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发表于 2024-10-3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4-10-10 10:49
我估计中科大90%以上申请的都是理工科?而且今年中科大被列入实体清单不是还炒的沸沸扬扬吗?但并没有听说 ...

高峰期应该不止25%,我们工科系,02年毕业的也有1/3左右,理科系比例应该更高
上次有个硅谷同学说,他家车程半小时内有我们6个同班同学,我们在上海都做不到这个密度
发表于 2024-11-3 10:3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果以后申请国外读研被限制了,怎么规划?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看群里消息,周末举办了第15届家长论坛,看得出还是很隆重的,新到任的常校长也去讲话了,各学院分论坛的家长还能享受一顿教师餐厅的员工自助餐,比我们去年待遇好。当然其实并不是24级的才可以参加,上海群里有位15级的学长家长参加了,群里有一位23级管转工转物的广东家长说去了3次学校、参加了3个学院的家长会。我们孩子毕业前再去参加一次也可能的。

参会家长分享了很多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我觉得也不是秘密,我就贴在下面了,因为23届的就业质量报告已经公开了,无非是数据更新点。其实本科生就业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以82%的升学率来说,每年就300多人就业,不如说《升学报告》。
总体趋势各个大学都差不多,因为出国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性价比下降,很多学生都去卷保研了。

总而言之,目前的教育体制,人力资源真的是极大浪费。而作为个体,在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挟持下,从小学到大学,巨额金钱送给了培训机构和网红博主。当然,我也理解,只要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先考个好大学再说”,旁人再说什么都是枉然,该花的不该花的钱都会花的,毕竟考试是唯一还能自己把握的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4-11-25 21: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4-11-25 15:33
看群里消息,周末举办了第15届家长论坛,看得出还是很隆重的,新到任的常校长也去讲话了,各学院分论坛的家长还能享受一顿教师餐厅的员工自助餐,比我们去年待遇好。当然其实并不是24级的才可以参加,上海群里有位15级的学长家长参加了,群里有一位23级管转工转物的广东家长说去了3次学校、参加了3个学院的家长会。我们孩子毕业前再去参加一次也可能的。

参会家长分享了很多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我觉得也不是秘密,我就贴在下面了,因为23届的就业质量报告已经公开了,无非是数据更新点。其实本科生就业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以82%的升学率来说,每年就300多人就业,不如说《升学报告》。
总体趋势各个大学都差不多,因为出国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性价比下降,很多学生都去卷保研了。

总而言之,目前的教育体制,人力资源真的是极大浪费。而作为个体,在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挟持下,从小学到大学,巨额金钱送给了培训机构和网红博主。当然,我也理解,只要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先考个好大学再说”,旁人再说什么都是枉然,该花的不该花的钱都会花的,毕竟考试是唯一还能自己把握的东西。

不厚道评价一句:深造率提升,可不是什么工作成绩。
发表于 2024-11-2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24届本科出国深造率从23届的13.8%提升到1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licex 发表于 2024-11-25 21:33
不厚道评价一句:深造率提升,可不是什么工作成绩。

深造率提升确实不算什么成绩,不过升学值不值得也要看学校,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985学校的理工科读研还是有点价值吧。前几天看到交大的就业报告,本科升学数据也是很高的,贴上来一起看看。

本科就业是比较正常和健康的现象,可惜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不健康、浪费生命。好消息是新闻上说25年考研人数下降了,可能大家都理性一点了吧,从我对企业的观察看,以后缺的是体力劳动者,学一门手艺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科大的本科就业情况也是有的,只是就业人数太少,2、3百人去了这么多企业,可能有的企业就去了1、2个人,其实没什么代表性。图也贴上来大家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4-11-28 07:0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科大硕士生也超过本科生了。
发表于 2024-12-16 09: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研究生超过本科生是国内好学校的普遍现象,所以除了顶校顶专业,国内读研尽量换个更好的学校。否则等于被稀释。
发表于 2024-12-16 15:0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是的,好学校还能保持一点节操和矜持。
发表于 2024-12-19 08:0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4-01-03 17:54
看到少年班的招生,想起一段往事。
在初高中阶段,我们跟大多数上海家长一样,对它的招生形式也很陌生,在可以报考少年班的年纪,也没有考虑过少年班,这主要是身边的氛围造成的。记得孩子刚上高中时,我跟一位初中好友的家长聊天说起他们的孩子(忘记对话具体内容了),记得这位家长说跟他孩子提报考少年班,被孩子很不屑的驳回了。当时这位家长这么一说,搞得我也觉得报考少年班是个很不屑的事情,所以心里面也没有考虑过我们要报。(当然他们的孩子升学的结果很好,说明他坚持也是有道理的)

单就我们自己孩子来看,其实只是走了一段亦步亦趋的路,从没有仔细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初参加竞赛只是为了升学,并没有好好想过走竞赛这条路。
(我们初升高属于比较顺利的,非常早先后得到了2个意向录取(简称"A"、"B“),那时候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认真关注,没有及时的调整,就有点暴富、飘飘然的感觉,结果期中考试考得很差,排名下滑了很多,感受到巨大的危机后,他一模发奋拉了一把到了上岸线,但是曾经热情的A班现在信号变得晦涩难懂,所以一直在纠结来纠结去,最终放弃了第一选择A,选择了B,走上了竞赛的路。)

但是回想起来,带着这种心态走上竞赛路,也注定是走不长远的,说实在的,甚至是很大成分是“赌气”才走上竞赛的路。当遇到学习困难、尤其是疫情导致两次集训都无疾而终,又抱着”不如去走高考路线保底”的心理,可以说我们只有一个暑假的时间想着竞赛,剩下一直到高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竞赛和综合之间摇摆,尤其是竞赛导致考试成绩下滑之后,马上就想着退出竞赛了,竞赛的老师也跟孩子谈话谈了几次,但是我们对竞赛老师其实是有些意见的,心里一旦有点疙瘩,那些谈话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嘛毕竟是孩子,尤其是我们这种个性的孩子,本身就是比较随性,不搞竞赛省下来的时间也没有用在学习综合上,只有巨大的危机感下才会全身心学习,所以其实什么样的结果都是可能的。
那么如果专注于竞赛的话,会是什么结果呢?我跟孩子也探讨过,他说他也不知道会怎样。其实吧,我也说不清。因为也有一门心思就是搞竞赛的同学,但结果也不如意。这些同学如果去考少年班,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那时的他们也一样是不屑的吧?
当然,我觉得读书尽力了就很好,尤其是这些升学不算成功的同学家境都很好,不需要一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家,没有背负这种现实的压力,一门心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挺好的,在哪个大学以后的前途一样很好。

总结来说,就是哪条路都有风险,不要想着100%保险的路,所谓100%保险才是一条最不保险的路。

另外,说句题外话,看到过有个公众号通过比较各省竞赛生的成绩,得出高考大省考不过北京上海的孩子,作为竞赛、高考都参与过一点的过来人,我觉得他把橘子苹果一起比,毫无可比性,更何况实际上他自己的孩子还是个高考生,不知道为什么能从几个数据就得出这么简单的结论。可能这也是数据党的一个致命问题吧,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动不动一个表就解释了一切。

这是说高一应该坚定一点搞竞赛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9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kyflyskyfly 发表于 2024-12-19 08:03
这是说高一应该坚定一点搞竞赛吗?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就我的孩子来说,经过这一年多的大学学习,我对他的评价是:如果说有什么天赋,那应该还是在物理方面(数学我已经死心了,哈哈),因为一是他自己感觉学物理相关课相对轻松,二是成绩也看得出,总体物理类绩点好,少数的满绩也是物理贡献的。但是你说他物理天赋有多大?我不知道,总之学个工科肯定够用了。

那回答这个问题:高一是不是坚定一点搞竞赛?我觉得确实是放弃的太早了点。不是说后悔,但是不应该遇到一点困难就怀疑自己。算起来实际上初三我们就基本放弃了。初三下他已经在上一个物理的课程,其实那是很珍贵的学习机会,但是因为我们没有报班衔接的不好,一下子被拔高太多后有点不能适应,他说完全听不懂,那时候我们就开始有点打退堂鼓了,正好强基政策又不好,想着先混上高中再看看要不要搞竞赛(这是很功利的想法,是不对的)。其实一开始听不懂是正常的,很多一开始0分、几分的小伙伴后来都成了大咖了,他那时在他们中绝对不是最差的。但我们对学习规律不是很了解,看他学习那么痛苦,就觉得算了不如搞综合算了。这就是放弃太早的表现,一旦想着退路,各种时间规划和学习的态度就会有很多变化,高中的时间根本不够两条腿走路的。

发表于 2024-12-20 20:3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解题方法总用得上的。
发表于 2024-12-24 14:0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请问楼主,高中阶段语文怎么搞?能分享一下高中阶段剥综合中科目的规划和实践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skyflyskyfly 发表于 2024-12-24 14:05
请问楼主,高中阶段语文怎么搞?能分享一下高中阶段剥综合中科目的规划和实践吗?

    去年我写这个贴子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其实任何事情、学任何科目都是一样的,做的好无非是天赋、努力、运气三者叠加。
    很多理科生语文英语差,要承认就是这方面天赋差一些,如果要搏,就是靠努力弥补,好像没什么其他的好窍门了。
     语文有部分内容跟英语一样,一点点抠也是能出分的,比如:古文那些实词虚词、现代文基础的知识跟英语背单词也是很相似,认真抠,日积月累也基本能拿到个满意的分数。阅读题,多做点练习,自己对照答案琢磨琢磨答题思路和技巧,基本分肯定能拿到的。这些都是硬功夫,不会让你有个特别好的分数,但是基本分数有了。
     如果还想更高的分数,那就是靠天赋和运气了。语文确实更需要思想和灵气,上海的作文对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对孩子自身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知识面、阅读、思考、技巧一样不能少。但高中生不是小学生,他自己没动力家长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说是放弃竞赛搏综合,其实只做了前半句--放弃竞赛,”搏综合“那是家长的愿望而已,哈哈。
      我们各科老师可以说都很优秀、很负责。班主任因为负责的缘故,经常告状,什么玩pad,玩电脑,上课睡觉开小差,半夜三更看小说等等等等,高中三年实际上是最头疼的三年。而且真伪学霸都有种奇怪的现象,我称之为”天赋崇拜“,就是他们瞧不起努力,总觉得一个人厉害就应该是啥题看一眼就会,如果是苦读取得的成绩是要被同学们看不起的。这种心理也导致孩子很多时间都荒废了,到了临高考最后一段时间,出于对自己学霸身份被剥脱的恐惧,他对语文才开始真用心起来,每天拿着作文去找语文老师诊断,老师会讲评并批改,他的作文水平也由此提高很多,我想如果他高一开始就这么坚持做,那效果绝对是完全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25-1-3 07:41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4-12-31 16:17
    去年我写这个贴子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其实任何事情、学任何科目都是一样的,做的好无非是天赋、努力、运气三者叠加。
    很多理科生语文英语差,要承认就是这方面天赋差一些,如果要搏,就是靠努力弥补,好像没什么其他的好窍门了。
     语文有部分内容跟英语一样,一点点抠也是能出分的,比如:古文那些实词虚词、现代文基础的知识跟英语背单词也是很相似,认真抠,日积月累也基本能拿到个满意的分数。阅读题,多做点练习,自己对照答案琢磨琢磨答题思路和技巧,基本分肯定能拿到的。这些都是硬功夫,不会让你有个特别好的分数,但是基本分数有了。
     如果还想更高的分数,那就是靠天赋和运气了。语文确实更需要思想和灵气,上海的作文对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对孩子自身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知识面、阅读、思考、技巧一样不能少。但高中生不是小学生,他自己没动力家长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说是放弃竞赛搏综合,其实只做了前半句--放弃竞赛,”搏综合“那是家长的愿望而已,哈哈。
      我们各科老师可以说都很优秀、很负责。班主任因为负责的缘故,经常告状,什么玩pad,玩电脑,上课睡觉开小差,半夜三更看小说等等等等,高中三年实际上是最头疼的三年。而且真伪学霸都有种奇怪的现象,我称之为”天赋崇拜“,就是他们瞧不起努力,总觉得一个人厉害就应该是啥题看一眼就会,如果是苦读取得的成绩是要被同学们看不起的。这种心理也导致孩子很多时间都荒废了,到了临高考最后一段时间,出于对自己学霸身份被剥脱的恐惧,他对语文才开始真用心起来,每天拿着作文去找语文老师诊断,老师会讲评并批改,他的作文水平也由此提高很多,我想如果他高一开始就这么坚持做,那效果绝对是完全不一样了。

感谢指导!语文真是要他自己想才能学得出来的,不然真是我怎么急给报了课也没什么效果啊!我们现在初二,希望他早点觉醒
 楼主| 发表于 2025-1-26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寒假放了十多天了,到现在还有两门课成绩没有出来,估计教务处也放假了,全部成绩要到寒假结束才能都出完。不过这两门课也不影响大局,一门专业课成绩老师已经告知,还有一门是马原。

转眼间,已经是大学第三个学期结束了,孩子总体的表现,跟他的GPA差不多,有高有低,既有满绩4.3,也有拉跨的2.7,还有4.0、3.7、3.3、简直是随机分布的统计数据,不过好歹不用担心毕不了业了。
前几天跟他开玩笑说:你小时候多聪明优秀啊,没想到现在这么普通又沉闷还发福的中年大叔。他回怼说:每个家长都夸自己孩子小时候多聪明可爱多优秀,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百分之98.5的家长没办法夸孩子考上的大学呢!

还知道还嘴,说明没抑郁,好吧好吧,就这样吧。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孩子明天回学校。其实中科大的寒假要到23日才结束,但是他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就提前返校了。其中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申请了实验室,实验室的教授说等他回去跟他见面聊一聊,所以趁着没开学早点回去,跟教授聊一下。孩子说学校的实验室很好申请,除了大牛实验室,有的实验室连绩点都不用看的,想想也合理,中科大实验室那么多,本科生又那么少,好申请也是正常的。

另外,寒假期间暑研的学校也搞定了,本来想可能比较复杂,没想到发了第一轮几个教授,就有了回应,还是他list上第一想去的。教授跟他视频聊了一下就定下来了。孩子说教授也是个中国人,本科北大的,教授跟他说有个朋友是中科大的,就要了孩子了。我不相信,中科大这么大面子吗?我说那你要好好表现啊。说完就觉得说的不对,有点PUA孩子了,为啥把学校跟自己挂钩起来?搞得好像不要给学校丢脸一样。
但还是比较开心吧,虽然最后不一定走留学的路线,但是肯定要多看看多想想的。

话说回来,上了大学确实开心很多,学校不要太放松,但保持健康心态,自然就开心了。
忍不住再次感慨一下,这个体制下是不可能挣脱分数的束缚的,这大概就是所谓东亚小孩的宿命吧,前段时间看到交大安泰因为老师评分标准不同造成GPA偏差的风波,实际是所有国内高校都一样的问题,毕竟如果要保研、升学,就只能卷GPA的。但真实的问题是,GPA低了固然不行,但还是一味卷GPA,也真的没啥意思。
发表于 2025-2-1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5-2-15 18:29
孩子明天回学校。其实中科大的寒假要到23日才结束,但是他因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就提前返校了。其中 ...

本科进实验室的传统保持的很好,加油,不要像我一样,当年都浪费在上网上了
另外,如果暑研的老师是80年代的大学生的话,那个年代科大毕业生确实牛,在国外比在国内有面子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2-1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ayarina 发表于 2025-2-17 18:58
本科进实验室的传统保持的很好,加油,不要像我一样,当年都浪费在上网上了
另外,如果暑研的老师是8 ...

谢谢,我们去实验室也只是去打打杂,找找方向,就像暑研也是一样,并没有定下来说要接下来要怎么走,但是总是都要经历一下,才能做出选择。

暑研老师没有那么老,80年代的本科现在应该都退休了吧?老师本科好像是零几年毕业的。我们以兴趣和专业排名为主,不太关注综合排名,所以比较容易。

发表于 2025-2-19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020禾急 发表于 2025-2-18 13:33
谢谢,我们去实验室也只是去打打杂,找找方向,就像暑研也是一样,并没有定下来说要接下来要怎么走,但是 ...

本科生进实验室就是打杂,做做毕业课题,如果能干的话跟着研究生师哥师姐也能学到不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千帆网 ( 沪ICP备15002998号-1 )上海千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邮箱:admin@qianfanedu.cn 举报电话:54804512

GMT+8, 2025-2-23 00:08 , Processed in 0.105304 second(s), 1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