基于大量神经细胞各自活动的宏观体现,既然有大量的细胞参与,那么一个正常心理现象的消退,就不是突然停止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心理现象,也不是突然发生的。我们觉得孩子“突然会开口说话了”,只不过是我们只留意到了孩子“开口说话”那一刻,觉得惊奇,可在那一刻之前,孩子也是屋里哇啦地说很多的。这些呜哩哇啦,我们或者不认为是话,或者刺激达不到阈值,感觉不到是说话罢了。智力的建构,肯定也不是突然一天发生,忽然一天消失的。它即便是消失,也会持续好多年。在5.5-7.5阶段的尾巴之外,建构的效率肯定不像这个阶段那么高就是了;

第二个,7.5以后朗读天书,慢慢地目的不一样了。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参与评价、讨论。那些天书,直接给孩子读,他是不读的。这个距离他的实际发展水平,还远。可是,你读给他,他就和你讨论他听得懂的那部分。现在,他有了前些年的积累,可以用我们成人意义下的“懂”“不懂”来衡量了。申爸觉得,一边读一遍讨论,或者问孩子懂不懂,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再解释,这种方式本是不错的。错的是应用的时点:爸爸妈妈得等孩子有了基础性的积累,才能这么干。从一开始就这么弄,唤起的只能是孩子口头的语句性陈述。这和真的“懂了”还是“没懂”,一点关系都没有。从孩子很小,三四岁就开始这么做,着急了。孩子口头表达,把话说顺,很重要。不过,小的时候,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方式不是这么来,而是背儿歌,读诗,让孩子说说在幼儿园都干了些什么.....这么弄。

12、九岁的大申还读天书吗?

天书?听啊,大申现在还听。不过,有两点变化:第一,现在大申肯安静下来,专心听了。第二,听着听着,就开始哇啦哇啦地评论,然后,就变成申爸和大申的讨论了。

13、读诵经典

2013-7-30 10:15:49
楠妈: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还有现在兴起的经典教育都是这种观点。所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要求他们读诵经典。
我儿子6岁,今年上了一个这样的幼儿园。每天读书1-2小时左右,我儿子是不太愿意读的。据我观察,大部分孩子都不愿意读,小点的孩子还专心一些。
说实在的,我也不知这样好不好。

申爸:如果考虑到,这个年纪的孩子,“读诵”只不过是“读诵”,就是玩儿,那么,就很容易理解应该给孩子读什么了。
孩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点儿也不会有清新的感觉,就是音韵好玩儿而已;
孩子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点儿也不会有哲理之感,就是大声喊点儿什么,舒爽;
孩子读“念天地之悠悠”,也不会有什么苍凉悲怆,只是感觉不知道在说什么,嘴巴快乐。

这个.....当然,读熟了,在未来的日子......上边不同的东西,肯定会有什么不同的作用的。

14、保护孩子思维整体性的方法:将天书形式固定下来

corrine 发表于 2014-3-20 13:55
大申爸请问从哪些方面去保护6-12岁孩子的“整体思维”能力呢?

把听天书的这种形式固定下来。比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读天书。时间长了,每天到这个时间,孩子就听那些“我喜欢听,但是我不知道它在说什么”的东西。一直听,听到小孩儿伴随聆听能力彻底消失那一天,这种“整体思维”能力就遗存下来了一些。

15、情境兴趣

碧海凌波  发表于 2014-11-13 21:55:23
2014/11/13,早上6:20起床,听《环月旅行》50分钟。
晚上5:10到家,听《环月旅行》约40分钟结束后接着听《气球上的五星期》,这是第二遍听。今天共听故事约5小时10分钟。没时间给他讲天书,所有时间只能用来听故事了。
今晚立河在听故事时看了约40分钟书,包括嘉顿小镇的孩子们和丁丁。
睡前,立河强烈要求我讲数学真好玩,否则不睡觉,还念叨着“数学真好玩,科学真好玩”。于是他定好闹钟,我们讲了5分钟后睡觉。这样立河的心情就非常好了。
我又一次感受到天书敏感期的神奇性,不给孩子,孩子都不干!

yzhang4  发表于 2014-11-14 06:07:39
这就是“情境兴趣”。
立河所形成的,就是情境兴趣:在每天睡觉之前,要听妈妈读书。根子上,他感兴趣的,是这个“形式”,这种“情境”。没有这种“形式”,没有这种“情境”,孩子就不干。
立河感兴趣的,不是“数学真好玩儿”。而是这个情境。
怎么证明呢?等过段时间,数学真好玩儿讲完了,讲“物理真好玩儿”,那立河就吵着要“物理真好娃儿”
孩子一旦养成这种固定的情境兴趣,就很稳定。大申到今天,睡觉之前,申爸说:“我要讲故事,你听不听?”他还听。至于申爸讲什么,他还是跟以前一样:讲什么听什么。

情境兴趣养成了,至于父母往这个情境里面装什么内容,就看父母的眼力了。
如果装的内容好,将来孩子发展得就好;如果净装垃圾往里面,那将来孩子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其实呢,孩子在八九岁之前,所能形成的,都是这种情境兴趣。发展更深入的兴趣形式,还有待未来。

2014-12-26

16、伴听与天书资料怎么用

嗯...说说这个资料怎么用吧。现在呢,情况很混乱。有MP3的故事,有伴听,有书,有读天书。书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我们先说听天书。原则上,所有的天书,如果有MP3录音的话,都可以变成伴听。之所以要人肉,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录音罢了。假如,未来有一天,呈妈她们把所有的天书都录了音,会怎么样呢?要是都有录音,还是要人肉。你不能给小孩一个机器,整天抱着。孩子得听妈妈读书,讲故事。这个事情的好处,就是亲子阅读提的好处。幼儿教育专家已经说了好多好多了,申爸不赘述。说到根子上,申爸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什么事情呢?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孩子通过聆听,来建构一生的智力基础。这个阶段呢,申爸认为是5.5-7.5岁。这个阶段的聆听,是一种“无机”方式:孩子就是听,你给什么听什么。听什么都行。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孩子特有的方式。这在成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匪夷所思的事情,于孩子,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个人的智力,到底是怎么建构成的呢?决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是在这个伴听阶段,孩子听到的资料的质量。聆听资料质量之高下,怎么判定?取决于两点:第一点,这些资料在未来,是否还会在孩子生活中重现,是否会引起孩子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第二点,这些资料是否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宏观图景。
世界图景有三个方面构成:自然图景、社会图景和自我图景。
申爸正在推荐资料。目前,正在推荐有关建构自然图景的资料。社会和自我,还没到时候。所以呢,刚刚来到群里的爸爸妈妈,感觉漫天遍地,都是科普。其实,不是的。这只是当下的一个局部而已。从出版社的角度呢,上海科技教育、科学和科学普及出版社,是专业出这类书的出版社。下一步,社会图景和人文图景,商务人民三联青年那些出版社,就该轮到他们了。
还是回来说孩子的聆听和阅读。妈妈们注意:孩子目前有两条主线,不可偏废!第一条,孩子自主读图和真正意义上的亲子阅读。这些活动,选择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那些绘本啊、百科全书啊之类的图书。第二条主线呢,就是伴随聆听和天书。前边说了,伴听和天书,孩子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资料。所以呢,伴听和天书,要给经典。就目前音频资料的供应情况来看,伴听可以选择“通俗”一些的资料来给孩子听。儒勒•凡尔纳、上下五千年...天书,那就没有限制了。给什么都行。给什么样的天书呢?道德经论语伊利亚特奥德赛三国演义,这些,自不必谈,一定要给。在自然图景建构方面,最新科学指南。有些书呢,要不要当天书给?比如,《我们如何发现了..》。比如,可怕的科学。要给,但适当给就行了。比如,前边说过可怕的科学了;我们如何发现了呢,给读一两本,就够了。这个给读天书,不过是未来将来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他更容易喜欢上看这些书罢了。这两套书,不够经典。啊,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这两套书的角度不行。要给什么样的书当天书呢?给总论性质的书。比如最新科学指南;给处于核心地位的书,比如荷马史诗,比如莎士比亚,比如三国演义。比如希腊神话。这些书,处于文明的核心地位:你只要提西方社会,西方文明,就会提到希腊神话;你只要提到文学戏剧,就会提到莎士比亚,你只要提到中国文学,就会提到三国,唐诗宋词。孩子听什么都一样听。给孩子经典,处于核心地位的原著。
注意,这个阶段,给什么听什么阶段,不要给孩子改写本。直接给原著。从孩子的角度看起来,改写本和原著,完全都是一样的东西。那这样的话,等到孩子7.5岁,8岁,过了这个伴听敏感期,是不是你给他罗念生,他自己就愉快地开始读了呢?不。根本不是如此。等到孩子到了自主阅读期,你给他罗念生,他根本不看,不可能看。就拿希腊神话为例。等孩子自主阅读了,你给他罗念生,他不读。这个时候,对于伴听了罗念生或者天书了罗念生的孩子,你给他斯蒂芬尼德斯兄弟,他就会很高兴地看起来!对于从来没有天书罗念生的孩子,你给他斯蒂芬尼德斯兄弟,他不肯读;要想让孩子读斯蒂芬尼德斯兄弟,妈妈还得剥洋葱。就是说,孩子的阅读,是沿着刚才提到的第一条主线往前走的,这是经典的儿童教育专家给出的线路。天书不过是这段路途中,平行的另外一段路而已。可是,这一段路上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会决定性地影响孩子在主线上喜欢读哪类书!对于一年级群里的孩子呢,一句话:给经典,给原著。这就对了。

17、阅读、朗读、天书

楠楠妈0705:最近在本地发现一个书吧,楠楠已经去过两次了,很喜欢。不过书吧里孩子的书比较浅。不知是否要到阅读敏感期了。

大申爸:这个要继续观察。有孩子识字早,阅读敏感期来得早。

楠妈:楠楠快8岁了。我们现在喜欢看的是世界寓言名著,申爸推的那套。但是每天最多看1小时。
我在他玩玩具时,还是伴听,听《汉字的故事》。我准备在以前听的资料再听一遍。我现在是不是要继续?
朗读课文寒假我们已经磕磕巴巴读到了四年级下册。一开学,他两三天就把一年级下册全读完了。我本打算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暑假继续朗读,他很喜欢听高年级课本。看今天讲课,我觉得要增加楠楠的意识聆听了,给他有兴趣的内容。他目前喜欢的音频是林汉达和神秘岛。还想听穿袜子皮皮,我没给。
楠楠上学晚,才上一年级。伴听可以再延续半年。
长袜子皮皮不给听。把书扔给楠楠,自己想办法读。
朗读课文的这个安排赞!先听。听完了,再让孩子朗读。

宝妈:申爸,这个阅读来的早影响聆听吗?

大申爸:是的,会影响。但影响不大。

桐妈:10岁的孩子听故事还来来得及吗?
申爸:听故事,对于任何孩子,都有价值。不过,10岁的孩子,能够阅读,最好引导孩子阅读。
10岁孩子面临的状况,和6岁孩子,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不锻炼出强悍的阅读能力,光听,未来的学习会有障碍。多大的孩子做多大的事,要匹配好。最麻烦的是错位:6岁的孩子着急忙慌地认字,让他读;到了10岁,再补听。全错位,全乱套。这是最糟糕的。
10岁的孩子,能阅读最好阅读;要是既不读也不听,那就听吧。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恒妈:最近她不愿意读重复的,意思是可以换别的书来读吗?旧一新三的课文不想读了,老逼着读。

大申爸:现在,最先的每天朗读的孩子,已经初步形成朗读习惯了。
如果孩子把当前的课文,读到背下来,就引入高年级的语文课本,给孩子读吧....先自己往前读,把这学期的语文课本,读完。

豪妈:读到老师教的地方后就不愿再读新的了。

大申爸:那就读下学期的课本。

豪妈:是不是大学,论语这些都不要给他读,只能晚上当天书读给孩子听呢?我早上给他放论语他也听着,有时还跟着读,这样有无问题?

大申爸:这样没问题。随孩子。论语、道德经最好当天书,不用让孩子读。

帆妈:申爸,孩子看书的时候,是不是听故事没用啊?

有用啊。孩子可以一心二用。不用管孩子听不听。你放着,他就在听!

帆妈:我感觉他自主阅读后,就不爱听故事了。

帆妈要学会伴随聆听的基本技术动作:就像背景音乐一下,放着。

翔妈:是先读自然基础科学还是发现糸列?

大申爸:先读哪个,都无甚所谓。反正,哪个对孩子来讲,都是天书;另外,到十岁,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呢,慢慢读,哪个都会读到的

浩妈:寒假要来临了,我已经准备了下学期的教材,打算让他读起来。

浩妈提醒得对:寒假就要开始啦!还没有拿到下学期课本、课本朗读MP3的妈妈,要抓紧把这些必须的资料拿到手里。孩子考完试的第二天,就要开始每天早上朗读新课本从寒假一开始,第一天就形成习惯。
稍一拖延,孩子大人就都皮了,不容易开始了。

浩妈:看了尹传红老师的发言,又燃起来了我对天书的信心,对我给浩浩灌输科学知识的决心。

哈哈,不是灌输,浩妈。是吸收。你把科学知识当天书那读,或者当“故事”在那儿播放着,孩子自己就吸收了。并且,吸收的效率惊人。

楠妈:我弟弟的孩子10岁了,按说应当是阅读敏感期。可是他在我家玩时,并不主动找书看。没有聆听和朗读基础,孩子能自主进入阅读敏感期吗?

大申爸:10岁的孩子,阅读敏感期早过了。现在再引导孩子的阅读,晚了。
考虑到大脑的可塑性,也许有办法,不过,那得请教曾老师,申爸就不知道了。孩子自主阅读的敏感期在小学三年级。

蒙妈:10岁,4年级,今天申爸说的朗读课本的方法管用不?

大申爸:朗读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状态的唯一有效手段。不过,4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到“阅读状态”了吧?

蒙妈:不知道,我一朋友的孩子也是4年级,也想帮帮他。

大申爸:我们谁都不能帮我们帮不了的孩子....
我们呢,现在,还只会抓敏感期。别的,就不会了。就是说,我们只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是前边没做对,怎么补救,就不灵光了。嗯...一般来讲,如果孩子不是一路按照正确的路径走过来的,我们的建议,在孩子的家长看起来,怪异而不可能有效。这个“救火”和“防火于未火”,其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琪妈:申爸推荐的300本书,在7.5岁前是不是最好伴听一遍呢,还是有些书孩子到阅读期后自己读。

大申爸:琪妈,那么多书,是不可能伴听一遍的,更不可能当天书,都读一遍。
主要是要靠孩子自己以后阅读。
不过,在孩子自己阅读那些书之前,那些书,要给孩子当拓荒阅读的读物,先硬着头皮读读。
这是后话,回头再讲。想起来一件事情:
电视上正在热播《平凡的世界》....还是已经播完了,申爸不知道....这个视频,网上应该有。请爸爸妈妈把它放到我们网盘上共享。
这部电视剧,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下载下来,保存好,将来有大用途。
不要等六七年后,视频找都找不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推荐给父母的脑科学书


2015-06-28
啊..那啥,想起来一件事情:有对“基础理论”感兴趣的妈妈,可以找两本书来读。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听,一个是读。这是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那么,认知神经科学的纯粹理论研究,已经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了?它们的研究课题,还是那样不着边际吗?它们的研究结论,还是那样“无法指导教育实践”吗?
非也。客观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生理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指导日常孩子的教育,早已绰绰有余了。只不过,教育界思想僵化,抱残守缺,不肯从最新的科学进展中汲取营养,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让“人的教育”产生本质上的飞跃而已。
我们呢,只需要两本大脑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结果,就可以了。一本是读的神经基础的研究;一本是听的神经基础的研究(当然,人家研究的是“语言”)。
语言本能  斯蒂芬·平克著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98037.html 这是本新书。孔夫子上,汕头大学出版的旧书,早已经天价,成文物了。
另一本是斯坦尼斯拉斯·迪昂的《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y2sk8111k7684k9605k8bfb/这本书呢,抱歉,没新的,也没旧的,看看大家能不能找来电子书,来看看。
平安妈: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6affafebc837b68#rd
说到底,申爸所有的大申教育的规划,其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基础,就来自这两本书。当然,大申那里的实践,结果很神奇...可是呢,从人类的神经生理系统的角度来讲,那些结果不过就是“平平常常的”必然结果罢了。刚才看到平安妈转来的汪培珽。申爸这个和汪培珽很像...其实,就是同样的东西。只不过,申爸的进路和汪培珽完全不一样:汪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申爸的是从一开始....其实,是从“还没开始”的时候.....就按照人的大脑的神经生理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从头规划出来的。你完全可以这么看:申爸的这些东西,是人类最新的神经生理科学研究成果在教育上的应用。

2015-7-16
妙爸他们在整理“基础理论”书。申爸说几句哈,补充一下。妙爸他们提到的“缺最重要的头两本”。所有的基础理论书,都在这里了。
申爸在此之前,提到过《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和《视读心智与大脑》这两本书。所说的“最重要的头两本”,就是指这两本书。当初,提这两本书的时候,申爸没给图片。那天,申爸把书找出来,顺便把图片给出来了。
《视读心智与大脑》很重要,很基础。这是一本很容易读的小书,它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mind这个本来由哲学和玄思统治的领域。开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原本人们认为的“科学不可触碰”的领域的现象,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这本小书是最好的指南。它让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产生视角的改变。
这本书可能很难找...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电子书...申爸还有复本,谁能扫描,拿去扫描,然后和爸爸妈妈们分享即可。
很多妈妈呢,给Gazzaniga的《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这样的书吓住了,觉着“每一本都那么难”。其实不一样的。《视读心智与大脑》是一本一点儿不难的书。别的书妈妈可以不理会,但是这本《视读心智与大脑》,申爸建议大家看一看。它说的一些话题,是所有“心人”都感兴趣的:心灵学和心理学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直觉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直觉”要比“分析”重要?我们的大脑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在运行的?...
这都是些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教育呢,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的领域。
来到花果山的爸爸妈妈呢,你们第一个感觉,就是:申爸谈教育的角度,和别人谈教育的角度,一点儿不一样。完全不同。
申爸谈孩子的教育,总是站在一些很罕见的,“有点儿奇怪”的角度在谈。并且,申爸的教育,和别的群里的人所谈的教育,承接性不大。申爸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谈教育....别的群里那些“教育们”所谈的教育,在申爸这里,根本没地位。申爸喜欢看“老话儿”是怎么说的....申爸重视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她们总结出来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不同。
还有一点,非常不同:申爸敢断言某些事情...“它肯定是这样的,不信,你到时候去看”...事实上,在孩子教育的所有领域,申爸都敢断言一些最重要的问题...别的群里的教育家们,妈妈们仔细去看,他们从来不断言任何问题。他们的话儿总是这样:“跟着我做吧,好处肯定大大地”。至于做成功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体有什么助益,就全部语焉不详了。
申爸推荐的书里面,有几本《脑与学习科学新视野译丛》,就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写的那本书开头的几本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那几本。
...这套书还有三本,分别是:《脑的争论:先天还是后天》、《人类行为、学习和脑发展:非典型发展》和《剑桥学习科学手册》。这套书一共六本。这套被冠以“学习科学”的“新视野”的书,是怎么回事,说些什么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脑神经生理科学,因为技术手段的进步,产生了爆炸性的发展。
二十世纪后半段,是脑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就如同前半段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样。
这段时间,人类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大脑的基础性自然科学理论。进入新世界,这些基础性理论,马上向亟需的应用领域:医学和教育学,这两个领域渗透。因为基础的突破性进展,人类第一次看到了教育的全新图景。
进入新世纪,这种全新的教育图景,首先为联合国所注意,所以经合组织出版了那本《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这本书的英文版是2008年出版的。旋即被翻译成中文。经合组织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基于自然科学的脑科学视野下的教育学的宣言。这本书今年又再版了。
这个书呢,是由神经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们写的。不是由教育家们写的。这本书那些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从他们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出发,给教育家们的建议。高度理论的东西。但是,它是自洽的....以联合国经合组织的名义出版的指导性图书,你想想,联合国为它做背书呢!
这个新的“学习科学”,确实“诞生”了。它的理论基础很坚实。它是稳稳地踩在实地上的教育理论。这一点,是和别的教育理论有根子上的差异的:别的教育理论,多多少少都是基于“我认为”;“你认为”没有用:遇到一个不像“你那样认为”的人,自然就没用了。
任何一个人,他可以怀疑这个新理论的结论,但不能质疑新理论的根基,它的落脚点。它是牢牢踩在Nature, Science这样的顶级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上的。去质疑那些论文的正确性,肯定是不明智的。
问题是...问题是它太新了。教育实践者们,还来不及把这些理论在孩子们的教育里边用起来。
同时,它也太高了。它距离实践,太远。还没落地。申爸呢,不管这个。申爸的特点是:只要想通了,落地从来不是问题。只要想通了,申爸能找到一百种法子,让它落地。
总的来说呢...如果有妈妈把咱们的这套教育方法,看做是联合国经合组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科学”的具体实践,申爸表示认同。事实上,申爸当初看完这本书以后,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这个群,是世界上第一批大规模实践联合国所倡导的“新的学习科学”的人无疑。再过六七年,我们这批孩子的成果出来了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写一总结文章了。到时候,经合组织会兴高采烈地再出版一本书:《验证脑:新的学习科学的实践与回响》。
那一年,最快是2021年....从他们经合组织明确提出“新的学习科学”到得到实践的验证,13年的时间。这已经是非常非常之快了。妙爸呢,提议建立一个“花果山理论群”。这没有必要。理论,已经清楚地摆在联合国的这些指南性书籍里面了.....经合组织出版的这些书,就是为了给各国政府提供指导性文件...我们去读,去理解,去吸收就可以了。
不必“讨论”。联合国早已经组织顶级专家们,反反复复,讨论过了.如果确实对这个理论的形成,适用范围,来龙去脉感兴趣,那可以去找联合国当年组织的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来读。那些顶级的大学出版社,比如Havard Press, Oxford Press,Standford Univesity Press.....应该出版有这些研讨会的论文集。
基本上来讲呢,咱们这三四千人,目前还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我们没有任何社会影响力。不过,这是现在。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里肯定会成为一场台风的“台风眼”。围绕着我们,会产生大量的讨论、争议、争执,自然也少不了谩骂。
可是,不管来争议的人,怎么挑战,他不能去挑战我们所立足的根基....任何胆敢去挑战《科学》、《自然》杂志上的论文的结论,挑战联合国正式地分发给各国政府的指导性文件的企图,最终只能是自己碰个灰头土脸...他能挑战的,只是结果。可是,实践的结果却又是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呢,是“落地”,而不是缔造理论。理论已经缔造好了...当然,有能力的爸爸妈妈,去研究联合国的那些理论,把它们搞清楚,还是必要的。
我们呢,根本不像我们给到我们孩子的旧书,让人感觉到的那样:陈旧,保守,回退,复辟。
我们所实践的理论,是最前沿的理论。最新的,新到还没有几个人听说过;新到我们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印在人类从未探索过的莽原上。记得阿米斯特朗踩在月亮上的那个脚印吗?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样的脚印。还记得那个脚印吗?那个脚印的电影,后来被无数的电视台,播放了无数遍。
我们的探索如此之重要:你们在我们的群系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将来都会被人重新审视,我们所打出的每一个错别字,将来都会有人来考证,校改....当然,这些聊天儿记录得能保留下来,才算数......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轩轩妈整理的《“申爸的孩子们”的听读指南》


第一阶段(4岁半到5岁):
可选音频素材:
《夏洛的网》 《吹小号的天鹅》 《小熊维尼》《鼹鼠的故事》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神奇校车》《昆虫记》
亲子阅读:《神奇校车》
第二阶段(5岁至5岁半):
可选音频素材:
《西游记》(曹灿,孙敬修,先儿童版,后原著)
《丁丁历险记》,
凡尔纳科幻小说
中间经常尝试换历史类素材
可选历史类类素材:《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希利尔讲世界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林汉达最好,吴姐姐其次)
【申爸觉得 《林汉达》 和 《丁丁》 有一定难度,5岁以后听比较好】
亲子阅读: 《可怕的科学》
第三阶段:(5岁半至6岁)
可选音频素材:
《哈利波特》(听一遍即收)
凡尔纳科幻小说
《希利尔讲世界史、世界地理、艺术史》
第四阶段:(6岁以后)
可选音频素材:
三国演义(先评书(袁阔成),后原著)
红楼梦 (姚锡娟)
如果对诗歌韵律感兴趣,就大声朗读《笠翁对韵》
卞之琳(朱生豪或者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罗念生译《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亮剑》、《藏獒 I II III》、《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另:九岁整:读《中华文化基础教材》
注:
1. 五岁半以后的亲子阅读期间可穿插天书:
可选天书:
《 阿西莫夫科学指南》
杨伯峻《论语译著》 《老子今注今译》(一遍即可,一年后重新读)
《雨林中的欧几里得》、《数学真好玩儿 I II》、《数:科学的语言》、
《现代世界中的数学》、《改变世界的观念》
《易经》《离骚》、《九歌》、《汉乐府•国风》、
李白的《蜀道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木兰辞》、
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读天书的时间分成两段:一段读阿西莫夫,一段读论语。也就是说,科学的主题的天书,永远占一段,剩下的,读其他主题的天书。
2.听《三国演义》短期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在听三国演义时培养起来的兴趣,在听完三国之后,吃掉《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品三国》本身的好处毋庸多言。另外的一个更大的好处是:孩子听后就会对那种讲座的形式,十分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就可以听下整个百家讲坛。百家讲坛利用大学里面现有的学术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最能讲的教授,各负责自己擅长的一段,最后,连缀成了一部浩大的中国通史。所以,最终目标:中国通史。
3.古希腊神话:推荐斯蒂芬尼德斯兄弟的《希腊神话》,
4.箐爸推荐陪读《文言文启蒙读本》
5.米爸推荐:《史记》以及苏东坡的文章和诗词
6.楠楠妈推荐《伤寒论》和《黄帝内经》
另:关于《三国演义》,申爸的看法是这样的:
1、如果爸爸妈妈自己特别喜欢三国,又想把三国给到孩子,那什么时候给孩子,随爸爸妈妈的意愿,不必理会这里的建议;
2、对于从来没有刻意给过有声读物,也没有读过天书,现在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给《三国演义》评书。评书完了,可以给原著的朗读。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孩子可能还没有聆听的习惯;第二,孩子没有很多时间来听故事了。用评书来培养聆听习惯,同时,这部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亦是,这小说可以引导孩子去百家讲坛。
3、百家讲坛在孩子8岁半以后,最好9岁再给。
4、对于还在幼儿园的小孩子......目前跟着这份指南走的孩子,申爸不建议给《三国演义》。等到孩子8岁,直接给三国原著,然后直接去百家讲坛。或者,不给三国演义,直接去百家讲坛就可以了。《三国演义》,不管是评书还是原著朗读,在申爸看来,就是一个娱乐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聆听状态及其它

1、做好聆听记录


Pearlbaby  发表于 2014-9-16 09:51:44
设备,直接把房间里的JVC播放器+音响放到客厅了。
六岁十个月开始伴随聆听。
孩子阅读背景,从两岁开始亲子阅读。
家里买过三百多本绘本,三分之二以上都读过,特别喜欢的有一百五十本左右。
从2014-9-2开始听伴随聆听,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14/9/13,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早上自己主动放到60集播放。刚好周末,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三十二章,边拿着书看边对着音频听,带了丁丁和三国(上海)回家,没太多反馈
2014/9/14,曹灿(三国演义),家长播放,放了三集,没有太多反应,不主动要求放,也不主动停。       睡觉前自己看完一本捉放曹操连环画
2014/9/15,曹灿(三国演义),家长播放,没啥感觉,偶尔能够跟着里面说一句好玩儿的“大喝一声。。。”,偶尔翻翻哈利波特大百科
2014/9/16,放假,我说今天可以找好朋友玩儿,他说可以在家看三国演义连环画。

yzhang4  发表于 2014-9-16 10:06:28
赞果果妈回馈信息的形式!
每天来,简单说几句。

如果能够加上当天孩子聆听了大约多长时间,就再好不过了。

记录每天聆听的时间,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回过头来,自己就可以看到,孩子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一共听了多少个小时;在过去的一周中,听了多少个小时......
每天来记录
每天来记录一下。这样,才能更好的抓出和利用孩子的伴听敏感期。
不记录,过几天,自己就懈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记录的好处,在于每天都琢磨那炉烧饼。


很多妈妈这里记录宝宝伴随聆听的情况,每天写,每天写,习惯了。
这个写专题的育儿手记啊,很有好处。想当初,四年之前,申爸在51里面写这种育儿手记,当时呢,没有人看,就是自己写。写着写着,就上瘾了,哪一天不写,总觉得少点儿什么似的。当初呢,申爸写这个育儿手记,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让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你写这个育儿手记,每天写,记录说,今天孩子听了1h32m,第二天,听了2h15m,第三天,听了足足有3h....完了呢,这个时间,每天涨,每天涨,就变成一种“强迫”了。完了呢,自己每天,只要孩子一清醒,就放上故事:早上,大申孩子没睁眼睛,申爸准备叫大申起床。都往床那里走了好几步了,忽然想起来,就赶紧去把故事机拿来,放上故事,再叫大申起床:这样,就不会耽搁掉大申睁眼之后,自己穿衣服那几分钟的时间了;大申要到家了,申爸趴在窗子上看,一看见小东西跟着姥姥从楼下走来,赶紧回身儿,把故事打开,放上,让大申进屋换鞋的半分钟,也不耽误。
为什么呢?其实,也不为什么。只不过,是每天记育儿手记的时候儿,记录的小时分钟数,又往上涨了,心里高兴罢了。
孩子听故事,高兴;大人写育儿手记,每天看着那个数字往上涨,心里满足,高兴。
就这点儿勾当。
这个伴随聆听呢,确实重要。这个是要持续好几年,天天要干的事情。妈妈怎么保证有持续的干劲儿,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的热情消退呢?给自己找点儿乐儿,写育儿手记:自己看着那数字儿一天天往上涨,高兴。
你做正确的事情,容易;你持续地做正确的事情,这是天底下最难办到的了。写育儿手记,自己鼓励自己。
这是一个。
申爸呢,当初写育儿手记,好处不只是这个。
申爸觉得,更大的好处,在于每天都琢磨那炉烧饼。
申爸那个时候,伴随聆听,这个词儿还没有发明出来;举目望去,也看不到一点点前人留下来的资料,告诉你应该给孩子听哪些故事。
给大申听哪些故事,这个得自己琢磨。
申爸就在这个育儿手记里面琢磨。自己是怎么想的,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给大申听儒勒·凡尔纳。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3、妈妈们记录下聆听中发现的情况


孩子在聆听过程中,有很多很神奇的表现....建议妈妈遇到了,就马上记录下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孩子13岁进入青春期,妈妈们如果做对了,按照完全一个人正常的发育过程,精准地给孩子合适的资料和辅导,孩子会有让人极度震撼的表现:他会随意挥洒间学会巨量的词汇,精微而准确;他会使用刚刚听到的词汇,用得不很精准,但方向正确;他会忽然之间会了很多很抽象的词汇,完全明白起内涵是什么;他会转瞬间说出很深刻的话,让你自叹弗如;他会几个月之间,学习成绩从最后,神奇地变成第一;他昨天还在十分费力地学习,转天,所学的东西就砍瓜切菜般容易......
申爸呢,当初没有意料到这些变化。当细微的变化真的到来的时候,申爸只是好奇....好奇中,事情就过去了,什么都没记录下来。那些精微的变化,如果出现了,你没有及时抓住,在24小时之内把它写下来,那么,你就再也想不起是怎么回事了....只记得有过这么回事而已...
大家可以像BB妈妈这样,给孩子记录一些特出的表现......申爸指在智力成长方面的,不是吃喝拉撒睡......你做过几年,就会发现,一个完整的宝宝智力成长肖像就有了。

1)孩子以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方式吞食信息

fanfanyangzhou 发表于2013-12-22 18:21
反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周给冰冰提供法布尔昆虫记,周一到周五刚好听完一遍,周六亲子阅读我给读了其中一本,读的过程中我有俩字不认识,卡住了,问冰冰,冰冰一口回答了出来,一个字在本书出现频率高,另一个字大概出现3,4次螽斯的螽......

没错,爸爸妈妈仔细观察,会观察到很多这种现象,不可思议。孩子的以某种为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方式,吞食他身边的各种信息,处理效率惊人。
所谓教育,无非就是给孩子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让孩子自己去“吞食”而已.....当然,申爸是指这个阶段的孩子说的。如果爸爸妈妈错过了这个“吞食”期,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没了....

2)孩子聆听听词汇,又不仅仅只听词汇
                                                      
卓爸 发表于 2013-11-2913:24
小孩这段时间学了不少的词汇,如:对岸,石窟,野草,减慢,减弱,打个滚儿,阿弥陀佛,马虎,敷衍.......等等。...

卓爸,能记录一下孩子使用新词汇的具体语境吗?如果能够就着聆听的资料,分析一下,孩子在什么地方听到了那个新词,原来的句子是怎么说的,孩子在生活中是怎么用的,那就个更好了。
孩子具有神奇的掌握词汇的能力。可惜,大申已经过了那个阶段,申爸当时只是感觉到神奇,好玩儿,根本没记录。现在,只剩下神奇、好玩的感觉了......记录这件事情,即便孩子正当时,也得有绝对的敏锐,周密的思考,才能捕捉到那些精彩的瞬间。

jian161021 发表于2013-12-23 10:39
我始终有种感觉,孩子肯定是什么都在听的,不止是词汇......

孩子确实什么都在听,祺祺妈妈在这点上,感觉是对的。
可是,这只是一开始的情形。不同的孩子,听上个把小时之后,就不一样了。有的孩子基本上是在聆听词汇。这时候,他外在表现完全不在“听”。这样的伴随聆听状态,一天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唯一的结果就是,孩子累坏了,晚上入睡非常快。
我们希望的,是这种聆听。当然,不排斥有意识参与的聆听.....其实,你排斥也排斥不掉。在一段聆听开始的时候,孩子总会注意地去听的。
能找到,并且解决掉。

fdshaoyun 发表于2013-10-18 15:12
也许是孩子利用我们提供资料?可能孩子就是需要这些资料,去感知去学习,我们只是恰好的提供了。...

大坤小祥妈这个正解。我们观察到孩子需要词汇这个事实。然后,我们提供丰富的词汇,孩子利用这些词汇,建构他们的智力基础。同样意思,申爸用打哪儿指哪儿来说明。是大申打,不是申爸打。自己觉得好的一些小故事也可以自己录了给孩子听,孩子要求反复听,天天读我也累。最开始,申爸就是因为自己读着累,才找MP3来替代的。

幸福临在 发表于2013-12-16 13:24
申爸,之前您说过家长不用提孩子听的内容。我倒是没提过,孩子自己提,偶尔会给我讲情节。

孩子自己提很正常。孩子会学聆听资料里的一些屁话,一边学,一边自己咯咯儿乐,偶尔会有一些评论什么的从嘴里冒出来,有时还会复述一些情节.....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3)听故事感觉记不住

2013-10-3014:48:34
怡妈:我女儿不看成人电视,只看动画片,目前看过的动画片有 《花园宝宝》,《天线宝宝》英汉,《朵拉》英汉,《喜羊羊》《葫芦娃》其他的没有看过。
我女儿听故事,好像能记住的不多,我觉得她的记忆力不是很好。不知道这样听,会不会有效果?

申爸:别的都挺好。如果《喜羊羊》能不看,最好不看。(听故事)她只要喜欢听,就能记住。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不需要记,就记住了。

2013-10-3014:53:59
怡妈:我有时候会问她,故事里面讲的是什么,她会想一下说,忘了,或者说不知道。我老公说她听故事的时候不好好听,所以记不住。

申爸:小孩子和大人正好相反。小孩子是什么都记在脑袋里了,可惜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行,记住了,说不出;大人呢?大人是啥都记不住,可是提取能力倍儿棒。记得哪怕一点点,都能给你提取出来,说出来。等过几年,你就会发现,现在她听到的东西,她都记得,并且还给你用上了。(怡妈:是否推荐其他的书?)也可以考虑把儿童版《红楼梦》换成原著,读读给孩子听,看她接受不接受。

4)爱纠结的妈妈

316616466发表于2014-2-24 11:59
随手记录一下:昨天,孩子说出一些词汇,我感觉和听音频和亲子阅读是有关系的。
第一件事:我们在公交车上遇见迎面驶来的一辆货车,货箱里面装满了碎石。BB问:“妈妈,车里装的是岩石吗”?“岩石”这个词我感觉是从最近听《神秘岛》里听来的。
第二件事:陪外婆到寺庙看见千手观音的铜像,好奇的问:“妈妈,她为什么长那么多手啊”?我说:“可能是因为千手观音爱做好事助人为乐,两只手不够用,所以长得多吧”。孩子抬头仰望头像喃喃自语:“怪不得,她长那么多个脑袋,一个脑袋管不了,神经不够”。“神经”这词肯定是读《可怕的科学》听来的。
第三件事:在广场玩耍,突然问我:“妈妈,孔明灯为什么没有被引力吸下来呢”?我答:“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浮力使球体升空的,等孔明灯的火熄灭以后,不是都得掉到地下来么”。“引力”这个词凡尔纳的音频里好像有,最近讲的《外星人的疯狂旅行》也是有的。
第四件事:在图书馆借书,自己选了两本关于海洋、鱼类的画册书籍。我问他为啥选,他说他看了《体验鲨鱼》想看看鲨鱼的样子。
第五件事:训练孩子习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这件事上孩子有进步。昨天在图书馆他借书时非要借4本,人家说不行规定就是只能借两本,然后他就凶巴巴的吼图书管理员,没讲礼貌。时候我问他的当时的想法时,他还眼巴巴的望着我,一副可怜悔恨的目光,搞得我都没好意思使劲批评他。

哈哈,看来,这也有副作用啊。
内什么,申爸一直都在看着爸爸妈妈们的问题呢。看下来的结果就是:都没问题。
麻麻们就是爱纠结,芝麻蒜皮的,纠结个没完。很多“问题”,其实,发了贴,写了,也就没有了。其实呢,麻麻们不过是想寻求些安慰罢了。在这一点上,楠楠妈做的就特好:怡妈纠结了,楠楠妈抱抱,抱抱也就好了。麻麻们相互打打气儿,挺好。赞!纠结是麻麻们的专利,哪个都会的。这个纠结了,那个抱抱;等那个纠结了,旁边的麻麻再抱抱....就都好了。
孩子呢,听是王道。不管怎么听,听就好了。听的过程中,遇到点儿小问题,不要紧的。孩子得听好几年呢,这才刚开始,麻麻就纠结孩子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喜欢听,伴随听,给什么听什么......这么要求这么想,是不合理的。听上一年半载,你想要的,就什么都有了。
时间,确实是一个非常决定的因素。
用一个长长长长的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进入伴随聆听的状态。这个记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4、伴随聆听状态


2013-10-30 17:01:00
怡妈:申爸,我买的书到货了,我女儿从幼儿园回来,一边看《丁丁历险记》,一边听《昆虫记》,很认真的看书,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开始在听,听了一会,自己拿书看,现在是边看边听。

申爸:听进去了,也看进去了,这个状态,就是理想状态。

2013-10-31 08:25:21
怡妈:呵呵,我 一早来看帖子。谢谢申爸,我女儿昨天从幼儿园回家4点多回来,听了一个半小时吃晚饭,去学习了一个小时的跆拳道,回来边洗澡,边听,一直到8点半上床,我老公读了3页三国,读完了,又听了2个小故事,一直到9点15分关电脑。我发现她昨天晚上很快入睡,以前我老公读完故事,她还能在自己玩半个小时才能入睡,昨天晚上关了故事,估计5分钟不到就睡着了。昨晚一共听了3个多小时。入睡比平时快一个小时,以前都是10点多睡着。
今天早上,7点起床听了半个小时去幼儿园,路上跟我说,妈妈,我太喜欢听了,晚上回来继续听。

申爸:怡妈,恭喜你啊!
孩子这么快就步入正轨.....这应该是你们一直给孩子读儿童版的四大名著的直接结果。
孩子快速入睡,这是聆听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大脑进行思考的时候,是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孩子一边干别的,一边听《昆虫记》,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在听。可实际上,因为孩子的大脑能够并行处理身体各器官接收进来的信息的缘故,孩子其实实在高效率地听。
尽管这种聆听不需要意识介入,但是大脑用于聆听的脑细胞却需要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以高效地处理听取的信息。兴奋的脑区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消耗巨大,大脑需要休息。故孩子的头一沾枕头,就睡熟了。既然开局已经非常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不动”,什么都不做。让这个状态继续维持下去,过一个星期,孩子就习惯这种聆听了。
有三个方面的事情,你可以考虑。有机会,踏小小一步,试一试。不行就先按下,过一段时间,找机会再试。
第一,把儿童版的“四大名著”,换成原版的“四大名著”。如果你换成了,对孩子将来的自主阅读之后,将会非常有帮助。另外,简写版的“四大名著”,其实对孩子将来的智力发展,带来的益处有限.....想想看,现在孩子吸收的是词汇。简写版所用的词汇和原著所用的词汇,是不一样的。从孩子是在听词汇这个事实的角度看,简写版和原著,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第二,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就是说,让孩子睡得更早,起得更早。如果孩子不是累得头一沾枕头就着了,你没法调整。她自己精神着呢,不到10点她不睡。现在,孩子已经躺下就着了,你就可以着手调整作息时间了。希望能够调到5:45起床,在吃早点之前,孩子已经听了一个小时的故事了。然后,早饭吃得好,到了幼儿园,也不会昏昏沉沉的,马上就能高效地投入一天的活动中去。这个习惯养成了,对上孩子小学之后,非常有好处。这件事情,做到心里有数,怡很快就会进入到“故事非听不行”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你只要早晨在孩子耳边儿轻声说:“起床啦,去听故事,”她马上就清醒了,爬起来。这种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比如说,每个星期提前15分钟叫孩子起床,做一个月,就可以提前一个小时了。
第三,准备好接下来要听的故事。《昆虫记》早晚会听腻的....当孩子把里面的词汇都掌握,吮吸干了的时候,就腻了.....手上已经有《夏洛的网》了,下一步,可以让孩子听这个。
四大名著的原文朗读,时不时放给孩子听听,看她接不接受。如果接受,你就一步登天了:你无法靠自己读,给孩子读完四大名著。每天才那么三四十分钟,读到孩子十岁,也读不完,大人也受不了。可是,一旦孩子接受原著朗读,你就轻松了,让孩子自己去听就行了。
这三个方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到,需要爸爸妈妈很有耐心,耐心寻找孩子接受的时机。一旦孩子全盘接受,接下来就更好办了。
怡妈抓住了事情的一个关键点:孩子入睡快。是的。我们确实看不到孩子头脑中的变化。更糟的是,因为孩子语言能力的约束,孩子也无法用语言给我们回馈,自己听进了多少。目前,能够让我们判定孩子确实听了、判定孩子在头脑中确实在快速地建构自己的智力基础的唯一现象,就是孩子确实快速入睡了。
怡妈抓到了另一个关键:只要怡一进家门,就放着故事。立竿见影的,怡当天晚上,入睡时间就比平常早了一个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5、从间接现象推测孩子是否进入伴随聆听状态


2013-11-2 13:20:54
怡妈:怡上午看了夏的英语电影,我12点多给她听夏的中文,到现在已经听了4集了吧,可是我又不敢问她怎么样,她也什么也没有说,我心里真的没有底,所以就这样在放。
以前听小昆虫,只要一停,她马上说,下一集,现在她什么也没有说,我还是继续开下一集,现在在听第4集吧。所以我真的真的,特想知道她到底是否有在听,是否听懂了,可是还是忍着没有问,就这样让她听。我在想是否等这个听完了,再看一遍英语的夏来测试一下哈哈

申爸:爸爸妈妈不要试图从孩子那里拿到任何直接的回馈,什么回馈都没有。如果孩子能说出来,那就说明,听来的词汇没有进入潜意识,还在意识的层面以“陈述方式”留存着。
这个不是建构智力的方式,智力是要把吸收进来的东西“化开”,彻底吸收的。能陈述,就意味着并没有完全“化开”。
智力是在我们觉察不到的潜意识的某个角落里起作用的。
爸爸妈妈只能从间接的现象来推测,孩子是不是听了:
a、入睡速度。孩子的大脑真的处理了耳朵接受进来的信息,会疲劳。累了,晚上入睡就非常快。这可以立竿见影感觉得到;
b、过一段时间,孩子会自己要正在听的故事。在没播放的时候,你问孩子:“听儒勒·凡尔纳吗?”孩子会高兴而干脆地回答:“要!”
c、过一段时间,如果是MP3播放机,孩子自主播放。孩子会主动地去打开机器,播故事自己听;
d、过一段时间,早上,你只要说:“起来听故事啦!”孩子立马起床。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6、孩子在听吗?


孩子只要不去把MP3关上,不张嘴要求妈妈“换成《昆虫记》”,这就是在听!并且是“认真地”在听。适龄的孩子,你只要给她放,她就在听!听的时候,外在的表现是认真还是不认真,一点儿都不重要:表现得认真也在听;表现得不认真,也在听。
要充分利用这种伴随聆听的能力,尽量让孩子多听。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7、孩子在听什么?(一)


xixidou发表于2014-9-19 11:15:37
昨天晚上,我试着向小孩了解一下她对听故事的情况
我:你喜欢我每天放的故事吗?
小孩:什么故事?
我:就是播放机里每天放的故事呀
小孩想了想:哦,喜欢呀
我:你最喜欢哪个故事?
小孩想了想说:都喜欢呀
再想了几秒又说: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但我很喜欢听,喜欢听他们在讲
说完后就跑去玩了。

yzhang4 发表于 2014-9-19 11:35:34
小树苗妈妈的回馈,太有价值了。
我们不知道,孩子的聆听,初期的聆听,从孩子自己那里,其主观感觉是什么样子的。
小树苗六岁两个月零十一天大,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主观感受:“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但我很喜欢听,喜欢听他们在讲”。
别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探寻一下,孩子自己的主观感受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女孩儿。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8、孩子在听什么?(二)


一骆  发表于 2014-9-2423:43:40
汇报下外甥女子馨情况,现在五岁八个月,四岁多开始听了贝贝熊和小小牛顿幼儿馆,反复听,听了很多遍,五岁半开始听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爱丽丝漫游奇景记、小狗钱钱、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孙敬修讲西游记,希腊神话、西游记原著三十集,后来坚决不听,现在听小鲁讲历史故事。因为和表哥一骆经常在一起,哥哥放的偶尔也会听。前天跟我说:莎莎说仔仔,你的活动已经被限制了,好好玩儿。我问限制是什么意思啊,她说不知道,那里面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我故意说,不知道还听啊?她说,好玩儿。我问她除了好玩还有什么感觉,她答,别扭。我问,故事别扭?她答,不是,我自个儿觉得别扭。

yzhang4  发表于 2014-9-2505:44:46
子馨的回馈,弥足珍贵。
一个五岁八个月的孩子,回答说,听故事感觉“好玩儿”。这个“好玩儿”,在孩子那里,有其独特的定义。其定义,细节不可考....到底是我们幽默读幽默故事时感受到的那种“好玩儿”呢,还是我们打拱猪时感受到的那种“好玩儿”呢?根本不可能知道。孩子也许指的的,根本不是大人的那些“好玩儿”,她可能是指,听这些故事的时候,自己感觉到愉悦,也可能是指,听这些故事的时候,自己很想听....总之,其具体意义,完全不可考。
可是,在孩子嘴里,这个“好玩儿”是表示自己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正向的情感,这一点,是无疑的。
下面,重要的是孩子嘴里的这个词:“别扭”!
这真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回到皮亚杰那里。在人的智力形成过程中,有三个过程,皮亚杰称作同化、顺应和平衡。
这三个过程,在主观感觉的世界里,是怎么样的呢?
申爸呢,不常和网友见面。好多网友,跟在申爸这里,已经五年多了....从当年爱网就在了,一直到现在.....尽管钱锺书说,你吃了一颗鸡蛋,感到好吃,这不意味着你一定要见见生蛋的母鸡。可是呢,钱锺书说这话的时候,他自己也心知肚明,这个吃好吃的鸡蛋,一定会产生好奇:这个母鸡到底长得啥样?
这是人之常情。
完了呢,网友们,开始在头脑中勾画,申爸长得啥样。最常见的形象呢,是“仙风道骨”状:在想像里,申爸应该形容清瘦,目光炯炯有神,身上一席长袍,在清风中飘然欲仙......头脑中有了这个么个形象,完了呢,去看申爸的帖子。那里面,都写的是些奇特清攫的事情。看一遍,就更觉的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像,看一遍,就跟觉得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像....这就是顺应过程。当初,申爸的那个“仙风道骨”状是从哪里来的?是靠从一开始,看申爸的帖子,帖子里面所说的事情,形成的感觉么。这个开始的过程,就是建构图式,同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初始的感觉,再加上不断的顺应过程,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仙风道骨”状可取。完了吧,据见过申爸的网友记述,一见面,“大吃一惊”,申爸哪里是什么“仙风道骨”状,整个儿就是一个邻家大哥,活脱脱一个笑眯眯的弥勒佛么。
这个大吃一惊的当儿,就是孩子嘴里的“别扭”:跟以前猜想形象,完全不类么。
“别扭”完了,就想:也是啊,他这个申爸,要不是邻家大哥的话,怎么对什么烤烧饼啊做红烧肉啊做菜啊什么什么的那么熟。他自己也吹牛,说什么最高境界是“不离日用常行外,直到先天未划前”。邻家大哥的形象,才对么!
彻底修正之后,重新建构。
这个过程,就是平衡过程。
我们啊,都是通过一些零碎的信息,在头脑中,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对象的。这个对象对不对呢?我们不知道。我们需要不断地对涌现出来的新信息,进行处理。如果新的信息和我们头脑中已经拼凑成的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同化;如果有点儿不一致,我们稍稍修改一下我们头脑中的对象,就能完全涵盖新的信息,这就顺应;最要命的,是见到申爸那一刹那。申爸有感觉,很多网友,申爸都站在面前了,还东张西望:哪个是申爸?
这一刹那,最“别扭”,眼前的邻家大哥,完全不是心里想象的“仙风道骨”状么!
于是,一个强烈的心理过程开始了:一个新的、绝对正确的和以前形成的印象完全不相容的信息进来了,要彻底地修正原来头脑中的东西!
这就是平衡过程。
平衡过程是形成智力的最重要的过程。
申爸没想到的是,一个五岁八个月的孩子,竟然用“别扭”来形容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可不是么,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一个词汇,他的小脑筋马上根据这个词汇在语句文章中的用法,建构起这个词汇的图式。可是呢,一次就建构起来的东西,一定是片面、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很多应该是错误的.....孩子再听到这个词汇在别的地方出现的时候,小头脑马上就来纠正原来的错误,感觉到“别扭”了,也就是平衡过程开始了。这种于成人很稀罕,于智力建构很重要的过程,在孩子那里,随时随地发生着。孩子随时都“别扭”着。这个智力建构的进度,该有多快啊!
别扭。
这个强!
请更多适龄孩子的妈妈,询问孩子在聆听时的主观感受,回来回馈!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9、孩子出现呆呆地听故事的情况

碧海凌波  发表于 2014-10-31 10:33:31
2014/10/29,立河号上6:30起床,听了约40分钟海底两万里。
晚上5:15到家,接着听。看了约20分钟蓝精灵,睡前只讲了5分钟臭屁的大脑,9:30关灯,很快入睡。今天总共听了约4小时。2014/10/30,立河6:30起床,这几天醒得晚,不过打开故事就醒了。今晚看了20分钟BBC记录片,臭屁的大脑20分钟,阿西莫夫10分钟,诗经5分钟。9:40关灯,不知几点睡着。总共听故事3小时。
自从他的航母插完,总说没事干,很烦。昨晚自己写数字,比一个月前有很大进步。
立河现在经常会出现呆呆地听故事的情况,不过只一会儿就找个什么事做着。

yzhang4发表于 2014-11-4 05:47:18
给孩子手边放一些图画书,讲过的书,看看孩子是否会喜欢上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里的图。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1、伴随聆听能力是一个过程的结果


2013-11-1304:21:34
怡妈:之前听《昆虫记》的时候,怡会主动要听,现在听《红楼梦》的时候,她很少主动听,都是我打开MP3让她听。申爸,怡这样是不是还没有形成聆听习惯?

良好的聆听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在“聆听敏感期”,听完一个巨长的故事,习惯就养成了。其实,说“聆听习惯”不太准确。用“聆听能力”这个词吧。让怡把《红楼梦》听完,再看效果。
申爸:有妈妈问:怎么判断良好的聆听能力是否养成了,这个很难。
原因比较简单,如果孩子能够用语言反馈,爸爸妈妈就很容易知道,孩子是不是听了,听懂了。可这种语言反馈能力,对于五六岁的孩子而言,还很差。
有一些间接的方式,可以推判孩子是不是已经有聆听的能力了:入睡速度是一个;孩子是否主动要听,是一个;早上,到了点儿,跟孩子轻声说,“听故事啦”!孩子马上清醒,要求开始听,也算一个;有了聆听能力,孩子自己就会去打开MP3,开始听。不管是什么故事,只要孩子正在听的,他就会自己去打开MP3听。
不管怎么样,这个聆听能力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听一个巨长的故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聆听能力,妈妈就会有很强烈的感觉。那时候,任何疑问就都自己消失了。目前,据申爸观察,还没有孩子形成了这种能力。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听了,就表明这种能力的养成,已经在路上。剩下的,就是淡定,等。时间给足了,能力自己就来了。只要上路了,就不用着急,慢慢来,很快就走到目的地了。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伴随聆听

28
主题       
1346
帖子       
7484
仙草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8835
发消息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8 15: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伴随聆听 于 2016-2-18 21:44 编辑


12、伴随聆听会累吗?


2013-11-210:09:27
怡妈:申爸,我家从早上听到现在,孩子听,连续长达4个小时或者更多时间听,小孩子大脑会不会累?对耳朵会不会有影响?呵呵,这个是我突然想到的,我家现在在玩橡皮泥,一边在听。

申爸:当然会累了。累的表现是:越听越爱听,不给听不行。然后,晚上头沾到枕头,就睡着了。累么,需要快点儿休息,入睡快。第二天早上呢?你只要说:宝宝,快起来听故事啦。孩子立马就爬起来,去听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8-4-2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3、最好的聆听状态


2013-12-1009:07:07
怡妈:申爸,我要咨询呵呵。
申爸,我家《红楼》从63集开始停了下来。 之后怡问了很多次,要听《红楼》我说删了没有了。我们听 《海底两万里》,本想把这个系列都听完,周六在外面玩,刚好放完了《海底两万里》就接着放了《中华上下五千年》。MP3里面就放了这2个,我想《中华上下五千年》听完,接着放《世界上下五千年》,再回来听纳凡尔系列。
不过我发现,从《红楼》换掉了后,怡再也没有出现说听得累,头晕的问题。现在周六日也是听很多,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她也从来没有问过故事里面的任何事情。可是,她也明显的没有以前那么喜欢了,现在都是我主动打开故事给她听,她从来没有要求要主动打开听。之前她会主动打开听《红楼》,现在都是我在打开,她没有说什么就这样每天放着。
申爸,怡这样子,是不是聆听习惯还没有养成啊?如果等她养成了自己很喜欢听的话,会不会又开始意识聆听啊?

申爸:孩子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聆听状态了。怡妈不用嘀咕,就让怡这样听着就行了。
其实呢,你仔细去观察别的爸爸妈妈:他们的5.5-7.5岁的孩子,本都可以直接进入这种最好的状态的.....只不过,那些爸爸妈妈就因为自己觉得不好,就决定横加干涉乱加打扰,雄心勃勃非要教好。等把孩子的状态彻底弄坏了,自己反倒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地秀自己的孩子如何听情节,问问题,聪明,有新发现....哎,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怡妈:申爸说的太对了。
其实我就是这种心态啊。 我看她都没有主动要听,心里就开始嘀咕,想是不是没有听进去,是不是聆听没有形成,是不是需要问个问题或者引导一下,其实都是家长的心态。

申爸:呵呵,怡妈说出了爸爸妈妈普遍的一种心态....
怎么知道孩子真的自主聆听了呢?看孩子的入睡时间。从孩子的小脑袋躺倒枕头上,互道“晚安”,到孩子进入梦乡,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要是孩子做不到,说明没听。你还得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4、入睡问题


打瞌睡的兔子 发表于2013-12-18 14:49
我们是女孩子,5岁4个月,一直有亲子阅读。但是在接触申爸的理论前一直给她读的很低幼的文字,例如《小熊宝宝》,《噼里啪啦》等等。看了申爸的文章之后给了《昆虫记》,答复是不喜欢!!拒绝聆听。
然后隔断时间,给了《小熊维尼》,那是非常非常喜欢,晚上一定要听着入睡!但是不会马上睡着,而且从孩子的入睡情况看得出来不是听词汇而是听情节了。
之后给了《神奇校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但是明显感觉孩子在听情节,因为孩子说查理家好穷好可怜,不愿再继续听下去。至于其他的,比如凡尔纳什么的,完全不要,只要神奇校车。
所以,大申爸,对于这样情节的聆听,会不会跟你所讲到的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词汇聆听有所冲突??还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差异?
昨天晚上尝试着给读了一段《西里尔讲世界史》,完全没有出现几分钟就睡着的情况。兴致勃勃的听了快半个小时,我读得口干舌燥,最后她说不好听不要听了,让我不要读了,还是坚持要听神奇校车。
这是我家孩子的例子。我完全找不到可以读了之后让孩子迅速入睡的状态啊,如果孩子不喜欢会明确提出来的。

呵呵,看来,小兔兔还没有习惯“听”这项活动。不过,兔妈妈莫着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
申爸想借着兔妈妈的这个话头,着重指出一下:让孩子迅速入睡的,不是睡前的亲子阅读或者睡前听一段故事。这么点儿活动量,完全不能让孩子的头脑疲倦,迅速入睡。让孩子晚上迅速入睡的,是持续了整个白天的伴随聆听活动。像背景音乐一样播放着的故事,孩子分心二用,一边做别的事情,大脑一边在高效地处理听进来的词汇。听到晚上,累得倒头便睡。
兔妈妈可以这样:用自己家的音响,播放中华上下五千年。小兔兔一起床,就开始播。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播放着,不用理会孩子的反应,只要孩子在家,就播着,播放一整天就是了。明天早上就开始这么做,后天早上再来回馈,情况怎么样。
赞兔子妈妈,大兔兔哈。兔妈妈是为数不多的,在孩子那里讲故事,播音频,遇到了问题,敢于回来鼓起勇气,发帖反馈问题的妈妈。赞,大赞!那啥,申爸知道,很多妈妈都在自家孩子那里播放了。相当多的妈妈,没有得到申爸所说的,预期的效果。这问题就来了。看到这里取得效果的妈妈们兴高彩烈地高声谈论自家孩子如何如何听得入迷,如何如何倒头便睡,如何如何如何听得快,都听到很高层次的资料了.....自己呢,自惭形秽。没有及时开口询问自家遇到的问题,而这里又形了风,就更加不好开口问了。其实呢,你要知道,在这里高谈自家孩子如何如何听得好的,是少数!
嗯.....申爸本人对大家的宝宝在聆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兴趣。遇到问题的妈妈,都开口说说吧.....尽量说得详细,具体些,让申爸能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好给点儿建议......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5、秒睡


歪歪妈妈2009.04   发表于 2014-11-16 21:38:45
2014.11.16周日歪歪聆听记录
早上7:00开始听《哈利波特》第二部。
到晚上9:00听到《哈利波特》第二部的36集。
这几天睡觉都是秒睡。一个哈欠一打,有时连身都来不及翻就睡着了。
聆听反馈:歪歪今天爬山也带了故事机,她习惯带着故事机。听没听我也不管了,如果太吵,我会给她关掉。听天书时,有时她会一直放着故事机听天书,有时她觉得吵也会自己关,等听完,还会习惯性自己打开听一会,不过多久就自己睡着了。
亲子阅读
1.《可怕的科学》之《愤怒的河流》讲到107页。
2.《数学真好玩》第十二课,讲到81页。
《论语》我准备和她一起睡前聆听。等听过后,再讲。我嗓子发炎了,再加上《论语》我没读出韵律感。
今天中午兑现这一周的好习惯奖励:《My little pony》第六集。歪歪自己做了一张看《My little pony》的记录表,看一集,打一个勾。

yzhang4:哈哈,歪歪妈用的这个词儿强:秒睡!
嗯,这个词儿好。
让孩子们都伴随聆听,伴随到“秒睡”哈!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7、注意:陈述会引起各种错觉


yzhang4  发表于 2014-9-2318:04:42
其实呢,我们的陈述,会引起各种错觉。
比如说,申爸的所有文字,都在谈伴随聆听。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大申所有的时间,都在伴随聆听那些远远高于自己年龄的东西。
其实呢,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你简单想想就知道:孩子小呢,每天要去幼儿园。在幼儿园,早上七点去,下午五点半回,十个半小时的时间,大申完全是在同龄孩子中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这个玩儿的时间,完全够多了。早上五点半起床,听到七点;晚上五点半到家,听到九点睡觉,也才伴随了五个小时。况且,大申还要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一天呢,有三个半个小时,好了不起了。这三个半小时伴随,多么?并不多。
上学了,他早上七点走,下午四点到家。这段时间,都是和同学在一块儿的。剩下的时间,写作业,玩儿,看纪录片,和大申妈聊天儿....这些时间去掉,他伴随聆听的时间,每天有三个小时,就很了不起了。
一般正常情况下,大申每天听三个小时,还是一边玩儿他自己的一边听。剩下的非睡眠时间,还有12个小时呢!孩子该发呆发呆,该留白留白,该干嘛干嘛。
是不是有比较典型的很长时间的聆听呢?当然有。比如周末,偶尔不出门,他就听那么一整天时间。不过呢,说到底,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周末,大申至少有一天的时间,上午要去听音乐会,下午要去托尼那里玩儿。
放了寒暑假,有时候会听一整天。不过,这样的情况,客观上是很少的。一年,有那么五天八天,了不起了。
申爸要陈述,就要强调伴随聆听。老说老说,给人的印象,好像大申所有的时间,都在听。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上帝出手解决的。申爸再说,别的妈妈再认同伴随聆听,你让她的孩子平时每天伴随四个小时,都是不可能的。上面,爸爸妈妈们详细记录的伴随聆听记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呢,担心孩子听得太多,完全没必要:客观上,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听得太多”。
当然,有特例。比如,不上幼儿园,在家上学什么的。这些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听得太多。听得太多了,肯定会出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8、怎样判断孩子的两个“习惯”?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听了?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养成了伴随聆听的习惯?
江中江舟  听到中华五千年没有问题,聆听词汇也没有问题,就是还没有成习惯,不给也不要,不过我也不担心,只要听着不就行了吗。因为有时候他在房间力跑来跑去玩,放的时候他听不到。快二个月没有形成习惯主动要的话算不算问题?
怎样判断孩子的两个“习惯”?
第一个,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听了?
申爸主张伴随聆听。可既然是伴随聆听,你就既不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口头的回馈,他听了还是没听,也不能从孩子聆听时的表现上,看出孩子听了还是没听。伴随聆听,孩子一直都在干他手上的事情,一点儿也表现不出是不是注意力了你播放的东西。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听了”呢?给孩子伴随聆听整整一天。然后,看晚上孩子的入睡速度。如果孩子的小脑袋一沾枕头就着了,很快入睡,那就是听了;
第二,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养成了伴随聆听的习惯?
这个也很简单,听一段时间,试着给孩子读天书。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伴随聆听的习惯,他就会听天书。换句话说,听天书的孩子,都已经养成了伴随聆听的习惯。
如果孩子不接受天书,那就意味着还没有养成伴随聆听的习惯。不过,妈妈也不用着急,只要孩子每天累得入睡都很快,再过几个月,自然就接受天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19、家人嫌吵


家承妈:不用家里人了,咱自己放。开播放器一天都会觉得头疼,我是强忍着的。

家里人,老人嫌故事吵的,播袁阔成《三国演义》。这个东西呢,在中国社会,老少咸宜,雅俗共赏,通吃。让家里人也都跟着孩子迷上听评书....包括嫌吵的妈妈自己....接下来,再听哈利波特,就好办了。孩子的时间段是很长的,不必非得“先听哪个”“后听哪个”。哪个方便,哪个先听。如果袁阔成结束了,家里人还是不能和孩子一起听哈利波特,听中国五千年,那就再放一部刘兰芳的《说岳全传》。诶...有没有家庭,全家都随着孩子听故事,把电视都冷落了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神游


江中江舟  我觉得,伴随聆听,目前看来对我孩子的影响是,上课神游,不在状态。(本来性格也不是很调皮的)大班老师和现在的老师都反映上课看他不知道在想什么。注意力没问题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很专注的。  发表于 2014-9-13 14:08:54
我观察过如果一个下午没出去玩,边听故事玩玩具,晚上入睡迅速。上了小学之后,早上起得早。中午没午托,在家里不午休,也听故事,晚上入睡比幼儿园早(可能也和小学比幼儿园累有关)。

yzhang4 大申也是一样。马老师说他有时“迷迷瞪瞪”的,自己不知道在想什么。你说他没听课吧,讲的东西,一问他,还都会。你说他听课了吧,实在不像。于是,申爸就问大申,你上课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大申一愣,说:“我上课的时候?我在思考啊!”申爸问:“你在思考什么?”大申说:“我忘了。”一年级那个时候,申爸特着急....那时候,不知道和伴随聆听有关。着急,也没法子。后来,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中科院 心理所的一位儿童教育教授,来和家长们座谈。申爸就把这个事情说了,说孩子不认真听课,特着急。那教授听了,哈哈大笑,问:“你是想要一个只听课不思考的儿子呢,还是想要一个喜欢思考不怎么听课的儿子?”申爸听了再也不纠结这屁事儿了。爱听不听。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1、大申上课神游


大申伴听的问题,清晰地显现出来了。上课神游,不知道想些什么。懵懵懂懂地,老是心不在焉。“丢三落四,对什么都不上心,”马老师评价道。就在这张照片拍摄之后不久...大申伴听所引发的问题,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我打算重点关注一下大申,纠正儿子身上的毛病,”马老师很委婉的说。如果搁现在,申爸会很委婉地告诉马老师:不必为他操心,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可是,当时不行。当时呢,申爸能够猜到伴听对于孩子的智力建构有关系,但是确实不知道有这么大关系。另一方面呢,申爸也搞不清楚,这个“心不在焉”,到底和伴听有多大的关系。
对于申爸而言,智力之建构,于一个人一生之重要,足以压倒其他别的一切考量。伴听不能撤。可是,现实压力也要求申爸要照顾解决“心不在焉”这件事。于是,申爸就骑起墙来,含含糊糊地欢迎马老师去“纠正”。“你最喜欢哪个老师?”这大概是每一个家长,最喜欢问孩子的一个问题了。大申呢,对这个问题,回答永远是“马老师”,毫不含糊,斩钉截铁。那以后呢,大申的态度变了。一开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犹豫:“马...马老师。”接着,开始保持沉默。不回答这个问题。再过些日子:“闫老师!”斩钉截铁。闫老师是他们的科学老。“诶,你不是最喜欢马老师吗?”申爸问。大申:“那是以前。现在,我不喜欢马老师了!”申爸:“为什么?”大申:“她太啰嗦!”一阵不能自已的感动涌上申爸的心头。为什么啊?你想啊,这道理很简单:都快喜欢一年了,说明,马老师不是一个“啰嗦”的人。为什么大申忽然抱怨马老师“啰嗦”了?人家开始发力,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了么。你说,这个老师,又不能打他,又不能骂他,要解决问题,怎么办啊?她又能怎么办:苦口婆心地劝呗,还能怎么办。这在大申这不懂事的小屁孩儿看来,可不是“啰嗦”么。啰嗦,源于无尽的爱。申妈就能做到对大申啰嗦,申爸就做不到:跟你说了,做不到拉倒。弄急眼了,我揍你一顿,就长记性了。这个世界上,对孩子,本来申爸以为只有申爸能做到啰嗦。没想到,还有一个人,陌生人,也能做到对大申啰嗦。换了你,你能不感动吗?
那啥,接着说哈。话说,马老师开始“啰嗦”,就是单独辅导大申学习。申爸呢,申爸并不配合。让马老师一个人去努力...这是一年时候发生的事情哈...不配合的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申爸满脑子都是“如何建构智力”。这是天字第一号的任务。智力啊,这个东西,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不管多困难,申爸也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并且...当时大申快七岁了...从理论上分析,孩子长到十岁,其智力结构就尘埃落定了。就是“间苗期”,在十岁就结束了。你等过了关键期,你纵有天大本事,在“形成良好智力”这件事情上,你也没辙了。“除了智力建构,其他都无所谓!”这就是当时申爸的心态。
话说,当年,申爸的心态就是:“除了智力建构,其他都无所谓!” 这个事情啊...今天回过头,再看,其实是有它的历史的原因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申爸并无把握:这样做,孩子的智力肯定就能建构好了。 你这个信心,来自事情的结果,对吧? 大申的年龄还没到,结果看不到。 看不到,申爸就只能苦苦地追索:还有什么忽略的吗? 至于马老师提出的,担心的,上课精力不集中;考试不及格...这些事情,不是不重要,而是申爸断定,这些事情和智力建构,关系不大。建构起良好的智力,这是must to have(必须的,志在必得的);马老师关心的那些呢,是nice to have(有了更好,没有拉到)的东西。插一句。到了什么时候,申爸才第一次能够确证,伴听起作用了呢?三年级的寒假,就是在大申8岁8个月大的时候,才第一次能够在表现上得到确证。确证的标志是:孩子的可启发性极强。这个,申爸已经在李网高楼里面详细的说过了。可启发性强:大申主动提出的问题,一点就通。对于大申主动提出的问题,从来没有怎么解释,大申也不明白的时候。其实,让大申明白,往往就一句话,甚至申爸刚说半句,大申就:“啊,我明白了!”然后,转身,跑了。 其实呢,敏锐的妈妈已经发现:这事情的关键,实在不在于回答问题的过程里面,而是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里面。 他自己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那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只要点一下,他自己就“通了”。 面对nice to have的东西,那个时候的申爸,实在提不起兴趣。
但是呢,现在群里的孩子,不同了。当年申爸最操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么...大家呢,可以照顾nice to have的事情了。神游呀,考试成绩低呀什么的,都可以试图去解决。解决的方案呢,也很简单:朗读。你的孩子朗读好了,喜欢朗读了,考试成绩的问题就解决了;神游呢,会缓和很多。所有伴听的孩子都神游。这个,妈妈们不要有侥幸心理....当然,神游的孩子不一定伴听...只不过,神游的“严重程度”,不一样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2、神游是什么


神游是潜意识和半意识领域里面发生的思考行为,外在的一种表现。神游就等于思考。伴听呢,不就是要引发孩子思考么?上课的时候,只要孩子一感觉到枯燥,引不起兴趣,孩子潜意识里的思考过程,就自己开启了:他自己干自己的去了。那么,上课“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刻不停地盯着老师,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不是好呢?短期,当然不错;但是,从长期...你考虑到这个年龄,正是“间苗”的关键期。他不思考,那后果会是什么?具体表现就是:后劲不足。等到课程发展到“必须依靠思考”才能学好的时候,孩子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是已经是这样的孩子,妈妈怎么办?引导孩子伴听。可是,另一方面,孩子严重神游,那也不行。严重神游怎么办?引导孩子朗读。
总之呢,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你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要均衡中庸。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3、伴随聆听的作用在7岁半后显现?


2014-5-15 14:21:40
怡妈:今天上午QQ群里,妈妈们都在讨论孩子听了一段时间的故事后的反应,有的妈妈说,发现孩子语言丰富了,词汇增多了;有的说,孩子记忆力锻炼了,增强了;还有的妈妈说,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了,这些都是前期孩子听故事的结果。
说实在的,他们这样讨论,让我的心里好没有底气哦,怡从去年10月份听故事到现在,好像没有发现任何上面的变化,她从来没有说过故事里面的语言,也没有感觉记忆力,逻辑能力增强。 而且,她有时候还一边听故事,一边看粉红小猪,我说,你把故事关了吧,她说,没有关系的,我听不到故事,我可以看粉红小猪的。今天有个妈妈说,怡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自动屏蔽了故事内容。我真的不知道,申爸,怡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吗?这样的聆听,她能听进去吗?
  
申爸:说话的妈妈们的宝宝,年龄是不一样的。
假如,时空真能分叉的话,让一个时空里的孩子,听故事;另一个时空里的孩子,不听故事。两个孩子比一比,他们都会逻辑性增强、记忆力增强、词汇增多的。
逻辑性增强、记忆力增强、词汇增多本来就是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自然的现象,和聆听没多大关系。
一般来讲,伴随聆听,可以观察到的,就是孩子嘴里的词汇会莫名其妙地增加一些。别的,没有了。
伴随聆听的作用,得到七岁半以后,才能表现出来。当下,什么变化也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4、伴随聆听后孩子会变得更“幼稚”吗?


2014-1-9 23:26:15
骆妈:这几天我也在考虑这个事情:聆听故事让孩子有了哪些变化?申爸说5.5_7.5的女孩子听后会变得更幼稚,那么7.5后开始聆听的男孩子呢?本来到了快八岁,意识可以管理行为了,巨量的词汇涌入,大脑忙着安排这些词汇,意识又靠边站了,加之词汇构建智力有一个滞后期,如果这样推理,象骆和宇翔这个年龄聆听的男孩短期内既不会变懂事,也不会变聪明,也是“更幼稚”。

申爸:嗯,是的。
孩子伴随聆听,就会变得幼稚懵懂而傻乎乎的。
有几个方面的线索。
一个是男孩子五岁半到七岁半的静默期。过了四周岁,男孩子在思维智力方面的发展,明显开始比女孩子慢,成为一个静默期。这在大申进入小学之前,申爸就注意到这件事情了。申爸当时推测,这一定跟男人擅长抽象思维有关系。现在看来,这种关系的原因变得明确了。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上了小学的女孩儿,伴随聆听的。她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爸爸妈妈回馈一下。
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还小,本来就幼稚傻乎乎的。伴随聆听产生的幼稚叠加上去,爸爸妈妈感觉不明显。
一上小学,有了考试这道杠杠,就明显了。
几乎每个关心儿童教育的人,都在指责学校的应试教育,扼杀孩子的创造性。这是种感觉,千千万万家长的感觉。可是具体是怎么扼杀的,没有确实的证据可以证明。因为确实有很多孩子,他们长大了,创造力也不错,可确实是一路从小学一年级就100分,第一名长起来的。
这个现象比较特殊,后面再谈。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扼杀体现在禁绝课外书方面。
像在这里的家长,给孩子大量聆听的,社会上还不多。对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最大的桎梏来自于课外书。
这个课外书一入迷,孩子考试的成绩立马不及格。
大申太神了:明天考试听写生词。放了学,申爸测试,听写,一个不错。申爸很高兴,奖励,去看书吧。大申高高兴兴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直到睡觉;第二天早上,爬起来接着看。两个小时之后,坐在课堂上听写考试。第三天,卷子带回来,红叉一片一片的。然后呢,申爸奇怪:这个都会啊?怎么搞的。申爸不服气,跟大申说,咱们再听一遍。大申不高兴,可是考试没考好,吃瘪,也只能不抗议,再听一遍。又都对,全会了。
哎呀,这个现象,奇怪了。从大申入学不久,就开始了。
申爸百思不得其解。问过马老师两次,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申请,她是怀疑申爸说的大申在家全对.....大申的记忆忽好忽坏,时有时无,申爸一直找不着原因是什么...
这个孩子,总有一个阶段,疯狂地喜欢看书的。可惜,绝大多数的孩子,这个阶段被家长给生生切断了:
看课外书和考试成绩下降之间的关联,已经为千千万万的家长所留意到了.......家长们的做法就是:禁绝课外书!
在关键期禁绝看课外书,那对孩子的创造力的伤害巨大。
这个这个.....申爸得快点,找到怎么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够把课内的东西全部学会的办法;这样,节约下来的时间就能够用来看课外书了。
泓泓妈妈能留意一下:那些牛孩儿,他们读课外书吧?是否从小学就如此?
如果他们读,那就对了:他们摸索到了某种高效解决课内学业的法门,花很少时间就把课内的学会了,考试成绩好。剩下的时间,自然去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建构好更好的智力,他们又拿这智力来对付课内的学习,学习好了,效率更高.....他们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1-10 16:55 , Processed in 0.153808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